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与态度研究
——以大连市乡村旅游重点村为例
2023-03-16高栓成
高栓成
(大连财经学院管理学院,辽宁大连 116622)
引言
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可以进一步带动资本、信息、技术及管理等相关要素融入乡村地域空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1]。我国乡村旅游经过30 年左右的探索发展,已经成为我国旅游产品供应的重要类型。随着乡村旅游快速发展,特色不足、深度不够、利益分配不均续等问题也相继暴露。当地居民作为乡村旅游的重要参与者,在整个过程中,对旅游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有关旅游影响感知研究,国外学者主要集中在案例研究,古尔索(Gursoy)指出,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态度,随着时间的改变而发生变化[2]。加西亚(Garcia)通过调查了解到,人民群众在经济及环境影响方面的态度达成一致的可能性相对较大,可是在社会文化影响方面的态度却总是存在分歧[3]。国内关于乡村旅游影响的研究,主要通过乡村社区案例,展开具体研究[4-7]。吴东丽等人在研究的过程中,通过排序的形式,深入研究了车耳营民俗村居民在旅游业方面表现出的认知水平[4];周妮笛等人在研究的过程中,对乡村旅游游客价值感知影响因素进行了具体研究,并探讨了相关的评价体系[5];徐荣林等人在研究的过程中,通过举例浙江天目山,以及陕西佛坪,对各个旅游生命周期阶段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及态度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存在明显差异[7]。贾艳以浙江省安吉县为例,引进旅游获利中介效应,搭建乡村旅游地居民的“社区归属感——旅游感知”结构方程[8]。杨维强主要研究外出务工青年对竹泉村的旅游影响感知与回流参与经营意愿[9]。 马若鸣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大鹿岛村民旅游影响感知评价指标体系[10]。
综上分析,我国学者在进行研究的过程中,主要将重心放在民族地区、自然保护区及旅游景点等地,在乡村旅游地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以大连市乡村旅游重点村为研究对象,从经济、社会、文化、环境4 个维度,进一步研究当地居民乡村旅游影响感知与态度,为乡村旅游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一、数据来源与研究设计
文章以大连乡村旅游重点村为研究对象,调研时间为2022 年8 月10 日至20 日,对大连乡村旅游重点村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520 份,收回有效问卷517 份,有效率为99.4%。调查问卷前6 个题项用于收集当地居民基本信息,其余24 个问题构成“乡村旅游影响感知量表”,使用李克特五分量表法,用于收集旅游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与态度。
二、乡村旅游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与态度分析
(一)量表信度与效度检验
本研究所用“量表”是在行业内多名专家指导下开发的。运用SPSS 26 统计分析软件分别对“经济影响感知量表”“社会影响感知量表”“文化影响感知量表”和“生态影响感知量表”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结果显示各量表的信度和效度在合适范围内,数据可靠性较高。
(二)被调查者基本情况
本研究共对517 位当地居民进行了调查,男性、女性占比分别为53.38%、46.62%,男性比例略高于女性;年龄在21 ~60 岁占比55.52%,超过被调查人数的一半;初中及以下学历占比0.97%,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比9.09%,高中或中专占比7.74%,大专或本科占比人数最多,为82.21%;在本地居住时间占比最多的是11 ~30 年,占比79.11%;家庭月收入处于“2 000 元及以下”“2 001 ~3 000 元”“3 001 ~ 5 000 元”“5 000 元以上”的受访对象分别占4.06%、4.26%、37.91%、53.77%;家庭收入主要来源中,旅游相关行业占比为49.32%(见表1)。
表1 样本描述性统计
(三)不同人口学特征对旅游影响感知与态度差异分析
各种社会属性的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通常存在一定的不同,当地居民对旅游业发展的态度及参与程度,通常和当地居民人口的结构存在密切关系。
1.经济影响感知差异
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可知,这方面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年龄与受教育程度方面。各个年龄阶段的居民在经济影响感知方面存在的差异相对明显,主要体现在提升本地农产品的商品附加值和增加本地居民的工作机会这两项指标上。学历越高的居民,其经济影响感知程度越高,特别是在收入来源方面、带动本地经济发展、吸引项目和投资这几项,硕士及以上学历的居民,其指标均值分别为4.02、3.91、4.04。这说明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居民和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的居民对比来说,更容易把握住旅游发展的机会,更能从发展旅游中获得经济收益。
2.社会影响感知差异
不同年龄的居民对发展旅游可以加强当地居民的法治意识这项指标的感知表现出明显的差异,调查显示,受教育程度不同的居民对乡村旅游发展可以加强当地社会治安、安全保障能力、居民的法律法治意识、本地居民之间的凝聚力和居民的民主话语权这几个指标的感知存在差异。对指标“发展旅游能够提升本地的社会治安状况与安全保障能力”“发展旅游能提升本地居民的法律法治意识”“发展旅游可以对本地居民的民主话语权进行提升”来说,受教育程度表示居民对旅游能提升本地居民的法律法治意识观点的认可程度;对指标“发展旅游能够加强本地居民之间的凝聚力”,大专或本科学历居民的感知程度是最高的。
3.文化影响感知差异
居民的文化影响感知差异主要体现在受教育程度方面,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居民对“增强本地居民文化自豪感”“了解本地民俗文化”“改善本地的社会风气”这几项指标的感知度越高,他们更认同发展旅游能够促进居民与旅游者的文化交流,使旅游者了解本地民俗文化,增强本地居民的文化自豪感。
4.环境影响感知差异
