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休闲渔业融合发展现状
2023-03-15马朋赵振营丁金强刘沛栋陈建涛
马朋,赵振营,丁金强,刘沛栋,陈建涛
(山东省渔业发展和资源养护总站,山东 烟台 264003)
海洋牧场与休闲渔业是现代渔业发展的方向和重点,是推进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着力点。近年来随着产业融合的发展趋势愈加显著,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开始向第三产业转型,海洋牧场建设发展过程中,渔业与旅游业逐渐融合发展,形成休闲渔业等渔业旅游形式。许多地区因地制宜,形成了不同的休闲渔业发展模式,休闲渔业旅游发展多元化的趋势也在逐渐形成。现对海洋牧场建设背景下山东省休闲渔业融合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发展建议。
1 山东省海洋牧场建设现状
1.1 建设背景
近年来,在农业农村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山东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海洋牧场是发展趋势,山东可以搞试点”的重要指示要求,把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作为打造“海上粮仓”、发展海洋经济、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圆满完成“山东省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综合试点方案”的3 年发展任务,并积极总结试点经验和成效,为全国海洋牧场建设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山东经验”。目前,山东省累计创建省级以上海洋牧场示范区129 个,其中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59 个,总面积约9 万hm2。海洋牧场创建规模和数量稳居全国首位。
1.2 装备建设
山东省积极推动海洋牧场信息化、装备化和标准化建设,制定实施《山东省“十四五”海洋牧场建设规划》等制度和规范20 余项,在全国率先探索建设海洋牧场平台和海洋牧场观测网,建成并试运行全国首个省级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综合管理平台,基本实现海洋牧场“可视、可测、可预警”。截至目前,山东省已投放大型框架礁、金字塔礁、石块礁和废旧渔船改造礁等各类人工鱼礁1 940 万空方;建成海洋牧场观测站61 个,提高了山东省海洋牧场“可视、可测、可预警”能力;建造“长渔1 号”“阳光1 号”等海洋牧场平台 63 个、建成“深蓝 1 号”“经海1 号”等智能深水网箱 10 个、“蓝钻 1 号”等大型固定管桩围网5 个和“国信1 号”等新型深远海养殖工船2 艘,海洋牧场装备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2 山东省海洋休闲渔业发展状况
山东省是渔业大省,海洋渔业资源十分丰富,全省海岸线长约3 345 km,沿岸分布着300 余个岛屿,70 多处优良港湾,为海洋休闲渔业发展提供了优良条件[1]。
2.1 政策保障
近年来,山东沿海地区大力发展以休闲海钓为主的海洋休闲渔业,促进渔业产业的融合发展。自2014 年开始,相继出台《关于培育和发展休闲海钓产业的意见》《山东省休闲海钓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在政策引导下,山东省休闲海钓及海洋休闲渔业蓬勃发展。一批海钓基地和海钓钓场发展日臻完善,推出明确的休闲垂钓旅游产品,具备了较完善的服务体系。海钓基地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因地制宜,培育创建了一批各具特色休闲海钓精品项目。荣成东楮岛的海草房、荣成泓泰的桑沟湾放鱼台、日照阳光的钓虾咖吧和日照万宝的赶海园等特色突出,海钓基地示范引领作用成效显著。
2.2 设施装备建设
山东省还重视加强休闲海钓相关设施装备建设。近年来,持续推动建设海洋牧场岸基四个一(监控室、展示厅、体验馆和研究院)、海洋牧场观测站、海洋牧场平台和深水智能网箱等,不断加强海洋牧场装备化信息化建设,休闲海钓经营能力和服务水平得以有效提升。
目前,山东已建设省级休闲海钓基地15 个,省级休闲海钓钓场69 家,海钓船总容纳量1 460 艘,已造海钓船261 艘。培训导钓员291 人,执道官100余人,举办全国性海钓赛事活动26 场。山东省休闲海钓场经营效益可观,海钓产业拉动明显。经测算,海钓基地每条鱼拉动经济比为1∶53,有效带动餐饮、交通、住宿、造船、渔具等相关产业发展,“一杆钓出大产业”,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2.3 休闲渔业产值
在有利政策引导和扶持建设下,山东省休闲渔业发展迅猛。2019 年之前,山东休闲渔业产值呈上升趋势,2019 年产值达302 亿元。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近2 年山东休闲渔业产值开始下降。
山东省海洋休闲渔业在休闲渔业产值中的占比较大。2021 年,山东省休闲渔业产值180 亿,其中海洋休闲渔业产值为142 亿元,占全年休闲渔业产值78.9%。海洋休闲渔业属旅游导向型产业,外地游客数量占比较大,受“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影响,近两年产业出现较大滑坡,2021 年产值比2019 年减少47%。2017—2021年山东省海洋休闲渔业产值见图1。
