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音乐的瑰宝
2023-03-12王乃仟
摘 要:南音,又称南曲、南乐、南管、弦管,是中国四大古老乐种之一,也是中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南音起源于唐,形成于宋,主要流传于福建的泉州、厦门、漳州以及广东的潮汕、雷州地区等,其历史可追溯至唐宋之间。南音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历史文化内涵,本文将重点研究关于南音的艺术特点。
关键词:南音;艺术特点;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图分类号:J6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905(2023)36-00-03
南音是一种独特的音乐形式,其演奏乐器包括琵琶、洞箫、二弦、三弦和拍板等,以琵琶为主奏乐器。南音的音乐风格独特,其曲调古朴、悠扬,节奏自由多变,旋律优美动听。南音的歌词多采用古汉语,内容广泛,包括抒情、叙事、写景等多种题材。南音的传承历史悠久,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南音的演奏技艺和曲目是中国传统音乐的珍贵遗产,对于研究中国古代音乐文化具有重要意义[1]。
一、南音的历史来源
南音也称“弦管”“泉州南音”,福建省闽南地区的传统音乐,有“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之称,发源于福建泉州,用闽南语演唱,是中国历史悠久的汉族音乐。两汉、晋、唐、两宋等朝代的中原移民把音乐文化带入以泉州为中心的闽南地区,并与当地民间音乐融合,形成了具有中原古乐遗韵的文化表现形式。南音起源于唐,形成在宋,发展在明清时期,唱法保留了唐以前传统古老的民族唱法,其唱、奏者的二度创作极富随意性,而南管的演奏上也保持在唐宋时期的特色[2]。
二、南音的艺术特点
(一)南音的演奏特点
南音,作为中国传统音乐的璀璨瑰宝,其演奏特征独特且丰富。这些特征不仅展示了南音的独特魅力,也反映出中国传统音乐的深厚底蕴。
1.演奏乐器种类丰富
南音的演奏乐器种类丰富且具有特色。琵琶、洞箫、二弦和三弦等是南音演奏中的主要乐器。琵琶的音色清脆悦耳,洞箫的音色悠扬深沉。这些乐器在南音的演奏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演奏者需要熟练掌握这些乐器的演奏技巧,以演绎出南音独特的旋律和节奏。
2.演奏注重细节和技巧
南音的演奏注重细节和技巧。南音的旋律优美、典雅,这要求演奏者具备高超的演奏技巧。他们需要准确把握每个音符的时值和力度,以及各种装饰音的使用。
3.演奏情感豐富
南音的演奏中还注重情感表达,通过细腻的演奏将乐曲的情感传递给听众。演奏者需要深入理解乐曲的内涵,将自己的情感融入演奏中,以产生更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4.演奏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南音的演奏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南音的曲目内容广泛,涵盖了历史故事、民间传说和道德教化等多个方面。演奏南音不仅仅是技巧的展示,更是对文化内涵的传承和表达。通过南音的演奏,人们可以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南音的演奏与当地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密切相关,是闽南地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5.演奏注重整体的配合
南音的演奏还注重整体协调和配合。在南音的演奏中,琵琶、洞箫、二弦和三弦等乐器相互配合,形成和谐统一的音乐效果。每个乐器的演奏者需要准确把握乐曲的整体结构和情感表达,以确保整个乐队的演奏协调一致。乐队成员之间的默契配合是南音演奏成功的关键之一。
(二)南音的传授特点
南音,作为中国传统音乐的璀璨瑰宝,其传授特点独特且充满魅力。这些特点不仅确保了南音的演奏技艺得以传承,而且为后人深入了解这一音乐形式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1.南音的传授注重口传心授
这种方式源于古老的师徒关系,师傅通过亲自示范和讲解,将南音的演奏技巧和心得传授给徒弟。徒弟在师傅的指导下,通过反复练习和感悟,逐渐掌握南音的精髓。这种传授方式使得南音的演奏技艺得以原汁原味地传承下来,避免了书面资料记录的局限性。
2.南音的传授注重文化内涵的传承
在南音的传授过程中,师傅不仅教授演奏技巧,还会向徒弟传授相关的文化背景、曲目含义等。这使得徒弟在学习南音的过程中,能够深入理解乐曲的文化内涵,从而更好地演绎和表达南音的独特魅力。这种文化传承对于保持南音的独特风格和艺术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3.南音的传授注重师徒关系的建立
