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导入实际生活 拓展教学课堂
——“生活化”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构建路径探究

2023-03-13刘新星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23年33期
关键词:小兔子生活化探究

刘新星

(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高级中学,江苏 盐城 224300)

生活化教学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环节中借助于学生实际生活物品、事物开展教学活动,甚至可以运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构建一个与实际生活有关的生活化情境,使学生能够在这样的教学中更容易去理解所需要学习的知识.在高中生物课程教学中运用生活化教学模式,能够为学生创建一个集趣味性、探究性、情景性、实效性为一体的认知环境,进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与效率,使学生在具有拓展性的课堂环境中实现创新发展[1].

1 构建生活化生物课堂氛围,优化学生学习认知状态

教师通过为学生构建生活化教学氛围,能够使学生处于主题化、情景化及模拟化的认知环境中,而教师运用生活实物或是电子虚拟手段为学生构建生活环境,能够使高中生获得较强的感官刺激或以此对他们进行心理诱导,进而使学生的猎奇心理及认知关注度得到有效激发.在这个环境下,学生能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并与同伴交流生物知识,使其在这个过程中形成较强的思维能力、知识整合能力、认知能力以及处理问题能力.

例如,在对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三第二章第三节《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进行教学时,该内容的学习需要学生能够掌握“通过神经系统能够有效调节人或动物的生命活动”这一知识点.因此,教师在构建生活化生物课堂氛围时,可以借助于生活中比较温顺的动物,让学生在课堂上直接观察小动物在进入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后所产生的本能反应.如教师可以带一只小兔子走进课堂,小兔子在刚刚进入教室时往往会一动不动,它会用自己的眼睛不安地对自己身处的环境进行扫视,即使教师为小兔子喂食新鲜的嫩草也不能激发它的食欲.在小兔子稍微适应自己身处的环境后,它开始进食嫩草,但此时它依旧会带着警惕感环顾四周的情况.最后,小兔子完全适应教室环境后就会忘乎所以地吃起来,这时候教师即使用手轻轻抚摸小兔子,它也不会停止进食的动作.教师通过借助生活实物的方式,能够使学生见证生命体融入陌生环境的整个过程,学生在观看后能够推测出神经系统对小动物外在表现所进行的直接干预.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课堂上小兔子的出现使学生处于一个具有浓烈生活气息的快乐教学氛围中,并且观察活体对象的过程使高中生物教学呈现出生活化、趣味化及体验化的特点,学生将在教师所构建的高质量教学环境下加深对这节知识内容的记忆.

2 借助生活化教学资源,优化学生认知体验

通过借助于生活化教学资源的方式,能够对学生的认知体验进行优化,使“教”与“学”所出现的外在痕迹得到弱化,学生能够在生物课堂中积极观察、主动思考、自觉探究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生物认知得到有效提升[2].因此,采用生活化资源开展生物教学活动能够使学生处于一个轻松的认知空间中,进而使他们获得较强的情感体验.

例如,在对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三第四章第一节《生态系统和生物圈》中的“生态系统的结构”这部分内容进行教学时,需要学生在学习后能够掌握“各个生命元素在生态系统中具有相互依存且共生共荣的和谐关系”这一知识点.因此,在开展这部分内容教学时,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学,为学生播放池塘生态系统的动画,使实际生活场景呈现在课堂中.在教师播放的池塘生态系统动画中,学生能够观看到这样的画面:池塘中的鱼儿以浮游生物及水草为食物,浮游生物及水草则在鱼儿的粪便下成长,鱼儿死亡后,其尸体能够为浮游生物及水草提供养料.在这种仅仅有鱼儿、浮游生物及水草所构成的最简单的生态系统中,能够使学生观看到现实生活中最简单存在的生态系统,也能够理解到生物链中各种元素之间均相互制约、相互依存,弱者成为强者的食物,而强者死亡后又能够为弱者提供养料,进而呈现出强者与弱者和谐生存的局面.由此可见,高中生物课堂中多媒体设备的辅助教学,能够帮助教师为学生构建一个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生物知识,使其在轻松愉快且具有直观性的生活化情境中获得良好的认知体验.

3 引入生活化教学内容,优化学生的认知过程

生活化高中生物课堂的构建通过为学生引入生活相关内容,使其转变了获取信息的途径以及处理知识的方法,进而对学生的认知过程进行了直接优化,同时提升了其认知体验.

