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推进兵团向南发展的价值意蕴、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
2023-03-15尚小强李墨莹
尚小强 李墨莹
(新疆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2;海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海南 海口 570100)
党的二十大描绘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 作为中国向西开放的前沿,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进程中,新疆要找准在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的战略定位,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紧紧抓住前所未有的机遇,切实把党的二十大提出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扎实推进事关新疆长治久安的根本性、基础性、长远性工作,巩固既有优势,不断形成新的优势,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奋力建设美好新疆。 新疆一盘棋,南疆是棋眼。 囿于地理区位、历史环境、现实问题等多种因素的限制,南疆地区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巩固社会稳定成果任务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困难多,是新疆工作的重点难点。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1]新时代推进兵团向南发展就是把南疆作为新疆工作重中之重的主要体现。
一、新时代推进兵团向南发展的价值意蕴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兵团向南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这是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南北疆区域协调发展,扎实推进新疆各族群众共同富裕的战略举措,也是兵团人一如既往地弘扬和传承兵团精神,接续奋斗的历史使命。
(一)推进兵团向南发展是一项兵团人接续奋斗的历史使命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简称“兵团”)的建设与发展历史,就是一部承担国家赋予屯垦戍边的光荣史。 一代代兵团儿女在扎根边疆、屯垦戍边的伟大实践中形成了以“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为内核的兵团精神。 推进兵团向南发展也是新时代兵团人传承和弘扬兵团精神,面向未来、再立新功的必然要求。 历史充分证明:兵团精神是一面不朽的旗帜,是兵团深化改革、推进发展、提升综合实力的思想屏障,也是新时代坚定不移高质量推进向南发展不竭的精神动力。
(二)推进兵团向南发展是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必然要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2]新疆扼守我国西北边陲,地处反分裂、反渗透斗争的最前沿,新疆的发展和稳定关乎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国家安全。 兵团坚持劳武结合、寓兵于农,沿袭人民军队的组织形式,继承和发扬了人民解放军的光荣传统,具有特殊的组织和动员优势。兵团始终牢记屯垦戍边使命,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立足自身优势,把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贯穿于兵团工作各方面全过程。 经过长期探索,兵团建立了融生产、训练、执勤、应急于一体的民兵常态化轮训备勤机制,致力于打造全国一流民兵队伍,随时有效应对各种暴力恐怖事件和处置一些突发事件,在新疆历次反恐维稳斗争和处置突发事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推进兵团向南发展是促进南北疆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之举
南疆稳则新疆稳,南疆兴则新疆兴。 党中央始终重视南疆工作、心系南疆民生、关切南疆稳定。 就兵团而言,南北疆师团发展的不平衡、不均衡问题较为突出,天山北坡经济带、南疆经济带和边疆经济带发展水平不一,南疆垦区与北疆垦区发展不均衡,集中表现为南疆师团分布少、团场产业基础薄弱、经济规模较小、自身资源环境不优、发展调节难度较高。 基于此,面对南疆复杂的历史和现实环境,为适应发展新形势、新变化,推进兵团向南发展是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统筹南北疆区域协调发展、实现稳疆兴疆的一项战略之举。
