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优化路径分析
2023-03-12何文英
□何文英
(安阳市北关区农业农村局,河南 安阳 455000)
在农业经济发展的诸多影响因素中,发展途径与方式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直接影响着农业经济发展的水平。农业经济管理人员应该加强对科学路径的研究,为推动农业经济健康发展作出贡献。具体来说,需要在对农业经济发展现状全面了解的基础上,深入查找当前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探究并找出更为科学的优化路径,以促进农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1 我国农业经济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分析
1.1 农业经济的基本概念
农业经济是指与农业发展相关的各类经济活动、经济关系的总称,其内容包括农业的生产、分配和消费等所有的经济活动与经济关系[1]。总体上看,农业经济的发展呈现出特定规律性。随着现代农业经济的持续发展,一方面,其本身所固有的实物保障、原料供应和就业增加等相关的功能逐步强化。另一方面,其在观光休闲、保护生态和传统文化等方面的功能也不断增强。
整体来看,随着新形势的发展,农业经济只有在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方面彰显自身作用,才能够确保农业生产、农业经济发展成绵延不绝、日益长久的基础产业和经济产业。
1.2 当前国家乡村振兴的新形势及与农业经济发展的关系
1.2.1 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概念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形势下我国实施的重要战略之一,必将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乡村振兴战略,其题中应有之义便是农业农村的优先发展,大力推动广大农村地区的产业兴旺与生态文明建设,进而为我国农村地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与现代化建设夯实基础。新形势下的乡村振兴战略,是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提升与优化。这一战略所涵盖的内容更为广泛、丰富,全面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必须坚持循序渐进,突出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及社会各方面力量的广泛参与,进而构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格局。
1.2.2 新时代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加快农业经济发展的关系
新时代下,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是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提升,其内涵更为丰富,涉及面更为广泛,必将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呈现出勃勃生机。大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与加快农业经济发展,两者相辅相成,互为支撑。实践过程中,切实立足我国基本国情,结合农村地区的基本农情,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这将是我国农业经济科学、快速发展所面临的一次前所未有的难得机遇。
1.2.3 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加快农业经济发展
当前,面对国家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新形势,抢抓机遇,促进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必须紧紧抓牢以下两个方面。
1)要明确基本目标。近年来,随着城市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城乡之间出现了较大差距,而且呈现逐渐扩大的趋势。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能够极大地促进农村经济的科学发展,加快农村地区现代化发展的步伐,进而能有效缩小农村地区和城市发展间存在的差距[2]。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推进时间长、难度大。因此,必须全面动员广大群众与各类社会主体充分参与,紧紧围绕既定目标,才能够达到推动农业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目标。
2)要紧紧抓牢各类生产要素的投入。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离不开人才、资金等各方面生产要素的持续补充。近年来,受到我国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等方面的影响,农村地区出现了人口外流等问题,造成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出现劳动力匮乏、人才欠缺等问题,给农业经济发展、农村社会进步带来了不利影响[3]。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推动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必须有效解决生产要素的问题。
2 新时代下加快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新形势下,基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实施的大背景,加快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既是推动我国农业产业快速发展的基础,也更有利于推动经济、社会的整体进步,为广大群众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创造良好条件,其展现出了多方面的重大意义。
2.1 农业经济的发展是推动农业产业进步的基础和保障
