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毛泽东《论持久战》透视中美贸易战

2023-03-14余利丰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 2023年3期
关键词:论持久战贸易战经济

余利丰,金 妮

(1.江汉大学武汉研究院,湖北 武汉 430056;2.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3)

一、中美贸易战与《论持久战》思想的内在逻辑关联

1.《论持久战》的思想内涵

《论持久战》指出,抗日战争是持久战,中国必将取得这场战争的最后胜利。“一切经验都证明下述两种观点的不对:一种是中国必亡论,一种是中国速胜论。前者产生妥协倾向,后者产生轻敌倾向”[1](P440-441)。具体来看,一是论证了抗战的走向。毛泽东同志从敌我强弱、力量大小、进步退步、优势劣势、多助寡助等基本因素的相互关系中,客观地指出战争双方的力量对比有一个此消彼长的交替过程,“客观现实的行程是异常丰富和曲折变化的,谁也不能造出一本中日战争的‘流年’来”[1](P462),旗帜鲜明地批评了“政治上军事上的近视眼”“有进无退的拼命主义”等错误观点和急躁情绪,同时还指出,要充分发挥人类在“战争中的自觉能动性”[1](P478),把握前进性和曲折性,在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中抓住事物的本质规律,通过量的积累实现质的飞跃。二是论证了抗战的结果。毛泽东同志科学地预见了抗战必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辩证地指出“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胜利是中国的”,不仅回答了大众的担忧疑问,指明了抗战的方针政策,更坚定了全民族抗战的信心和决心,为夺取抗战全面胜利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2.中美贸易战的长期性与严峻性

近年来,随着中国的稳步崛起,美国将中国视为最大的战略竞争对手,通过科技围堵、滥用制裁、金融遏制、贸易争端等手段对中国发动全面的贸易战。中美贸易战体现的不是“个人行为”,而是美国对华战略的一贯主张,其根本出发点是给中国经济发展制造障碍,把遏制中国发展作为重大而长期的战略。因此,中美较量呈现出复杂性、长期性和艰巨性的态势。一是贸易失衡导致中美两国贸易冲突的长期性。面对金融危机后引发的经济衰退和贸易逆差等问题,美国推行所谓的美国利益优先政策,也称为贸易保护主义,来解决经济出现的产业空心化、金融虚拟化、经济泡沫化现状[2],强力牺牲其他发展中国家利益特别是中国的利益,通过一轮轮贸易关税打压,企图让中国屈服并接受这一不平等待遇;而今天的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关键性作用,面对美国的不断挑衅,中国主动出击积极应对,始终维护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坚持开放型经济发展战略,继续创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光明前景。无论两国今后将如何博弈及发展,中美贸易冲突都会长期存在,我们必须形成客观认识,作出理性研判。二是同质竞争加剧了中美两国贸易冲突的复杂性。随着中国在全球价值链的布局由低端转向中高端,尤其在信息化产业及高新技术领域不断崭露头角,发展迅速进入快车道,中美两国竞争局面加剧,高端制造业呈现产业结构趋同的特征。面对《中国制造2025》,美国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胁”,美国各党派在中国问题上的政策转向达成一致。遏制中国的崛起,同时为美国能够在中国发展中谋取更大的利益,是美国的现实诉求。围绕这一利益纷争,美国不断制造争端,中美贸易战就会处于长期反复博弈的状态。

