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多元帮扶 助力高校毕业生就业
2023-03-12林赛栾丽华
文/林赛 栾丽华
抓好就业工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既关系家庭幸福,也关系国家长远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因此,要做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助力高校毕业生就业。
案例基本情况
在大三学期末进行的就业意向调查中,学生A 有就业意向也有考研意向。因为学生A 曾经有过学业预警情况,在就业摸排中又举棋不定,所以一直被列为就业重点关注对象。就业季期间,学生A 没有参加过就业招聘会,在多方了解过程中,得知该生也并没有进行考研准备。在某次大型国企招聘会前,因该企业岗位需求与笔者所在学院专业高度匹配,招聘人数也较多,笔者便将此条宣讲信息转发给毕业生,并单独电话联系学生A。但学生A 接过电话后,直言家里希望自己考研、考博,表示自己虽然今年没怎么准备,但是可以明年再考,因此今年并没有明确就业意向,也就不打算关注这些招聘信息。
案例问题分析
经过和学生及家长的多次谈话,加上之前的了解,笔者分析了该案例,具体如下。
学生A 不能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奋斗精神,自我定位不准确,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分析自己。该生在大三时有过一次学业预警,直到大四时还有4 个科目没有通过。以目前的情况看,大四学年只有全身心投入课程重修才能顺利毕业。该生不能准确评估自身素质和综合能力,对未来没有明确、符合实际的规划,导致做出盲目的决定。就业选择受家庭影响较大。学生A 的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适合当教师,因此帮孩子选择继续考研、考博。但是却对孩子目前的想法以及升学心理并不了解,而是把自己的观念强加于孩子身上。就业心理素质较差。面对激烈的竞争,该生存在焦虑心理,觉得自己学习成绩不好,也没有担任过学生干部,片面认为自己不具备竞争力。
解决方法
开展思想引领。让高校毕业生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方面理解劳动的意义、就业的意义,使高校毕业生认识到提高个人综合素养,诚实劳动、积极就业在生活中的价值。引导高校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鼓励高校毕业生用好所学的专业知识,积极参加实习和培训,提高职业技能和思想、文化、身体素质,主动适应市场的需求。
合理定位,帮助高校毕业生正确认识自己。通过“一对一”谈心谈话,全方位帮助高校毕业生分析和了解自己,使高校毕业生清楚目前的状况、自己能否顺利毕业,是否具备考研、考博的实力。从发展来讲,使高校毕业生明白其目标、想要的生活是什么、想达到自己的目标需要做些什么。从就业面临的情况来讲,使高校毕业生明了自己有哪些优势、从专业就业方向来看更适合做建筑设计工作还是建筑施工工作、哪类企业会更适合自己。在这个过程中帮助高校毕业生正视自己的短处,进行自我分析。通过自我分析以后,使高校毕业生明确自己的目标和自身的优势和劣势,进行取长补短,结合兴趣、所学专业、岗位需求、行业发展等,制定与自身匹配的就业计划。
以“家校互联”为就业工作的主要抓手。鉴于该生的实际情况,立即启动“家校互联”机制。“家校共建,合力育人”一直是学院就业工作的特色机制,在大三学期末、就业季启动前、考研就业等关键节点,笔者所在学院都会通过“家长会、一对一谈话、小组谈话”等方式与家长一起交流、探讨学生的毕业、就业选择等问题。在学生A 的就业案例中,通过“家校互联”了解到学生平时并没有和家里深入探讨过自己未来的发展,一般都是家长说什么就是什么。家长希望孩子能够通过考研、考博实现成为教师的目标,学生没有提出反对意见。笔者将学生的实际想法和家长沟通后,鼓励双方尝试就学生就业、升学这个关键问题进行真实、深入、有效交流,最终确定职业选择。经过两次有效分析与交流,经学生及家长反馈,最终选择积极求职。
以“精准指导”丰富就业指导内容。学生A 确定自己的求职决定后,笔者及时通过多种方式向学生A提供与他个人发展匹配程度相对较高的就业信息,同时指导学生A 完善个人简历,鼓励其通过参与学院组织的面试技巧讲座以及校友讲座等提高面试应试能力。并整合资源,力争帮助学生A 快速匹配到基本合适的工作岗位,缩短就业供求双方的招聘应聘时间。通过微信、Q Q、微信公众号、就业平台等多种渠道推送企业信息,增加学生A 了解企业的机会,增添备选岗位范围。考虑到学生A 心仪企业是国企、央企,于是与学生A 一起对企业招聘需求进行集中分析和筛选。
以“心理辅导”破解就业心理压力。确定就业方案并予以实施后,学生A 开始接收到一些企业的面试信息。几轮面试之后,在等待结果的漫长时间里,学生A 有时候会感到焦虑。笔者通过“一对一”谈心谈话,鼓励学生A 正确看待挫折与失败。帮助学生A 分析面试中出现紧张、不自信的原因,同时安排班级“一对一”学业帮扶小组帮助学生A 补课,在求职的同时解决学业问题,帮助学生A 弥补不足。
经验启示
经过一系列就业帮扶,学生A 顺利通过中国建筑有限公司国际分公司的面试,现已入职。通过该案例,笔者认为,应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制定就业指导工作计划,将就业工作贯穿学生成长教育的全方位、全过程。
就业指导深入开展。班导师主动关注学生学业,制定专属就业指导计划;召开班会分享经验,为学生的未来规划提出建议。学院注重校友影响力的辐射,开展“优秀校友成长导航会”等活动,将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真实生活巧妙结合,切实增强就业指导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通过就业指导课、就业形势分析会、往年考研就业数据分析等职业规划指导活动,分析就业与考研形势。针对考研形势、出国流程、就业选择等问题,辅导员及专业教师随时通过电话、微信等形式与学生“一对一”交流,引导学生做好职业规划。通过各种渠道开展就业能力培训,开展“一对一”个性化简历指导活动、“点对点”的就业指导活动。
积极开展家校共建活动。家校共建可以架起毕业生与家长之间顺利沟通的桥梁,促进家庭之间有效互通。实际工作中,家长和毕业生意见不统一,最终造成学生就业困惑的例子并不少见。这就需要辅导员适时与家长进行联系,促进双方有效沟通。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学生在成长中遇到的问题,许多会先咨询家长,如果家长对就业政策、行业发展不太了解,不利于学生与家长沟通。因此,可以通过家长会等方式对家长进行就业指导培训。
心理指导点面结合。针对学生在就业阶段出现的焦虑心理等情况,高校应采取点面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缓解心理压力。可以邀请专业心理教师开展职业心理学相关讲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心理。鼓励学生多参与心理健康中心组织的活动,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同时,可以开展针对性的谈心谈话,了解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思想状况、遇到的困难等,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鼓励他们增强信心。新形势下,高校应建立长效的促就业机制,对毕业生进行精准且个性化的指导,为高校毕业生更快适应岗位需求、实现高质量就业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