(四)推进兵团向南发展是促进各族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一招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决防止两极分化。”[3]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性胜利,绝对贫困的历史性消除,使得新疆各族人民同全国人民一道共同迈入了全面小康社会,但受制于诸多因素,相对贫困问题仍为突出。 历史充分证明:南北疆区域发展不协调、各民族间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影响新疆稳定发展的关键因素,严重制约着各族群众推进共同富裕的步伐。 兵团是先进生产力的示范区,是新疆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引领着新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 新时代以来,兵团成为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引领南疆地区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力量”。 南疆师团将发展实体经济、引进工业项目作为主攻方向,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不断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吸引央企落地建厂,发挥产业援疆优势,主动承接援疆省市的产业转移,推动形成“大项目顶天立地、小项目铺天盖地”的生动局面,始终致力于富民兴业,促进物的全面丰富,不断夯实各族人民幸福生活的物质条件,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进程。
二、新时代推进兵团向南发展的现实困境
新时代兵团向南发展以来,南疆师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南疆虽然有资源丰富、政策支持、区位优势、历史机遇等诸多发展优势,但从整体上而言,兵团向南发展道路上的“拦路虎”依然很多,比如:兵团“北强南弱”格局没有根本改变,南疆师团整体实力水平弱于北疆师团(2022 年,兵团生产总值3500.71 亿元,其中,南疆师团生产总值826.27 亿元,占兵团生产总值的23.6%)①;发展不足、不强、不优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南疆师团有效集聚人口的手段有限、方式方法有待进一步创新;兵团特殊的体制机制与新形势新要求不完全适应,兵团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攻坚期甚至无人区,进一步深化改革的难度较大,面临的矛盾更多、困难更大,稍有不慎,已经取得的成果将有可能丧失;当前新疆处于维护稳定巩固期、由稳向治攻坚期,社会稳定大局中仍存在一些变数,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复杂。
(一)社会稳定形势仍然严峻,城镇维稳堡垒群不牢固
囿于地理区位、历史环境、现实问题等多种因素的限制,南疆地区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巩固社会稳定成果任务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困难多,是新疆工作的重点难点。 当前新疆正处于维护稳定成果的巩固期,社会大局稳定中仍有变数,尤其是南疆的社会稳定依然面临着严峻复杂的工作形势。 经过六十多年的发展,兵团遍布新疆各地,团场布局基本覆盖全疆各个重要位置,但总体而言,兵团配置上的“北重南轻”仍非常明显。 虽然兵团向南发展取得了较大进展,但就其整体实力而言,南疆师团还不能完全适应其发挥特殊作用的需要。 兵团可以灵活、快速、有效地应对周边突发恶性事件,但是兵团职工大部分时间要用于管理和从事正常的生产建设,真正用于维稳的师市和团镇武警机动反恐力量和公安警力相对不足,维稳经费较为紧张,且技术装备落后等问题较为突出,一流民兵队伍的建设质量亟需提升。 特别是在南疆的环塔里木盆地边缘的南疆城镇维稳堡垒群未完全连通起来,这个“大圈”并不完整,没有完全形成闭环,边境团场人口少,存在一定的安全稳定隐患。 社会稳定,最重要的是稳人心。 南疆是多民族聚居区,生活在这片土地的各民族由于在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民族心理和民族行为等方面均有自身的独特性,由此所造成的文化差异和文化隔阂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各民族的进一步交往交流交融。
