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的进与退
2023-03-13施杨
施杨
11月15日,腾讯发布2023年第三季度财报,该季度营收1546.3亿元,净利润449.2亿元。当天,据The Information援引知情人士报道,字节跳动(抖音集团)今年第二季度营收达290亿美元,同比增长约40%;上半年营收达540亿美元。
从收入和利润来看,字节跳动已超过BAT等老牌巨头,坐上了中国互联网行业的第一把交椅。从收入构成分析,其增长动能主要来自海外市场,从2020年的12亿美元暴增至今年预计的220亿美元。很多人视此为“新王当立”的标志性事件,定义为互联网行业开启新篇。
显然,腾讯和阿里承压不小。《中欧商业评论》持续关注腾讯这样一家数次穿越互联网周期的企业,此次王座易主,是否意味着它将失去这一个周期,又该如何看待它的未来前景?
换挡
在当天财报电话会上,腾讯总裁刘炽平和首席战略官詹姆斯·米歇尔多次提到“高质量增长”。他们认为:“过去几年里,中国互联网行业经历了结构性的挑战,带来的一个重大战略变化是,从不惜一切代价追求收入最大化,转向实现高质量和可持续增长。”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来,腾讯正在调整自身目标的优先次序,“收入最大化”的优先级已明显弱于“高质量发展”。而且会上腾讯对几个核心业务的说明,都看得出这一思路。
比如,腾讯视频号投放广告利润率很高,但目前加载率克制在3%,远低于行业10%;在游戏发布上,腾讯目前将大型游戏的生产周期都延长到6到18个月,通过时间和资源的更多投入来打磨优质产品,而没有通过推新冲量来拉高收入。
《中欧商业评论》回看腾讯过去几年的动作,会发现这种主动调整在两年前已经开始,最典型的是To B业务结构调整。去年年底,马化腾的一则出圈言论正是针对To B,因为调整造成收入减少,外部压力骤升,他向员工喊话,“不要上当”,“不要着急”。
看得出来,面对行业过去多年更推崇的收入逻辑,腾讯决定沉住气走一条新路。“下季度和明年我们没有给出指引,是因为我们比较关注高质量收入增长,不太关注季度内的波动,更专注于健康和可持续的增长,以及通过收入来推动更快的盈利增速。”
此次腾讯Q3财报营收同比增长10%,但核心经营利润增长高达39%,可以被视为“高质量发展”的一种阶段性成效。
王阳明曾说,“一起一伏,一进一退,自是功夫节次”。以下棋为比喻的话,互联网红利期退去,棋至中局之时,腾讯的战略在有进有退中,改变了棋路。
转身
腾讯Q3财报显示,To B的“金融科技和企业服务”收入同比增长16%,突破520亿元,占总营收的34%。从2021年Q2开始,该板块占比稳定在30%以上,是收入贡献最大的板块之一,新增长极开始长成。
另一组数据同样值得关注,腾讯Q3研发支出同比增长9%,过去五年累计投入超过2532亿元。根据全国工商联发布的2022年民营企业研发投入数据,腾讯614亿元、阿里538亿元、百度233亿元,位列前三;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发布的《下一代互联网关键技术专利分析》报告中,在下一代互联网关键技术的“专利有效量”上,腾讯以 26980 件专利有效量位居企业榜首。
助力实体产业转型升级,大举投入科技研发,是腾讯的关键一“进”,这是一次基因重塑。
2018年9月,腾讯提出“扎根消费互聯网,拥抱产业互联网”,开始向To B转身。当时“基因论”“增长论”都曾引发质疑。现在回头看,腾讯投入B端,做实做重,是准确的战略判断。
To B直接推动了核心能力的质变。前二十年,腾讯以QQ、微信等社交产品为主,核心能力公认是“连接”;从“互联网+”延伸,投身To B,腾讯将用户产品研发和运营中沉淀下来的科技能力,如音视频、大数据、云计算、网络安全、游戏引擎等,延伸应用到企业服务场景。核心能力从“连接力”转向“科技力”。
在更深一层意义上,To B也带来了企业价值的质变,它让腾讯与中国经济的支柱——实体产业走向深度融合。最新数据显示,腾讯与制造、交通、医疗、生物等30个行业的11 000多家企业合作,打造了超过400个行业解决方案,而这个数据在五年前几乎可忽略不计。
当腾讯不仅仅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消费级品牌,还是实体经济发展中的企业级品牌,腾讯之于产业、国家的价值,显然更加扎实。
科技是产业发展的动力源,产业也是科技发展的燃料箱。当前,以人工智能、云计算等为代表的下一代互联网技术,正在全球激烈竞赛。技术发展极大依赖于场景与数据,对于科技能力发展迭代,B端应用场景可谓至关重要。腾讯发布大模型,定位明确就聚焦于产业应用。
《中欧商业评论》认为,相比于营收贡献,B端业务对于腾讯核心科技能力和企业价值升维的贡献价值更大,产业之“进”,关乎未来。
虑远
还有一“进”,并未在腾讯财报中过多体现,但从模式的首创性和投入量级看,其背后的意义可能被外界低估了,它折射的是腾讯对商业未来的判断。
2021年,腾讯启动了“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战略,投入1000亿元,探索基础科学、教育创新、乡村振兴、碳中和、FEW(食物、能源与水)、公众应急、养老科技和公益数字化等领域。
腾讯定义这是继“扎根消费互联网,拥抱产业互联网”之后的又一次战略升级。这在其业务的组织架构中反映出实质性的变化,不同于传统的社会责任范畴。比尔·盖茨从个人来说横跨了商业和公益,但业务上两个板块仍是独立运作。腾讯试图将两者兼而有之,是未曾出现过的模式。
在今年发布的ESG报告中,腾讯披露2022年用于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及共同富裕计划的支出达58.36亿元,这是一笔不小的年度预算,在降本增效的背景下,绝对称得上是大手笔。
如果结合2021年互联网行业走向低谷,红利退去,加上降本增效,腾讯“逆市”的战略动作更值得深究。
在缺钱的时候做出的重大选择,更逼近一个企业的战略本质。
《中欧商业评论》认为,这背后是腾讯对“企业社会角色”的思考,回到第一性问题:为何社会需要腾讯这样一家公司?
企业社会角色,尤其是科技企业的社会角色,是近年来最热的全球性议题之一。长周期运作,用商业模式解答社会难题,这是腾讯的解法。马化腾点明了目标:“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在其中不是此消彼长,而是相互融合、共生发展,共同实现规模化增长。”
确实是一个预见性的判断。“对可持续社会价值的投入,就像我们投入研发一样重要,表面看是成本,实质是巩固了企业发展的底座。”马化腾说,“这就像百年成林的大榕树,在社会的土壤里,创造可持续社会价值的根扎得越深,长在上面的用户价值和产业价值就愈加枝繁叶茂。”
收入排名退、产业和社会价值进,进退之间,腾讯做出了自己穿越周期的战略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