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的优化路径
2023-03-14李慧君
李慧君
(长春财经学院经济学院 吉林长春 130122)
我国高校开设的政治经济学课程指的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它是研究经济现象并揭示经济规律的一门学科,因此更需要深入社会了解人们生活现状、熟知当今经济发展。作为课程来讲,就是要培养学生对经济现象的认知与判断能力、独立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理论创新的勇气和底气,所以加强政治经济学课程的实践教学势在必行。通过强化实践教学,优化实践教学模式,有助于提升学生对经济现象的判断力、分析力和自身的实践能力,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一、政治经济学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现状
(一)实践教学由教师主导,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目前许多高校的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都融入了实践教学,加大了学生参与教学的比例。这当中大部分的实践教学内容由教师选定,学生根据教学要求开展实践活动,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受到学生的欢迎,学生参与度高。在以学生为主导的实践教学中,弥补了纯理论教学的不足,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增强,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对经济现象的认知。
(二)实践教学内容基于课本中的经济理论,验证型实验为主要形式。政治经济学课程开展实践教学时,大部分内容是在课堂上进行,用于验证已有的经济理论,以验证型实验为主要形式。学生在熟知某一经济理论基础后,通过搜集数据或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利用统计模型等方法对理论进行验证,并对验证结果进行分析,去证实或证伪经济理论。例如,在讲授资本有机构成与剩余价值率、利润率的关系时,学生通过搜集数据、计算数据、分析数据的方式,并结合小组讨论,深化对理论知识和现实问题的理解,有力提高学生对经济现象的认知与判断能力。
(三)实验教学结果以实验报告、专题论文等形式呈现,为效果评估提供有力支撑。为衡量实践教学的效果,教学单位会以学生提交的文字材料为标准进行评判,例如,针对利用虚拟仿真实训平台的实践教学,主要以学生上交实验报告衡量实践教学的效果;针对小组讨论等课堂上开展的实践教学,多以演讲稿、撰写论文等形式展现实践教学结果;针对社会调查等形式的实践教学,重点是以学生提交调研报告进行总结。这样区别处理既是对实践教学内容的总结,又能提升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和学术写作水平,为效果评估和持续改进提供思路。
(四)实践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应用能力的提升有积极作用。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经济现象并揭示经济规律的一门课程,它不是一门纯理论的课程,需要实践教学给以支撑。高校开展的实践教学尽管模式各有不同,但可以发现实践教学均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经济现象本质的愿望,能与教师进行积极沟通,对某些经济问题有自己的分析和见解,参加相关学科竞赛的人数也逐年增加,这充分说明实践教学对学生应用能力的提升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政治经济学课程实践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实践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不够突出。政治经济学教学多由教师作主导,实践主题和实践内容多由老师设置[3],学生只需对照完成,被动学习未能向主动学习有效转化[4]。实践教学一般由教师在教学大纲中设定在某一章节教学中展开,学生没有前期实际参与,是在教师设定的框架中被动展开,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实践教学中学生依据教师设计的环节进行实践,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够突出,不能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
(二)实践教学多局限于课内实践,课外实践和校外实践开展的不多。政治经济学实践教学多以课内实践为主,一般是在课堂上进行,多采取小组讨论、主题演讲、案例分析、翻转课堂等形式,时间、空间、参加人员都比较固定。而社团、学术交流等课外实践,社会调研、社会普查等校外实践开展得不多,缺乏思想的碰撞与交流,对社会现象的了解不够深入,不利于学生知识面的拓展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三)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不同步,普遍存在“先理论,后实践”的现象。政治经济学实践教学普遍存在先讲理论后根据理论再开展实践的情况,囿于原有的经济理论,导致实践教学只是发挥验证理论知识的作用[5],不利于学生发现问题和进行理论创新。教学过程中,虽然各高校不同程度上开展了实践教学,但教师仍偏重于对理论的讲授[6],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无法有效做到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同步。
(四)实践教学评价重分数轻能力。教师对实践教学进行评价仍以学生上交的论文、报告为依据,重分数、重结果的现象仍然存在,对能力考核和过程性考核体现的不明显。论文报告撰写良好的学生固然可以说明态度认真,但不能完全代表实践能力和水平;分数偏低的同学也不能说明实践能力偏低。实践教学评价方式可以多样性,从不同方面考查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政治经济学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的优化路径