图1 山东省海洋休闲渔业产值
2017—2021 年山东省省级海钓钓场游客接待量和收益分别见图2 和3。从休闲海钓经营情况看,“十三五”期间,山东省省级休闲海钓场接待游客达620 万人次,经营收入14.3 亿元,带动旅游消费约145 亿元。“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山东省休闲海钓钓场经营数据也呈现出明显下降走势。
图2 山东省级海钓钓场游客接待量
图3 山东省级海钓钓场经营收益
3 存在的问题
3.1 产业政策体系不完善
虽然目前国家下发了鼓励休闲渔业发展相关的实施意见,但缺乏与之配套的扶持政策项目和行业管理办法,特别是休闲渔船管理办法。产业布局结构不尽合理,缺乏相应的规范标准和法律保障,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休闲渔业的健康发展。山东省因机构改革原因,原省海洋与渔业厅印发的《山东省休闲海钓管理办法》(鲁海渔函〔2013〕614 号)《省级休闲海钓钓场评定办法》(鲁海渔函〔2013〕614号)《山东省休闲海钓渔船试点管理暂行办法》(鲁海渔〔2017〕84 号)等休闲海钓相关文件不再适用。2019年以来,海钓船建造处于停滞状态,各地对海钓船建造、审批和管控等政策不一致,部分地市渔船管控“一刀切”,休闲海钓渔船也不能出海,影响了休闲渔业企业经营活动。
3.2 “新冠疫情”的影响
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对休闲渔业发展带来了严重影响和挑战。导致游客数量剧减,经营场所甚至关闭,休闲渔业产值出现断崖式下滑。疫情期间,根据有关规定,举办50 人以上活动需要向相关部门进行报备,休闲海钓赛事等休闲渔业相关活动举办也基本停滞。
3.3 海洋休闲渔业产品体系不完善
目前,山东省海洋休闲渔业发展中,休闲渔业产品和渔文化资源的挖掘力度不够,渔文化创新开发和多元休闲渔业产品建设开发能力低,难以适应新的消费需求。已建的休闲海钓示范基地和海钓场的综合设施不配套,休闲旅游产品单调,规模较小,缺乏集观赏、垂钓、捕捞、住宿、餐饮和娱乐于一体的大规模综合型休闲场所,产业发展配套服务设施匮乏,休闲渔业产品供给与市场需求存在一定矛盾[2]。海洋休闲渔业经营主体以家庭作坊式“渔家乐”为主,海洋休闲渔业业态和休闲旅游产品项目单一,对休闲渔业自身价值挖掘和利用不够,产品低水平和同质化竞争严重,海洋休闲渔业项目与海洋牧场建设项目融合开发建设不够。
3.4 品牌宣传投入力度亟待增强
近年来,山东省注重对休闲渔业品牌投入建设,注册了“渔夫垂钓”品牌,在国内有一定影响力。但整体看来,山东对休闲渔业品牌宣传投入力度依然不够,品牌宣传方式单一。“渔夫垂钓”官方网站和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宣传平台的用户粉丝量和使用率不高。休闲渔业企业对“渔夫垂钓”标识使用和品牌宣传推广活动较少,未意识到休闲渔业品牌引领作用的重要性。此外,海洋休闲渔业相关赛事活动举办次数较少。
4 发展建议
4.1 完善海洋休闲渔业发展政策体制机制
根据山东海洋休闲渔业资源禀赋和旅游市场需求,深入挖掘区域资源特色和市场发展潜力,科学制定休闲渔业发展规划。把海洋休闲渔业发展纳入渔业发展规划,引导休闲渔业高标准起步、高层次发展。科学制定休闲渔业相关制度和标准。加快出台休闲渔业管理办法,强化休闲渔船管理、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制度,使海洋休闲渔业发展有法可依,管理有章可循。发布新的《山东省休闲海钓管理办法》《省级休闲海钓钓场评定办法》等海钓相关系列文件,健全休闲海钓管理体制机制,规范休闲海钓管理。建议管理部门尽快出台《休闲渔业船舶船管理办法》等规范休闲海钓船舶管理的文件,促进海洋休闲渔业持续健康发展。
4.2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加大对海洋休闲渔业投资力度,拓宽融资渠道,鼓励民间资本采取多种形式参与海洋休闲渔业项目开发和经营,引导渔民参与休闲渔业经营和收益分配。政府部门应加大对海洋休闲渔业政策资金扶持力度,加大对游钓型海洋牧场和休闲海钓示范基地政策和资金扶持,鼓励引导金融资本和社会资金向休闲型海洋牧场示范区和海洋休闲渔业园区投入,形成多元化海洋休闲渔业资金投入机制。
4.3 加强海洋休闲渔业项目开发
发挥山东海洋牧场和海钓钓场建设的基础优势,建设打造海洋牧场休闲渔业景区。利用深水智能网箱、海洋牧场平台和海洋牧场“四个一”等设施项目,推出海洋牧场观光、海洋牧场采摘、海上休闲垂钓和海洋牧场科普教育等海洋牧场休闲渔业项目[3]。开发建设休闲体验型、海上运动型、休闲观光型、科普教育型和渔事体验型等多元化休闲渔业项目。例如,可以结合利用当前的海洋牧场生态型人工鱼礁建设项目,在海底布局多形态和多种类人工鱼礁,结合增殖恋礁性鱼类,打造特色海洋牧场海底潜水观光项目,给游客以全方位的感官体验。
结合省级海洋牧场建设项目,增加海洋休闲渔业项目,将标准休闲海钓船建造、海钓游客大厅建设、海钓船专用码头(坡台)和安全救助管理系统等纳入项目扶持范围。建议相关部门尽快出台鼓励休闲渔业发展的具体政策,增加扶持休闲渔业基地建设项目。开展海洋休闲渔业示范项目建设,通过示范作用,引领产业发展。
4.4 强化海洋休闲渔业区域品牌宣传
打造省域公共品牌。坚持专业运作,加大广告投入,对标国际知名品牌,努力将“渔夫垂钓”打造成一张更为闪亮的名片。打响区域特色品牌。进一步提升威海“休闲渔业之都”、日照“中国国际休闲垂钓之都”知名度。鼓励各海钓经营企业,发掘文化内涵、培塑品牌形象,培育特色企业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