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科学内涵研究

2023-03-14齐佳钰

绥化学院学报 2023年12期
关键词:时代化大众化中国化

齐佳钰

(沈阳音乐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辽宁沈阳 110000)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中国人民改造世界锐利的思想武器”。[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中国人民基于长期历史经验而形成的自觉追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求必须紧密结合中国的发展实际,发展出符合中国国情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要求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研究当代社会的新特点和新变化,探寻推动社会主义发展的新途径和新模式;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要让人民群众成为先进文化的实践主体,它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三化”辩证统一、共时共存,无法相互分割而单独存在。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内涵意蕴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在很多人的认知中是概念化、抽象化的,但实则它是非常具体的,有着自成体系的学术思想来源、现实观照以及未来期待。马克思主义是人类在改造社会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社会实践是其经验基础,“马克思主义并非凭空而生,也非完全抽象的纯理论,它需通过民族化的形式得以实现,而民族化的马克思主义体现于各国民族的实践之中”[2]。在中国,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成果首先体现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及革命建设的成功实践。毛泽东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应用必须结合中国具体环境下的具体斗争进行,否则即是抽象且空洞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要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要体现和彰显中国作风、中国气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还需与中国文化融合在一起,体现中华民族的价值理念与思维模式。

在革命战争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体现出重要价值,它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让社会主义事业得到了长远发展,巩固了改革开放成果,为新时代社会建设提供新方法、找寻新路径。

(二)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理论并非静止不变的,而是与时代同行,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特点。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发展的、开放的,是对时代问题有充分指导价值的理论。“在历史浪潮中马克思主义思想从未停滞不前,列宁、毛泽东等无产阶级革命家、人民领袖在革命实践的基础上又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他们提出的理论成果与马克思主义是一脉相承的。”[3]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改革开放才能取得伟大成就,社会主义现代化才能实现成功转型,人民才能过上安定祥和的小康生活。新时代我们观察世界、探索发展道路依然需要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的指导,时代化是马克思主义的时间坐标,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要求辩证认识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内在逻辑关系。毛泽东充分肯定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哲学价值,指出对其基本原理必须遵守,但与此同时要在马克思主义基础上创造新的理论,谱写新篇章。如《两个策略》为1950年前后出现的新问题提供了解决思路,《实践论》《矛盾论》是适应当时时代需要而写就的典籍。在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实践中,马克思主义从来都是与时代需求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改革开放战略的动因是要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实现现代化,使我们的社会发展不能落后于同时代的世界发展。赶上时代是改革开放提出的重要原因,邓小平指出“搞改革完全是一件新的事情”,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外因即是时代的紧迫性与迫切性发展要求。“和平和发展是对当前时代主题的准确判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对唯物史观的深刻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提出使中国社会实践走上了一条崭新而高效的现代化建设发展之路,它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伟大成果。”[4]

(三)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不是空中楼阁,而是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为人民群众解决问题、改造世界提供思路及方法指引,使人民群众在生活工作中践行先进文化,成为先进文化的实践主体。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即群众性,其作为无产阶级革命理论是以人民群众为服务对象的,是人民群众解释与改造世界的理论武器。马克思主义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性,理论无法代替实践,而群众掌握理论之后即可成为物质力量,成为理论武装起来的行为主体,只有贴近群众的理论才是科学的理论。马克思主义正是来源于群众并在群众实践中不断发展,使得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不朽的生命力。

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非偶然,而是有着充分的群众基础。党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等分析、解决群众关切问题,这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映射和体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间具有内在逻辑的一致性,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仅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成就,更是大众化的成果展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还体现在对主体文化的改造中,它形塑了人们新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人民群众成为文化主体。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者,只有充分发挥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在群策群力之下才能取得伟大的建设成果。对于大众文化的建设,要弘扬主旋律,宣传正能量,与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作斗争,弘扬马克思主义荣辱观、世界观,使广大人民群众提高认知与觉悟,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辩证统一、共时共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科学完整的表述,“三化”辩证统一,不可分割。“马克思主义的经典理论体现于‘三化’之中,其发展成果蕴含在‘三化’之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即结合中国现实国情科学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为民族生存发展问题的解决提供指引。而马克思主义民族化是其时代化和大众化的现实根基,民族化脱离了时代化即会演变为狭隘的民族主义,而民族化与大众化脱节则会忽略对人民群众生活问题的关注,会失去实践基础而流于形式。鉴于此,‘三化’是协同一体的,是互为条件、不可分割的复合体。”[5]

