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家安全教育融入地理教学的实践路径

2023-03-13张李斌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23年3期
关键词:安全观国家学生

摘要:利用地理教学开展国家安全教育是落实课程思政的重要举措,也是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教育体系的题中之义,更是扩展学生国家安全知识、提升国家安全意识、提高维护国家安全能力的有效途径。将国家安全教育融入地理教学,要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安全的重要论述为统领,在教学中做到“五个讲清楚”,即讲清楚为什么我国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之一、讲清楚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必要性、讲清楚国土安全的重要性、讲清楚社会安全的主要内容、讲清楚资源安全与生态安全的着力点。

关键词:地理教学  国家安全教育  总体国家安全观

引用格式:张李斌.国家安全教育融入地理教学的实践路径[J].教学与管理,2023(07):51-54.

2014年召开的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概念,并集中阐释11种安全,后扩展至16种安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提出和内涵外延不断丰富,为我国国家安全工作指明了方向,为国家安全治理提供了重要遵循。国家安全教育是国家安全治理的有机组成部分,有效的国家安全教育能为国家安全治理提供支撑和保障,而构建中国特色的国家安全教育体系,需要多措并举,包括大中小学一体推进、课程教材校园一体建设等。

2020年9月,教育部印发的《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指导纲要》提出:“牢固树立和全面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系统推进国家安全教育进课程、进教材、进校园。”[1]“三进”方式的提出,是国家安全观教育形式的创新,也是落到实处的具体操作。将国家安全教育融入地理教学,既是促进学生掌握国家安全知识、提高国家安全意识、强化责任担当的有效途径,也是落实立德树人和课程思政的重要举措。将国家安全教育融入地理教学,需要运用宏观与微观的思维方式、整体与部分的辩证方法、对立统一的矛盾观点,具体来说,就是要在教学中做到“五个讲清楚”。“讲清楚”首先要求教師自身“弄清楚”,就是要深入理解掌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安全重要论述的理论体系,基于“原著原文原意”的原则,遵守原著内容,遵循原文表述,尊重原意内涵,以增强国家安全教育内容的科学性、精准性、高阶性,提高国家安全教育融入的针对性、操作性、实效性。

一、明晰我国是世界上最安全国家之一的原因

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只有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改革发展才能不断推进[2]。历史和现实、国内和国外的实践充分说明,没有一个稳定的国内国际环境,一个国家的发展根本无从谈起,人民生活幸福更是纸上谈兵。世界由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组成,因历史、社会、环境的不同,其发展模式和路径也不一致,带来的发展成果也不相同。在多种因素叠加交织作用下,国家安全稳定状况表现出较大差异,居民安全感也千差万别。讲清楚我国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之一,平安已经成为中国一张亮丽的名片,既要从理论上加以阐释,也要从实际上进行说明。就理论层面来说,既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一最大的政治优势和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提升效能,又有平安中国建设深入推进和习近平法治思想科学指引,还有统筹发展和安全,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的战略决策。就实践层面来说,我国是命案发案率最低的国家之一,是刑事犯罪率最低的国家之一,是枪爆犯罪最少的国家之一,是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成效最好的国家之一。因此,这种安全感既来自包括学生在内的居民主观感受,更体现在当前国际复杂环境下我国实际情况的鲜明对照。

在“世界的居民和国家”部分,通过比较的方式,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到我国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之一。通过比较的形式,让学生能够更加生动形象、直观深刻地了解我国的安全。比如毒品治理。毒品对个人和国家的影响巨大,沾染毒品就会毁掉了一个人、一个家庭甚至多个家庭。我国对毒品一直是高压打击,源头性、周期性、持续性治理。从近代林则徐虎门硝烟,到新中国成立后《关于严禁鸦片烟毒的通令》《强制戒毒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的颁布实施,都体现了我国治理毒品的决心和信心。近5年,我国毒品违法犯罪活动、新发现吸毒人员数量、现有吸毒人员数量逐年下降。2021年全国禁毒工作群众满意度和群众对公安机关严厉打击涉毒违法犯罪的认可度分别是96.78%、96.79%[3]。通过理论、数据和案例的比较,让学生受到更加强烈的思想洗礼,深刻认识国家安全之于个人、家庭、集体、组织、社会、国际的巨大意义,更进一步理解人类生活在“地球村”的丰富内涵以及实现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安全的重要性、紧迫性、艰巨性,牢记国家安全观的核心要义,从而树立人类安全共同体意识。