3.从《论持久战》透视中美贸易战

一是“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政治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再也不能照旧前进,于是爆发了战争,用以扫除政治道路上的障碍”[1](P479)。无论是中美贸易战还是抗日战争,其背后都离不开一个核心问题即政治利益,通过一国与另一国之间的较量来实现政治诉求,如政治上的较量、意志上的较量、全球战略的较量,斗争结果都关乎国家走向和民族尊严。“障碍既除,政治的目的达到,战争结束。障碍没有扫除干净,战争仍须继续进行,以求贯彻”[1](P479),美国发动的贸易争端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必然结果,只要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依然存在,贸易逆差与经济失衡状态无法改变,就一定会通过各种手段来转嫁这一矛盾。当前我国政治、经济、军事实力与美国实力相比均处于弱势地位,在中美贸易战中处于战略防御阶段,需要采取积极的防御战略战术,既要研究美国每次发动贸易战的利益诉求、思维逻辑和打击目标,以便有理有节有利地向美国以及世界其他国家阐明我国的政策立场、应对措施,还要研究中美贸易战的本质,看到中美贸易战的长期性和严峻性,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二是正义一方必将取得胜利。今天,正义与非正义的较量仍在继续,八十多年前的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是非正义和野蛮的,“日本战争的退步性和野蛮性是日本战争必然失败的主要根据”[1](P448);而随着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经济全球化趋势遭遇巨大挫折,美国为巩固其“世界霸主”地位,以“‘美国优先’的政策导向”[3],对中国发动贸易战,进行经济施压,甚至动用国家力量进行打击。从本质上看,由美国挑起的贸易争端也是非正义和野蛮的行径,不仅会对全球经贸规则和多边贸易体制造成破坏和践踏,还挑起国际贸易摩擦。这种反经济全球化和反自由贸易的霸权主义与当今和平发展的时代主题背道而驰,不仅损害了中国和其他国家利益,更是对世界经济发展造成严重破坏。而当今世界各国的发展并不是零和博弈,不存在谁打败谁的问题。中国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维护国际公平正义,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在推动全球化和国际经济秩序健康良性发展方面作出积极贡献。

二、中美贸易战成为“持久战”的影响因素

在《论持久战》中,毛泽东同志从“中国方面”“日本方面”“国际方面”三个因素来寻找“既不会亡国,也不会速胜”的根本原因,为开展持久战打下坚实的理论根据。而中美贸易战也并不是孤立地存在,由其内外因素决定,既有中国快速崛起的“威胁”,也有美国自身问题的日益凸显,还有双方制度、文化及意识形态领域的对立和差异,以及全球政治经济秩序发生深刻变革的影响。

1.中国“和平崛起”

改革开放以来,通过40多年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中国逐渐成为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出口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和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迅速提升,“经济威胁论”愈演愈烈。中国的经济增长之所以被称为“奇迹”,根本原因就在于深入推行改革开放,尊重市场规律,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近年来更是通过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来推进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从2015年开始中美关系进入关键转折期,“中国威胁论”“主张对华采取强硬政策”“对中国的战略接触全面失败”成为美国建制派、反建制派、民主党、共和党以及政界、产业界的一致呼声。美国各界一致认为“中国崛起”正对美国国家利益构成前所未有的威胁与挑战。例如,在《2019年度美国国防军事财政预算报告》中提到中国92次,认为中国未来的发展战略是想取代美国的全球主导地位。《报告》已经明确将中国定位为“战略上的竞争对手”,标志着两国战略竞争关系已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2.美国自身发展形成“资本悖论”

根据马克思主义国际贸易理论,一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其国际分工角色以及贸易特征,而该国的贸易诉求将决定其贸易政策选择。美国从二战之后由工业实力称霸全球逐步转变为去工业化与金融化,其贸易政策也由倡导“自由贸易”逐步演变为强化国家安全与经济利益并推动“贸易保护”。其既想利用全球军事霸权瓜分来源于世界市场的剩余价值和全球资源,又不愿承担以此而来的生态问题及两极分化困境;既要利用产业链霸权和金融霸权剥削和攫取新兴发展中国家由廉价劳动力产生的剩余价值,又要建立贸易保护主义吸引制造业资本回流缓解国内的产业空心化和失业危机[4];既想加强对发展中国家剩余价值的瓜分又不愿承担由此而带来的人的发展危机和国家债务危机。于是形成了一种“资本悖论”,使得美国既想遏制中国的发展,又想在中美贸易中获利,于是主动发起贸易战,以致陷入循环怪圈中。此外,两国在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价值观等方面具有较大差异,美国仍以冷战思维来看待和遏制中国的发展,把中国视为美国最重要的地缘政治挑战。正是由于两国间的差异性和美国认知偏差,当面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强劲势头,美国采取防范与遏制的策略,进而直接导致逆全球化思潮抬头、中美贸易战爆发。

