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地区方言韵母与声调读音的内部差异研究
2023-03-14冯青青
冯青青
(1.盐城师范学院文学院 江苏盐城 224002;2.安徽大学安徽语言资源保护与研究实验室 安徽合肥 230039)
根据《中国语言地图集》(2012)的划分,盐城地区方言属于江淮官话,其中盐城市区、响水县、滨海县、阜宁县、射阳县、建湖县等地方言属于江淮官话洪巢片,大丰区和东台市方言属于江淮官话泰如片。[1](P75)本文以笔者实地调查的57个方言点材料为基础,选取方言特征差异明显的韵母和声调项目进行研究,描写读音类型,分析差异表现,探讨差异成因,反映盐城地区方言的语音面貌,为江苏方言的深入研究提供材料,也为江淮官话语音史的研究提供参考。
一、蟹止摄开口三四等知系以外的读音
中古蟹止摄开口三四等在不同的声母条件下读音不同,其中知系条件下的读音为一类,其他条件下的读音为一类。在现代官话方言里知系条件下的读音主要是[ɿ][ʅ]韵母,知系以外条件下的读音主要是[i]韵母。[2](P424-435)盐城地区方言里蟹止摄开口三四等知系的读音基本为[ɿ]韵母,在此不涉及。知系以外的韵母读音存在差异,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读舌面元音韵母,音值为[i],所含方言点有32个,包括盐城市区的9个方言点,建湖县的7个方言点,大丰区的6个方言点,响水县的响水、双港、黄圩,射阳县的新坍、特庸,东台市的东台、头灶、许河、唐洋、梁垛;第二类部分读舌面元音韵母、部分读舌尖元音韵母,所含方言点有5个,包括响水县的南河,阜宁县的古河,射阳县的长荡、盘湾,东台市的富安;第三类读舌尖元音韵母,音值为[ɿ],所含方言点有20个,包括滨海县的7个方言点,响水县的运河、小尖、大有,阜宁县的阜城、益林、新沟、沟墩、芦蒲、羊寨,射阳县的合德、四明、临海、海河。
《中原音韵》时代蟹止摄开口三四等知系以外的读音多归入“齐微”韵,读为[*i]韵母,[3](P92-97)现在官话方言也以[i]韵母的读音为主。盐城地区方言的读音有差异,部分方言点读舌面元音韵母,部分方言点读舌尖元音韵母,部分方言点两种读音兼有。舌尖元音[ɿ]是舌面元音[i]高化的结果,这种高化音变源于舌面元音单独作韵母发音时带有的强摩擦倾向。[4]舌面元音的高化音变主要发生在盐城地区的北部,中部和南部少有;有的地点已经完成,有的地点正在进行这项音变。朱晓农(2004)[5]认为舌面元音[i]到舌尖元音[ɿ]的高化音变按声母不同而有次序:精组在前,见晓影组其次,最后是帮组;赵日新(2011)[6]也有相似的看法,只是认为精组、见晓影组同时在前,帮组在最后。从盐城地区方言来看,部分读舌面元音、部分读舌尖元音的方言点见晓组声母都发生了高化音变,其次是精组,再次是帮组,最后是疑母和影组。所以,盐城地区方言的舌面元音高化顺序与已有研究不同,见晓组最快,疑母和影组最慢,其他组声母处在中间。
二、咸山摄阳声韵的读音
中古咸山摄阳声韵在现代官话方言里读音复杂,特别是读为不同类别的主要元音。[2](P448-466)刘祥柏(2007)[7]指出,江淮官话泰如片和洪巢片多数方言点咸山摄阳声韵往往分两类韵母,一类是山摄合口一等及咸山摄开口一等见系,另一类是开口一二等(见系除外)。实际上开口三四等的读音也很特殊,往往不跟开口一二等的主要元音相同。《江苏省志·方言志》上也将咸山摄阳声韵的读音情况作为江苏境内江淮方言的重要特点之一,认为咸山摄阳声韵在绝大多数方言点里有三类主要元音,其中开口一二等、合口二等、合口三等非组为一类,合口一等、合口三等知系为一类,开口三四等为一类。[8](P10)盐城地区方言咸山摄阳声韵的归派大致与《江苏省志·方言志》上记录的相同,都是开口一二等、合口二等、合口三等非组为一类,开口三四等为一类,合口一等为一类,差别在于合口三等非组以外和合口四等的读音,有的归入开口三四等的类别,有的归入合口一等的类别。