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贸试验区驱动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研究综述*

2023-03-14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2期
关键词:试验区产业结构升级

臧 秀 娟

(南昌工程学院 经济贸易学院, 江西 南昌 330099)

一、研究背景

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质量发展不只是一个经济要求,而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不是只对经济发达地区的要求,而是所有地区发展都必须贯彻的要求;不是一时一事的要求,而是必须长期坚持的要求。”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指引。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和保障,也是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深层次矛盾的重要手段[1]108。因此,经济社会方方面面的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而发掘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高效创新驱动力则成为应对这一需求的关键。

自贸试验区(pilot free trade zones,即PFTZ,全称自由贸易试验区,国际上惯称自贸园区)是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试验田”,也是中国进行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支点和抓手。目前,自贸试验区在中国的设点和布局进展迅速。2020年9月,北京、湖南、安徽新设三大自贸试验区,浙江自贸试验区进行了扩区,这意味着自2013年上海自贸试验区设立以来,全国已设立21个自贸试验区,试点区域不断扩大。自贸试验区的先行先试,以及其制度创新、衔接沟通等作用的积极发挥,能够为试点区域的高质量发展营造有利的内外部环境。各个自贸试验区都提出,要将片区打造成高端、新兴、现代产业的创新区、集聚区和示范区。因此,可以推断,自贸试验区将会显著影响试点区域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必须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其促进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驱动作用,积极开展相关的针对性研究。

本研究在理论上有助于拓展和丰富自贸试验区与产业结构升级研究的框架和内容,可以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学理基础和经验启示。同时,拟给出的“自贸试验区驱动”的针对性提法,可以丰富产业结构升级的创新驱动力类型。在实践中,多维视域的路径思路设计,不仅有助于全面了解和把握自贸试验区驱动产业结构升级的完整情况,为充分发挥好产业结构升级的“自贸试验区驱动”效果提供施策靶向,为促进试点区域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突破路径;也对今后评估扩区和新增的自贸试验区对产业升级的驱动作用,具有应用价值和借鉴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其发展动态

通过在CNKI、Web of Science、Wiley、百度学术等数据库检索“自贸试验区”“产业升级”“对外开放”和“经济效应”等关键词,得到中文核心、CSSCI、SCI、SSCI等级别的相关中外文献。梳理这些文献,发现可以围绕“对外开放影响产业结构调整”“自贸试验区的经济效应”和“自贸试验区影响产业转型发展”三个方面进行回顾和述评。因为高水平开放是自贸试验区的显著特征之一,故可以围绕第一个方面展开文献述评;而产业效应是自贸试验区经济效应的主要方面,故可以展开第二个方面的文献述评;现有文献也开始针对自贸试验区与产业转型的关系展开研究,故可以将其作为第三个方面的文献述评。这三个方面存在从外围到核心、逐渐贴近研究主题的内在逻辑关系。

(一)影响产业结构调整的研究

1.贸易开放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多数学者强调贸易开放对产业结构升级有显著促进作用。辛冲冲的最新成果,支持对外贸易是产业调整优化的驱动力这一观点[2]24。Hyun和杨玲等人的研究进一步发现,贸易开放程度与企业产业升级、制造业升级总体成正相关关系[3]701 [4]99。蔡海亚和徐盈之的研究更为深入,主要体现在考虑了中介变量的作用,发现贸易开放通过优化物质资本、消费、技术、制度等促进产业结构的高级化[5]3-4。还有学者专门从进口扩大的角度进行分析,如:基于竞争视角,Shimomura、Thisse、Lu和Yu都指出,进口关税削减会加剧企业间的竞争和优胜劣汰,由此带来的资源优化配置效应会显著促进产业升级[6]329 [7]221-224;基于投资视角,Amighini和Sanfilippo认为,商品进口会积极影响企业的投资能力,有助于加速非洲地区产业的调整升级[8]15-16。对于中国的贸易开放与产业结构,徐承红和张建华等都指出,贸易开放对中国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有积极影响[9]63 [10]31 [11]95。但是,也有学者认为,贸易开放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不显著,甚至是负面的。如:基于技术进步视角,Amiti和Freund认为,出口扩大主要促进了加工贸易部门的技术进步,对一般贸易部门的影响不显著[12]15-16;而Liao则认为,具体技术进口的二次创新抑制了产业合理化,并导致重叠化[13]145;基于全球产业链分工细化的背景,马颖和张少军等分别基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制造业的研究,发现贸易开放对劳动密集型和内资制造企业的产业升级有抑制作用[14]96 [15]68;章潇萌和杨宇菲指出,从长期效应看,贸易开放对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性不断下降,内需和本地效应仍是主要影响因素[16]25。

