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高校“现代汉语”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与实践

2023-03-14

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 2023年4期
关键词:现代汉语方言应用型

张 昀

(合肥学院语言文化与传媒学院,合肥 230601)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主持召开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等重要会议,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强调要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成了推进新时代思政教育工作的一系列新思想新举措。党中央和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等重要文件,教育部也相继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等重要文件,进一步把思政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在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时代背景下,结合应用型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明确“现代汉语”课程思政建设的教学目标,充分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探索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路径,实现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1 应用型高校“现代汉语”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

1.1 课程思政建设是新时代应用型高校发展的必经之路

新时期,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2017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明确强调:“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使命。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事关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大学的根本问题,事关党对高校的领导,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和战略工程”[2]。

自1999年高等教育开始大规模扩招以来,高校在学人数大幅度增加,中国高等教育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转化,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面临着新的挑战。[3]应用型高等教育受到社会的关注,发展应用型本科院校既符合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要求,也是顺应国际高等教育发展、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需要。应用型高校重在“应用”,旨在大力培育自身特色,从实际出发,围绕社会需要,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4]其发展目标和办学定位要求其课程体系要突出“应用型”,根据社会需要重塑教学理念,制定教学目标,开展教学实践,构建课程体系。在课堂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理念,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有机结合,引导学生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时代赋予高校的历史使命。

1.2 课程思政建设是“现代汉语”课程自身的迫切需要

高等教育中最根本的问题是培养人,而“培养人”以及“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核心问题需要落实到高校课程建设上。但从目前情况来看,应用型高校课程建设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以“现代汉语”课程为例,作为高等院校语言类课程中的专业基础课程,在课程体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现代汉语”课程具有普及性广、包容性强的特点,学习现代汉语,掌握普通话,了解国家语言文字政策,学习语言文字的规范表达,在每个人的学习和生活中有重要的作用,也是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础。需要注意的是,“现代汉语”在教学实践中面临着种种问题,重知识讲授而轻思想育人、重知识目标而轻素质培养、重教师讲授而轻学生参与、重结果评价而轻过程评价等,不能有效服务于课程的人才培养目标。

因此,在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时代背景下,应用型高校“现代汉语”课程建设需要改变教学理念,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有机融合,深入挖掘现代汉语中各语言要素中蕴含的思政元素。改变教学策略,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和研究现代汉语问题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语言文字观,自觉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语言文化,为文化强国贡献力量。

1.3 课程思政建设是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保障

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加强高校课程思政建设,需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2020 年5 月28 日,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更是必备内容”[5]。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进一步加强新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关键抓手,也是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环节,更是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保障。课程思政是将思政理论教学与专业课教学有效融合的教学方式,通过将思政元素潜移默化融入专业课教学中,将理论知识的教学与综合素养的提升紧密结合起来,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将课程思政与“现代汉语”课程相结合,充分发掘课程思政元素,把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可以更好地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在专业课教学中实现育人和育才的功能。“现代汉语”课程包含了中华文明发展历程中丰富的人文知识,蕴含了家国情怀、民族精神、哲学思想、历史文化、道德理念、社会发展等诸多思政元素。在教学实践中,既要重视专业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价值引领,培育学生求真务实、实践创新、精益求精、坚持不懈等精神。培养学生踏实严谨、团结合作、追求卓越等优秀品质,使学生成长为心系社会并有时代担当的优秀应用型人才。

2 “现代汉语”课程思政建设的教学目标

在课程思政建设的背景下,应用型高校“现代汉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为指导,以国家语言文字政策和法规为依据,把思政教育贯穿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系统地讲授现代汉语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全面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综合运用能力,培养优秀的应用型人才。具体来说,课程的教学目标可以从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三个维度进行描述,大体表述为:

第一,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国家语言文字政策,掌握现代汉语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相关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介绍安徽方言文化,以及语言学的最新发展动态。让学生全面掌握现代汉语的性质及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他们将来从事语言文字工作及相关工作打好基础。

第二,过程与方法目标:从课程知识体系出发,结合学习者的需求,采取灵活的教学策略,如案例分析法、专题讨论法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组织学生开展方言调查活动、城市语言服务调查等调研活动,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语言问题的能力。

第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认同意识和规范意识,深刻理解“语贯古今、字载中华”,认识语言文字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中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化的情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3 “现代汉语”课程思政建设的教学实践探索

3.1 充分挖掘课程思政元素,突显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强调:“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和影响力”[6]。中华文明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创造了不计其数的优秀传统文化,这些都可以作为课程思政元素。汉语的发展历史,也是中华文明的发展史。新时代,我们更要扎根于国情,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深入研究汉语历史文明,挖掘其在中华文明乃至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重要作用,传承和弘扬中华文明,推动语言文字事业的创新发展。

例如,“汉字文明”教学章节就蕴含了丰富的思政元素。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也是世界上起源很早的文字之一。殷商时期的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2019 年11 月1 日,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甲骨文发现和研究120周年时指出:“甲骨文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值得倍加珍视、更好传承发展”[7]。纵观汉字的演变历史,从甲骨文到金文、篆书,再到隶书、楷书,汉字文明一脉相传,承载着中华文明的发展脉络,蕴含着中华民族的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2022年10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殷墟遗址考察时指出:“中国的汉文字非常了不起,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汉文字的维系”[8]。汉字文明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文明,传承汉字文化,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团结合作、坚持不懈、精益求精的中华传统民族精神,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语言文字事业体系。通过挖掘课程思政元素,不断充实更新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库,将思政元素潜移默化融入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实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紧密融合。