排除掉合口三等非组以外和合口四等的读音情况,其他条件下的咸山摄阳声韵的读音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主要元音分为三套,音值为[ɛ、ɪ、ʊ]的方言点有15个,包括建湖县的7个方言点,盐城市区的大冈、秦南、郭猛,阜宁县的益林、古河,射阳县的新坍,大丰区的三龙、新丰;音值为[æ、ɪ、ʊ]的方言点有4个,包括响水县的响水、双港、南河、小尖;音值为[ɛ、i、ʊ]的方言点有10个,包括东台市的6个方言点,大丰区的大中、万盈、草堰、小海。第二类主要元音分为四套,音值为[ɛ、ɪ、ə、ʊ]的方言点有9个,包括盐城市区的新都、五星、潘黄、伍佑、新兴、盐东,射阳县的长荡、盘湾、特庸;音值为[ɛ、a、ɪ、ʊ]的方言点有19个,包括滨海县的7个方言点,响水县的运河、黄圩、大有,阜宁县的阜城、新沟、沟墩、芦蒲、羊寨,射阳县的合德、四明、临海、海河。
中古时期咸山摄阳声韵读音不同,主要体现在韵尾的不同上,咸摄阳声韵收[m]尾,山摄阳声韵收[n]尾。[9](P150-151)《中原音韵》时代,除唇音字外,咸摄和山摄的韵尾差异还保留,且山摄的主要元音分化为三类。[3](P126-135、181-186)明清时期,咸摄和山摄阳声韵的韵尾差异消失,都变成[n]尾,且主要元音变为低元音[a]。[10](P582-586)盐城地区方言咸摄和山摄阳声韵读音已合流,之后又共同演变,以主要元音分三套为主,保留了近代以来江淮官话读音的特点,主要元音分四套是进一步演变的结果。
冯法强(2017)[11](P134)结合现代方言和历史文献材料,拟测近代江淮官话咸山摄阳声韵的三套主要元音:开口一二等、合口二等的主要元音为[*a],开口三四等的主要元音为[*e],合口一等的主要元音为[*o]。清代反映盐城一带江淮官话的韵书《韵略》[12]和《字声便考》[13]里,咸山摄的主要元音都分三套,分别为[*æ][*e][*o]和[*æ][*ɪ][*o];20世纪50年代末方言普查结束后出版的《江苏省和上海市方言概况》里,盐城地区方言仍是主要元音三分的局面。[14](P8)可见,盐城地区方言在近代以来一直保持咸山摄阳声韵主要元音三分的局面。主要元音分四套的方言点部分是咸山摄开口二等见系读同宕江摄,增生出一类主要元音,如响水黄圩方言;可以认为这是咸山摄阳声韵韵尾弱化的过程中受到宕江摄读音的影响所致。还有一部分是咸山摄开口三四等主要元音分化为两类,如盐城五星方言;这部分方言点的主要元音分化有条件:鼻音韵尾都丢失变成开尾韵,今读[ʨ]组声母和零声母时拼[iɪ]韵母,今读其他声母时拼[əi]韵母,它们是互补分布的;[əi]的读音可能是[iɪ]经过[i]的阶段高化产生的,因为[iɪ]的介音和主要元音的音值接近,先单元音化为[i],接着[i]继续高化而高顶出位,裂化为[əi]韵母。
三、臻摄合口端系的读音
臻摄合口包括一等和三等,其中合口三等精组在现代官话方言里多读撮口呼韵母,合口一等端系和合口三等来母部分方言丢失合口介音,部分方言保留。[2](P470-473)盐城地区方言里臻摄合口三等精组的读音相对一致,本小节不涉及。合口一等端系和合口三等来母的读音有差异,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丢失合口介音,所含方言点有21个,包括响水县、滨海县的各7个方言点,阜宁县的阜城、新沟、芦蒲、羊寨、古河,射阳县的四明、临海。第二类部分丢失合口介音、部分保留,所含方言点有36个,这些方言点端组和泥组字都丢失合口介音,但精组的读音有差异:一是精组保留合口介音,读合口呼韵母,包括建湖县的7个方言点,盐城市的新都、五星、潘黄、新兴,射阳县的新坍;二是精组保留合口介音,但增生腭化成分,读撮口呼韵母,包括大丰区、东台市的各6个方言点,盐城市区的伍佑、盐东、大冈、秦南、郭猛,射阳县的长荡、盘湾、特庸;三是精组部分保留合口介音、部分丢失,包括阜宁县的益林、沟墩,射阳县的合德、海河。