2.投资开放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张琴从不同类型投资的角度进行分析,发现相较于FII(国际间接投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FDI(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更加显著[17]137。贾妮莎和韩永辉等人通过对不同周期的研究,发现FDI对产业结构高度化的长期影响更显著[18]109。也有学者从产业资本供给、国际技术溢出、资源优化配置、提升投资能力、产业关联与竞争以及金融发展效率等角度提出,FDI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19]5-6 [20]154-155 [21]204 [22]116 [23]111 [24]1-2。同样,也有不同的观点,如:赵红和张茜发现,FDI与产业结构优化之间并未呈现长期稳定特征[25]82;王静认为,FDI对产业结构优化存在显著的市场化门限效应[26]73;叶初升指出,在统计上,FDI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影响不显著,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作用甚至是显著负向的[27]153。

3.服务业开放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Bustos和夏杰长等人的研究都认为,服务业开放能促进本国经济增长和技术创新,有利于本国产业结构的高级化[28]304-305 [29]4。陈明和魏作磊的考察结果进一步显示,服务业开放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存在较显著的正向稳定关系[30]24。姚战琪的研究发现了经济地理位置受影响的异质性问题,即中国虽然通过服务业开放实现了产业结构的高级化,但东部地区受益最大,中西部地区受益不显著[31]54。当然,也存在不同的看法,如Cassette、Dolly和Lee等都认为,服务业FDI会产生挤出效应,对东道国的收入分配、银行业经营和产业结构升级有消极影响[32]223 [33]174 [34]212。此外,鲍星、易信和刘凤良等还专门探究了金融业开放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效果[35]54 [36]21 [37]183。

(二)对自贸试验区经济效应的研究

对于自贸试验区的设立会产生怎样的经济效应,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很多,但观点莫衷一是。其中,肯定的态度占据了主流,当然也掺杂着一些否定的声音,还有学者认为要辩证和长远地看待。

大部分学者认为,自贸试验区会产生积极的经济效应(如贸易发展、工业增长、GDP提高、投资增加、就业扩大等)。Cling、Razafindrakoto等的实证研究表明,法兰奇出口加工区对促进马达加斯加的贸易、就业及经济增长(尤其是在上世纪90年代后半期)有重要贡献[38]785。Yücer和Siroen的考察也证实,出口加工区对世界贸易增长有积极的贡献。但同时又进一步指出,只有不断降低贸易保护的负面影响,才能进一步促进贸易[39]1 012。陈林和谭娜等人都肯定了上海自贸试验区外资准入制度改革的积极政策效应,认为自贸试验区对工业增加值、贸易总额有显著的正向影响[40]104 [41]14。张军和黄启才等均认为,自贸试验区会促进经济增长。张军、闫东升等发现,内陆型自贸试验区的驱动力更强;黄启才发现,福建自贸试验区的溢出效应显著持续[42]125 [43]53。Jenkins和Castilho等分别基于对多米尼加共和国自贸园区和巴西玛瑙斯自贸园区的考察,发现税收减免驱动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改善了居民的生活条件,提高了地区福利水平[44]207 [45]102。