(二)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任务重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4]受制于多种因素,南疆基层团场产业基础薄弱,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任务较重,主要表现为产业结构较为单一,基本上以第一产业为主,且种植业所占比重较大,工业基础薄弱,主要以初级农产品加工为主,对其精深加工和增值增效不足;团场抗风险能力不强,缺少龙头企业带动,难以形成适合自身特点的产业化经营,现有的优势资源未充分发挥和利用起来,支柱产业短期内难以建立起来,对于团场经济的支撑和拉动作用较弱,由此也制约着第三产业的发展。 兵团的4 个深度贫困团场(三师四十四团、五十一团,十四师皮山农场、二二五团)均分布在南疆地区,南疆师团贫困人口占兵团贫困总人口的93.1%[5],2019 年底兵团贫困人口已全部脱贫。 但是这些团场绝大多数地处偏远、资源匮乏,自然环境恶劣,团场职工的整体文化素质偏低,思想观念相对保守和陈旧。 加之受制于产业状况、就业状况、脱贫户自主发展能力、抗风险能力等方面的原因,这些团场脱贫人口中的“三类群体”(刚脱贫又遭遇疫情等突发事件的脱贫“遇困户”,未能享受帮扶政策的贫困“边缘户”,脱贫基础不扎实的脱贫“边缘户”)返贫风险较大,一旦遭遇突发情况,存在群体返贫可能。 因此这类团场巩固脱贫攻坚的任务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存在的困难较多。
(三)人口集聚与发展不相适应,人才吸引力不足
人口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人才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基石。 2022 年,南疆师团总人口约111.89 万人,约占兵团人口总量的31%,所承载的人口规模较小;南疆师团经济总量占兵团经济总量的比重低,占比仅为23.6%,经济实力较弱,拉动人口增长的后劲不足;从南疆师团人口分布来看,各师团人口分布不均衡,一师占南疆师团总人口的41%,而二师、三师、十四师合计人口占比仅为59%;南疆师团经济发展水平也不均衡,一师生产总值占整个南疆师团的44%,而其他三个师合计占比仅为56%②。 另外,南疆城镇化水平较低,城镇人口承载力小,规模效应、要素聚集功能都难以显现,拴心留人的良好环境还未完全形成,对人才的吸引力不足。 尽管近年来在实施各种迁移、落户优惠政策后,人口迁移数有所增加,但是与迁出相抵后增幅较小,兵团新建市的人口集聚效应还未充分发挥出来,通过人口迁移来增加人口的难度也越来越大。
(四)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新型城镇化质量不高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6]南疆师团城镇基础设施体系(包括公共服务能力)滞后是制约南疆师市新型城镇化推进的突出短板。 一个城市的综合财力直接决定着其相关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和发展的水平。 而兵团南疆的城市综合财力受其人口规模、行政级别、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禀赋等因素的制约,师市和团场自我造血能力不足,城镇和社区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和发展的水平整体偏低。这一建设格局对于南疆师市加快发展并辐射带动周边、形成与周围城镇功能互补的城镇群是一种严重制约,导致南疆师团在人才引进、招商引资、企业落地、投资设厂、旅游接待等方面存在较大困难,主要体现在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住房、救助等公共服务保障能力明显不足。 这一问题不解决,则以兵团师市为主体模式的新型城镇化就难以顺利推进。
(五)自然条件较为恶劣,环境资源禀赋支撑力不强
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南疆地区有一定的资源禀赋,但因南疆团场主要分布在沙漠边缘和边境一线,所处的自然环境较为恶劣,面临的生态系统尤为脆弱,在开发的过程中过度开发、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也较为突出。 南疆师团在设立之初,本着不与民争利的原则,旨在全力维护祖国边境安全和新疆社会稳定,团场大部分地处边远地带,集中在边境地区和少数民族聚集区,远离信息源,经济社会发展相对封闭。 且主要分布在丘陵地区和干旱缺水区,处在沙漠和风沙前沿,自然环境条件恶劣,常常遭受大风、干旱、沙尘暴等自然灾害的侵袭,生态脆弱、气候稳定性差。 在开发过程中出现的局部过度开发的问题,生产中生活污染与工业污染处置不力问题,使得生态破坏、环境恶化逐渐显露,影响到了当地各族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人民生活水平也大打折扣,这些问题均制约着团场的生存以及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六)体制机制不健全,兵地利益联结机制尚未形成