二、注重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

提出总体国家国家安全观的一个重要背景就是“当前我国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4]。三个“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是对我国国家安全面临形势的科学判断,也是我国制定国家安全战略,开展国家安全工作,进行国家安全教育的前提基础,总体而言,我们要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国家安全道路。这条道路要统筹发展和安全,既重视内部、外部安全,又重视传统、非传统安全,这是做好国家安全工作和维护国家安全的新举措。因此要让学生知晓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在逻辑,包括对国际国内安全形势新挑战的积极回应、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国家安全思想的承典塑新、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安全思想的彰显弘扬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对国家安全持续系统深邃思考。只有全面理解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在逻辑,才能明白为什么实行现在的国家安全政策,同时做到掌握其科学性、继承性、创新性、体系化,以增强践行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与此同时,还要讲清楚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变与不变”。“变”指的是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涵外延随着环境变化而改变,比如从最初提出的“11种安全”扩展至“16种安全”,而“不变”指的是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根本目的是一以贯之的。

在“位置、疆域和行政区划”部分,通过对人口、民族、宗教、地形、地貌等板块内容的讲授,让学生了解我国边疆、边境面临的安全形势,充分认识到渗透、分裂、颠覆等敌对活动的威胁和已经带来的严重破坏,提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发现和警惕,增强维护政治安全、政权安全、军事安全的意识和能力,筑牢国家安全的人民防线。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边疆地区建设,推进兴边富民、稳边固边。”可以说,没有边境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当前一些势力仍然通过境内外串联、网上网下勾连等方式破坏我国边境边疆社会稳定,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有力的、连续的措施。通过对“工业、城市”板块内容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安全生产、城市安全与大家息息相关。我国有4亿多人口生活在城市,城市的每一个建筑、每一条道路、每一种生产的安全都与居民有这样或那样的联系,包括自然环境带来的风险隐患。比如2021年7月郑州遭遇特大暴雨,给城市和居民带来巨大灾难。如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作为城市发展的基础目标,使城市更健康、更安全、更宜居”[5]的重要论述,成为摆在城市管理者面前的重大任务,也成为居民深入思考如何在城市面临安全风险时更好地保护生命财产安全的紧迫事项。

三、强调国土安全的重要性

国土安全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条件,核心是领土完整和国家统一。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6]台湾问题是国土安全的重中之重,要向学生讲清楚台湾是我国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我国的固有领土。期盼台湾早日回归,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是世代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也是一代又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讲清楚国土安全,就是让学生全面掌握国土安全涵盖领土、领海、领空等要素安全,明白领土完整和国家统一的重大战略作用和坚持陆海统筹发展,推进共建“一带一路”的长远意义,正确认识到没有国土安全就没有其他领域的安全。海洋是国土空间中十分重要的自然元素,海洋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中的地位更加突出[7]。海洋中的滩涂资源、渔业资源、矿产资源、港湾资源、旅游资源、能源资源等对一个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尤其是在我国一些资源相对短缺的情况下,这是应对国外对我国实行断供、卡脖子手段的有效方式。维护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是维护国土安全的重要途径。要让学生知晓我国海洋开发利用现状、海洋争端解决情况、海洋维权的具体举措,从独特视角强化对天地海一体安全格局的感受,加深对维护海洋安全的认知。

在“中国地理分区”部分,通过对我国北方、南方、西北、青藏和港澳台地区的讲解,让学生了解我国国土空间的区域构成,知晓当前不同区域面临的形势。比如新疆地区面临着暴力恐怖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等三股势力不断制造事端,要充分认识反分裂斗争的尖锐性、长期性和复杂性,深刻理解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的治疆方略,认真学习中央歷次新疆座谈会精神,了解促进新疆发展和安全的各项措施,增强维护新疆地区长期稳定的信心和汇聚更多的力量参与进来。另外,通过讲解澳门回归以来经济社会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社会治安秩序的和谐有序以及粤港澳大湾区对港澳参与国家发展战略的深远意义,让学生深刻认识“一国两制”方针成功实践的典范。还要讲好南海诸岛现状。当前越南、菲律宾等国家侵占我国多个岛礁,要从历史和法理双重视角给学生讲清楚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我们始终主张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解决,不接受任何基于菲律宾南海仲裁裁决的主张和行动,表达出我国明确的、强硬的态度和坚决的行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我们坚持和平发展,坚决捍卫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谁要在这个问题上做文章,中国人民绝不答应!”[8]

四、分析社会安全的主要内容

社会安全多与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有关,与居民日常生活密切相连,主要包括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公共安全、灾害事故、社会治安、电信网络诈骗、社会舆情、矛盾纠纷、收入分配、校园安全、医院安全等多个方面。社会安全在国家安全中的地位较为特殊。首次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时,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谈到社会安全,足以说明社会安全之于国家安全的重要程度。一次是将社会安全作为国家安全的保障,与军事安全和文化安全并列的保障;另一次是将社会安全作为国家安全的组成部分,与文化安全、科技安全并列为要素。也就是说社会安全既是国家安全的保障,也是国家安全的基本构成要素。讲清楚社会安全,就是让学生知晓社会安全包括的主要内容,以及如何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积累社会安全知识,提高技能,开展积极预防,在保护自身安全同时为社会安全贡献力量。比如灾害事故。不论是城市还是农村,灾害事故时有发生,地震、洪水、火灾、冰冻、台风、污染等都客观存在。要向学生们讲解这些灾害的形成、预防和应对办法。学生在校学习,校园安全最为熟悉。既有校园内部的安全,也有校园外部的安全。要向学生们讲清楚校园欺凌的危害、心理问题的调解、校园外部安全风险源的类型等,提高学生的防范化解能力。

