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短视频时代摄影记者转型路径探析

2023-03-14李文科

新闻研究导刊 2023年2期
关键词:转型路径碎片化摄影记者

摘要:新闻图片具有纪实性、证实性、实感性等特点,是新闻报道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伴随移动通信技术的进步和智能手机等的普及,短视频异军突起,给传统媒体带来巨大冲击。新的传播生态下,传统媒体的摄影记者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与挑战,如何转型成为其当前面临的紧迫课题。文章深入探析短视频时代摄影记者的转型路径,旨在为业界同人提供更多转型思路。

关键词:短视频时代;摄影记者;碎片化;互动性;转型路径

中图分类号:G21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3)02-0169-03

一、短视频时代的特点

伴随智能手机的广泛普及和5G通信技术的日趋成熟,短视频应运而生并迅速发展,短视频时代随之而来[1]。第5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6月,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达9.62亿,较2021年12月增长2805万,占网民整体的91.5%。短视频的诞生与发展,极大地挤压了传统媒体的生存空间,其究竟有何特点?笔者认为,可归纳为四点。

(一)碎片化

当前,快餐文化盛行。短视频的简短、高效,很好地满足了人们的碎片化阅读需求。与传统媒体的长篇大论不同,短视频内容更加精简,时长一般控制在15秒至5分钟,以碎片化的内容满足人們快速获取信息的需求[2]。

(二)全民参与

短视频时代,人们不仅是视频的观看者、分享者,还是最直接的参与者、生产者。伴随各项技术的成熟,智能手机逐渐成为标配,人们与互联网的联系更加紧密,这为其成为短视频时代的重要参与者创造了条件。如今,发布新闻和视频不再是传统媒体的专长,人人都能参与其中,而这也体现出短视频时代极大的包容性和广延性(见图1)[3]。凭借全民参与性及兼容多个领域的特点,短视频能够让人们随时随地快速获取资讯,获取信息的途径变得便捷高效。同时,科技高速发展,视频制作门槛变低,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短视频的生产与传播。

(三)信息传播及时

相较传统媒体要经历采访、拍摄、写稿、上传、审核等烦琐的流程,短视频的制作流程更加简洁。大部分平台的短视频生产流程都极为简单,从拍摄到上传仅需几十秒,其中还包括字幕包装等,且有大量模板可以自动带入,这种及时性是传统媒体难以企及的[4]。

(四)互动性强

传统媒体时代,受限于技术条件,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较为单一,获取到的信息也稍显冰冷[5]。而进入短视频时代,平台为用户开设了评论区,用户可在评论区内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赋予了短视频极强的社交属性和人情味。

二、短视频时代摄影记者面临的挑战

(一)难获优先报道

时效性是新闻的生命。过去,不少新闻现场只有专业记者才能进入,摄影记者由此通过专业设备拍摄图片后在主流媒体上刊发。但进入短视频时代,人人都可能在新闻现场,且人们拍摄的视频里极有可能包含事件的关键信息。这些信息在摄影记者赶到时,往往不可能再复制。对于摄影记者而言,这无疑是莫大的冲击。在“人人都能用手机拍摄”的时代,没有了时效性优势,摄影记者工作的重要性不可或缺性已大为弱化,生存空间受到严重挤压。

(二)摄影不再独家

传统媒体时代,摄影记者往往使用专业级单反相机,机身加镜头动辄过万元,普通民众一般很少购买,且因功能复杂很难上手(见图2)。但如今,智能手机所具备的摄影功能越来越强大,应用市场上图片处理及视频剪辑软件不计其数,让摄影记者手中的相机不再稀缺。

换句话说,人们有更多机会接触到这个领域,摄影逐渐全民化,人人都可以化身摄影记者,利用手机拍下那些可能成为新闻的内容并迅速上传至网络。如果所记录的事件特殊性、可看性强,就会迅速传播开来[6]。失去了独家,摄影记者要想在角度上取胜更加困难。

(三)信息真实性困扰

短视频时代,处理信息的工具、技术愈发多样,如PS技术、视频剪辑技术等,导致虚假信息泛滥。甚至有些内容生产者故意摆拍,断章取义。如2020年某条火爆全网的短视频,记录某城市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打人一事,该视频被自媒体疯狂转发而引发舆情。记者深入采访后发现,事件的真相是小摊贩先动手才引发了推搡。该视频内容生产者断章取义,导致市民被误导,认为是城管人员暴力执法。这样的负面新闻很容易加剧事件的发酵,对社会舆论造成不良影响。