兵团全面深化改革以来,兵地融合发展得到全面加强。 尽管已经建立了兵地联席会议制度,双方都成立了领导小组,但是相应的体制机制保障依然不够健全、完善,兵地融合发展的常态化、长效化工作机制尚未形成。 当前兵地交流主要停留在学习培训、参观考察等常规的互动交流层面,深层次、高水平的沟通协调较少,没有真正建立有效的资源共享、利益共享的合作机制,工作合力尚未完全形成。 具体而言:从行政体制上而言,兵团与地方是两个利益主体,受体制机制、行政区划、经济技术等方面的限制,兵地双方会因各自的利益导向,在招商引资、外贸经营、发展规划上达不到一致,使得竞争性超越了合作性,致使一些公共基础设施不能共用,相关资源不能共享,削弱了区域整体竞争力;从检验工作成效的手段来看,针对兵地融合的专项督查少、方式单一,一些部门的领导干部兵地融合发展的观念和意识不强,对兵地融合不重视、不关心、不在乎,工作方法不多、力度不大,进而使得工作推进慢、成效有限;兵地双方都存在一些体制机制障碍,现已设立的相关机构履职仍然受到一些条件的限制,需要进一步完善兵地沟通衔接机制,切实畅通沟通渠道;兵地交流主要集中在常规的、较浅的层次和领域,兵地融合的层次不高、领域不宽,双方共同利益联结机制尚未完全建立起来,市场推力还未形成。
三、蹄疾步稳推进兵团向南发展的路径选择
党的二十大吹响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进号角,而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推进兵团向南发展是党中央着眼于新疆发展大局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这是兵团和地方共同的任务,没有局外人。 要创新发展思路,冲破思想观念束缚,坚持问题导向,敢于面对新矛盾新挑战,围绕“生态优先、发展产业、壮大城镇、集聚人口”的工作要求,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统筹协调新疆各民族各区域的经济利益,蹄疾步稳深化改革,举合力推进兵团向南发展。
(一)全面从严治党,强化党的核心领导地位
党的领导是兵团履行职责使命的根本保证[7]。 兵团实行的是党政军企合一的特殊体制,能够保证兵团上下号令一致,集中决策,统一指挥,坚决贯彻执行上级党委的各项决策部署,绝对忠诚于党的维稳戍边事业。 因此,这种特殊体制有利于统筹兵团各级力量,同时也是兵团组织优势和动员能力的主要来源。 在这种特殊体制中,党是兵团事业的定盘星、是兵团人的主心骨,党的领导始终居于首位,起着核心领导作用,不管是任何时候、在任何地方,都必须牢牢坚持、毫不动摇,确保兵团工作始终沿着正确道路前进,这也是兵团在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尤其是在执行维稳冲突、抢险救灾、抗击疫情等紧急任务时,能够发挥关键作用。 新时代兵团事业高质量发展,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 因此,兵团上下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完整准确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不断改善和加强南疆师团连队党支部和基层党组织,深入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全面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更加扎实地把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确保兵团的各项工作始终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正确方向前进,切实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
(二)优化战略布局,筑牢南疆维稳堡垒群
对于兵团而言,城镇既是经济发展增长极,也是维稳戍边新堡垒。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强边疆地区建设,推进兴边富民、稳边固边。”[8]南疆师团要坚持服务新疆大局,不断完善改建扩建团场战略布局,提升自身综合实力,筑牢南疆维稳堡垒群。 要着眼于南疆稳定大局,推动就近就便嵌入式发展,重点在于要填补空白、应急处突,采用增新扩旧的方式,分步推进,既要完成好重点团场的建镇任务和改造提升,又要有力有序推进新建团场工作;要依托城镇化建设,不断补齐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短板,在完善城镇教育、医疗、文化、信息等公共服务设施上持续用力,合力实现产城融合,推动形成城镇群,不断辐射周边;要着力打造以阿拉尔市、铁门关市、图木舒克市、昆玉市4 个城市为战略支点的环塔里木盆地边缘的南疆城镇维稳堡垒群,由此极大完善兵团在南疆的布局,切实增强兵团在南疆的实力和影响力。
