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萧山最宝贵的宋韵遗产
——湘湖

2023-03-15方晨光

杭州 2023年2期
关键词:宋韵湘湖莼菜

文 方晨光

什么是宋韵?宋韵文化不等同两宋文化,只有在当代仍然有价值和意义的宋代文化才是“宋韵”。宋韵文化生生不息、代代相传。从水利湘湖、农垦湘湖、窑烟湘湖到旅游湘湖,今天的湘湖,是宋韵遗产的当代形态。

王安石变法的实施之地

北宋政和二年(1112),时年60岁的杨时补萧山县令后,决定筑湖以解决百姓洪涝、干旱频发之苦。在时任萧山尉方从礼积极配合下,借北宋方田均税法的实施推行“均包湖米”,从而使得湘湖修筑工程顺利进行。竣工后的湘湖,蓄水可以灌溉崇化、来苏、许贤、长兴等9乡14.6万余亩农田。

明万历《萧山县志》云:“政和二年,杨龟山来莅政,视山可依,度地可圩,以山为界,筑土为塘,均税于得利田内,民乐从之。”其中“均税于得利田内”一条,明清县志记载为“均包湖米”。许景衡《方文林墓志铭》记载:“议者请用元丰法,方田均税事下。”“方田均税”是北宋王安石变法内容之一,自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实施,于宣和二年(1120)完全废除,共实行了48年,到后期困难重重。但湘湖实施得不错,如果没有王安石“方田均税”政策的实施,湘湖筑湖就无法进行,也就没有今天的湘湖。

陆游的思莼念乡之地

南宋爱国词人陆游多次往来萧山,其中大部分与湘湖莼菜有关,他对湘湖莼菜可谓情有独钟。据南宋嘉泰《会稽志》载,“萧山湘湖之莼菜特珍,柔滑而腴”“方春,采莼者满湖中”。莼菜是宋代的贡品,陆游《稽山行》中写道:“湘湖莼菜出,卖者环三乡。何以共烹煮,鲈鱼三尺长。芳鲜初上市,羊酪何足当。”莼菜烹饪之法为母女家传,秘不授人。康熙皇帝特别爱吃,并写有《莼赋》诗。今天湘湖有“湘浦问莼”一景。

陆游《长相思》“看潮生,看潮平,小住西陵莫较程。莼丝初可烹”,他在看潮的时候品莼丝。陆游《雨中泊舟萧山县驿》中“店家菰饭香初熟,市担莼丝滑欲流”,写出了“莼鲈之思”的深层原因,是他痛感壮志未酬和老之将至后的一种排解和寄托。陆游《新晴马上》“此生安得常强健,小艇湘湖自采莼”,表现了他在“端居无策散闲愁”的背后,却是为国家奉献“明当临大江,一洒壮士泪”的豪迈情怀。

越州斗茶之地——茗山

宋朝王十朋在《会稽风俗赋并序》云:“菊山黄华……茗山斗好。”菊花山与茗山是两座相邻的山。宋嘉泰《会稽志》、宝庆《会稽续志》,康熙《浙江通志》《绍兴府志》等都有两山记载。茗山是越州乃至浙江的文化地标。

萧山唐代属越州,湘湖为萧山产茶地,而茗山茶为湘湖最好的茶叶。宋代杭州“白云”和“香林”名茶与越州“日铸”“卧龙”“茗山茶”齐名。明代以后“白云”和“香林”演变成西湖龙井,茗山茶则变成了湘湖旗枪(湘湖龙井)。茗山茶在宋朝是与龙井齐名的国饮,品质在宋代前高于杭州“白云”“香林”茶叶。

南宋皇室的风水宝地

湘湖东北的运河边有蒙山,山上有座东岳庙,始建于南宋初年,原名徽宗庙,为祭祀宋徽宗衣冠冢而建,皇室宗亲赵不衰守墓。宋末元初,蒙古人入侵,为免遭毁损,赵氏族人将其改称为东岳庙得以保留。徽宗庙坐南朝北,意为光复大宋江山。明清时,民间有“灵隐寺管下三府,东岳庙管上八府”之说。东岳庙庙额:“东南寿域”,柱联曰:“南宋衣冠存古墓,二帝庙貌建蒙山。”由于北宋与胡人有灭国之仇,南宋时从前线俘获的胡人首领,均解到庙前正法祭祖,于是有了“屠胡村”名,现称“杜湖村”。赵不衰的后人世居湘湖杜湖村,有赵氏宗祠堂号“会宗堂”。