3.2 重构模块化教学内容,建设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

2018 年8 月,教育部印发《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提出:“各高校要全面梳理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合理提升学业挑战度、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9]。“金课”具有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三个典型特征,即“两性一度”。[10]“现代汉语”课程以模块化理论为指导,将教学内容整合为理论、实践和自学三大模块,促进知识、能力、素质有机融合,培养学生解决语言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突出“高阶性”;采用智慧教学工具,建设网络教学平台,介绍语言学最新发展动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机融入教学课堂,体现“创新性”;课程教学中重视区分度和难度,教学内容源于教材,也要高于教材,拓宽现代汉语研究视野,这对教师备课和学生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彰显“挑战度”。教学实践中,以中国“金课”理念为指导,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建设“现代汉语”网络教学平台,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即教师在线上平台提供教学资源,学生自主完成对线上资源的学习;在线下课堂教师对学生反映的重难点内容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问题,或实施翻转课程,让学生自觉自主地学习和掌握课程知识,进一步明确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为学生提供了个性化的学习体验和高效的学习模式。

3.3 开展实地调研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合作能力

实地调研活动是现代汉语学习与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地调研,获取新鲜的语料,在实践中加强理论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例如,在“现代汉语方言分区”的教学实践中,可以指导学生开展方言调查活动,了解自己家乡方言的归属,调查家乡方言语音、词汇、语法及文化习俗等,进一步领悟方言文化的重要价值。在方言调查活动中,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团队合作精神。同一家乡的学生或者有相同研究兴趣的学生组成一个调研小组,分工合作,查找相关资料,开展实地调研,进行整理归纳,完成方言调查报告,开展“方言与文化”专题讨论会,分享自己家乡方言与文化,探讨方言与文化的关系,深刻体会方言文化的重要语言学价值。再例如,在“现代汉语修辞”教学中,围绕“城市标语调查研究”开展专题讨论法,实地搜集城市标语,分析城市标语的修辞方式,思考标语与地方文化之间的关系,探讨城市标语对宣传地方文化和城市建设的重要意义。

3.4 讲授安徽方言文化,为区域发展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

合肥学院是国内较早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本科高校之一,以“地方性、应用型、国际化”为办学方向,围绕专业、就业、产业“三业一体”办学理念,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方面进行积极的实践探索。[11]根据《合肥学院2022 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安徽省是2022届本科毕业生选择就业的主要地区,占已就业毕业生总人数的69.83%;其中,在省会合肥就业的占比为51.40%。[12]应用型高校重在“应用”,旨在为服务区域发展需要,因此了解当地方言文化尤为重要。安徽处于汉语南北方言的交汇过渡地带,方言情况相当复杂。安徽省内有官话、赣语、吴语和徽语,且各方言内部差异较大,有时互通具有一定的难度。这不仅对于省内不同方言区的学生,更对于省外的学生之间的交流形成一定的障碍,甚至日常交际时也时常存在困惑。因此,在安徽省学习和生活,了解安徽方言文化是非常必要的。

因此,在新时代国家语言文字方针的指导下,讲授现代汉语普通话相关知识,介绍安徽方言文化,在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安徽方言文化研究成果的理论基础上,将安徽方言文化知识有机融入教学内容中,传授现代汉语普通话知识中适当对比介绍安徽方言文化,让学生掌握现代汉语普通话知识的同时了解安徽方言文化,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之间的辩证关系,认识普通话与方言之间的同源而生、交互影响的关系,全面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综合运用能力,为区域发展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

3.5 教学评价过程化,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评价体系

传统的“现代汉语”教学评价标准单一,注重结果评价,看重的是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导致学生为了应付考试,临时抱佛脚,死记硬背,忽视了平时学习积累的能力,也忽视了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在课程思政建设中,需要改变“一考定成绩”的传统做法,采取教学评价过程化,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评价体系,用科学的评价机制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具体而言,“现代汉语”课程思政建设的评价体系包括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价、学生的学业评价等内容。一方面,教师作为课程教学的实践者,需要把握课程教学方向,通过先进的教学理念引导和教育学生,以道德榜样感染学生,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确保课程目标的有效实现;另一方面,学习作为课程学习的主体,需要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比如可以运用智慧教学工具“学习通”,实时记录学生线上自主学习、参与讨论、参加测试、完成作业、课堂表现等情况,都应该作为检查学生学业水平的标准,可以通过制定平时成绩比例细则,实现对学生学习动态过程的有效评价。再结合期末考试成绩,将过程考核和期末考核按特定的比例计算得出最终考核成绩,从而多角度、全过程地考核和评价学生的课程学习成果达成情况。

近年来,学校已经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现代汉语”开展了课程思政的教学探索与实践。实践证明,“现代汉语”以课程思政理念为指导,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有机结合,充分调动了教师授课的积极性和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教师更愿意教,充分发挥了教学引导作用,学生更愿意学,充分发挥了学习主体作用,从而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课程教学效果。相关数据显示,课程的平均成绩明显提高,课程教学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4 结 语

课程思政建设是高校育人的一项系统工程,任重而道远。课程思政建设需要结合高校人才的培养目标,制定教学目标,编制模块描述、教学周历、教学大纲、教案等教学材料,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模式,与时俱进,因材施教,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的高素质人才。“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也是长期工程,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发展与完善。总体来说,应用型高校“现代汉语”课程思政建设在时代中更新,在实践中发展,在师生共同努力中进一步完善,实现课程教学目标,从而推进高校课程体系的全面建设与发展。

猜你喜欢

现代汉语方言应用型
方严的方言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方言
“楞”“愣”关系及“楞”在现代汉语中的地位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说说方言
留住方言
评《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现代汉语中词汇性的性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