部分学者认为,自贸试验区对区域经济发展不利,会带来消极影响(如福利降低、收入减少、贸易逆差等)。刘秉镰和吕程采用合成控制法研究发现,自贸试验区会削弱贸易竞争力,沪、闽、粤三个自贸试验区均对净出口额有显著负向影响[46]51。Akbari等通过调查安扎里自由贸易工业区的151家公司,发现制度因素在强化资源作用的同时,并不能调节资源、竞争优势和绩效之间的关系[47]363。学者们进一步剖析了消极影响产生的原因,认为消极影响源于自贸试验区的局部开放诱发的消极贸易转移,因而主张国家整体经济的开放。如:Seyoum和Ramirez发现,美国自贸园区内的企业更愿意使用外国中间产品,这导致贸易逆差扩大、产业链拉长等消极影响[48]13-14;Quaicoe认为,贸易开放与经济增长此长彼消,自贸园区并未刺激加纳的经济增长,因而需要国家开放整体经济[49]1 150。

还有学者在肯定自贸试验区产生正向影响的同时进一步指出,这种影响存在滞后、局部、不显著、不均衡等特征。如:叶修群的准自然实验结果发现,自贸试验区对经济促进的滞后性明显,且在考察期内,津、闽两大自贸试验区对经济增长的驱动不显著[50]18;陈林采用PSM-DID法研究,肯定了自贸试验区存在贸易红利和增长红利,但未发现显著的投资红利[51]46;Li发现,各自贸试验区的空间知识溢出效应各不相同,其中经济发达地区的空间知识溢出效应较小,对经济的积极影响也相对较弱[52]1 158。同时,有学者基于短期和长期的角度分析,认为设立自贸试验区既有弊也有利。如:滕永乐和沈坤荣的定性分析认为,上海自贸试验区短期内将以负面的外溢效应为主,但长期仍是积极的联动效应占主导[53]261;陈红蕾和胡鑫的DID模型实证发现,短期内沪、粤、津、闽自贸试验区政策未能明显促进贸易流量的增加,只有随着自贸试验区内各项优惠政策的落实,促进作用才会逐渐显著[54]67。

(三)对自贸试验区影响产业转型发展的研究

众多文献探究了自贸试验区的产业经济效应问题,其中一些文献涉及出口加工区等特殊经济区的产业经济效应[55]1-2,以及特殊经济区对具体产业如对物流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推动[45]102 [56]56,还有对产业补贴政策实施的影响[57]125。但专门讨论自贸试验区对产业结构升级影响的文献仍较少[58]118,尤其是科学的定量研究相对匮乏[59]145。

目前,专门就自贸试验区影响产业结构升级开展定量研究的主要是国内学者,相关研究成果集中出现在近两年[60]85 [61]43。如:李世杰和赵婷茹运用回归控制法对上海自贸试验区开展的研究表明,自贸试验区可以显著促进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影响作用后期不显著,但前期明显[58]118;黎绍凯和李露一的研究与李世杰和赵婷茹的研究有相似之处,研究对象都是上海自贸试验区,都是以我国省级数据为实证基础,都是采用较前沿的“反事实”框架下的合成控制法或者回归控制法,都是针对产业结构两维层面的研究,他们的研究都发现上海自贸试验区对产业结构高级化有明显的推动作用,但对加工程度高度化影响不太显著[62]79;相较于前者,聂飞的研究同样也是采用省级数据,但在其他内容方面,异质性特征更强[59]145。聂飞的研究异质性特征强的主要表现:(1)其研究针对的是自贸试验区影响制造业结构升级的情况;(2)研究对象不仅包含上海自贸试验区,也包括了天津、福建和广东的自贸试验区;(3)研究主要采用DID模型进行检验,但只考虑了对制造业结构合理化单一层面的影响。此外,该研究在肯定上海自贸试验区的设立有效优化了制造业结构的同时,也指出政策效果只有3年持续期,之后不再显著,而其他三个自贸试验区的政策效果因滞后效应而尚未显现。邓慧慧和冯锐等人进一步充实了相关研究,与聂飞一样,他们都以沪、津、闽、粤四大自贸试验区为研究对象。其中,邓慧慧基于产业技术复杂度视角,研究发现,自贸试验区设立的产业升级效果因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利用外资的差异而呈现出异质性[63]35;冯锐认为,自贸试验区建设主要通过创新驱动、资源配置等效应途径影响产业结构的高级化[64]26;方云龙强调了自贸试验区是影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核心因素[65]178。

