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蒙古通辽地区糜子不同播种量对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2023-03-15金晓光文峰白乙拉图徐庆全王健黄前晶呼瑞梅李默张桂华吕静波

农业与技术 2023年5期
关键词:单穗糜子粒重

金晓光 文峰 白乙拉图 徐庆全 王健 黄前晶 呼瑞梅 李默 张桂华 吕静波

(通辽市农牧科学研究所,内蒙古 通辽 028015)

引言

糜子是起源于中国的传统粮食作物,种植范围广泛,具有抗旱、耐盐碱、耐瘠薄等特性,是干旱半干旱地区主要栽培作物。近年来,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不断调整和优化,国家对杂粮产业发展的高度重视,科技投入持续加大,产品深加工业快速兴起,这为小杂粮产业化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1]。内蒙古是我国糜子最大的主产区之一,产地主要集中在通辽市、赤峰市、鄂尔多斯市和呼和浩特市等地区。内蒙古通辽地区糜子生产历史悠久,“科尔沁”糜子品质独特、营养丰富,糜子产业化发展区域优势显著[2,3]。实际生产中,由于栽培技术传统,生产力水平较低及种植效益不高等因素制约,严重影响了糜子规模化生产的积极性。本文旨在研究探索通辽地区糜子种植的适宜播种量范围,重点解决用种不足和过量用种问题,促进形成合理的群体结构,达到节本增效的栽培目的;通过控制播种量,实现免间苗或少间苗,降低人工劳动强度,节约生产成本,提高生产力水平,增加种植效益,为通辽地区糜子高效生产提供技术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于2021年在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钱家店镇通辽市农牧科学研究所试验基地进行。基地海拔203m,E122°37′,N43°43′,属温带大陆性气候。0~20cm土层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为10.58g·kg-1,碱解氮65.75mg·kg-1,速效磷15.98mg·kg-1,速效钾136.6mg·kg-1,pH 8.31。土质为白五花土,前茬作物为向日葵。年平均降雨量378.2mm,6—8月降雨占全年的80%以上,年均气温7.5℃。

1.2 试验设计

供试糜子品种为“通黍21”,供种单位为通辽市农牧科学研究所。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6个播种量处理水平,分别为A1,0.25kg·667m-2;A2,0.375kg·667m-2;A3,0.5kg·667m-2;A4,0.625kg·667m-2;A5,0.75kg·667m-2;A6,0.875kg·667m-2。小区面积15m2,行长5m,行距0.5m,6行区。随机区组排列,每处理3次重复,共18个小区。2021年5月31日开沟施入底肥二铵10kg·667m-2,人工条播,不间苗,不追肥,其它田间管理措施与大田同步。

1.3 试验测定项目及方法

在出苗期调查出苗密度,以每小区1m2内实际苗数,折算出苗密度(万株·667m-2)及出苗率(%);在成熟期每小区选取10株进行考种,测定主要农艺性状株高、主茎节数、主穗长、单株穗重、单穗粒重;取样后每小区单独收获,整区测产。

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采用Excel和DPS系统进行试验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播种量对出苗密度及出苗率的影响

由表1可知,随着播种量的不断加大,实际出苗密度与出苗率的变化趋势一致,均呈现明显的递增趋势,整体可分为A1~A3和A4~A6 2个变化阶段,阶段内处理间变化幅度不大,阶段间变化显著,在播种量达到处理A4时阶段间表现出较强的增长势态。分析认为变化增强的主要原因是播种量增加,糜子群体顶土能力发挥作用,促进了实际出苗密度和出苗率的大幅提高。

表1 不同播种量下的出苗密度及出苗率变化

2.2 播种量对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由表2可知,播种量对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不尽相同,其中对株高、主茎节数和主穗长的影响不显著,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主要是因为株高、主茎节数和主穗长属于高遗传力农艺性状,在一定的栽培条件范围内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小。播种量对单株穗重和单穗粒重的影响显著,表现为由高至低的变化规律,特别是单穗粒重,处理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单株穗重经多重比较分析,在处理A1、A2、A3、A4间差异不显著,处理A1、A2与A5、A6间差异显著。单穗粒重经多重比较分析,处理A1、A2、A3间差异不显著,均与A4、A5、A6间表现出显著差异水平;处理A1、A2、A3、A4间差异未达到极显著水平,但与A5、A6间差异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由于播种量的不断加大,超过适宜播种量范围,导致群体结构失衡,植株生长空间受限,养分争夺严重,间接造成了结实率、千粒重、单株穗重、单穗粒重等性状由高至低的变化结果。

表2 不同播种量对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2.3 播种量对产量的影响

由表3可知,不同播种量对产量的影响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产量随着播种量的递增,表现为先增长后下降的变化趋势,播种量为处理A3时,产量显著增加,当播种量达到处理A6时,产量明显下降。经多重比较分析,处理A4与A5间差异不显著;A4、A5与其它处理间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处理A6与A1、A2、A3间差异不显著,处理A3与A1、A2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处理A3、A4、A5间差异未达到极显著水平,处理A4、A5与A1、A2、A6间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当播种量低于或超出适宜的播种量范围,将使产量构成的关键要素间无法达到平衡状态,从而造成产量下降。在免间苗或少间苗的前提下,控制合理的播种量,是实现糜子高产的重要措施。