3.全球化发展和国际经济关系正发生深刻变革

随着世界经济形势和国际经济力量对比的发展演变,一些发达国家急于推动世界贸易组织改革,他们撇开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推动世贸组织改革,意图就是先拉“小圈子”建“新群”,让广大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无法加入而只能被动遵守新规则,即购买“二次入场券”。然而,主要新兴市场国家经济率先复苏,发展中国家贡献了约80%的全球经济增量,如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年3678.7亿元上升到2022年1210207亿元,却在全球经济治理中未能形成与此相对应的权利与主张[5],中国及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要实现长期稳定可持续性发展,就必然期望重构经济全球化的参与模式。

三、我国在中美贸易战中的应对策略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中国作为“崛起大国”与美国这个“守成霸主”,形成一种遏制与反遏制的贸易拉锯战,这一现状使得两国关系更加复杂,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不断升级,而长期被视为中美关系“压舱石”的经贸合作遭受冲击,双方竞争加剧,中美关系进入到新的竞合阶段,本质上体现为竞争新格局,中美关系从“战略伙伴”变成“战略竞争对手”,两国竞争将成为一个长期性趋势。发展中美关系,关键在于双方对彼此的战略意图要有准确的判断[6],双方将开展更多领域、更加复杂的博弈,中美贸易摩擦只会暂停不会终止,未来还会持续和升级。中美两国之间的摩擦正从贸易延伸到政治和军事等各个方面,过去一段时期内局势不断失控的“香港问题”,即是中美贸易战在政治领域和意识形态领域的新战场。美国利用香港问题干涉中国内政,无端指控中国阻挠香港所谓的“民主自由”。有学者认为,这是中美关系进一步恶化的信号,标志着中美贸易战扩散到政治对抗[7]。此外,贸易战主战场转向高科技领域。美国发动贸易战的首要动机并不是减少贸易逆差,而是阻止中国产业升级,遏制中国崛起,尤其是高科技领域的崛起。高科技已经成为中美经济竞争中的关键环节,如美国一系列无端指责和刻意打压华为的举动,采取各种手段限制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面对美国实施的多重博弈策略,我们可以从《论持久战》中汲取智慧力量来充分认识中美贸易战的实质,坚定中国“必胜”的信心,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在迎接机遇与挑战中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

1.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

《论持久战》指出,日本的侵略战争是非正义的、退步的、野蛮的,中国的抗战是正义的、进步的;日本正处于法西斯国家大崩溃的前夜,它的战争是带最后挣扎性的冒险战争,中国是如日方升的国家,有了新的人、新的政党、新的军队和新的抗日政策。毛泽东同志一针见血地指出,“凡属正义的革命的战争,其力量是很大的”“日本战争的退步性和野蛮性是日本战争必然失败的主要根据”[1](P448)。

直到今天,正义与非正义的较量仍在继续。美国作为强权国家为巩固其“世界霸主”地位,对中国主动挑起贸易争端,运用极限施压和关税武器,实施长臂管辖,甚至动用国家力量对一些市场主体进行打击,可谓无所不用其极。其不仅秉持冷战思维、零和博弈,同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国际关系准则格格不入,还推行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同经济全球化的浩浩大势逆流而动,更退出伊核协议、中导条约、巴黎协定,成为国际法和国际规则的最大破坏者。这些恶劣行径充分暴露出强权国家的战略迷误和内心恐慌,而且给世界经济增长蒙上了阴影,给国际规则秩序造成了严重破坏,给全球带来了新的不安和“硝烟”。

与之相反,我国始终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着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定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坚决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反对以强凌弱;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坚决维护多边主义和国际经贸规则,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事实证明,中国共产党不仅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正义之路、光明之路,中国的改革开放发展符合大势、顺应人心。因此,在中美贸易战中应坚定“中国必胜”的信心,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

