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虾养殖田放养黄鳝对水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2023-03-15黄路全徐聚臣范泽宇黄涛吕亚兵侯杰何绪刚
黄路全 ,徐聚臣 ,范泽宇 ,黄涛 ,吕亚兵 ,侯杰 ,2,何绪刚 ,2*
(1.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2.教育部长江经济带大宗水生生物产业绿色发展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湖北 武汉 430070;3.珠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广东 广州 510630)
黄鳝(Monopterus albus)属硬骨鱼纲,合鳃目,合鳃科,黄鳝属,是我国重要的淡水经济鱼类之一,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地的沟渠、稻田、沼泽或湿地等水体中,因其肉嫩味鲜、营养丰富、具有药用价值,被誉为“水中人参”[1]。
稻渔综合种养模式运用绿色、生态的科学方法,提高农副产品的产量与质量,对于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稻虾共作模式作为稻渔综合种养的典范之一,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动了农业供给侧改革,是实现农业产业精准扶贫的重要途径,被原农业部誉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成功典范,现代农业的一次革命”[3]。目前,稻虾共作模式在养殖规模快速扩大的同时,出现了虾苗滞销、成虾集中上市、种质资源退化等问题,导致了稻虾共作模式的经济效益出现较大波动[4-5]。稻-虾-鳝综合种养模式的构建与完善,有希望稳定稻渔综合种养收益。现通过稻虾养殖田放养黄鳝养殖试验,分析其不同放养密度对稻虾田内水质指标和综合经济效益的影响,旨在为优化和完善稻-虾-鳝综合种养模式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种植的水稻品种为抗病虫害、抗倒伏、产量高的隆两优534,由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提供;养殖的黄鳝苗为深黄大斑鳝苗,克氏原螯虾由潜江市楚稻虾虾稻共生专业合作社提供;克氏原螯虾饲料为蟹先丰(海大)虾蟹配合饲料,肥料为水稻种植常用的化肥,包括尿素、碳酸氢铵、鸡粪腐熟的有机肥和复合肥等。
1.2 试验设计
前期调查发现,稻虾共作稻田中天然存在野生黄鳝,其密度极小,约每667 m2为12.8 尾,因此本试验中仅考虑放养的黄鳝对稻-虾-鳝综合种养模式水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试验时间为2020 年6 月—2021 年11 月。试验地位于湖北省潜江市龙湾镇,试验稻田由潜江市楚稻虾虾稻共生专业合作社提供。稻田种植面积667 m2,水面积1 000.5 m2,进排水系统良好。于 2020 年 6 月完成水稻的播种;2020 年 8 月完成鳝苗投放;2020 年10 月完成种虾投放。设置1 个对照组(DX)和2 个试验组(DXS1 和 DXS2)(表1),每组各有2 个重复。
表1 各试验组每667 m2 的放养量
1.3 水样采集
使用YSI 水质仪测定稻田水体的溶解氧(DO)和pH 值。试验期间,每15 d 于08:00 采集各试验田环沟表层水样1 L,使用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UV2350)比色测定亚硝酸盐氮(NO2--N),氨氮(NH3-N)、总氮(TN)、可溶性磷(PO43--P)。测定NO2--N参照《水质 亚硝酸盐氮的测定 分光光度法》(GB 7493—1987);测定NH3-N 参照《水质 铵的测定 纳氏试剂比色法》(GB 7479—87);测定 TN 参照《水质总氮的测定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GB 11894—1989);测定 PO43--P 参照《水质 总磷的测定钼酸铵分光光度法测定》(GB 11893—1989)。
1.4 日常管理
根据水稻不同生长期的需水特点,兼顾黄鳝、克氏原螯虾的生活习性,早期水位6~10 cm,中期水位10~30 cm,后期水位30~50 cm。每日清晨与傍晚各投喂1 次,日投饲量为克氏原螯虾体质量的6%~8%。在黄鳝摄食旺盛期,饲料补充一定量的鱼糜,日投饲量为鳝体质量的5%~12%。
