APP下载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路径

2023-03-16王妤童

经济研究导刊 2023年3期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实践路径乡村振兴

王妤童

摘   要: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中不可磨灭的鲜明底色。因此,在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人民美好幸福生活的重要举措。在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必须以坚持党的领导为根本原则,以实现共同富裕为价值目标。也需要以市场化协作助推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现代化,以教科研对接助推乡村振兴人才成长现代化,以数字化文化助推乡村振兴文化产出现代化,以新发展理念助推乡村振兴生态文明现代化,以制度化建设助推乡村振兴组织机制现代化。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乡村振兴;价值旨归;实践路径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3)03-0017-03

乡村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乡村振兴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更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那么,中国式现代化与乡村振兴战略有什么内在联系,从中国式现代化视角来看,推进乡村振兴的价值归宿是什么,又如何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理清这些问题,有助于我们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来龙去脉。

一、中国式现代化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联系

基于我国的政治、文化以及历史沿革,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首先需要解决的便是乡村问题。因此,厘清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与乡村振兴战略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实现社会高质量发展、完善乡村政策的前提与基础。

(一)乡村振兴战略是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底色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离不开基层建设,而基层建设的中心环节又在于乡村。新民主主义时期,乡村的政治、经济建设主要依托于土地革命展开。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要彻底消除贫困,必须推翻旧制度、建立新制度,关键是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1]。因此,在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为乡村建设的现代化迈进带来了第一股热流。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国内乡村环境受到生产资料不足、基础设施不完善以及传统小农思想的影响,乡村建设仍处于底层基础之中。为实现社会主义发展,改善乡村的落后面貌,毛泽东正式提出“一化三改造”,比较系统地提出了对个体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政策。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在乡村的中心任务是解决“三农”问题,缩小城乡发展之间的差距。实行以“先富带动后富”,推动“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各项举措,使乡村建设进入一个全新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新时代进程中,我国乡村工作也取得了重要进展,在乡村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已基本形成。从表面上看,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具有各自的发展逻辑,但从历史维度出发,不难看出,乡村建设与现代化发展之间具有高度的互补性。“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只有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才能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为国家的现代化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二)中国式现代化是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的远大前景

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是我国发展乡村振兴的最终目标。乡村振兴是现代化征程上的一小步,但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的一大步。一方面,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新的变化,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新征程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實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另一方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全面发展,必须避免在发展中国家及地区容易出现的“中等收入陷阱”,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主义价值取向,以实现共同富裕、高质量发展为实践方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所指出的,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因此,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全面完善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将乡村底色铺满复兴画卷。

二、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遵循

把握乡村政治经济的发展方向,正确认知乡村振兴战略的地位与目标,找寻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遵循,是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理论依据。

(一)以坚持党的领导为根本原则

推动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于党。执政党必须要同群众紧紧地依靠在一起,把劳动人民的全面发展作为党的宗旨。始终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为群众做实事,为人民谋幸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至上,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明确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2]。百年党史,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生活幸福的奋斗历程,是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境界的奋斗历程。乡村振兴战略承载着党为人民服务的百年梦想和不变初心,是当今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中蕴含的鲜明底色。因此,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必须坚持以党的领导为根本原则,才能在乡村经济发展中强化政治引领、明确政治方向,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不断推进。

(二)以实现共同富裕为价值目标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作为建构美好生活的根本指向和核心内容,进入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也必须更加注重共同富裕问题。“新发展理念”中的“共享”则是共同富裕中全民性的体现,坚持人人共建、人人共享,才能增强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富强。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视域下,我们的任务与目标没有变,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没有变,坚持乡村振兴的发展战略也没有变。因此,我们必须着力推进乡村的各个方面,以弥合城乡发展差异为基准,从根本上提升人民生活品质,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打好坚实的基础。

三、在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

现在我们已经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阶段,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必须依托乡村现代化建设。因此,乡村振兴战略须在产业发展、人才成长、文化传播、生态文明建设以及组织机制等多方面进行系统转型,以适应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导向。

(一)以市场化协作助推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现代化

发展经济是摆脱贫困、实现乡村振兴最直接的方式,乡村产业发展可以直接提升农村居民实际收入,将直接基于土地的农作物营收转化为更科学合理的产业规划,帮助农民实现增收渠道的稳定与长效。然而乡村产业的初步发展并不能满足现代化乡村的建设需要,要在满足农村居民日常生活保障的基础上进行产业的协作与升级。目前,我国已经完成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但是由于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地区还存在着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使得乡村产业发展仍落于市场之后。因此,以市场化协作助推乡村产业振兴,不失为适应新发展格局的一种现代化方式。市场化协作的本质是以现代化发展为基础,依托于大数据网络的广泛应用,发挥市场在区域协调中的关键作用,促进全国各个乡村产业的结构性互补,使有效的要素资源在市场活性流动。一方面能够发挥乡村产业的最大化优势,另一方面也能通过资源的优势互补,起到“以强带弱”的示范性引领。首先需要通过整合单一片区的乡村产业资源,如人力、技术、生产资料等要素,形成聚集型的资源输入与输出平台,通过大数据分析以及市场化的产业链条打造出资源配置互补的输送渠道。其次,发挥当地优势产业的带动作用,促进中小产业融合,支持产业相关供应链条的丰富与发展,打造相关产业园区,带动生产、生活、文娱等各个方面,形成农民助推乡村产业发展,乡村产业惠及农民生活的良性生态循环,促进乡村产业与农村生活质量的双重现代化发展。

