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施农业模式下巧家县蔬菜绿色食品牌的打造研究
2023-03-15朱寒冰金璟陈显荣
朱寒冰 金璟 陈显荣
(云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云南 昆明 650201)
近些年,云南省提出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的战略部署,绿色是云南农业发展的主旋律,品牌则是云南农业发展的大旗。而设施农业一直是绿色农业、有机农业的代名词,设施农业与农产品品牌化的结合,对于云南省巧家县蔬菜绿色食品牌的打造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应用中,Sethi指出,美国已经将全球定位系统、卫星遥感技术以及计算机管理技术等技术应用于设施农业当中;Kawashima、Nonak指出,设施农业是农业生产与科学技术的结合,使得农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得到大幅的提升,摆脱农业现代化之前的低效的农业生产模式。李文荣认为,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对于促进农业现代化,践行农业发展新理念具有重要意义。曾勰婷等认为,设施农业通过农业生产与科学技术的结合,调整我国农业发展方式和农产品结构,提高我国出口农产品的技术含量,使农产品“走出去”,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增强农产品在国际上的话语权[1]。美国学者AlexanderL.biel认为,品牌资产是一种超越所有的有形资产的价值,品牌能给企业带来的好处是可以预见的未来收益。王中在《高端特色品牌农业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中提出,我国现代高效农业的发展应实施高端特色品牌农业发展战略[2]。赵晓玲在《农产品品牌化经营》一书中指出,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产品的品牌化经营已成为农产品的生产者和经营者走向市场的必然选择[3]。
在巧家县打造蔬菜绿色食品牌的过程中,其地理环境的缺陷和农产品质量问题逐渐暴露出来,且日益凸显,迫切需要研究,亟待解决。为了顺利开展云南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的战略计划,摆脱地理环境上的制约,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加快将资源上的优势转化为产业上的优势[4]。本研究立足于设施农业,通过SWOT分析巧家县发展设施农业打造蔬菜绿色食品牌的优势、劣势、挑战、机遇,从而为巧家县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依据[5]。
1 设施农业模式下打造巧家县蔬菜绿色食品牌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居民的消费需求也在日益改变,从对农产品基本的数量要求发展为更加注重农产品的健康质量。在此背景下,消费者不仅需要高质量、高水准的农产品的供应,还要享受性的消费活动[6,7]。在此时代趋势下,云南省提出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的战略部署,巧家县积极响应省政府号召,提出了蔬菜绿色食品牌的一系列举措[8-10]。但是巧家县属于典型的资源型缺水县,全县境内山高坡陡、沟壑纵横,立体气候特征显著,农业小而分散,蔬菜绿色食品牌的打造过程中,其地理环境的制约和农产品质量问题逐渐暴露出来,且日益凸显,迫切需要研究,亟待解决。为了顺利开展巧家县蔬菜绿色食品牌的举措,摆脱地理环境上的制约,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加快资源整合和重新配置,设施农业作为最适合的手段之一,能够将巧家县有限的资源禀赋赋予新的内涵,完成高质量农业的建设和健康品牌的打造。
