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信息化时代大学生人力资源素养的培育路径
2023-12-05廖傲梅
文/廖傲梅
大学生人力资源素养是指大学生在实现个人发展和社会贡献过程中所应具备的综合素质,包括知识水平、技能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责任感和自我发展能力等,这些素质对于大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取得成功和实现个人价值至关重要。通过提升大学生人力资源素养,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提高就业竞争力,同时也有助于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信息化时代下,各类信息传播,影响力之广,可能会对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和职业观等形成的关键阶段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研究信息化时代下大学生人力资源素养的培育路径具有重要意义。
信息化时代下大学生人力资源素养提升的必要性
促进自身发展。无论是深造、考公还是在企事业单位就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于各级各类组织之中,人力资源管理的决策者乃单位管理者,人力资源管理者是决策制定的思想库、决策落地的实践者。人力资源管理素养的提升,可丰富学识、创新理念、提升能力,明晰发展架构,增进自身人力资本的投入,从容面对选择。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给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和机遇。大学生必须提升自身的人力资源素养,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首先,信息化时代对大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爆炸的时代,大学生需要学会利用各种信息资源,高效地获取和筛选信息,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保持与社会的接轨和竞争力。其次,信息化时代对大学生的信息分析和处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生还要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比如数据分析和挖掘、人工智能等,以便更好地应对和解决复杂的问题。再次,信息化时代对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最后,信息化时代的快速发展使得市场需求不断变化,大学生需要具备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能够主动适应和引领市场变化。信息化时代下,大学生人力资源素养的提升是必要的,只有不断学习和适应新的时代要求,大学生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步伐,实现个人的成长与成功。
大学生人力资源素养的提升路径
优化人力资源课程,更新培养制度,第一课堂关联第二课堂协同培育实践。目前,四川高校在学生培养制度中针对职涯规划方面多是以开设选修课、举办分享会等传统模式,学生参与度及能力提升有限,高校应结合学生的特点更新人才培养制度,优化人力资源课程。第一,人力资源和育人结合,如在培养方案中设置“毕业生职涯规划现场打卡”,明确打卡要求,累计次数兑换学分。学生直接到现场观摩,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从被动参与到主动探索行业、探索企业、探索岗位,提前了解专业难度和自身短板,针对性学习人力资源模块课程,提升自身竞争力。第二,第一课堂关联第二课堂,第一课堂完成专业能力教育和对大学的职涯规划教育,推进大一“萌涯”、大二“发涯”、大三“练涯”、大四“成涯”。借助网络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设计环节让学生参与讨论,帮助学生运用理论分析实践。第二课堂通过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社会实践完成非专业能力的培养,比如简历制作、笔试准备、面试能力、单位管理、市场观念等。第二课堂应将课程内容与当下的市场环境所需的要求联系起来,联合校友、企业,通过校友榜样引领、企业模拟招聘等活动让学生们居安思危,提前锻炼自身能力,做到知己知彼。
充分利用新媒体,发挥宣传主渠道,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力资源理念。网络在大学生的生活、学习、社交中都起着不可忽视的影响。高校各学院应顺势而为,利用新媒体提供的丰富多彩的网络资源,在“两微一端”为学生筛选出有实用价值的人力资源课程、权威性强的人力资源网站,拓宽人力资源信息推送渠道。具体做法:第一,建立针对职涯的人力资源信息推送群,及时发送适合学生职涯指导与人力资源信息,减少信息差的影响。第二,学校学院官方微信公众号开辟针对职涯规划的相关工作专栏,专栏内容包括与学院专业相关工作推送、人力资源管理对职涯发展的成效展示、历届毕业生的岗位数据分析、各行业发展情况报告、热门就业话题分析等。热门就业话题分析包括话题的来源、引发共鸣的原因、大学生应如何看待等内容。通过以上信息的推送让学生了解所学专业的前景和趋势,了解人力资源素养提升的必要性,合理看待网络热议大学毕业生话题,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职业观和人力资源理念。
图据网络。
通过互联网,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首先,加强大学生对信息的敏感度和处理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快速获取、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已经成为一种必备的素养。通过信息意识的培养,大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到信息的重要性,并学会如何有效地获取、分析和利用信息。其次,提高大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的技能也十分重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操作、网络应用和数据分析等技能已经成为现代人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通过学习这些技能,大学生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并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拓宽国际视野也是十分必要的。在全球化不断发展的今天,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差异和共同挑战已经成为一种必备的素养。通过国际意识的提升和国际交流的促进,大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世界,并学会如何跨文化交流。
完善人力资源素养提升机制,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参与,整合培育与实践环境。大学生的个人发展不仅是高校的重要工作,也是最基本的社会民生,大学毕业生面对的困境也是现在亟待解决的问题。人力资源育人应和思政育人一样做到“三全育人”,让学校、学院、专业课教师、人力资源指导教师、心理教师和辅导员从大一到大四,从学习到生活,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参与,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人力资源育人氛围。2022 年成都公布的企业100 强中有大批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高科技企业,涉及电子信息、土木工程、机械电子、会计等多个专业,但校企双方存在信息差,导致岗位信息不对称。学校应推进政府、高校、企事业单位在产学研等方面的合作关系,搭建与专业相匹配的用人单位的招聘信息平台,学院应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线上线下招聘会。辅导员应针对学生不同需求建立一对一精准帮扶台账,让帮扶政策能有用、有效。辅导员和心理教师应通过谈心谈话加强心理疏导,通过人力资源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市场形势,清楚自身能力和管理需求,缓解他们的焦虑和紧张,提升高校毕业生的人力资源素养。
在信息化时代下,大学生人力资源素养的培育对于其未来的职业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提高信息素养、培养创新能力强化职业观念、拓宽国际视野以及加强实践经验等方面的努力,我们可以为大学生提供全面的培育路径,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信息化时代的需求并为社会作出贡献。学校作为培养综合型人才的主阵地,应当积极借助信息化的“时代快车”,关注与大学生相关的热点议题,深入理解其背后的成因。我们应该利用互联网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育制度,实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相互配合。通过发挥传媒的主渠道作用,充分利用新媒体,完善帮扶机制,推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参与。这将有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营造良好的培育与实践环境,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人力资源素养,对其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