湘湖杨岐山的东、西两坞葬有南宋杨皇后的亲人杨(忠)齐王、杨(次山)冀王,两人为父子,谐读而成“岐”。南宋嘉定二年(1209)建崇福杨寺,后改称杨岐寺。现杨岐山北闻家堰有杨家湾自然村,经800余年生息繁衍,有杨姓人氏100多人,至今已传33世。登杨岐寺妙高楼,可观湘湖与三江景色,是湘湖“杨岐钟声”景观所在。

杨岐山东有戚家山(大湾山),这里葬着一位护卫宋高宗南渡的将军戚骏升。宋高宗赵构登基后,封戚骏升为太尉。在随高宗游浙东渡钱塘江时,戚骏升船倾身亡,儿子戚思孝将父遗体葬于湘湖南的山坞中,筑庐守孝。湘湖南戚家山下自然村原有戚氏宗祠,塑戚骏升像,清道光时戚氏宗祠毁。现戚家山下戚姓人已传至28世,约350人。

萧然山(西山)中部有碑牌岭,山麓葬有宋代兵部员外郎王丝,原建有石牌坊。王丝世居萧山,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与范仲淹为同科进士,在台州、衢州当过军事判官。皇祐元年(1049)四月,王丝病故于京都。时范仲淹知杭州府,亲扶灵柩过江安葬。范仲淹为其写有墓志铭。

佛家建寺立庙的圣地

隆兴寺位于湘湖东西山北麓。晋将军隆吉建,题额“隆兴”。唐朝孟浩然、綦毋潜等曾游此寺,留《登隆兴寺阁》和《宿隆兴寺》诗。南宋乾道五年(1169),寺僧乞得旧额归,复称隆兴寺。清王人麟、陶元藻分别写有《宿隆兴寺》和《隆兴寺》诗。

净土寺位于湘湖净土山下,北宋开宝五年(972)在善明寺遗址上建弥陀寺。宋太平兴国七年(982)改名净土寺。南宋陆游有“入港绿潮深蘸岸,披云白塔远招人”诗诵此。

曹林庵位于湘湖北岸的萧绍运河边。南宋咸淳年间建,清同治年间废。明朝理学家、教育家王阳明及好友洪钟、徐洪曾宴游于此,留有《曹林庵》的唱和诗。庵今存于茗山。

先照寺位于石岩山顶,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历经南宋、元、明、清各朝。在此可观东海日出、渔浦日落,观三江汇流、湘湖美景。明代魏骥有诗道:“阳乌忽东升,流光每先得。”为湘湖十景之“先照晨曦”所在。

百步寺位于湘湖南文笔峰下。始建于北宋乾德二年(964),初名“崇福院”。北宋治平三年(1066)改赐“显教寺”,铸铁佛金身如来。

“萧山精神”的孕育之地

“萧山精神”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含义,但“敢为人先,永立潮头”是核心所在,是“浙江精神”源生处。萧山大围垦“筑土为塘”的集体精神是“萧山精神”的体现,追溯历史即是宋韵湘湖的体现。这种活着的、流动着的文化,其核心是“韵”,是“精神”。

宋韵是要通过宋韵文化当代表达,传承和弘扬至今仍影响着我们的思想、观念、行为和生活方式的内容,其中蕴含家国情怀、集体精神、廉政文化、孝文化以及创新、创造精神等。通过宋韵文化阐述,我们可以在探索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萧山精神”生发的源头,并形成力量推动萧山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的发展。

猜你喜欢

宋韵湘湖莼菜
宋韵如水 浸润千年
论宋韵文化的精神特质及生成原因
寻诗入画
寻诗入画
将湘湖文化融入初中美术水彩画的教学实践
我的湘湖情
石柱县莼菜种植现状及引种试验
“绿色”的莼菜
莼菜多糖的分离、纯化及结构初步研究
利川莼菜发展概况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