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路径探析:以杨凌示范区为例

2023-03-12郭雨萌

山西农经 2023年23期
关键词:杨凌示范区城乡

□郭雨萌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 杨凌 712100)

近年来,杨凌示范区紧紧围绕“科技杨凌、富裕杨凌”总体建设发展目标,强化以大统筹思路谋划、大手笔项目建设、大力度项目开发为支撑,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健康发展,乡村面貌已经发生巨大变化,脱贫成果显著。接下来,需要杨凌示范区统筹规划,有效衔接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走上一条发展特色鲜明的生态脱贫和致富发展道路。

杨凌示范区是我国内地第一个综合性国家级现代化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是全国综合自由贸易试验区规划中唯一入选的省级农业特色自贸示范片区,也是国家重点建设的四大国家级科技专业展会之一“农高会”的主要举办地。现代农业是杨凌示范区立区之本。

近年来,杨凌农业产业示范区正以推进西部乡村产业振兴为行动总抓手,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创新科技作为支撑,引领示范区现代农业健康发展,特色产业群体不断发展壮大,农业现代化经营水平不断提高。

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局的历史关头,必须巩固好脱贫攻坚的阶段性成果,促进乡村振兴,才能有效发挥好杨凌示范区作为重点农业产业高新技术应用示范区的优势。

1 巩固脱贫成果,衔接乡村振兴的理论逻辑

1.1 巩固脱贫成果是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的前提

2018 年,杨凌示范区已全面协调完成规划区内有关脱贫攻坚试点的各项工作,全村83 户、117 人实现全面脱贫。从陕西省的具体情况来看,改革重点与工作难点主要落在如何促进我国农村群众巩固小康、实现社会共同富裕方面。农村社会有效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但并不意味着消除了城乡差距。农村人口在教育基础设施、社会保障、公共卫生服务、收入水平等方面均未充分发展,城乡发展不平衡造成的贫富差距问题依然较为突出,制约了我国实现共同富裕。因此,要全面有效统筹衔接脱贫成果,改变乡村面貌、振兴乡村,就要全面巩固脱贫攻坚各项成果、着力转化创新成果,做好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1.2 巩固拓展、有效衔接是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

我国正沿着加快发展、以实现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前进,依然存在改革内在动力发展不充分、协调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的问题。以陕西省杨凌示范区为例,其面临着群众脱贫基础不稳定、小康成效发挥不显著、城乡差距依然存在等问题。

扎实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促进地区统筹发展改革、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巩固脱贫成果即要防止返贫,防止返贫就需要理论和实践的支持,就要制定针对性的新政策,精准扶持和把控、提前预知和防范新贫、返贫情况发生。巩固拓展的方向是有效衔接,在巩固拓展的同时推进有效衔接,有效衔接的方向是乡村振兴[1]。有效衔接的主要目标就是巩固扩大脱贫攻坚成果,缩小脱贫区域与其他区域的发展差距。

2 推动杨凌示范区巩固脱贫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

2.1 推动农村产业振兴,加快农村经济转型

杨凌示范区地处我国陕西省关中平原,是我国农耕文明的发祥地。杨凌示范区内三面环水,水资源丰富,水利条件优越,土壤肥沃,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2021 年,杨凌示范区生产总值157.78 亿元,同比增长2.2%。其中第一产业10.65 亿元,同比增长6.2%;第二产业63.57 亿元,同比下降3.5%;第三产业83.56 亿元,同比增长6.3%。一二三产业结构为6.7∶40.3∶53.0,全区118 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增加值下降8.6%,总产值增长20.9%,工业销售产值增长18.2%,工业产品产销率达90.9%,营业收入下降11.8%,利润总额下降70.6%。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出乡村振兴对于杨凌示范区的重要性。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如何促进农村产业振兴,加快农村经济转型是巩固脱贫成果、衔接乡村振兴的重要课题。

既要借鉴脱贫的成功经验,也要在实践中积极创新农村经济发展思路,探索出一条独具陕西省特色的科技助力全面脱贫、精准脱贫攻坚的有效新路径。要通过“帮产业、帮人才、帮技术、帮市场”四位一体的方式促进农村产业升级发展。

首先,“帮产业”要依托先进的农业企业,支持鼓励发展小微农业企业,促进就业,发展农业项目,使农业项目做到进村入户,从而增加农民收入。统筹企业管理,支持农民自主创业,政策扶持农业项目,借助扶贫政策使农民能切实从项目中获益,打造出农业产业融合第二、第三产业发展的新型农业产业集群。

