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果子:宋朝人的私房菜
2023-03-15李抒芮董强
李抒芮 董强
什么是饮食果子
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描绘了人们吃饮食果子的场景。不仅如此,在宋代的风俗笔记和诗词歌赋中,也时常出现“果子”或“饮食果子”,如“献果子香药”“托小盘卖干果子”等。饮食果子到底是什么食物呢? 饮食果子既有“饮食”,又有“果子”。所谓“饮食”,是指人们所食用的“下酒菜”,如农家小炒、时令蔬菜、山珍海味以及佐餐的百味羹、血羹、银丝羹等。所谓“果子”,并不是我们现在所吃的水果,而是指糕点或点心,也包括果干(即今人熟知的蜜饯、果脯等)。
事实上,饮食果子并非宋代独创。唐代时已有饮食果子,即各类佐餐的点心或糕点。此后,这一食俗传入日本,日本人将唐朝传入的糕点称为“唐果”。近代以后,西式糕点传入日本,日本人称其为“洋果子”。现今,在日本的市井街巷中,依旧可以看到许多悬挂“和果子”招牌的商铺,售卖的就是日式糕点。
“果”,亦称“馃”或“菓”。古时,馃子是点心的统称,涵盖生果、凉果、蜜饯、饼食等。如今,“果”作为糕点或点心的字意已很少使用,但在部分地区的方言中,依旧有所保留,如北方人将煎饼称为“煎饼果子”,西北人将油炸面食称为“果子”或“果果”,江南人将面粉做的油炸甜食称为“油果”,东北人则将油条称为“炸大果子”等。
口味多样的果干
宋代的果干,主要指蜜饯、果脯。随着甘蔗种植的普及,果干往往用蔗糖或蜂蜜浸泡,人们便习惯性地将果干称为“蜜饯”或“果脯”。宋代的果干品类繁多,主要有旋炒银杏、栗子、香莲、枣圈之类的“甜糖果干”,蜜冬瓜鱼儿、雕花金橘、雕花枨子之类的“雕花蜜煎”,香药木瓜、砌香樱桃、砌香葡萄之类的“砌香咸酸”,以及荔枝甘露饼、珑缠桃条、酥胡桃之类的“珑缠果子”。
果干的制作方法大抵相似,首先是将制作果干的原料去皮去核,然后切片或切块,最后用火烘焙至干,即可食用。以蜜饯为例,宋人也称之为蜜煎,往往置于酒宴的前菜之列。主人还未正式开席时,会先将蜜饯摆放桌前,供客人们享用。尽管蜜饯种类繁多,但制作方法大同小異,都是先将果类去皮去核,洗净后用井水煮沸;每一斤水果往往配有四两或半斤蜂蜜,然后慢火煎熬,待蜂蜜被完全吸收后,放冷或晒干;最后用瓷瓶收贮,再添蜂蜜封口。
在北宋皇宫的管理机构中,专设有负责宴请的“四司六局”,其中就有果子局和蜜煎局,主要为皇帝采办与制作果干。民间也设有专卖果干的小巷市集。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各家酒肆的店小二,有的逡巡于亭楼间,有的伫立于店门口外,托着盛有果干的小盘子大声叫卖,好不热闹。
别具风味的下酒菜
宋人的豪爽之情,从下酒菜中可窥一二。“猛火炒、慢火炖、香料卤、酥油炸”,汴京城中高档酒楼的厨师为我们准备了丰富的下酒菜肴。
宋人的食材十分丰富,蔬果齐全,如从海外引种的苦瓜、丝瓜等。羊、猪、牛、鸡、鸭、鹅也是下酒菜的食材来源,如乳炊羊、羊脚子、点羊头,以及类似烤串的鸡签、鸭签、鹅签等。与此同时,大量野味如野兔、鸳鸯、鸠子、鹿、獐,甚至蝙蝠和蛇,也成为人们的盘中餐。苏轼在《送牛尾狸与徐使君》中就写道:“泥深厌听鸡头鹘,酒浅欣尝牛尾狸。”流放至海南儋州后,他还品尝了当地的烤老鼠与烧蝙蝠:“土人顿顿食薯芋,荐以薰鼠烧蝙蝠。”
在宋人的下酒菜中,海鲜堪称一绝。当时,文人雅士聚会宴饮总少不了以蟹、虾作为佐菜搭配美酒,另有莲房包鱼、炒蛤蜊等。
味美汁鲜的羹
古人尤喜羹汤。据记载,商纣王帝辛就喜好“熊掌羹”。春秋时期,宋国名士华元“烹羊羹飨士”。入宋以后,羹与汤有所区分:美味佳肴烹煮的汁水称为“羹”,而“汤”指的是烧开的水。南宋诗人陆游在《寓叹》诗中说“嫩汤茶乳白”,这里的“嫩汤”指的就是滚烫的开水,而不是今人所说的汤。
羹的种类繁多,据《东京梦华录》记载:“所谓茶饭者,乃百味羹、头羹、三脆羹、石肚羹……血羹、粉羹之类。”“百味羹”类似今天的胡辣汤。“三脆羹”是用嫩笋、小簟、枸杞头,加盐用水焯熟,配上香熟油、胡椒粉调制而成。“石肚羹”颇具雅趣,其做法是在清澈的溪流处取一二十枚小石子或苔藓石子放在水里煮,取出泉石之气,再将肉肚放入其中烹煮成羹。“血羹”是用羊血、猪血制成的羹,《调鼎集》中记载有“羊血羹”的烹制方法,即用豆腐皮、笋衣、胡椒末、豆粉、豆腐丝、血丝、醋、酱油与羊肉一同烹煮而成。“粉羹”也是宋代常见的一类羹,如“石榴粉银丝羹”,不仅菜名雅致,而且制作方法也颇为讲究:先将藕片切成小块,用梅水和胭脂染色,调绿豆粉拌之,加入鸡汁煮沸,宛如石榴籽形状;再将熟笋切成细丝,加入粉条一起烹煮,呈银丝状,故名“石榴粉银丝羹”。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民间还十分流行“关东煮”。据记载,在汴京城的街头巷尾,不少店家用竹签将羊肉、鹅肉、鸡肉等穿成串,然后裹着馅料放入油中烹炸;炸熟后,加入些许水,用汤汁煨煮成羹,与现在流行的“关东煮”有异曲同工之妙。
【责任编辑】王 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