在历史发展中,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分析形势、认清现状,领导人民群众进行革命实践,从实践中总结经验与教训。党掌握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理论武器,开辟了中国革命成功之路,中国社会面貌焕然一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提出,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成为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本质。这一理论体系凝结了中国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本土化的经验和教训,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理论基础。这一理论为我们同空想社会主义、西方教条主义等错误思潮作斗争提供了信心和方法,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改革开放是马克思主义“三化”;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历程的实践总结,是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中国化改造的结果,确保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阶段目标任务得以实现,开启了中国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新进程与新任务

(一)弘扬和平与发展主题,积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制约战争力量增长。“中国的强大得益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对外开放等历史性决策的制定与实施,中国领导人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对当前形势作出了准确判断,积极抓住了发展经济的良好机遇,在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平共处的同时实现了快速的经济发展,中国的强大使世界和平的砝码得以增加。”[6]

(二)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先进性、优越性,促进社会的全方面建设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就是要防止资本主义的种种弊端,为人民谋幸福,为大众谋福祉,以人为本践行科学发展理念,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实际上这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基本问题的深入探索与思考。“新中国几代领导人都在孜孜以求地寻找这一问题的答案,中国的社会主义应有别于他国的发展模式,践行具有自身特色的现代化道路方为长久之道。毛泽东曾指出要独立思考如何将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结合起来,不能对苏联模式采取拿来主义。”[7]改革开放是马克思主义“三化”的伟大成果,它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邓小平指出的“走自己的道路”是对长期历史经验进行总结而得出的结论。在新的起点、新的征程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依旧在如何推进中国更好发展方面担负着重大历史使命。

(三)拒腐防变成为重要课题,防止社会主义被和平演变和腐变,维护我们得来不易的革命与建设成果。演变和腐变与武装战争不同,其形式隐匿、不易觉察,且逐步发生、渐生渐变,对此我们要防微杜渐,要用有效的思想武器与之斗争。马克思主义就是抵御资本主义侵袭、捍卫社会主义的根本力量,只有以马克思主义为前进指导,人民才能守持科学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以及利益观、荣辱观,才能对多元思潮准确鉴别,自觉抵制错误不良思潮,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引和约束自己的言行。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基本要求

(一)加强组织建设,强化组织保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不是空洞的套话,它是需要实实在在付出行动践行的事业,需要有社会实践作为坚实基础,需要有效的组织保障。时代发展到今天,各级党组织面临着诸多挑战与考验,也存在一些自身发展的问题,如实用主义倾向严重、轻视思政工作的重要性、组织地位职能弱化、学习流于形式和党内监督缺乏力度等,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党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而且容易使党心涣散,党的威信受到破坏,党和群众之间产生疏离感。面对今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迫切形势,需高度重视党组织建设问题,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职能作用,加强基层党组织的组织保障功能,切实强化各级党组织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二)开展理论学习,掌握基本原理。中国共产党是学习型政党,是勇于革新、敢于开拓的政党,党员干部、全体党员都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带动整个社会形成勤于学习的良好风气。只有不断学习、积极进取才能在信息时代获得更具优势的生存与发展竞争实力。加强学习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切实要求,对于马克思主义无用论、否定马克思主义、怀疑马克思主义的论断要进行驳斥。马克思主义是党领导人民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是改造世界、发展社会的强大武器,正是因为有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我们才能战胜重重困难、走向光明。我们不仅要重视和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学习,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最新成果,更好地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

(三)理论联系实际,夯实实践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旨在为不同时期的突出问题、关键问题找到解决策略。革命战争时期,党建立了统一战线,制定了有效的革命战争策略,取得了新中国成立最终胜利;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制定了改革开放大政方针,促进了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民生问题有了显著的改善。站在新的起点,诸多领域取得了恢弘成就的同时,一些发展问题与瓶颈不容忽视,面对这些问题,依旧需要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加以解决,真正抓住问题的本质。今天的中国国力强盛,世界影响力日益提高,担负的国际责任也不断增加,需要采取适宜的对外战略发展国际关系,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国际主义和民族理论等能为我们正确判断时局、科学分析解读问题提供指引,使国家根本利益、人类共同利益得到有效的维护和发展。

结语

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任何社会都拥有多元化的价值理念,但只有不断强调和重视主流核心价值观才能强化社会的凝聚力与向心力,使社会形成基本的思想基础与道德基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马克思主义是核心的指导思想,是具有主导性的价值观念。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离不开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与践行,在对历史经验和社会实践的反思中,中国人民更加认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对之孜孜以求,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认知世界、改造世界,基于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分析问题、看待问题,寻求问题解决策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在新时代必将得到长足发展。

猜你喜欢

时代化大众化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不断推动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
——评《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
再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①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现代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质量观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若干问题
『互动式』是理论宣讲大众化的有效途径
试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
在文化认同的基础上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