其次,“帮人才”就是不仅要给农村基层输送各种人才,更要提高农民自身素质,提高农村的内生动力。要不断给农民灌输科学的农业发展新理念,实行一对一帮扶,教授其高效、绿色、环保、循环的生产方式,促进农村经济转型发展,要建立自下而上、村民自治、农民参与的实施机制,农民应该干的要尽量交给农民干,政府重点做农民干不了、干不好的事[2]。

再次,“帮技术”就要让高校的科研教学走进农村、走向农民。建立科研示范及推广培训基地,开展公益性农业科技推广培训,探索发展信息化、社会化、多元化三位一体的公益性农业科技研究示范、试验推广服务体系,强化科技创新驱动,校企民相联合,走好科技扶贫道路。

最后,“帮市场”需要加快构建现代化高效农业产业体系、农业要素生产体系、农业规模化经营发展体系,以推动市场高效整合发展,振兴杨凌示范区农村经济。要促进传统农村经济转型发展,就要充分鼓励各项社会资金进入农业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脱贫困难地区更要长期坚持改革和开放,加强全方位对外开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努力吸引社会资金,提升自身服务水平,改善投资环境,制订合理有效的市场规范,拓宽融资渠道,使农业企业做好项目,提高其市场竞争力。

2.2 发展以大学为依托的人才培养机制,建设乡土人才队伍

杨凌示范区拥有雄厚的农科教资源优势,区内拥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两所高校,是目前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现代化农科教基地。要推动杨凌示范区巩固脱贫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就要发展以大学为依托的人才培养机制,走农业高校助力乡村振兴的发展道路。人才兴则乡村兴,乡土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为此,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把培养乡土人才队伍作为助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切入点[3]。建设好乡土人才队伍,有利于发挥产学结合的作用。要以深化区校产业融合互动发展工作为着力点,发挥创新科技平台在园区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创新支撑作用,围绕培育主导产业、突出机制创新、引进创新优势资源,精心培育创新型产业、实施创新技术提升行动、应用创新技术推进发展,力争取得一批国内外重要先进产业化科技成果,推动各类科技企业创新成果快速聚集孵化,推动示范区特色产业快速发展。

建设乡土人才队伍需要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体制,基层人才的培养不能仅依靠高校的支持,同时要提高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培育本土人才,加强农村群众的自我发展意识,防止人才流失,正确引导和教育农民。根据杨凌示范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数据,杨凌示范区常住人口中,大学(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82 966 人,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为38 675 人,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70 396 人,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39 996 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中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 万人中大学文化程度的由29 922 人上升为32 680 人,高中文化程度的由14 685 人上升为15 234 人。分析可知,杨凌示范区人口的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城镇人口数量不断增加,但当前杨凌示范区还存在人才和劳动力流失、人口老龄化加剧等问题。要想培育好乡土人才队伍,就必须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发展特色产业、增强内生动力、留住年轻劳动力。

2.3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乡村旅游示范区

杨凌示范区的民俗文物、遗存资料较为全面丰富,涉农传统文化资源相对富集,农科特色项目风格独具,获批建设全国首批国家级生态农业文化科普示范旅游产业开发培育示范点、全国第一家省级乡村休闲文化旅游生态农业园区项目和第一个中国西部乡村生态文明旅游生态休闲示范区。

近年来,杨凌示范区的生态度假村景区立足“农耕圣地、农科高地、健康福地”这一新阶段的定位,力争实现国际生态科普旅游产品市场与发展新空间的有机融合,以全面建设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农业旅游目的地城市为总目标,着力集中开发并打造国际农业生态文化科普度假产品集群、世界农林生态科普观光体验休闲园等五大旅游精品度假服务品牌,形成并涵盖了国际农林文化研学、度假休闲旅行、农耕民俗生活体验、科普生态旅游休闲、体育生态养生游五大特色旅游板块,推出和举办了杨凌农科城马拉松、植物辨识大会、蘸食水面大赛等赛事及中国现代休闲有机农业生态游节等,已形成了一系列在国内相关区域内具有较大行业影响力的优质农产品、特色主题、旅游节庆相关系列活动,旅游相关产业活动也日渐演变成为杨凌示范区科学健康发展重要的助推力量。

截至目前,杨凌示范区内共有国家级各类历史代表性文物遗迹54 处,其中隋文帝万年行宫、泰陵遗迹、古邰国都城遗址等为第四批国家级重要文物保护单位,坎家底村遗址、西农大三号分校教学楼、姜嫄遗址、白龙湾遗址公园等单位先后被列为陕西省第一批省级历史遗迹文物保护单位。