中古时期臻摄合口一等有合口介音[u];[9](P151)《中原音韵》时代臻摄合口一等和合口三等归入“真文”韵,一等还读为[*uən]韵母。[3](P123)汉语官话方言里臻摄合口端系多保留合口介音,但江淮官话[15](P288)和西南官话[16](P184)多丢失合口介音;刘祥柏(2007)也指出,江淮官话里“特别是臻摄合口字,几乎没有例外”。[7](P355)可见,臻摄合口端系丢失合口介音是江淮官话的普遍现象,盐城地区方言的读音表现大体符合这样的特征。当然,从部分丢失合口介音、部分保留的方言点里也能看出合口介音消失的阶段性,即端组、泥组先消失,精组在后;精组里今读擦音又先于塞擦音丢失合口介音。张光宇(2006)[17]认为成阻部位越靠前,越不利于保存合口介音;吴波(2020)[15](P288)也认为,发音部位越后,拼合的韵母往往越是合口,相反多为开口。端组、泥组的发音部位比精组靠前,所以端组、泥组所拼合的韵母先于精组丢失合口介音。吴波(2020)还提到,臻摄合口精组读音复杂,特别是同一方言点内部表现出开合对立,认为这与等韵有很大关系。[15](P289-290)阜宁、射阳等地的4个方言点精组内部臻摄合口的读音有开合差异,这与今读声母的类型有关,擦音声母与塞擦音声母表现出不同步发展的情况。
四、声调差异
盐城地区方言的声调差异相比于韵母差异来说要小,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从声调数量上看,多数方言点有5个声调,包括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古入声合流为一个声调;东台市的6个方言点和大丰区的大中、万盈、草堰、小海等有6个声调,包括阴平、阳平、上声、去声、阴入、阳入,古入声按照声母的清浊分化为两个声调。从主要差异上看,古全浊声母上声调和浊声母去声调的读音差异最明显。古全浊上和浊去在现代官话方言里基本读为去声调,[2](P408-494)但在盐城地区方言里存在读阴平调的现象。具体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读阴平调,所含方言点有10 个,包括东台市的6 个方言点,大丰区的大中、万盈、草堰、小海;第二类部分读阴平调、部分读去声调,所含方言点有13个,包括盐城市区的9个方言点,射阳县的盘湾、特庸,大丰区的三龙、新丰;第三类读去声调,所含方言点有34个,包括响水县、滨海县、阜宁县、建湖县的各7个方言点,射阳县的合德、四明、临海、海河、新坍、长荡。
古全浊上和浊去字在《中原音韵》里多读成去声调,[3](P77-186)现代官话方言里也基本读成去声调。但江淮官话泰如片方言里古全浊上和浊去字多读阴平调。顾黔(2001)[18](P497-500)认为全浊上和浊去以前是读阳去调的,因为阳去调的调型与阴平调相同,调值也相近,阳去调就与阴平调合流。盐城地区方言里大丰和东台的10个方言点属于江淮官话泰如片,古全浊上和浊去读阴平调符合江淮官话泰如片的特征。盐城市区、大丰北部和射阳南部的部分方言点古全浊上和浊去部分字读阴平调,这是受到江淮官话泰如片方言的影响产生的。这一带方言距离江淮官话泰如片方言较近,在方言接触的过程中,受到江淮官话泰如片方言典型特征的影响,也具有古全浊上和浊去读成阴平调的现象。比较100多年前的盐城方言韵书《徐氏类音字汇》可以发现,《徐氏类音字汇》里“跪、稻、项”等全浊声母上声字,“梦、亮、嫩、岸、面、路、卖、帽、庙、骂、夜、命”等次浊声母去声字,“苋、蛋、字、坏、豆”等全浊声母去声字,都读成阴平调。[19](P82-84)可以认为,盐城市区及周边方言古全浊上和浊去读阴平调的现象是方言接触过程中受到南面江淮官话泰如片方言的影响产生的,这种方言接触的影响在100多年前就存在,而不仅仅是现在才有。
结语
盐城地区方言属于江淮官话,它们都有独立的入声调类,具有江淮官话的主要特征。但是盐城地区方言内部还存在一些差异,韵母方面表现为蟹止摄开口三四等知系以外的读音在部分方言点里读成舌尖元音,而不是读成舌面元音;咸山摄阳声韵的读音在少数方言点里分四套主要元音,而不是分3套主要元音;臻摄合口端系的读音在部分方言点里保留合口介音,而不是丢失合口介音。声调方面表现为多数方言点有5个声调,但少数方言点有6 个声调;古全浊上和浊去的读音在部分方言点里读成阴平调,而不是读成去声调。不同方言特征的读音类型都不只包含1 个方言点,所以不是孤立的现象。将这些读音类型放在一起比较,可以看出它们之间的演变关系或演变阶段,如舌面元音到舌尖元音的高化音变,合口介音丢失的阶段性等。这些演变有的是语言内部自身的变化,有的是语言接触造成的变化。所以,探讨语言项目的特征与演变时,要将语言内外因素结合在一起,才能更全面地考察演变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