表3 不同播种量对产量的影响

3 结论与讨论

3.1 不同播种量对出苗密度及出苗率的影响

本研究中,随着播种量的增加,出苗密度及出苗率均表现出持续增长趋势;在播种量为处理A4和A5时,糜子产量达到最高,播种量为处理A6时,产量明显下降,说明本地区糜子生产适宜的保苗密度为7万株·667m-2左右。播种量是影响糜子出苗密度及出苗率的主要因素之一,根据不同的气候条件、种植方式和品种特性等生产要素特点,控制适宜的播种量,是实现合理群体结构,达到免间苗或少间苗目的关键栽培措施。张磊等[4]对不同生态区糜子保苗密度对产量的影响研究表明,通过对9个试点糜子不同保苗密度与产量的分析,确定了甘肃省中部干旱区域适宜的糜子保苗密度为4.5~7.5万株·667m-2。高志军等[5]对糜子在不同播量下的群体出苗密度研究结果显示,当播种量在 1.0kg·667m-2时,群体出苗密度为6.75万株·667m-2,与糜子在实际生产应用中的最佳密度相吻合,可免去间苗、定苗栽培措施。以上研究表明,不同地区环境条件和栽培模式存在很大差异,对播种量与出苗密度及出苗率关系的影响程度也不同,但随着播种量的逐步加大,出苗密度及出苗率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这与本试验的研究结果相近。

3.2 不同播种量对农艺性状的影响

本试验中,播种量对株高、主茎节数和主穗长的影响不显著;对单株穗重和单穗粒重的影响显著,表现为随播种量逐渐加大呈现出由高至低的变化规律。说明株高、主茎节数和主穗长受密度和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小,而与产量密切相关的单株穗重和单穗粒重则受密度和环境因素影响较大。667m2保苗密度过大,植株间争夺生长空间和养分,表现为主穗数增加,分蘖穗减少,同时造成了茎秆变细,易倒伏,秕粒增加,千粒重降低等现象,从而影响产量;667m2保苗密度过小,单株生长发育充分,单穗重和单穗粒重实现最大化,分蘖穗增加,但667m2有效穗数不足,群体产量仍较低。确定适宜的播种量,保证合理的群体结构,是获得糜子高产的主要途径之一。李星聪等[6]关于糜子农艺性状的变异和相关性分析研究表明,穗重、穗粒重的变异程度较大,株高、主茎节数、主穗长、千粒重等农艺性状的变异程度小。张立媛等[7]关于10个糜子品种产量与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单穗重、穗粒重、出糜率、千粒重4个性状对产量影响较大;株高和穗长对产量影响较小。王显瑞等[8]关于不同播种量与施肥量对糜子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研究显示,随着播种量的增加,地上生物量呈增加趋势,播种量对株高、穗长、千粒重的影响没有达到显著水平。本文与相关研究结果相同,认为播种量的变化对遗传力较高的株高、主茎节数、主穗长的影响不显著,对与产量密切相关的单穗重和单穗粒重的影响显著。

3.3 不同播种量对产量的影响

研究表明,播种量对产量的影响极显著,在播种量不断加大的情况下,产量呈现出先由低至高,再由高至低的变化曲线。处理A4(0.625kg·667m-2)时,产量达到最高值218.18kg·667m-2,处理A6(0.875kg·667m-2)时,产量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适宜播种量范围在处理A3~A5(0.5~0.75kg·667m-2)。建议在内蒙古通辽地区,实现糜子生产不间苗或少间苗目的,应根据不同的气候、土壤及墒情等生产条件,把播种量控制在0.5~0.75kg·667m-2范围内。王德慧等[9]关于种植密度对糜子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种植密度超过一定范围值时,随着密度的增加,株高增大,茎粗变细,分蘖数减少和光合生理指标均降低,穗重、穗粒重和有效穗粒数逐渐减少,干物质积累量减少,产量随着种植密度增加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庞宁等[10]关于不同栽培密度对糜子产量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种植密度的增加,有效分蘖减少,千粒重降低,此外密度的增大会影响糜子的抗病性及抗倒伏性。王晓军等[11]关于种植密度和肥料配比对糜子产量和生物性状的影响分析得出,宁南山区旱地糜子最佳适宜种植密度为4万株·667m-2,最佳产量为332.02kg·667m-2。董旭等[12]关于不同密度对糜子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株高、主茎粗、主茎节数及主穗长等逐渐减小,而主穗质量、主穗粒质量、总穗质量、总粒质量及产量则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播种密度4万株·667m-2的产量最高,为237.79kg·667m-2。本研究结果与上述相关研究存在一定差异,主要原因是地区气候、栽培措施、品种等试验因素的影响。

猜你喜欢

单穗糜子粒重
基于GBS测序和连锁分析的藜麦单株粒重QTL定位
玉米出籽率相关性状的QTL初定位分析
糜子品种理化特性与体外抗氧化性研究
山西构建糜子DNA分子身份证
微胚乳玉米主要品质性状和产量性状的相关及通径分析
离体穗培养条件下C、N供给对小麦穗粒数、粒重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玉米自交系京92改良后代单穗粒重的杂种优势研究
基于网络调研的我国糜子消费现状分析
籼粳杂交稻稻曲病病情分级标准研究
小小糜子富了一镇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