(三)发挥特殊作用,形成维稳戍边新优势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暴力恐怖势力得到有效遏制。”[9]兵团要始终牢记使命,持续强化“兵”的属性,增强“兵”的能力,深入开展反分裂斗争,以持续深化“反分裂斗争”教育为主要抓手,引导各族干部、群众深刻认识新疆反分裂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身先士卒、敢于担当、群策群力、严密防范,坚决打击分裂势力各种形式的渗透颠覆破坏活动;要始终绷紧反恐怖斗争这根弦,依托已建立的土地、职工、民兵“三位一体”新机制,精心建设一流民兵队伍,着力打造一支政治强、素质高的专业化机动队伍,确保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要苦练本领,不断提升一流的精准打击能力,构建“一分钟处置圈”,坚决防止重大暴恐案件发生,确保社会面持续稳定、长期稳定,决不让来之不易的稳定形势发生逆转;要推进平安兵团建设,不断优化新时代兵团守边固防新机制,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常态化参与社会面“网格化”巡逻防控,构建兵地维稳一体、共担共防的兵地联防联控体系,不断提升守边护边能力,扎牢安全篱笆,防范境外恐怖极端势力回流,确保边境安全、边疆稳固;要充分发挥好兵团组织能力和动员优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疫情防控、消防救援、抗震救灾中展现兵团力量,切实维护好各族群众的根本利益。
(四)用好用足政策优势,大力引进培养青年人才
人才是推动和实现发展的第一资源,推进兵团向南发展,人才是关键。 长期以来,人才“培养难、引进难、留住难”的问题困扰着南疆师团,人才作用发挥不充分、激励人才的体制机制不灵活、发展环境不优等问题比较突出。 具体而言:要聚焦团场发展所需的紧缺型人才,加强顶层设计,编制实施事关兵团长远发展的人才发展战略规划,全面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兵团战略,南疆师团要立足实际、因地制宜,系统出台相关的人才政策,实施好人才项目;要积极借助国家重大人才工程支持项目,有针对性、分领域培养兵团优秀青年人才,做好人才储备,要依托各类人才平台载体,积极实施科技创新人才计划;要继续探索“组团式”人才援助模式,大力推动南疆师团与北疆师团、内地援疆单位互换交流人才,建立干部“传帮带提升”长效机制,着力培养一批留得住、能战斗、带不走的人才队伍,不断推进建设兵团高质量干部队伍;继续支持扩大南疆师团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规模,特别是以建设南疆“大学城”为契机,鼓励支持一些内地高校和北疆高校在南疆地区设立分校,不断推进南疆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引导一批批毕业生扎根南疆、建设南疆、服务南疆。
(五)做强产城融合,提升城镇人口聚集能力
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坚决贯彻落实“以产引人”“以城聚人”理念,加强南疆师团城镇产业发展统筹规划,推进城镇化建设进程,通过发展产业带动就业集聚人口,实现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双增长。 具体而言:要树牢“产业招商”的理念,立足自身优势资源,坚持“缺什么引什么、什么弱就补什么”的原则,实施精准化招商引资,从而不断推动优势产业集群化、集聚化、集约化发展;各地要专门成立招商服务中心,竭力为招商引资提供一切服务,从驻点咨询、商务接待、交通食宿、信息发布等各个方面为招商引资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保障,提高现有规划衔接和配套能力,不断提升项目承载水平;要瞄准战略新兴产业,利用政策优势,吸引央企落地建厂,充分发挥大型央企辐射带动作用;发挥产业援疆优势,主动承接援疆省市的产业转移,不断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要立足优势农产品,着重围绕延链、补链、强链,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进一步提升农业的发展质量和效益;要发挥团场主体作用,利用政策红利,积极鼓励自主投资办厂,加快培育壮大团场产业化经营体系;要集中各类优势资源,聚合力打造产业园区,将其打造成为承载特色优势产业链、产业集群的重要平台和载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要做好对于一些重点产业的扶持,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强化为企服务力度,对于符合条件的企业给予资金补贴,不断缓解企业流动资金压力,重点鼓励支持劳动密集型产业健康持续、高质量发展,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充分带动周边各族群众就业,千方百计为其增加收入。 产业发展和人口集聚,也必然反过来助推城镇化进程,从而进一步促进引人聚人的提质增效,由此形成三者之间的良性循环。
(六)推进文化润疆,铸牢发展思想基础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传承中华文明。”[10]南疆兵团要充分发挥先进文化示范区作用,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以增进认同为目标,为文化润疆工程当好示范。 