2021 年5—9 月连续笼捕黄鳝和克氏原螯虾,称量并记录黄鳝和克氏原螯虾的日捕捞量以及每尾黄鳝的体质量;称量并计算养殖初、末期克氏原螯虾的平均规格和体质量增加率,计算试验期内黄鳝的特定增长率。水稻于2021 年10 月底收获,统计黄鳝、克氏原螯虾及水稻的产量并计算总产值与利润。
1.5 数据整理与分析
体质量增加率(WGR)=100%×(Wt-W0)/W0,
特定生长率(SGR)=100%×(lnWt-lnW0)/t。
式中:WGR 为体质量增加率,%;Wt为终末体质量,g;W0为初始体质量,g;SGR 为特定生长率,%/d;t为养殖时间,d。
试验结果用(平均值±标准误差)表示,采用SPSS 25.0 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one way-ANO VA),采用Duncan’s 多重比较进行组间显著性差异分析,若P<0.05 则差异水平显著,使用Origin2019进行作图。
2 结果与分析
2.1 水质指标
2.1.1 DO
5—9 月,DX 组、DXS1 组和 DXS2 组 ρ(DO)从大到小分别为:DX、DXS1、DXS2,均值分别为 4.90,3.82 和 3.54 mg/L(图 1)。对照组与试验组组间 ρ(DO)差异显著(P<0.05),但试验组组间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
2.1.2 pH 值
DX 组、DXS1 组和 DXS2 组的 pH 值 5—6 月下降,6—9 月逐渐上升。5—9 月各组pH 均值从大到小分别为 DX、DXS1、DXS2,分别为 7.88,7.75 和7.56(图 2)。DX 组、DXS1 组和 DXS2 组间 pH 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
图2 不同试验组pH 值的间变化
2.1.3 NH3-N
DX 组、DXS1 组和 DXS2 组的 ρ(NH3-N)5—7月份呈现上升趋势,7 月时达到峰值,分别为0.897,0.983 和 1.168 mg/L;7—9 月份呈现下降趋势;5—9 月份各组 ρ(NH3-N)均值分别为 0.38,0.61 和0.93 mg/L(图3)。对照组与试验组组间ρ(NH3-N)差异显著(P<0.05),但试验组组间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
图3 不同试验组NH3-N 的时间变化
2.1.4 NO2--N
DX 组、DXS1 组和 DXS2 组的 ρ(NO2--N)在5—9 月份变化趋势不明显;5—9 月份各组ρ(NO2--N)均值分别为 0.017,0.024 和 0.025 mg/L(图4)。对照组与试验组组间ρ(NO2--N)差异显著(P<0.05),但试验组组间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
图4 不同试验组NO2--N 的时间变化
2.1.5 TN
DX 组、DXS1 组和 DXS2 组 ρ(TN)5—7 月份呈现上升趋势,7 月份达到峰值,分别为0.845,1.341 和 1.340 mg/L;7—9 月份呈现下降趋势;5—9 月份各组 ρ(TN)均值分别为 0.524,0.764 和0.946 mg/L(图 5)。对照组与试验组组间 ρ(TN)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组间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
图5 不同试验组TN 的时间变化
2.1.6 PO43--P
DX 组、DXS1 组和 DXS2 组的 ρ(PO43--P)在5—9 月份呈现上升趋势;9 月份达到峰值,分别为0.31,0.33 和 0.35 mg/L;5—9 月份各组 ρ(PO43--P)均值分别为 0.176,0.258 和 0.284 mg/L(图 6)。DX组、DXS1 组和 DXS2 组组间 ρ(PO43--P)无显著差异(P>0.05)。
图6 不同试验组PO43--P 的时间变化
2.2 生长指标
5—9 月份 DXS1 和 DXS2 黄鳝体质量差异不显著(P>0.05);到 9 月份 2 组黄鳝体质量均值分别为 91.34 和 80.12 g(图 7);5—9 月份 DXS1和DXS2 黄鳝特定生长率均值分别为(0.583±0.249)和(0.479±0.202)%/d,其中,6 月份 2 个试验组特定生长率最高,分别为0.895 和0.868%/d(表 2)。
