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高校金融专业创新创业混合教学模式研究
2023-03-12刘佩瑶
文/刘佩瑶
互联网为高校金融专业创新创业混合教学模式的构建提供了便利。高校金融专业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先进技术进行教学改革,有利于让学生更好地掌握金融专业知识,提升金融专业学生培养质量。高校应积极探索创新创业混合教学实施的方法路径,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目前,高校金融专业在构建创新创业混合教学模式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强研究,提出改进措施。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金融专业构建创新创业混合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
师资力量不足。部分高校缺乏有创新实践经验的金融专业授课教师,教师专业化水平较低。此外,金融专业授课教师的授课方法以理论灌输为主,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的机会较少,不利于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热情。
课程设置的科学性有待提升。部分高校所设置的创新创业基础课程被单列于素质拓展类或公共课程中,所受重视程度不足,相关教师缺少明确的教学目标指引,缺少实践环节,课时不充足也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一些高校开设的创新创业基础课程教学内容与就业指导课相似,不能满足学生实际创业所需。
金融专业与创新创业课程的融合度不高。部分金融专业教师缺少创新创业知识储备,在进行课程融合方面的专业性不强。
创新创业混合教学模式构建途径
打造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团队。联合金融专业导师、创新创业导师与企业导师,组建“双师型”教师团队,从理论知识到实践指导,有效提升金融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高校要做好培训教育工作。一是定期组织有关创新创业混合教学模式的知识讲座,并及时组织教师交流培训心得。二是为教师提供能力提升的机会,鼓励教师参与更高层次的教研、进修活动,为教师提供脱产学习机会,让金融专业教师到企业参与实地训练,为企业导师提供必要的教学技巧培训。三是促使教师加强沟通交流,增强教师的合作意识,使其发挥合力为学生的成长保驾护航。四是建立有效的考核激励制度。五是组织创新创业授课比赛,让教师在比赛中提高教学技能。
提高课程设置的科学性。金融专业创新创业教学包含的知识内容广泛,高校要合理设置相关课程,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加课程之间的联系性,并深入把握不同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发展需要,使金融专业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得到优化。在学生刚入学时,教师可采用线上与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基本的创新创业意识。在第二学年和第三学年,高校要注重发展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教师要结合创新创业实践项目进行授课,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充分锻炼。在第四学年,高校要为学生提供到金融企业进行实习锻炼的机会,进一步完善学生的实践知识体系,并引导学生参与具体的创新创业项目,熟悉整个创业流程,鼓励学生在创新创业技能大赛中检验自身本领,为高质量创业做好准备。
提高金融专业与创新创业课程的融合度。在金融课程的学习中,教师要为学生创新知识的巩固和创新思维的锻炼提供空间。例如,为学生开设有关经济学理论的专题讲座、保险案例分析课程等,带领学生探究当前金融领域的研究热点。专业水平高的教师组织讲座,并在具体教学中加入自身研究体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研究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能力。高校要发挥第二课堂的力量,增加创新创业类活动的丰富性、有效性,提高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质量。例如,为学生举办金融类的学术沙龙,在新颖、有趣的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金融知识的兴趣,并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高校还可以开展经验交流会,邀请有创新创业经验的人员(如企业基金经理、创业成功的校友等)为学生分享经验,让学生开阔视野,深入体会创新精神内涵,增强创新意识。
高校要落实混合式教学模式,提高金融专业学生的培养质量,并满足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需要采取多种措施。如打造高质量的“双师型”教师团队,加大对相关教师的培训力度,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具体特点打造符合其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金融专业与创新创业课程的融合度……如此,可以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