(四)述评

从上述文献综述可见,学者们围绕对外开放、自贸试验区建设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开展了大量研究,并且研究成果丰硕。这说明,相关研究已经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积极关注。近两年针对性研究的聚集,表明自贸试验区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已逐渐成为学界关注的前沿和焦点,但自贸试验区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关系的专项研究仍不够充分:(1)在研究目的方面,少有的几篇针对性文献仍局限于回答或确认自贸试验区对产业结构升级是否存在显著驱动,鲜有在此基础上的显著延展研究。(2)在研究视域方面,仍是基于自贸试验区的省域内范围,且研究对象也局限于第一批和第二批设立的沪、粤、津、闽四个自贸试验区。(3)在研究内容方面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对自贸试验区对周边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溢出影响的考察仍不足[66]118;尤其缺乏自贸试验区之间协同互联对各自产业结构升级的驱动作用的研究,如何发挥好协同效应正是当前自贸试验区在实践中普遍面临的突出问题;忽略了对不同类型(如沿海型、沿江型、沿边型和内陆型)自贸试验区驱动效果异质性的甄别研究;鲜见对自贸试验区驱动产业结构升级是否引致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研究,即探究引致衍生后果的文献匮乏。

此外,部分研究认为,自贸试验区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存在一些不确定性,甚至不显著,而这并不符合自贸试验区能够升级产业结构的经济常识判断。因而,针对性的系统研究价值更为凸显。

三、研究总结与展望

现有相关文献主要围绕“对外开放影响产业结构调整”“自贸试验区的经济效应”和“自贸试验区影响产业转型发展”三个方面展开。其中,有关“对外开放影响产业结构调整”的文献主要从贸易开放、投资开放、服务业开放三个角度展开。而“自贸试验区的经济效应”的文献主要是肯定了自贸试验区设立的积极正向作用,但也发现了自贸试验区存在局部、短期和不均衡等不足。因而,有学者提出,要辩证和长远地看待自贸试验区诱发的经济影响。少数学者对“自贸试验区影响产业转型发展”问题进行了针对性研究,并且这些研究集中出现在近两年,在研究目的、研究视域、研究对象等方面都需要进一步拓展,在研究的全面性、系统性和衍生性等方面尚待完善。

自贸试验区的设立能够驱动区域产业结构的整体调整、优化和升级,尽管在驱动强度、驱动耐力、驱动侧重点等方面有所不同,甚至存在一定的时滞性、非均衡和不显著等削弱驱动效果的情况。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经济社会方方面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而自贸试验区则能够通过优化升级产业结构对区域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产生衍生驱动,这为经济下行和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压力下如何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突破路径。因此,有必要进行顶层设计和谋划,以更好地实现自贸试验区对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驱动效果。要在全面了解和把握自贸试验区发展现状和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充分重视并发挥自贸试验区的区内长期、区外溢出和区际协同驱动作用,并注意不同类型自贸试验区驱动效果的异质性,从区内、区外、区际、异质性的四维视域综合考量自贸试验区驱动效果的实现路径,以更充分地发挥好自贸试验区驱动的全面、系统和衍生作用。

猜你喜欢

试验区产业结构升级
小投入,大升级 Polk Audio Monitor XT系列
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18个自贸试验区
各试验区先行先试 探索创造模范做法
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展望
回暖与升级
基于产业结构对接的人力资源培养实践与思考——以湖南省为例
4个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实施率超过90%
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变动、技术进步与碳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