(一)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目标。政治经济学实践教学应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目标制定要淡化教师权威,突出学生主体,启发学生思维,着力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实践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由学生自主设计实践教学内容和具体形式,激发学生自主创新意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目标对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其独立的判断力、分析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起着关键作用,这是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前提。
(二)构建第一、第二、第三课堂相融合的教学内容,促进实践教学模式多元化。教学内容是实践教学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更好促进政治经济学课程实践教学的开展,需重构实践教学内容,形成“课内—课外、校内—校外”协同育人、“第一、第二、第三课堂”相融合的实践教学模式。
强化课内实践教学(第一课堂)。除保持原有的课堂实践教学内容外,在课堂上引入优质在线开放课程资源,广泛应用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MOOC 等教学方法,构建师生共生发展的课程学习共同体[8],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深入社会实践探究经济运行本质。
开展课外实践教学(第二课堂)。比如社团活动、专题讲座、学术比赛、交流与座谈会等,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由学生自发组织进行,教师参与其中,对经济热点难点及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沟通[9],提升学生的协调力、组织力、判断力、分析力等。第二课堂主要在校内进行,通过不定期的沟通交流,加深学生对经济运行现象和规律的认知。
拓展校外实践教学(第三课堂)。包括参观考察、企事业调研、社会普查、社会公益等活动,充分利用各类校外实践基地开展实践教学,引导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搜集资料并撰写研究报告,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其具备理论创新的勇气和底气。
(三)同步或超前设置实践教学环节,调动学生主动性。同步或超前设置实践教学环节,可以有效避免学生受已学理论的束缚,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探索和解决问题,比后置实践教学效果更好。这种实践教学是在发挥启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主地性、驱动学生进行探索的作用,突破了原有验证型实验的限制,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如,在讲货币内容之前,可参观钱币博物馆进行实践教学;在讲生产过程之前,可带领学生参观生产线等。同步或超前设置实践教学环节,需要提前在时间、内容、师资等方面做好安排,高校教师可利用院校实践教学资源酌情开展。
(四)实现教学评价多样性,突出产出导向。突破以往以分数高低衡量实践教学好坏的依据,实现评价标准的多样性。教学评价标准应以学生是否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核心,除实验报告、专题论文等形式外,还可以在学科竞赛获奖、论文发表数量、研究报告采纳、教科研课题参与等方面多做设计,多维度综合考查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水平,突出“学生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产出导向,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五)利用现代技术持续优化实践教学方法和手段,提升实践教学效果。随着网络的普及,实践教学的开展与传统方式相比有了很大变化。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日益更新的大背景下,实践教学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学方法和手段更加多样化,除了实地开展外,还可以在线上进行,极大缓解了师资力量不够、学生人数多、交通不便、时间不匹配等约束,实现实践教学线上线下有机结合。同时教师利用网络平台跟踪反馈学生实践情况,及时了解学生动态,建立实践教学档案,为下一步改进实践教学提供依据,不断提升实践教学效果。
结语
政治经济学课程作为高校经济学类专业的必修课在人才培养中发挥重要作用。要培养出具有独立判断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优化实践教学模式显得尤为迫切。实践教学目标要以学生为中心;实践教学内容要突出第一、第二、第三课堂的有机融合以及实践教学环节的合理设置;实践教学评价要具备多样性,突出产出导向;实践教学方法和手段要不断优化,充分利用课外、校外资源,构建“课内—课外、校内—校外”协同育人、“第一、第二、第三课堂”相融合的实践教学模式,加强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融合,使实践教学内容与社会发展需求同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与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