居民的环境影响感知差异主要体现在“居住时长”。从居住时间长短来看,其环境影响感知程度较高的是居住时间不到5 年和居住时间30 年以上的居民。居住时间较长的居民基本上都是当地的常住居民,对于旅游发展前后的乡村环境更加了解,更能够感知本地居民环保意识的提高和公共基础设施的完善;居住时间较短的居民一般为外来人口,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更多地能感知乡村村容村貌的变化。
(四)乡村旅游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与态度分析
1.居民对经济影响的感知与态度
大连市乡村旅游重点村旅游发展的经济影响感知均值(M)分别为带动本地经济发展(3.75)、吸引更多的项目和投资(3.81)、提升本地农产品的商品附加值(3.85)、促进产业全面发展(3.83)、增加本地居民的工作机会(3.94)、提高本地居民收入水平(3.96),各类群体不同程度获得了乡村旅游发展的经济利益。由此看出,乡村旅游的发展给当地居民带来的经济效益是显而易见的。
表现出的具体特点如下:64.5%的居民认为发展乡村旅游行业可以带动本地经济发展;68.5%的居民认为发展旅游能为本地吸引更多的项目和投资;68.9%的居民认为本地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土特产品销售增多;68.2%的居民认为当地乡村旅游促进其他产业的全面发展;77.8%的居民认为其为居民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79%的居民认为提高了家庭收入水平。综合来看,当地居民对旅游发展表现出相对积极的态度。
2.居民对社会影响的感知与态度
大连市乡村旅游重点村居民认为,发展乡村旅游后,社会治安与安全保障能力提升了(3.79)、本地居民的法律法治意识增强了(3.75)、当地居民的自治管理水平有所提高(3.77)、提升了居民的自豪感和自信心(3.88)、居民之间的凝聚力加强(3.89)、提升了居民的民主话语权(3.89)。大连乡村旅游重点村旅游业的发展是多方努力的结果,政府提供的大力支持,居民的积极参加,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表现出的具体特点如下:64%的居民认为当地社会治安状况与安全保障能力有所提升,并且进一步加强了居民的法治意识(65.2%),当地居民的自治管理水平有了很大程度提高,民主话语权有所增加,增强了居民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居民之间更加和谐,凝聚力更强。
3.居民对文化影响的感知与态度
大连乡村旅游重点村发展旅游以后,村民的文化自豪感增强(3.92)、当地的文化资源得到了保护(3.71)、本地民俗文化得到了很好的发展(3.95)、社会风气得到改善(3.88)、本地居民之间关系和谐融洽(3.73)、当地居民更加热情好客(3.71)。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大批旅游者到来,为当地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游客对当地的民俗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使当地居民的文化自豪感增强。
表现出的具体特点如下: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本地居民的文化自豪感有所增强(79.3%),旅游活动使游客更加了解本地民俗文化(81.2%),当地居民民俗文化保护意识增强(67.9%),旅游地社会风气(77%)和居民人际关系有了很大改善(67.5%),当地居民更加热情好客(67.9%)。乡村旅游行业的逐渐发展,对乡村环境起到了明显的改善作用,居民对乡村生活产生了依恋感,越来越多的外出工作人员决定返乡就业创业,促进乡村经济发展,与乡村旅游行程良性互动关系,真正实现乡村振兴。
4.居民对生态影响的感知与态度
被调查者认为,大连乡村旅游重点村发展旅游以后,环境方面最显著的变化是公共基础设施(3.80)和公共服务(3.65)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自然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好的保护(3.49),本地自然环境得到了优化(3.42),当地的村容村貌有了新变化(3.45),村民的环保意识有了一定提升(3.27)。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居民越来越意识到保护乡村环境的重要性,环保意识得到了提升,从而主动保护环境,改善当地的村容村貌。
当地居民的生态环境态度特征如下:58.4%的居民认为发展旅游能够促进乡村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55.5%的人认为能够优化本地的自然环境,44.3%的居民认为能够增强居民的环保意识,52.6%的人认为能够改善本地的村容村貌,72.8%的人认为能够完善当地的公共基础设施,63.5%认为公共服务越来越好。为了增加当地的吸引物要素,乡村旅游所在地会优化环境,加强环境保护,改善当地的公共技术设施和公共服务。
三、大连市乡村旅游重点村旅游业发展
大连市乡村旅游重点村经过多年的发展,当地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明显感受到旅游行业发展带来的各种有利影响,所以,大多数当地居民对旅游行业的发展都表现出支持的态度。可是,通过研究同样也了解到一些不足,如当地生活环境还需要进一步改善,缺乏较强的受教育力度,导致竞争力降低,再加上本地居民的法律法治意识不强,尤其是年龄较长者。因此,为了实现大连乡村旅游重点村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从以下几个方面给出建议。
(一)提高居民受教育水平
从整体上来看,可以通过两个方面来教育并培训当地的居民。第一,可以邀请相关旅游服务专家针对当地实际情况提供相应的培训服务,加强当地居民各方面的能力。比如,可以和当地高校进行校企合作,进一步提升当地的服务质量。第二,可以邀请旅游方面的专家,设立相关的文化大讲堂,通过多媒体等方法进一步加强当地居民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深入了解地方的风土人情,与此同时,还可以通过开展社区儿童征文大赛,提升当地人民对资源的保护意识。
(二)改善居民生产生活环境
要让居民更快地适应现阶段的生活与生产环境,与此同时,还要从整体出发,合理设计居民的社区布局,做好管理工作,充分发挥乡镇政府、村委会及乡村旅游相关行业协会等方面的作用。乡镇政府部门必须做好组织及监管的工作,设定合理的计划方案,为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媒体要加强环保宣传和引导,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
(三)加大法治宣传教育力度
为营造当地居民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浓厚氛围,需加强居民法治宣传教育,不断提升居民的法治意识及法治素养。可以推出“普法微课堂”,通过专题讲座、情景课堂、普法沙龙、普法手抄报比赛等多种多样的活动形式,提升当地居民对法治文化、法律法规、文明创建的认知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