在南音的传承中,师徒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师傅不仅是技艺高超的演奏者,更是道德高尚、品格优良的人。他们通过自身的言行影响徒弟,传承南音所蕴含的文化价值观。师徒之间互相尊重、互相关心,共同为南音的传承和发展努力。这种师徒关系不仅是一种技艺传承的关系,更是一种情感纽带和人生导师与弟子之间的关系。另外,南音的传授方式灵活多样。传统的南音传授主要是在家族或师徒之间进行,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南音的传授方式也变得更加灵活多样。现代的南音传承者可以通过音乐学校、培训班、工作坊等形式向更多的人传授南音的演奏技巧和文化内涵。此外,他们还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录音、录像、数字化媒体等,将南音的演奏技艺和教学资料保存下来,便于更多的人学习和欣赏。这种多元化的传授方式使得南音能够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为其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4.南音的传授注重实践与理论的结合
在南音的传授过程中,师傅不仅要求徒弟熟练掌握演奏技巧,还会教授相关的理论知识,如音乐理论、曲目分析等。这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传授方式有助于徒弟全面了解南音的音乐体系和艺术特点,提高其演奏水平和对南音的理解能力。
5.南音的传授开放性与包容性兼具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融合,南音的传承者不断吸收其他音乐文化的元素,丰富和发展南音的音乐形式和表现力。他们保持开放的心态,与其他音乐家进行交流合作,共同推动南音的创新发展。同时,他们也注重向年轻一代传递南音的音乐魅力,培养他们对传统音乐的热爱和兴趣。
(三)南音演奏器乐的种类与特点
1.南音琵琶
南音琵琶简称“南琶”,是南音演奏中常见的一种乐器。南琶的形制古朴,保持了唐代琵琶的形制,大腹短颈,琴身和琴颈呈直颈式。这与北方的曲项琵琶存在显著的差异。南琶演奏姿势也十分独特,南琶的演奏姿势是斜抱,这与北方琵琶的竖抱是不同的。且在演奏过程中的轮指为下出轮,与琵琶的轮指出指顺序相反,左手按音不允许用中指和小指。南琶的音色非常独特,南琶的音色淳厚沉抑,中音明快柔和,高音坚实清脆,具有紧张尖锐的特点。南琶制作材料也十分传统,南琶的琴杆、琴筒、琴轸均为竹制,这与北方琵琶多为木质材料制成存在显著的区别。南琶是南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形制和演奏技巧为南音的音乐风格增添了更多的特色和表现力。
2.二弦
二弦是一种传统的拉弦乐器,主要流行于广东的潮汕地区。二弦的音色优美而稍尖,声音穿透力强,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二弦具有很强的表现力,二弦可以运用各种弓法,演奏音阶和音程跳动,也可演奏各种装饰音和滑音,其表现力丰富。二弦的演奏方式也十分独特,二弦无明显的音区区别,无品位,定弦独特,转调方便。在运弓上,二弦多用短弓而少用长弓。二弦的音量适中,二弦的音量虽不大,但其音色独特,不易和其他乐器融合。此外,潮州的黄壮龙二弦与福建、广东地区的二弦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而言,黄壮龙二弦可以演奏出较低音和较高音,扩展了传统二弦的音域范围。同时,其音色更为独特,相较于其他二弦更为沉厚和浑厚,共鸣和回响效果强烈。
3.洞箫
洞箫是一种我国古老的吹奏乐器,历史悠久,音色圆润轻柔,幽静典雅,适于独奏和重奏。洞箫的音量相对较小,使得它在演奏中更加注重音色的控制和变化。洞箫的音色柔和、轻细、典雅而甘美,低音区发音深沉,弱奏時很有特色;中音区音色圆润、优美;高音区发音紧张。洞箫的音量和音色的控制较为困难,需要口缝和口腔的大小变换来控制。这需要演奏者有较高的技巧和丰富的经验。洞箫的表现力非常丰富,不仅适于独奏、重奏,还用于江南丝竹、福建南音、广东音乐、常州丝弦和河南板头乐队等民间器乐合奏,以及越剧等地方戏曲的伴奏。洞箫的形制也十分独特,通常上端封口的竹节边缘开吹孔,管身开有指孔6个(六孔箫)或8个(八孔箫),前5孔或7孔,后1孔,近尾端有出音孔2-5个;底端为开管。总的来说,洞箫在演奏中注重对音色和节奏的控制,要求演奏者具有较高的技巧和表现力。同时,洞箫也具有丰富的音乐表现力和文化内涵,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4.三弦
三弦,又称“弦子”,是我国传统弹拨乐器。三弦的构造较为简单,可分为琴头、琴杆和琴鼓三部分,由琴头、弦轴、山口、琴杆、鼓框、皮膜、琴马和琴弦等组成。三弦的音色粗犷、豪放,高音坚实清脆,中音明亮圆润,低音丰满浑厚。其音色干涩,音量较大,常用于地方音乐,亦用于交响化的民族乐团,也有大量的独奏曲和合奏曲。三弦通常侧抱于怀中进行演奏,演奏方式多样,可以独奏、合奏或伴奏,普遍用于民族器乐、戏曲音乐和说唱音乐。三弦的音域一般为三个八度,能够表现出丰富的音乐效果。三弦的种类繁多,在乐队中使用的三弦还分小三弦与大三弦两种。北方各种大鼓、单弦等曲艺,多用大三弦伴奏,南方的弹词类曲艺、昆曲等剧种和丝竹类器乐合奏,多用小三弦。