我国是全球农业大国之一,特别是近年来,农业的发展突飞猛进。然而,要清醒地认识到,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巨大,所以粮食需求同样巨大。面对这一国情,必须有效保障农业产业持续、科学的发展[4]。农业产业的健康发展必须以农业经济发展为前提,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能够为农业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有效确保农业产业发展符合现实需要,并取得更为理想的发展效果。
2.2 农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发展进步
面对新时代的发展形势,推动经济社会整体进步已成为当务之急,也是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前提与保障[5]。近代以来,经济发展形势较过去更为复杂,特别是在现代社会的经济体系中,经济种类日益繁多,但是,在目前诸多的经济类别中,农业经济毫无疑问仍然是最为关键的产业之一。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能够为全社会整体的经济可持续发展、进步奠定良好的基础。
2.3 农业经济的发展能够提高广大群众的生活水平
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进步,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较以往有了巨大的提高。需要注意的是,当前形势下持续提升广大群众的生活水平仍然是当务之急和面临的首要任务。目前,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农业经济的科学、快速发展,有利于推动广大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整体提升,进而提高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为现代社会优化升级、持续进步提供坚实的基础和保障[6]。
3 当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状况分析
近年来,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整体上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绩。但是,与新形势下的要求相比,农业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仍然面临着较多不利因素,给农业经济的科学、快速发展带来了影响与制约。
1)我国农业地区劳动力外流问题较为突出。农业产业发展仍然存在较多的小农经济因素,规模较小、经营相对分散,大型产业基地带动作用不突出,使农业发展始终存在欠缺,表现在农业生产耗时耗力、整体收益不够理想。农村地区选择外出打工的年轻人较多,这种劳动力外流的问题使得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缺乏人口支撑。
2)各类农作物收益间的失衡问题较为严重。目前,很多地区农业产业的收益仍旧以粮食为主,其他农作物占比相对较小,其原因在于我国产业结构不平衡。限于地势土壤、思想观念、生产模式等一系列因素的制约,不少农村在农作物的选择上只能局限于某一种或几种粮食作物。这种农作物收益的失衡,使得农业经济失衡问题更为突出,整体上无法取得理想的发展效果。
4 我国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进步,农业经济也呈现出喜人的发展势头。与以往相比,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在看到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成绩的同时,也需要清醒地认识到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基础较为薄弱的问题,而且,与快速发展的现代科技形势相比,我国农业的生产技术和方式整体上也显得较为滞后。同时,广大农民群众的综合素质与能力跟不上现代化大生产的形势和要求[7]。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4.1 农业经济基础较为薄弱
当前,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无论是从总体规模,还是从产业结构来看,和往年相比,都有了巨大的进步和提升,积攒了较以往更为深厚的农业经济家底。然而,与新形势下的发展要求相比,与社会整体进步背景下的期待相比,农业经济的基础仍然显得较为薄弱。目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遭遇的重要障碍之一便是经济基础薄弱问题,其直接制约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8]。农业生产中基础设施较为滞后,包括农村农业基础设施、生产设备以及配套设施的更新不及时,都制约了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步伐,直接影响到了农业生产的整体收益提升,最终拖累了我国农业经济的科学、快速发展。
4.2 农业生产技术与方式较为滞后
农业经济的科学、快速发展,必须以农业产业的发展壮大为保障。当前,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对农业生产技术、方式的要求越来越高,过去落后的人工模式已满足不了现实的需要,必须大力发展现代机械化生产模式。然而,相当一部分农村地区农业生产仍然严重依赖过去的人工模式,造成生产效率不高、产业效益较低,直接影响了农业经济的科学、快速发展。与此同时,由于现代农业技术不能得到广泛应用,导致现有农业生产技术较为滞后,技术支撑的匮乏进一步加剧农业生产效率的下降,最终制约了农业生产效益,导致农业经济发展无法取得理想的效益。
4.3 农民的综合能力与素质仍然较差
农民在农业产业和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极其关键的作用,是主要的落实者和受益者,也是影响发展成效的关键人为因素。随着现代化生产的发展,对农民群众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然而,在实践过程中,很多地方农民的能力水平与现代化生产的要求不相适应,主要表现为农民知识水平偏低,无法充分理解、有效把握现代化农业生产方式和生产技术,最终导致现代化农业生产模式无法有效推进先进农业生产技术的应用,无法有效发挥自身潜力与作用,进而影响了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直接制约了农业生产的科学、快速发展和进步。