(二)以教科研对接助推乡村振兴人才成长现代化

人才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长效化发展的重点因素之一。首先,要确定乡村的人才来源,以本地高校为主要依托,分专业、分方向实现乡村现代化的人才培养。其次,要打造乡村与高校的对接机制。将学校的教学项目、科研项目与乡村的实际问题相结合,一方面达到人才培养的目的,另一方面也通过专业化的教学实践解决大量的乡村遗留问题。并且高校的科研项目都具备现代化的创新条件,在项目对接的过程中也逐渐转变了当地农民的传统农业思想,将更加个性化、灵活性的生产生活方式融入乡村居民的生活之中。最后,是高校与乡村之间的人才输送机制。要使人才“留得住、留得长”,乡村的生产生活必须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加大对乡村人才政策的倾斜力度,为人才的驻足创造更多的条件。要想真正实现乡村人才振兴,必须依靠多方力量的共同支持,只有立足人才的“根”,才可以打造乡村现代化的“魂”。

(三)以数字化文化助推乡村振兴文化产出现代化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立身之本,优秀传统文化更是本民族开拓进取的精神源泉。首先,乡村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不可缺失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乡村作为承接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实现文化传播现代化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碰撞。因此,在乡村文化中引入现代化传播方式,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核心内容是乡村文化走出乡村、面向世界、迎来现代化的重中之重[3]。一方面,由于乡村文化的传统性与特殊性,必须对乡村中的传统建筑、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进行数据的统计与汇总。一是将不便于进行数字化分享的文化古迹施以政策性的保护措施,将乡村旅游与文化建筑有机结合,打造当地风俗人情一条龙的深度文化游,走文化、产业相扶持的道路,保留当地文化传统、促使乡村文化破除“地域桎梏”。另一方面,可以运用大数据赋能,促进乡村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例,使用数字化方式可以将其移入线上展示平台,便于更好地进行文化传播及推广活动。以大数据作为支撑的文化保护,相比传统方式更具备溯源能力,一是加大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专利权、著作权的保护,二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推广加入了更加现代化的中国标识,对乡村文化的发展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四)以新发展理念助推乡村振兴生态文明现代化

首先,要保证生态宜居的现代化乡村环境,应从乡村资源的绿色发展着手。农业生产所带来的经济价值远小于乡村生态资源发展所带来的附加潜力。比如具有地域特色的乡村宜居环境配合针对性的输出推广,往往可以吸引大量的游客发展乡村生态游,以此带动更多的商业资源在此驻足,实现生态与产业的有效衔接。其次,乡村生態文明现代化发展必须构建配套的绿色发展机制,以多元主体协同推进乡村生态文明治理。费孝通认为,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地方性是指他们活动范围有地域上的限制,在区域间接触少,生活隔离,各自保持着孤立的社会圈子[4]。因此,乡村生态文明治理必须有大量且多元的主体参与。绿色发展机制正好作为政府与村民、企业等主体间的制度黏合,推动乡村生态的有序化发展。最后是在乡村中树立绿色发展意识,将绿色发展观念深入人心,融入生活,从内而外展示乡村生态文明现代化发展的蓬勃朝气。

(五)以制度化建设助推乡村振兴组织机制现代化

要提升乡村党员干部的工作能力,优化基层干部的组织协作,应发挥制度与政策体系的规范、保障作用,实现乡村基层组织机制的进一步优化。一是要突出基层组织机制的政治功能,抓牢乡村基层党支部,发挥其稳定人心、积极进取的堡垒与引领作用。抓好物质保障、政策开展、人员协调,打造一批扎根于乡村、奋斗在乡村的党组织队伍,成为乡村居民可靠的后备力量。二是要整体优化乡村基层党员的工作水平。从制度入手,优化基层干部的选配、晋升与后勤保障工作,明确基层干部的相应职责,坚持把政策落到实处、把农民生活质量提升放在首位、把自身融入乡村治理中去。三是要建立和完善基层组织的协作工作机制,制定在乡村振兴战略下的整体发展规划,发挥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协调作用,统筹协调推进乡村建设。

参考文献:

[1]   王凤臣,刘鑫,许静波.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生成逻辑、价值意蕴及实现路径[J].农业经济与管理,2022,(4):13-21.

[2]   吴少丹.新时代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和提升路径[J].农村农业农民(B版),2022,(9):25-27.

[3]   邓桢柱.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困境与路径选择[J].贵州社会科学,2022,(4):162-168.

[4]   何阳,王俊.农村人民调解解纷效能变化机理及增效策略——基于“三治”环境的分析框架[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1):55-62.

The Practical Path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hinese Modernization

Wang Yutong

(School of Marxism, Changan University, Xian 710064, China)

Abstract: The strateg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is an indelible bright background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path to modernization. Therefore, promoting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in the perspective of Chinese path to modernization is an inevitable requirement for building a strong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country in an all-round way, and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achieve a better and happy life for the people. To promote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hinese path to modernization, we must adhere to the leadership of the Party as the fundamental principle and achieve common prosperity as the value goal. It is also necessary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and modernization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industry with market-oriented cooperation, promote the growth and modernization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talents with teach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docking, promote the emergence and modernization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cultural industry with digital culture, promote the modernization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with new development concepts, and promote the modernization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organizational mechanism with institutional construction.

Key words: Chinese Modernization; rural vitalization; value orientation; practical path

[責任编辑   文   欣]

猜你喜欢

中国式现代化实践路径乡村振兴
全面认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之“新”
“中国式现代化”的如椽巨笔
理论·历史·实践: 三维探析中国式现代化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以“大扶贫”理念开辟精准扶贫新路径
党的作风建设科学化的实践路径和保障机制研究
浅析高校党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路径
邓小平开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历史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