设施农业是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原因有3点。设施农业能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上尽可能创造高效益的农业生产方式,减少水资源、化学农药、化肥的使用量,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增加单位面积的产出量;设施农业生产技术和设备可循环利用,符合循环利用的环保理念,能够进一步推动农业生产资源的高效利用以及环境友好的最终实现,促进生态文明的建设[11];设施农业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可以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生物潜能,在规划经营方面整齐划一,超越一般农业。借助设施农业进行蔬菜等农产品的生产,做好云南省打造蔬菜绿色食品牌的重要支撑,同时在破解云南省地理缺陷的过程中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与模式,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12]。除此之外,设施农业在保证农产品品质的同时,还可以对整个供应链的全过程进行追溯,保证农产品的鲜活度以及稳定和持续的高品质的供应能力。
2 巧家县蔬菜产业发展现状
近5a来,巧家县蔬菜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呈逐渐增加的趋势,2016年巧家县蔬菜面积为1.17万hm2,总产量为35.6万t。巧家县种植的蔬菜品类主要是白菜类、茄果类、菜用豆类、块根块茎、叶菜类、甘蓝类、瓜菜类、葱蒜类等,其中白菜类产量最高,占45%,茄果类位居第2,占17%,菜用豆类和块根块茎类占9%。从昭通市各县区的蔬菜产业产量和种植面积来看,巧家县的蔬菜产量占昭通市第3,仅次于昭阳区和鲁甸县,蔬菜种植面积占第7位,其中昭阳区的蔬菜产量和种植面积均为最高。巧家县域内蔬菜种植分布极不均匀,主要集中在白鹤滩镇,其他乡镇种植较少。巧家县初步建立了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特色化的蔬菜基地,如白鹤滩镇法土村的温凉型蔬菜基地、中村的夏秋冷凉型蔬菜基地等,但随白鹤滩水电站建成,沿金沙江河谷区域的蔬菜生产基地大多将被淹没。目前蔬菜良种覆盖率达95%以上,大棚生产技术、塑料遮阳网,防虫网等瓜果多样化增效生产技术得到了较大的推广。巧家县立体气候明显,涵盖了从亚热带到寒温带所有的气候类型,可以发展多种蔬菜类型,冬早、温凉和冷凉菜均可种植,目前冬早和冷凉蔬菜发展基础较好。当地有较长时间蔬菜种植习惯,菜农种植积极性较高,利于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
目前,巧家县种植的蔬菜仅能满足本地市场需求的1/3,其他2/3需要从外地购入,蔬菜种植的品种较为单一,不能满足当地居民对于蔬菜多样性的需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蔬菜的刚性需求会不断增长。另外,随着白鹤滩水电站的建设,蔬菜种植的适宜区域有部分会被淹没,因此蔬菜产业面临着主产区转移以及种植品种结构调整的问题。巧家县蔬菜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主要蔬菜产地急需转移;栽培管理技术不统一,影响蔬菜品质;蔬菜种类以白菜类和茄果类为主,种植品类较为单一;产业化程度较低,有待进一步提高;合作社、大户等组织示范带动力较弱;蔬菜市场流通环节薄弱。
3 设施农业模式下打造巧家县蔬菜绿色食品牌的SWOT分析
为全面分析设施农业模式下打造巧家县蔬菜绿色食品牌的合理性,现基于SWOT分析法系统剖析当前巧家县蔬菜产业的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遇(Opportunities)与挑战(Threats)。
3.1 优势(Strengths)
巧家县地处滇川两省腹地,属滇东北城市群,位于滇中城市经济圈、成渝经济圈、黔中城市群、昆明-成渝-长三角经济走廊、南丝路经济带的结合部,是云南金沙江开放合作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具有较好的经济区位优势。通过设施农业,搭建智慧物流冷链新平台,采用“线上订单+线下平台”结合的新模式,能够将巧家县的蔬菜送往各个城市,实现农民增收,迈向共同富裕。
巧家地处云贵低纬高原,构成了典型的山区气候特点,平均降水量1500mm左右,雨量充足,为蔬菜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农民专业合作社在近几年呈现大量的发展,由154个增加到384个,为绿色蔬菜从生产到销售提供了更为顺畅的流通渠道。目前蔬菜良种覆盖率达95%以上,大棚生产技术、塑料遮阳网,防虫网等瓜果多样化增效生产技术得到了较大的推广。
3.2 劣势(Weaknesses)
在相对封闭的温室/大棚设施中,高温、高湿、弱光的小气候环境,高肥力、高密度和大群体栽培,往往导致作物长势过旺,导致蔬菜对于病害的抗性减弱,加上长期的单一化品种的种植,使得病原体数目成倍增加,使得蔬菜的病害程度复杂化,有蔓延快、来势凶猛的特点。蔬菜病虫与过剩调配的营养液的合力作用影响,加剧了微生物群落和种群结构的破坏,导致害生物种群数量增加,破坏了原有的生物平衡。
3.3 挑战(Opportunities)
