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材料作文“不取亦取,虽师勿师”写作指导

2023-03-16樊本果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3年7期
关键词:糟粕精华用语

樊本果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清代袁枚在其《随园诗话》中,曾有一句重要的有关如何学习的经验之谈,“不取亦取,虽师勿师”。其中之意可以这样理解:“不取亦取”指的是“取”其精华,而“不取”其糟粕:“虽师勿师”指的是“师”法其长,而“勿师”其短。看似矛盾的表述,其实并不矛盾。这样的理念,不仅适用于个人的成长,也可以运用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国与国之间的交流以及全球意识的树立和各种世界关系的处理等。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写作指导

材料选取清代袁枚《随园诗话》中的两句话“不取亦取,虽师勿师”,“不取亦取”指的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虽师勿师”指的是“师”法其长,而“勿师”其短。

材料表明,从求知的角度来说,这是有关如何学习的经验之谈,既要向别人学习,但又不要全盘照搬,意思是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避免其短处。意在告诉我们,在读书做学问时,既要取法于别人,又不可全盘接收。切忌盲目跟风,更不可“东施效颦”。跟随别人而又不苟从别人,这才是最佳的选择。从人生成长的角度出发,要认真求师,又不能是非不辨,盲目效法,学来精华,扬弃糟粕,这才是真正的成才之路;从国家和集体的角度来讲,选择拿来的方式和方法是发展和进步的重要条件和基础,决定着未来的方向和前景。

同学们在写作时要注意以下两点:

立意上:突出“取”“不取”“师”“勿师”的内涵,阐述清楚“取”“师”的是什么,“不取”“勿师”的是什么。突出“取”和“不取”(“师”和“勿师”)的辩证关系。要注意材料中的表述“看似矛盾的表述,其实并不矛盾”,对“不取亦取”的表述可以是:知道不取什么,也就是懂得了“取”的真谛。

内容上:能够联系现实,从学习、成长、人际交往、国家交流等至少两个角度来谈启示意义。要借助于具体可感的事物来说明道理,不要空谈理论。

同学们要写这则作文,可以借助于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从以下三个角度入手:

角度一:精华类

这类就如《拿来主义》中的鱼翅,是各种外来文化、历史文化的精华部分,可全盘接受。精华类文章的特点是,它们可以体现真善美,令人以积极、健康、向上、团结、进取的状态生活与工作,可以激发人内心深处的创造性与成就感。

角度二:糟粕类

这类就如《拿来主义》中的姨太太,是糟粕类,要全部否定。糟粕类文化的特点是,会刺激人性中假恶丑,容易刺激起人性中的贪欲、嫉妒、暴力、色情、骄狂、自大、狭隘、排外等因素,容易让人腐化、堕落、退化甚至逆历史潮流而动。

化用语段:泱泱湖水,红船依旧;南湖向东,即是大海;天高海阔,正是扬帆远航之际。从这“船”到那“舰”,变的是岁月,不变的是中国共产党在求索和追寻中熔铸的精神谱系。正如《红星照耀中国》作者斯诺描述的那样:“那种精神,那种力量,那种欲望,那种热情……是人类历史本身的丰富而灿烂的精华。”往事不再,但山河为证,岁月有名。

化用语段:鲁迅先生曾说:“什么叫‘国粹’?照字面看来,必是一国独有,他国所无的事物了。换一句话,便是特别的东西。但特别未必一定是好,何以应该保存?譬如一个人,脸上长了一个瘤,额上肿出一颗疮,的确是与众不同,显出他特别的样子,可以算他的‘粹’。然而据我看来,还不如将这‘粹’割去了,同别人一样的好。”在他看来,对待传统文化,应区分的是精华还是糟粕,如果是糟粕,就应该勇敢地抛弃。

角度三:精华糟粕参半类

这类就如《拿来主义》中的鸦片,要合理利用其精华的一面,限制抛弃其糟粕的一面,选择地扬弃。这一类文化往往有“鱼翅”一般积极优秀的因素,但因为作者、时代的种种局限性,同时也会有一些消极的、负面的、落后的因素,我们就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化用语段:颜渊曾问孔子怎样治理国家。孔子给了一套组合拳:时间、天文要用夏的歷法;空间问题、交通发展,要用殷商的车子;衣冠文化的完成,要用周朝人的文化;音乐则水准更高了,用虞舜时代的乐风最好了。对于当时郑国的音乐——靡靡之音要遏制。要远小人。孔子的回答,表面上看是回答如何治国理政,实际上讲的是文化的传承问题。总而言之就是一句话:择其历代之精华,为我所用并弘扬。我们今天学习优秀传统文化,也要弘扬传承、与时俱进,取其精华、为我所用。

备用素材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我们从来不排斥任何有利于中国发展进步的他国国家治理经验,而是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比如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正是坚持自主与开放相结合,我们的制度既立足中国,又借鉴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保持了不断适应变化的能力。

猜你喜欢

糟粕精华用语
不同的茶第几泡是精华
深度思考之常用逻辑用语
给现代人参考的古代礼仪
常用逻辑用语的八个易错点
试论学前传统文化教育中的“取”“舍”问题
爱情寓言
网络用语“控”的流行及其修辞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