5 我国农业经济加快发展的路径探析
针对我国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农业经济基础薄弱、生产方式较为滞后、农民群众综合素质较低等一系列问题和不足,相关部门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通过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方式、加大对农业经济的投入、培育新型农民等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对策和措施,使农业经济更好地适应乡村振兴战略,实现科学、可持续、健康的发展。
5.1 进一步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
面对新的发展时代与形势,农业经济要想取得良好效果,必须实现农业产业结构的持续调整,为我国农业经济的科学、快速发展奠定坚实的保障和基础。针对当前我国农业生产的实际与现状,必须真正打破以往传统的农业生产结构与模式,推动农业生产从过去落后的粗放型模式向新形势下集约型模式的转变。在这一过程中,要注重对关键内容的掌握,坚决杜绝可能产生的资金和资源浪费问题,真正保障农业生产过程中不同资源的充分利用,推动农业生产更好的发展、农业经济效益的持续提高,为我国农业经济不断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基础和保障。
与此同时,在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应该注重改变过去种类单一的生产模式,推动多种作物的种植与生产,不断提高农业多元化发展的水平,持续促进农业产业与经济的平衡,确保农业经济实现发展。
5.2 加大对农业经济发展的投入力度
新时代下,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必须主动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不断加大对农业经济的投入。实践过程中,应该积极通过加大投入促进农业产业的发展,为农业生产持续奠定坚实的保障和基础。
1)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大对农业生产的资金投入,为产业发展提供更加充足的资金保障,推动农业生产更加科学的发展、实现更高的经济效益。应该注重不断拓宽资金的渠道与来源,从而获得更为充足的资金,使农业生产无资金方面的困扰。
2)应该不断加大对农业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及时更换年代较为久远、破旧的设施和设备,以更好地适应现代化农业生产的现实需要,为我国农业生产奠定坚实的硬件基础。与此同时,应不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更多相关设备,以确保能够真正满足农业发展的现实需要,为农业生产科学、健康发展提供良好条件,推动农业经济效益不断增加。
3)应注意加大对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技术投入与提升。基于当前现代科技飞速发展的新形势,必须切实转变过去农业生产过程中依赖人工的模式,加大机械化、智能化生产方式的投入,及时利用现代技术服务农业生产,真正为农业生产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推动农业生产取得良好效益,实现农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5.3 不断增强农民群众综合素养
新形势下,农民综合素养的高低对我国农业产业发展和农业经济振兴有着直接的影响和制约。所以,不断增强农民综合素养显得尤为重要。这样才能为在科技水平快速发展背景下的农业产业和农业经济奠定坚实的基础和保障。基于此,各地方政府特别是农业相关部门应重视起当地农民群众的定期培养和培训工作,突出农业生产技术等重点内容,有效保障农民群众能够掌握推动农业产业发展和农业经济振兴的关键重点技术。而且,要注重加强农民群众基础文化教育和培训,以有效增强广大群众基础知识。通过能力的持续提升,促进农民更好地掌握与运用现代农业科技知识技术。为有效实现这一目标,各地政府特别是农业相关部门应该积极创新方式方法,通过选派优秀农民到科研院校进修等多种多样的方式,为当地农民群众树立起良好的榜样,激发其主动参与到农业技术培训的过程之中去,以确保农业技术培训能够收获良好效果,从而推动农业技术水平的整体提高,为我国农业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农业经济的持续振兴奠定良好的基础。
5.4 大力推进农业经济信息化建设步伐
面对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新形势,农业经济应该主动适应这一变化,积极提高农业产业和农业经济发展的信息化程度,不断推动农业产业发展,实现农业经济科学、持续进步。当前,我国在推进农业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各地政府尤其农业部门要切实重视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推动农业生产过程中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农业产业发展和农业经济振兴过程中更好的实现智能化、自动化创造良好条件,以不断增加农业经济效益,优化农业经济发展水平,持续推动我国农业经济的整体发展与进步。
6 结束语
新时代下,农业经济在我国经济社会整体发展的过程中占据着日益关键的地位、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基于此,促进农业经济的科学发展显得更为重要。面对这一形势,应该进一步认识到加快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认清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现状和显露的不足,并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措施,从产业结构、投入力度、农民综合素养、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入手,推动农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农业经济效益的持续提高,更好地适应新时代下经济社会整体发展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