图7 不同试验组黄鳝体质量增长的时间变化
表2 黄鳝的特定生长率的时间特征 %/d
试验组和对照组克氏原螯虾体质量增加率从小到大分别为:DX、DXS1、DXS2,均值分别为(437.37±44.17)(494.60±34.93)和(527.01±41.28)%。对照组和试验组间克氏原螯虾体质量增加率差异显著(P<0.05),但 DXS1 组与 DXS2 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表 3)。
表3 黄鳝放养密度对克氏原螯虾生长的影响①
2.3 经济效益
2.3.1 养殖成本
DX 组、DXS1 组和 DXS2 组每 667 m2投入成本从小到大分别为:DX 组、DXS1 组、DXS2 组,其值为 2 580,3 862 和 5 124 元(表 4)。
表4 不同试验组每667 m2 养殖成本情况① 元
2.3.2 养殖效益
DX 组、DXS1 组和 DXS2 组每 667 m2利润从小到大分别为:DX 组、DXS1 组、DXS2 组,其值为2 165.8,2 778.2 和 3 172.3 元(表 5)。
表5 不同试验组每667 m2 的产值和利润①
3 讨论
3.1 黄鳝放养密度对稻虾田水质的影响
水体中DO 主要来自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来源于大气的DO 仅占5%~14%。水体中的DO 不足时,微生物会进行厌氧呼吸,产生NH3-N、硫化氢等有毒有害的物质,危害水生生物的安全[6]。试验中,对照组和试验组稻田水体DO 含量5—9 月份呈现逐渐上升趋势,试验组DO 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尽管稻虾田中引入黄鳝增加了对水体DO 的消耗,但依然能够保证其正常生长。
近几十年来,化肥农药产业的快速发展及大量使用,极大地提高了粮食的产量,但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其中主要的污染源是以多种形态存在于水体中的氮(N)、磷(P)营养盐。然而,在水稻生长和发育的过程中,N、P 是必不可缺的营养元素,N对水稻生产的影响仅次于水。N 主要通过施肥、投饲和换水等种养管理操作进入稻田水体,其在稻田水体中的含量过多,易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7-9]。稻-虾-鳝综合种养模式下,黄鳝和克氏原螯虾的代谢产物与残渣剩饵会提高水体中N 的浓度,此外黄鳝和克氏原螯虾的生物扰动作用,也有利于沉积物中营养盐的释放[10]。因此,稻-虾-鳝综合种养模式有利于化肥的减施。2020 年全国稻渔综合种养测产和产值分析表明,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化肥农药减施30%以上,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11]。
3.2 黄鳝放养密度对稻虾田经济效益的影响
水产经济动物放养密度适宜时,水稻产量相对稳定,而经济效益大幅提升[12]。研究显示,每667 m2黄鳝放养量为1 000 尾,稻-虾-鳝-鳖共作模式的综合效益最优,每667 m2利润为 6 463.9 元;稻-虾-鳝共作模式则每 667 m2利润为 5 231.7 元[13]。当每 667 m2黄鳝放养密度为200,400 和600 尾时,稻-虾-鳝综合种养模式每667 m2利润分别为4 214.2,4 858.8 和5 274.7 元,经济效益显著高于稻虾共作模式和水稻单作模式[14]。本试验中,每667 m2黄鳝放养量为0,800和1 600 尾时,每 667 m2利润分别为 2 165.8,2 778.2和3 172.3 元,试验组经济效益高于对照组。
养殖产量方面,试验中克氏原螯虾产量从大到小分别为 DX 组、DXS1 组、DXS2 组,而克氏原螯虾养成规格和体质量增加率从小到大分别为DX 组、DXS1 组、DXS2 组,说明放养黄鳝会导致克氏原螯虾产量略微下降,但有益于提高克氏原螯虾大规格成虾比例。这是因为黄鳝的捕食可以淘汰弱虾和病虾,同时还能抑制小规格虾苗数量,这对保持克氏原螯虾旺盛活力及促进其健康生长起到了积极作用[15]。黄鳝经济价值较高,若按照每667 m2放养1 600 尾黄鳝,稻田综合种养效益可提升1 000元以上。因此,黄鳝的引入,提升了稻田水产经济动物的收益,使稻渔综合种养整体效益显著提升。
综上,稻虾共作模式中按每667 m2放养1 600 尾黄鳝,可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