乡村旅游的益贫特性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任务目标相契合,特色田园乡村的产业发展是乡村旅游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载体[4]。发展乡村观光旅游产业是加快乡村文化振兴实现的最重要手段之一,要坚持发展美好乡村旅游经济,不能仅基于乡村自然风光特色和乡村农家风情文化这些基础资源,应挖掘乡村的文化价值,发挥当地乡土文化特色,因地制宜,以文化资源价值来提升自身竞争力,赋予乡村新活力,从而更好地巩固脱贫成果,衔接乡村振兴[5]。乡村文化价值是一种乡村智慧,乡村智慧隐藏在村民的日常生活中,需要结合村史挖掘出乡村特色,从而发展不同的乡村特色旅游。例如在崔西沟村,逐渐形成以进农家门、住农家屋、吃农家饭、采农家果、娱农家乐等为主要内容的民俗生态旅游项目,深受游客欢迎。

2.4 扎实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促进城乡协同发展

杨凌示范区作为我国西北地区第一个综合性的国家级大型现代化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自被批准注册成立以来,就被上级主管部门、农业部专家组高度重视。推进县域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示范区建设,要统筹好、组织好、规划好城乡一体布局,根本原则是要继续坚持各级党组织的领导,发挥好党的领导优势,在党的领导下制定完善的体系和政策,建立健全有效衔接机制,加强城乡统筹。在加快城乡区域一体化规划布局问题上一定要始终坚持科学引领,强化城乡规划顶层统筹设计,坚持遵循党和国家的基本方针政策,坚持把握马克思主义城市规划理论中国化理念,根据当今时代发展的特点、发展战略阶段、规律、实际要求去规划,不断地优化调整,夯实总体布局[6]。

要改善基本民生,建立美好新农村,让杨凌示范区群众共享新城乡的一体化创建成果。要以推动“三农”城乡融合工作为新切入点,在深化统筹区域城乡改革发展、推动城乡统筹一体化进程方面,继续积极研究探索新模式路子。

首先,要加快统筹小城镇发展建设改革步伐。要进一步按照统筹建设全国农民群众幸福小家园标准和现代城市社区模式内容与实施标准,加快实现重点小城镇示范建设镇人口转移聚集,提升服务城镇功能,增强区域重点镇示范镇的经济综合辐射承载转移能力。

其次,要加快全面推进优质农户进城就业落户。制定好城中村拆迁改造有关政策文件和新农民迁进当地农村居住安置管理政策办法,通过完善政策扶持引导机制和加大再就业扶持力度,促进城乡农民生活居住秩序和转移就业相统一,逐步推动形成有利于产业发展的新模式。

再次,要加快建设具有社会主义特色的新农村。新农村建设一定要走符合农村实际的路子,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充分体现农村特点,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开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不断完善社区建设管理机制和内容,逐步确立服务功能齐全、服务质量高、管理水平好的社区服务。

最后,要加大教育等社会事业投入比例。促进基础教育和义务教育的普及和发展,将义务教育落到实处,促进教育水平均衡发展。深化医疗卫生体系改革,统一管理农村卫生院,提高农村卫生院服务水平和规范化运行,推进社区医院建设。积极解决农村养老问题,政府加强投入,促进社会化养老机制建设,让城乡居民家门口养老不是梦。要促进城乡一体化,就要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规划建设要突出各方优势,加强基础设施配齐配好,社会保障服务要城乡一致、社会保险全覆盖,落实好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

3 结束语

当前,杨凌示范区在巩固脱贫成果衔接乡村振兴上仍需解决诸多问题。基于此,为加快巩固并拓展农业脱贫攻坚阶段性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落实有效衔接各项政策,文章提出了要全面推进农业产业脱贫攻坚战略,促进乡村振兴,实施有效政策,做好衔接工作。要加快现代农村产业创新发展,以区域产业整体振兴模式驱动区域乡村经济振兴,加快促进农村经济升级转型创新;通过实行更为科学、有效、灵活的新型人才资源培育规划和选拔储备机制,加快建设创新型乡土人才队伍,激活农村发展内生动力;加快衔接进程,加快示范区的现代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城乡基础设施网络建设,为杨凌示范区实现农业基础设施现代化发展助力,为推动中国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稳步推进我国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建设进程,加快规划建设美好新农村,稳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发展。

猜你喜欢

杨凌示范区城乡
河滩地建起中药材示范区
杨凌推出稳农助农“定心丸”
解码杨凌:不老的农业
杨凌深耕服务“田园”
中国第三个国家级入境再制造示范区通过验收
城乡涌动创业潮
陕西青年作家采风团走进陕西杨凌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创建“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的通知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