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拓展式教学实施路径研究

2023-03-14陶丽萍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3年2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活动教学内容

陶丽萍

语文是初中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文化课程,在对学生语言技能和文化素养的培养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不过受限于传统教育思想,多數初中语文教师过于看重基础教学,教学内容只限于教材和教辅资料,很少会对语文教学内容和形式进行延伸拓展,导致语文教学存在较大封闭性和局限性,不利于语文学科育人价值的体现。而拓展式教学策略的运用,则可以有效打破语文课堂教学的局限性,促使学生在对语文知识进行深入探究的同时,获得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意识等综合素养的发展。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加强对这一方面的理论探究和实践探索,实现对语文教学的优化创新。

拓展式教学是一种基于新课程教育理念发展起来教学方法,其主要是指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对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等要素的延伸和拓展,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覆盖范围,促使学生将课内外知识相结合,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发展的教学方法。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基于拓展式教学的语文课堂,更加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学科思维的培养,要求教师结合语文学科特征和学生认知水平,对课内外教学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丰富语文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让学生可以更加高效、深入地探究学科知识,提升学生的学科学习能力。随着拓展式教学法在教育教学活动的广泛应用,其教育优势逐渐显露出来,深受广大师生认可和喜爱。因而初中语文教师也应积极探索拓展式教学的实施途径,推动语文课堂教学的革新。

(一)立足教材

立足于教材是拓展式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的关键,这是因为只有立足教材的语文教学,才能保证教学目标和方向的准确性,保证教学效果。如果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忽视教材与拓展资源之间的交叉点,则会导致拓展式教学偏离方向,难以获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因而在基础拓展式教学的语文课堂中,教师必须要立足于教材,对教材编者的意图进行准确解读,并在此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实现课内外教学资源的有机整合,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创新性原则

拓展式教学并非只是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还可以对教学形式、学习方式等进行拓展。因而在基于拓展式教学的语文课堂中,教师应遵循创新性原则,将合作学习、翻转课堂、情境教学等多样化的教学模式融入拓展式教学中,实现对语文课堂教学的有益延伸和拓展,达到“1+1>2”的效果。另外,除了线下教学资源外,教师还可以将多媒体、微课、慕课等线上教育资源融入课堂教学中,拓宽语文教学空间,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便利。

(一)教学目标的拓展

一切教学活动的开展都需要有教学目标作为方向指引,语文拓展式教学活动也是如此。为了保证拓展式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教师应克服传统课堂教学的局限性,扩大原有教学目标,让学生接受更加系统、全面的训练,促进学生综合发展。为此,教师可以将新课程教育理念中的三维教学目标引入到语文课堂中,在原有知识与技能的目标基础上,拓展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教学目标,促使学生获得更加综合的发展。以《藤野先生》这一课文的拓展式教学目标设计为例,教师则可以基于三维教学目标,对教学目标进行优化。为此,教师可以将教学目标设置为:(1)知识与技能:学习抓住人物的典型事例和特征来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作方法;(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课文的阅读,了解散文回忆的本质,掌握散文形式和形散神聚的特征;(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藤野先生正直、热情、治学严谨的高尚品质和重视中日友情、毫无民族偏见的精神;学习鲁迅先生尊师好学的高尚品德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教学内容的拓展

在以往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存在较大的封闭性和局限性,不利于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和思维品质的发展。在基于拓展式教学的语文课堂中,教师则需要打破传统课堂教学在教学内容选择上的局限性,立足于教材,合理引入课外资源,实现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有益延伸和拓展,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获取更加全面的语文知识。另外,在对教学内容进行延伸和拓展时,教师还需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认知特征,利用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选择合适的拓展内容,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发学生情感共鸣,激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探究欲望。以《看云识天气》这一课文拓展式教学为例,为了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科学视野,教师则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合理引入一些关于气候现象的科学知识,并整理成科普课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实现对教学内容的延伸和拓展。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对这些气候现象进行分析,这样可以更好地引发学生情感共鸣,便于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理解和掌握,强化教学效果。

(三)教学形式的拓展

语文是一门语言类课程,有着较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特征,但在以往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所设计的教学活动多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很少会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导致语文学科的实践性特征难以凸显出来。在基于拓展式教学的语文课堂中,教师应通过对教学活动形式的拓展,增强语文教学的实践性,促使学生将语言学习与语言实践相结合,发展学生语文综合能力。以“新闻两则”这一课时的拓展性教学设计为例,在以往的语文课堂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新闻的阅读、采访和写作手法,教师通常会采取说教式、灌输式的授课方式,未能将语文学科的实践性特征凸显出来。在基于拓展式教学的语文课堂中,教师则可以通过对活动形式的拓展,促使学生走出课堂,通过实地采访,收集新闻素材,并编撰新闻稿。这一实践教学活动,不仅可以强化学生对新闻的认知,而且也可以充分锻炼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发展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四)情感体验的拓展

学生是语文知识的学习主体,他们对于语文知识的情感体验会直接影响到其学习效果。不过传统语文课堂教学存在较大封闭性,学生难以产生积极的学习情感体验。因而在基于拓展式教学的语文课堂中,教师应通过对教材内容情感因素的分析,从情感角度,对教学方式和手段进行拓展,促使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加丰富的情感体验,强化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以《背影》这一课文的拓展式教学为例,教师则可以让学生回忆最能感受到父爱的一件事情或物品,并让学生相互交流和分享,唤起学生对于父亲的情感。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作者对于父亲的情感,可以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综上所述,拓展式教学有着较高的实用价值,尤其是对于初中语文教学而言。拓展式教学策略的合理实施,能够有效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意识到拓展式教学的重要价值,并结合语文学科特征和学生认知水平,通过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等教学要素的合理拓展,实现对语文教学的优化创新,提升语文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发展。

作者简介:浙江省杭州市杭州师范大学东城第二实验学校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教学活动教学内容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