随着白鹤滩水电站的建设,库区移民安置及后续就业发展,产业结构挑战和经济转型发展,贫困人口如期脱贫和农民的持续增收,以及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平衡等将对巧家县农业产业的发展提出严格的要求。目前,粗放式的传统生产经营和产业发展观念、思维、习惯与模式仍占主导地位,以追求短期、眼前的高产出和高收益为唯一目标的数量型农业依然是设施生产的主体;广大农民和农村基层干部的科技文化素质偏低,普遍缺乏清洁生产、持续农业、低碳农业、无公害农业、农业标准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绿色发展等相关方面的思想意识、科技知识、法律常识或责任意识,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尚未深入人心。
3.4 机遇(Threats)
当前巧家县的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条件,西电东送战略部署骨干工程——全国第2大水电站白鹤滩水电站的全面建设,2021年实现蓄水,为巧家县带来大型电站水库这一独一无二的资源条件;“8·03”鲁甸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云南省“五网”建设将为巧家县基础设施的改善带来良好机遇;金沙江经济带建设、川滇黔区域合作以及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乌蒙山片区开发的国家战略部署,都为巧家县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机遇。此外,巧家县隶属于云南省,是“一带一路”倡议面向南亚和东南亚的辐射中心,在财税政策、金融政策、产业政策、土地政策、价格和生态补偿政策、人才政策、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获得国家支持,将实现开发“末梢”到开发“前沿”的转变。此外,在农业方面,政府通过政策引导,塑造巧家特有的生态绿色农业品牌,加强农产品“三品一标”和知名商标认证,形成区域品牌、地方品牌和企业品牌,培育一批知名产品品牌和省级、市级知名商标。针对特色优质农产品销售渠道,结合“互联网+”建设,提高信息化服务水平,建立现代化品牌营销推广平台,通过线上、线下结合,采用现代化营销策略,提高巧家农产品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实现品牌效益。对于产量相对较少的特色农产品,通过“去加工”设计,倒逼生产环节提质增效,促进农产品品质提升,维护品牌形象,保障产业持续发展。
4 发展对策建议
4.1 增产增效,保障供应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扩大蔬菜种植面积,加大科技投入,促进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产品品牌化,使蔬菜产业的发展符合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标准[13-15]。
4.2 科学布局,优化结构
拓展高海拔生产区,增加温凉和冷凉蔬菜种植;引进优新适宜品种,增加蔬菜种类多样性,沿江及低海拔生产条件良好的地区,应用现代循环农业技术,适度发展水生蔬菜、芽菜、荆芥、薄荷等高价值的蔬菜品种;充分利用林下空间,发展林菜、林菌等立体种植模式,拓展生产空间。
4.3 培育主体,打造品牌
结合特色蔬菜农产品产销情况,加强经营主体培育,利用沪滇帮扶协作机会,巩固拓展蔬菜农产品销路,变先产后销为以销谋产、以销定产,形成从产到加、产销一体的发展格局,建立蔬菜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户发展;发展特色、养生、有机蔬菜,积极进行蔬菜“三品一标”产品认定,打造巧家蔬菜绿色食品牌[16,17]。
4.4 坚持全产业链,一二三产融合
按照“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发展思路,围绕巧家县有蔬菜产业、村有特色蔬菜产品、户有蔬菜增收项目,推动蔬菜产品落在品牌上、品牌落在农企上、企业落在蔬菜基地上,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全链条提升蔬菜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
4.5 着力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的绿色产业体系
发挥农业的生态功能,把水源保护、环境修复理念融合到农业生产活动中,建设长江上游绿色生态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