要加快构建既覆盖兵团又辐射地方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用好兵团优势资源,在有形有感有效上持续用力,以各族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积极践行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具体而言:南疆师团要立足于兵团优势,依托构建各民族相互嵌入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深入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七进”(进单位、进团场、进连队、进军营、进学校、进企业、进宗教场所)工作,要聚焦与各民族情感的共鸣点、与各民族心理的契合点、与群众利益的结合点,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和创建活动,在社会实践中、在各民族的交往互动中,持续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将党的民族政策落实到各民族群众生产生活中,不断引导各族群众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心爱护民族团结,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大好局面;要进一步挖掘兵团红色基因,收集和整理军垦历史,从图书、歌曲、杂技、微电影、综艺节目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入手,充分发挥博物馆、文化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利用好新媒体媒介,围绕兵团儿女与新疆各族群众攻坚克难、共同奋斗的壮丽史诗,理直气壮讲好新疆故事、兵团故事,增强文化润疆的感染力,打造具有兵团特色文化品牌,推进文旅产业全产业链发展,不断赢得市场、赢得人心;南疆团场要整合自身优势资源,全力打造文化高地,用先进文化辐射、引领和带动周边,做好文化润疆工程的实践者和推动者,持续深化思想道德建设,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选树连队先进典型人物和事迹,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引导教育各族群众争做遵纪守法、团结向上的好公民。
(七)探索交流交融新模式,深化兵地融合发展
兵地融合发展既是时代发展之需,也是新疆发展之要。 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责任意识,不断强化政治担当,坚持系统观念,站在稳疆兴疆、富民固边的高度,冲破思想观念束缚,要明确在兵团向南发展上,没有无关地区、无关单位、无关人,要对照工作要求,认真分解工作任务,层层签订工作责任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兵地融合的各项体制、机制、平台;要将兵地融合发展纳入兵团和地方年度工作考核指标,建议从自治区层面设置兵地融合发展专项督查组,每年度开展一到两次专项督查,在常规工作检查中加入兵地融合情况一项,以督查方式促进工作落实,不断提升工作实效;用好兵地联席会议,不断健全交流制度,着眼于生产力布局、市场体系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重大项目等重点工作,进一步扩大交流领域、拓展交流层级,找准双方利益融合切入点,真正打造兵地共同利益联结机制,使兵地双方都能够共同受益,由此不断推动形成工作合力,真正实现设施共建、资源共享以及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要继续探索建立兵地融合发展常态化、长效化工作机制,可就针对某一个领域或项目的融合发展建立固定联系制度,定期召开联席会议,进一步畅通交流、沟通渠道,旨在随时掌握建设推进情况,着力解决突出问题,通过制度的刚性约束切实推进合作进程,提升融合发展成效;要持续探索建立多层次、多形式的兵地互动机制,从推进经济、文化、社会融合发展,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民族团结创建和干部人才培养,再到推动构建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社会结构和居住环境,都要着力促进兵地深度嵌入、深度融合,实现设施共建、资源共享、深度嵌入、优势互补[11],构建兵地融合发展新格局;要以兵地共同创建国家级高新区为契机,着力推进兵地融合发展试验区示范区建设,以点带面、典型推广,真正实现产业发展共赢、城镇建设共推、社会服务共享、文化交流共融、生态文明共建、民族团结共创、干部人才共用的良好局面。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党用伟大奋斗创造了百年伟业,也一定能用新的伟大奋斗创造新的伟业。”[12]薪火相传,砥砺前行。 新征程上,兵团人必将赓续红色血脉,高擎伟大奋斗旗帜,弘扬和践行兵团精神,忠实履行兵团使命,抓住时代机遇,续写新的辉煌。
注释:
①此数据由兵团2022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以及第一师阿拉尔市人民政府的师市概况测算得出。
②此数据由兵团2022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以及第一师阿拉尔市人民政府的师市概况测算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