在“城市与城市化”部分,向学生讲清楚当前我国近3亿农民工和其他人员在城镇生活,但他们处于“半市民化”状态、“两栖”状态[9],他们是城镇的建设者,为城镇作出了贡献,应当享受城镇的服务和福利。如果这些人员已经具备城镇定居的条件但不能安居稳定下来,会给城镇带来风险。通过讲解农民工的奉献和辛劳,讲解农民工与市民不应该区别对待等,让学生从言行举止和内心深处理解尊重农民工。在“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部分,让学生牢记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保障粮食安全是实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10]。知晓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等一系列粮食安全政策。向学生讲解社会上或学校食堂甚至个别学生存在就餐浪费的负面案例以及节约的榜样,加深学生的认识,教育学生自觉抵制餐桌浪费,引导养成节约习惯。在“防灾与减灾”部分,让学生知道我国地质、水文、气象、山林等自然灾害形成过程和遭遇时的自救与互助,运用典型案例、图片、视频以及现场教学、亲自实践等方式,让学生更快、更多、更牢掌握自救与互助的技巧。同时讲清楚我国防灾减灾的经验,比如依靠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和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牢固树立灾害风险管理和综合减灾理念以及积极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增强学生的制度认同和文化认同。

五、选好资源安全与生态安全的着力点

资源安全是国家产生发展的基础和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撑,也是国家战略命脉所在。维护资源安全是维护社会发展的保障条件,是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于资源需求的必然选择,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能源资源、矿产资源、草原资源等多种资源。讲清楚资源安全,要让学生明白资源安全之于国家的战略地位,认识到我国资源总量丰富与人均占有量低之间的矛盾现状。比如我国的草原资源,为畜牧业的发展和现代农业的基础生产资料提供了重要保障,也是我国绿色生态屏障。我国草原总面积将近4亿公顷,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40%,为现有耕地面积的3倍,但是,一些地方过度开发利用,导致草场退化严重,出现水土流失、土地盐碱化,致使我国的草原面积减少。生态安全是资源安全的重要部分,是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坚固基石,保护生态安全就是保护生产力,包括水、大气、土壤、森林、草地、湿地、生物物种等多方面内容。讲清楚生态安全,要让学生知晓生态安全面临的风险挑战、生态脆弱性以及生活中如何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安全。以生态脆弱性为例,当生态系统正常功能被打乱,超过弹性自调解的“阀值”区间并失去恢复能力时,加上技术水平受限和恢复不及时,生态脆弱性问题就凸显出来,给生态环境带来持续的危害。

在“地球上的水”部分,要讲清楚我国总体上水资源短缺和部分区域出现水危机的现状。我国每年的水资源总量为27711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水资源量为2055立方米,仅为全球平均水平的25%,居世界第109位,是世界上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13个国家之一。因此要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河川之危,水源之危是生存环境之危,民族存续之危”[11],增强学生的水忧患意识、水危机意识,从而能够在自觉节约用水的同时监督提醒其他人员用水。面对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衡,南方多、北方少的现状,可以讲解“南水北调工程”的由来、建设历程以及带来的巨大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让学生感受到国家基建的强大和区域统筹发展战略。在“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部分,通过讲清楚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和消耗强度都比较大,供给还有不少制约因素,技术水平总体上不够高的现实状况,让学生正确认识我国推动能源供给革命、技术革命、体制革命的紧迫性。在“生态环境保护”部分,通过讲清楚生物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明确我国是世界上生物物种最丰富的国家,但处于濒危或接近濒危状态的动植物也在增加,以及外来物种不断侵入带来了威胁,让学生把握维护生态安全的着力点。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印发《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2020-09-28)[2022-08-26].http://www.moe.gov.cn/srcsite/A26/s8001/202010/t20201027_496805.html.

[2][4][6][7][8][9][10][11]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习近平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3,4,50,41,48,133,72,199.

[3] 张天培.我国禁毒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禁毒斗争形势好转[N].人民日报,2022-06-23(019).

[5]习近平.国家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若干重大问题[EB/OL].(2020-10-30)[2022-09-16].https://news.china.com/zw/news/13000776/20201031/38910011.html.

【責任编辑  郑雪凌】

猜你喜欢

安全观国家学生
王毅:秉持践行正确的民主观、发展观、安全观、秩序观
王毅:秉持践行正确的民主观、发展观、安全观、秩序观
推动国家总体安全观入脑入心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赶不走的学生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把国家“租”出去
学生写话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