5.拍板
拍板是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碰奏体鸣乐器,也被称为檀板或绰板。拍板的材质坚硬,通常用红木、紫檀或花梨木等坚硬的木材制成,使得其具有较高的耐用性和稳定性。拍板的形状各异,常见的有长方形、椭圆形和圆形等。同时,拍板的数量也因地区和用途不同而有所差异,例如,魏晋时期有六片或九片一组的拍板。由于木材的硬度和形状的设计,拍板发出的声音清脆悦耳,具有较高的音调。拍板主要用于控制节奏,常在乐曲的开头或结尾处使用,以确定乐曲的节奏和速度。演奏时,演奏者常将拍板置于胸前,用两手敲击或用一端互击,有时也用右手拇指与食指夹住拍板的两片,用食指与中指夹住另一片,向下向外敲击。拍板在各种音乐形式中都有应用,如民间器乐合奏、地方戏剧伴奏和曲艺音乐等。
三、如何保护南音
(一)传承与教育
推动南音进入中小学课堂,让学生从小接触并了解南音文化,培养对南音的兴趣和热爱。同时,在高校开设南音的相关课程,编写适合学生的南音教材,包括南音的历史背景、基本知识、演奏技巧等方面的内容。教材应该注重实践性和趣味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音乐课程中设置南音专题,让学生了解南音的起源、发展、演奏技巧等方面的知识。同时,可以将南音与其他音乐形式进行比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南音的艺术特点。
(二)传播与推广
利用现代媒体手段,如网络平台、社交媒体等,推广南音,让更多人了解和喜欢南音。举办南音演出、展览等活动,让南音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得到传播和展示。在保持南音传统特色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科技手段进行传播和推广。例如,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为观众呈现南音表演的沉浸式体验,或者将南音元素融入现代音乐作品中,让更多人了解和喜欢南音。
(三)创新与融合
在保持南音传统特色的基础上,尝试与现代音乐、其他艺术形式进行融合与创新,让南音更加符合现代审美,吸引更多年轻听众。南音的曲调优美,富有韵味,可以与其他音乐形式的旋律和节奏进行融合。例如,将南音的旋律融入现代流行歌曲中,或者将南音的节奏与爵士乐进行结合,创作出新的音乐作品。也可以将南音的唱腔与美声唱法相结合,或者将南音的唱腔融入摇滚乐中,使音乐作品更加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南音的演奏乐器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可以与其他音乐形式的演奏乐器进行融合。例如,将南音的演奏乐器与现代电声乐器结合,或者将南音的演奏乐器与民族乐器结合,创造出新的音乐演奏形式[3]。
(四)保存与记录
组织专家对南音遗产进行全面“盘点”,造册登记,出版各种研究著作,进行学术研究。同时,对南音的表演视频、音频、图片等资料进行数字化处理和保存,建立南音数字博物馆,以便永久保存和展示。也可以对现存的南音曲目和表演进行记录和整理,建立完整的数据库,以便于研究和传承[4]。
四、结束语
在探寻南音的魅力和价值的过程中,我们不禁为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艺术形式所震撼。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南音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着诸多挑战。保护南音,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更是对文化的传承和弘扬。让我们携手努力,为南音的传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让这一璀璨的文化明珠永放光彩。
参考文献:
[1]王耀华.中国南音的保护与传承[J].福建艺术,2008(01):5-11.
[2]王耀华.近25年来的南音研究及其展望[J].人民音乐,2014(06):64-67.
[3]胡铁龙.非物质文化遗产语境下泉州南音的发展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4):73-76.
[4]林育毅,谢万智.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观[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13.
作者简介:王乃仟(2003-),女,河北保定人,本科,从事音乐学(器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