例如,在对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三第二章第四节《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中的“生长素的生理作用”这部分内容进行教学时,该内容需要学生对“侧芽及主芽在生长素影响下的生长控制能力”进行重点探究,进而在探究后感受“生长素”所具备的生长调节能力.因此,教师为了能够使学生对“生长素”所具备的特殊功能进行深入理解与掌握,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展示生活中出现的两棵具有相同生长时间的树,其中一棵树高为1.5 m,树身不存在任何侧枝,树的主干呈现出明显的倾斜状态;另一棵树在高80 cm的位置摘取了主芽,因此树身长出了较多的侧枝,在多个侧芽中形成一个小型树冠,这棵树具有一定的观赏性.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两棵品种一样却呈现出不同生长状态的树木进行观察与思考,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体验到“生长素”所带来的神奇功效,尤其要使其感受到“顶芽优势”,明白不去除顶芽就会导致侧芽在无法获得充足的生长激素状态下而始终处于休眠状态.由此可见,学生通过思考造成树木外形差异的原因而深入探究生物知识,使其在不断优化自己的认知过程与认知体验过程中,在生活实例的帮助下完成更多生物知识的积累.

4 创建生活化教学活动,优化高中生认知方式

在教师构建的生活化教学模式中,能够为学生创建情景式、主题式、体验式及开放式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处于一个能够表现自己主体地位、展现自己个性与才能的交流空间中,进而使其真正成为生物课堂教学中的行为主体.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获得较强的表现感、满足感及荣誉感,有助于学生思辨能力、整合能力、认知能力以及问题分析能力的形成,使其大幅度提升自己的认知效果.

例如,在对高中生物苏教版选修一中“探讨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这部分内容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以下生活材料:一把剪刀、一块脏布、三个脸盆、常温水、热水.然后,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分别向三个脸盆注入10 ℃左右的常温水、25 ℃左右的水以及50 ℃左右的热水,并在盆中分别放置数量相同的加酶洗衣液,通过快速搅拌的方式加速其溶解,最后在三个脸盆中放入脏布,并要求学生进行仔细观察.通过观察,能够明显看出25 ℃水的洗涤效果比10 ℃常温水及50 ℃热水的效果要好,在这一实验现象中激发了学生对知识的探究欲望,进而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对“不同温度对酶的活性所产生的影响”的实验探究中去.通过直接观察实验现象、主体感悟实验结果、合作探究实验过程的方式,学生能够对“酶的活性直接受到温度的影响,每一种酶都具有最佳的活跃温度”这一知识点进行理解,进而使以往所形成的“酶的活性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的错误认知进行更正.由此可见,在亲自体验生活化实验活动的过程中能够对不同温度下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进行验证,使学生在亲自动手实验的过程中不仅提升了自己的认知能力,还积累了丰富的生物实验知识.

5 促进教学过程生活化,优化学生认知效果

教师采用生活化教学模式构建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与模拟环境,使学生处于一个生活化、趣味化的高效生物认知环境中.在这个环境中,学生能够通过直接感知、思考、探究体验、合作学习对知识信息进行获取、处理以及提取,真正成为课堂上的认知主体,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及生命活力[3].因此,高中生物课堂生活化模式的构建需要教师重视教学过程的生活化,使学生在浓烈的课堂趣味性及人文因素的诱导下激发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例如,在对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第三节《物质跨膜运输》这部分内容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食用盐、白萝卜、黄瓜段及白菜等,然后将班级中的学生划分为不同的探究小组,使其自主完成腌制泡菜的实践活动.学生在腌制泡菜的过程中,会先在放有蔬菜的盆中撒入食用盐,并用搅拌的方式使蔬菜与食用盐之间充分接触.接着教师再引导学生通过先自主学习后合作探究的方式对教材中提出的任务进行探究.学生在完成探究后,能够发现此时盆中渗出了大量的水,而原先本应该附着在蔬菜上的食用盐早已不见了踪影.最后,教师让学生品尝自己腌制的泡菜,并描述出泡菜的味道.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在品尝蔬菜中盐分的过程中能够深入理解食盐与水之间进行了“跨膜运输”,而这种“跨膜运输”的方式是由高浓度的地方朝低浓度的地方进行的.因此,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为学生在展示生活中“腌制泡菜”的过程,加深其对“物质的跨膜运输”这部分内容的理解与掌握,进而帮助学生实现高效认知水平.

猜你喜欢

小兔子生活化探究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小兔子的1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