2.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抗战早期,慑于日本先进的武器和强大的军力,“抗战必亡”“再战必亡”的声音时起时伏。《论持久战》深刻地批判了这种主观的、片面的“唯武器论”,认为精神的力量比物质的力量更深厚,抗战胜利首先依靠军民团结一心。毛泽东同志深刻指出,“武器是战争的重要的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力量对比不但是军力和经济力的对比,而且是人力和人心的对比”“动员了全国的老百姓,就造成了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1](P450)。历史为此作了最好的见证。当前面对美国的严峻挑衅,这绝不仅仅是经济领域的较量,本质上是制度优势、政治体制和意志决心的较量。对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守初心,毫不动摇,“中国不愿打,不怕打,必要时不得不打,原则问题决不让步”,这份底气和豪迈,来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来自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领航指向;来自共产党与生俱来的强大政治动员力;来自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积累的强大实力;来自我国经济所具有的强大韧性、巨大潜力与回旋余地;来自中国人民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和不断迸发的创造伟力。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依据自己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深度融入经济全球化、全球价值链之中。针对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我国需要仍然坚持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积极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来抵抗美国贸易战带来的消极影响,处理好中美经贸关系,不仅使两国共同受益,而且惠及全球,必须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妥善解决彼此关注,推动两国经贸关系健康、稳定向前发展,为世界和平与繁荣注入新的动力。

3.抓住矛盾的特殊性

毛泽东同志在《论持久战》中详细描述了抗日战争所形成的“特殊的长期性和广大性”,由于中日两国基本国情的差异,造就了这种犬牙交错的状态,是一种“特殊的形态”。并从“内线和外线”“有后方和无后方”“包围和反包围”“大块和小块”等四个方面论述了中国必须采取这种特殊的军事战略战术,才能取得抗战的胜利。随着贸易战主战场转向“科技战”,高科技已经成为中美经济竞争中的关键环节,因此战略上一定要采取“积极防御”,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高科技和信息化产业发展,实现转型升级,同时还要避免盲目激进增长,善于把握全局。一方面,既要认识到美国对我国的围追堵截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另一方面,还要认识到尽管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但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任务仍然艰巨,因此,在中美博弈过程中,要立足于自身实际来制定发展战略,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辩证唯物主义揭示了事物发展过程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相统一的规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8](P15),伟大梦想不会从天而降,中国崛起不会自动到来,霸权国家更不会拱手相让。面对中美贸易战发展趋势逐渐升级,两国之间的摩擦正从贸易延伸到政治和军事等各个方面,我们既要保持政治定力和战略定力,作好打持久战、拉锯战的思想准备;更要增强斗争精神、斗争勇气和斗争本领,运用灵活的策略,在持久战中打好“运动战”“反击战”,积小胜为大胜,以量变促质变,以战术上的主动赢得战略上的主动。

4.深刻把握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

毛泽东同志在《论持久战》中辩证地阐述了战争的主动与被动、优势与劣势之间的相互关系,指出双方的强弱优劣都不是绝对的,“革命战争是一种抗毒素,它不但将排除敌人的毒焰,也将清洗自己的污浊”[1](P457),即通过争取许多局部优势和局部主动地位,逐渐地形成战略优势和战略主动地位,从而引领人们从危机中看到希望,在重围中寻求突破,坚定必胜信心。

辩证唯物主义深刻揭示,矛盾双方相互对立统一,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当前我国部分企业和产业面临着突发性、短期性困难,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可低估,但是我们必须在困难挑战中把握新机遇。针对技术壁垒和人才壁垒的升级,我们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吸引更多国内外高端人才,加大自主创新和核心关键技术联合攻关力度,下决心解决“卡脖子”技术问题;针对经济封锁和贸易摩擦的掣肘,我们要坚定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心,不断清除体制机制障碍,加快培育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进一步激活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和巨大潜能。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2022年我国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增长3%,逆势向好、稳中有进[9]。英国《金融时报》评论认为,中国仍然是全球最大的增长来源。

“明者防祸于未萌,智者图患于将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告诫全党,要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既要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战,又要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面对中美贸易战,中国必须抢抓机遇、顺势而为,化危为机、破浪前行,坚定不移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猜你喜欢

论持久战贸易战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创设学习主题,促成深度学习——以“从《论持久战》看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为例
《论持久战》的写作背景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喜闻《论持久战》成为“最热读物”
贸易战是错误的决定
浅谈中美农产品贸易战
净能源危机:特朗普的贸易战与全球化的终结
“中美贸易战”养猪业可能发生的事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