对于自媒体生产的内容,摄影记者要仔细甄别,确保信息的真实性。若不仔细甄别,所发布内容一旦不实,就可能形成负面效应,让当事者承受极大的舆论压力[7]。

三、短视频时代摄影记者的转型路径

(一)认清现状,转变思维

短视频时代,人们不仅仅是消费者,也是生产者、传播者。全民参与性反映出短视频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诸多改变[8]。

面对短视频发展带来的变化,摄影记者必须放下作为传统媒体人的优越感,深刻认识到从一名专业摄影记者转型成新媒体时代的“拍客”并不羞耻,转型是职业发展中必须经历的重要阶段[9],应认真谦逊地向优秀的新媒体人才学习,深刻把握短视频的传播规律及特点,并积极将其与自身工作相结合,勇敢地作出改变。

事实上,许多优秀的微信公众号运营者都是由传统媒体资深记者转型而来,如“兽楼处”“摩登中产”“拾遗”等。摄影记者深耕传统媒体,在摄影技术、新闻敏锐度等方面更具优势,若能迅速认清现状,转变思维,积极作出改变,便能享受短视频带来的红利,甚至还可能凭借自身出色的工作能力和丰富的从业经验,引领时代浪潮,成为短视频时代的弄潮儿。

(二)深刻认识短视频时代的传播规律及特点

短视频时代,摄影记者要想成功转型,必须深刻认识短视频时代的传播规律及特点。既包括短视频的传播方式、特性,还包括短视频的主要受众群体等。

短视频不仅传播速度快,还具有娱乐化、碎片化特点。其中,娱乐化是短视频的主要特点。调查发现,短視频的主要受众为年轻群体,他们有更多时间和精力观看和制作短视频,由此也增添了短视频的娱乐性。此外,短视频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能够渗透各个领域,影响不同群体。

在转型过程中,摄影记者应深刻把握这些特点,并在策划和拍摄时有针对性地强化这些特点。换言之,就是要明确受众想看什么,明确该如何制作和传播受众想看的内容[10]。只有提高受众对内容和创作者的关注度,才能迅速适应短视频的传播方式,为成功转型打下坚实基础。

(三)提升专业素养

面对短视频这一新兴传播媒介,长期耕耘传统媒体的摄影记者起初难免无法适应。但从另一层面看,发达的短视频技术平台,反而可以赋能摄影记者更好地转型。

摄影记者具有极强的专业性,尤其是在拍摄技巧和拍摄能力上。由于经过系统性的培训和长期的实战训练,其具备的专业素养是业余爱好者无法比拟的。因此,无论是常规新闻图片还是短视频新闻,专业记者拍摄的作品总能给受众眼前一亮的感觉。作为专业的摄影记者,在构图、光线、色彩运用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在转型过程中完全可以利用这些优势,拍摄制作出更多视觉冲击力强的短视频作品,让受众在同质化的短视频市场中获取更加新鲜的内容。

随着短视频不断发展、成熟,一些不具备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的业余爱好者势必会被淘汰。因此,摄影记者不必慌张,只要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技能,弥补知识框架中的不足,立足工作实际,制作大众喜闻乐见的视频内容,就能成功转型。

(四)强化短视频创作意识和能力

短视频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有其独有的视频语言。摄影记者在转型过程中,应该学会并运用视频语言。

有些摄影记者习惯使用单反相机,对手机拍摄比较抗拒。但其实,手机、相机、无人机各有优势,手机更便捷,相机更专业,无人机视角更广,三者互为补充,都是必不可少的拍摄设备。尤其是无人机,作为近几年兴起的拍摄设备,在摄影界的应用愈发普遍(见图3)。特别是在一些需要全景视角画面的报道中,或因地势险要、环境恶劣无法深入新闻现场时,就可以使用无人机来完成拍摄。

如2020年4月2日,川观新闻客户端刊发的一则短视频现场新闻《独家航拍!直击水龙与火龙艰苦拉锯》,就是由记者使用无人机、相机等设备,通过整体与局部并重,远景与近景相结合的方式拍摄的。该作品获第三十一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总之,摄影记者要学会用好各种拍摄设备,根据不同场景、不同情况使用不同设备,给予受众多层次的视觉体验;要善于发现,培养视频表现意识,当热点事件发生时,要第一时间抓拍视频,不放过每一个紧扣人心的主题;要合理运用镜头语言,让受众产生代入感;要有整体规划意识,这是在短视频创作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能力[11],在确定好拍摄主题后,该选用什么样的素材去表现,如何排列好这些素材,以及文稿选用、镜头表现方式和视频呈现效果等,都需要整体统筹和规划,只有做好整体规划,才能明晰主次,实现预期效果。

(五)加强作品深度

新媒体环境下,每个人都可以是短视频生产者,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把作品做出深度。因为很多短视频生产者没有经过系统培训,并不具备短视频创作的专业技巧和技能。而在此方面,摄影记者具有明显优势。

为了进一步加强作品的可看性和深度,摄影记者应在不违背新闻事实的基础上,采用一些艺术类的拍摄手法,如空镜头、长镜头、延时摄影等,或者在剪辑过程中运用一些技巧,如平行蒙太奇等。如此拍摄出来的视频,会比单纯的记录更具可看性,更能吸引人眼球,更能引人回味和思考。

例如,2020年笔者参与主创的短视频《重庆:待春暖花开,我们再看车水马龙》,就运用了大量空镜头。笔者不仅拍摄了空旷的解放碑、观音桥、大礼堂、磁器口,还利用无人机航拍下没有车流的菜园坝大桥。这些镜头与以往繁华热闹的景象形成了强烈对比,呈现出市民配合疫情防控工作、静待花开的景象,表达了人们对早日恢复城市烟火气的美好期待。该作品获第二十四届重庆新闻奖短视频专题报道一等奖。

四、结语

短视频时代的到来,已是无法阻挡的趋势。对于长期耕耘传统媒体的摄影记者而言,转型不可回避。摄影记者要想不被时代抛弃,就必须作出改变,不断更新知识体系,不断提升自身专业能力。只有深刻认识和把握短视频时代的传播规律及特点,直面转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探寻解决路径,才能成功转型。

参考文献:

[1] 李秀荣.浅析融媒体时代传统媒体摄影记者的自我发展[J].西部广播电视,2021,42(15):209-210.

[2] 郭斌.融媒体时代地方纸媒摄影记者的动静思考[J].新闻实践,2019(7):83-84.

[3] 李远.全媒体时代传统新闻摄影记者的坚守与转型:以长江韬奋奖获奖摄影记者王天定和于文国为例[J].视听,2016(8):148-149.

[4] 黄舒.全媒体时代摄影记者的转型:以重庆《大足日报》为例[J].中国地市报人,2015(3):55-56.

[5] 连涟.融媒体时代新闻摄影赋予编辑的使命:关于新媒体运用新闻摄影报道形式的探讨[J].新闻传播,2019(13):104-105.

[6] 王文东.试析社交媒体短视频的发展[J].视听,2019(11):169-170.

[7] 郝玉佩.短视频时代的传统文化传播与受众心理分析[J].中国广播,2019(9):78-80.

[8] 刘莎莎,高昕.短视频广告的传播策略分析:以抖音为例[J].传媒论坛,2019,2(23):34,36.

[9] 李珊.新媒体环境下短视频传播特性发展现状及趋势[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9,18(5):44-46.

[10] 王琳.短视频时代青年价值认同困境及出路探析[J].传媒论坛,2019,2(22):102,104.

[11] 高攀.传统媒体在短视频时代的发展新思路[J].视听,2019(11):28-29.

作者简介 李文科,助理记者,研究方向:新闻摄影。

猜你喜欢

转型路径碎片化摄影记者
新闻传播中摄影记者的重要性
为什么会从事摄影Ami Vitale摄影记者纪录片制作人
一名摄影记者的自我迭代
检验检测机构转型的研究分析
江苏建筑施工企业转型路径选择
平行的个体与垂直的世界
微时代信息碎片化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塑造
“互联网+”时代外贸企业转型路径探析
想象力都去哪了
基于文化驱动特色引领的郑州师范学院转型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