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数字乡村”开启乡村治理新模式
2023-03-12闫佩欣旺珍李骏睿乔增玲
闫佩欣 旺珍 李骏睿 乔增玲
摘要:在“数字乡村”的概念提出之后,西藏自治区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开展“数字乡村”的试点建设工作。本文通过研究西藏村民对于数字乡村治理的认知,制定适合西藏数字乡村发展的治理模式,从而推动乡村的现代化发展,加快“数字西藏”的建设步伐。
关键词:数字乡村;乡村治理模式;治理能力
引言
2021年7月27日,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指导,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西藏自治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办的西藏“数字乡村”建设的系列活动在林芝举行,该活动旨在加强西藏“数字乡村”建设,提高村民的数字素养,推进西藏乡村的数字化治理模式的制定与发展[1]。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目标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目前西藏乡村治理模式和“数字乡村”建设的现状,以及“数字乡村”背景下西藏民众对于西藏乡村数字化治理方式的态度,从而制定科学合理的乡村治理模式,从根本上提高西藏民众在乡村治理中的主体地位,提升村民的生活质量,巩固脱贫攻坚的成果,推动西藏“数字乡村”的发展。
1.2 研究范围以及研究对象
本文研究的范围为西藏自治区内的乡村,包括以畜牧业为主的牧区乡村和以种植业为主的农区乡村。问卷填写对象为长期生活在西藏乡村的村民。村民对于乡村建设情况有着直观的感受,所以以村民为主要调查对象更有利于制定适合西藏“数字乡村”发展的乡村治理模式。本次调研一共回收了104份问卷,有效问卷104份,其中目前居住地为西藏自治区城镇的问卷有16份,乡村的问卷有88份;答卷人为女性的问卷数量占比为65.38%,男性的问卷数量占比为34.62%;政治面貌为党员的问卷数量占比为7.69%,共青团员的问卷数量占比为82.69%,群众的问卷数量占比为8.65%,政治面貌为其他(民主党派成员以及无党派人士)的问卷数量占0.97%;教育程度为大专及以上的问卷数量有95份,占比为91.34%。
1.3 研究工具
本文对已收集的问卷通过数据分析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和推断性统计。
2. 认知分析
2.1 西藏村民对于“数字乡村”的认知
目前在全区范围内“数字乡村”的普及范围较小,对“数字乡村”并没有进行大规模的全面宣传。在收集到的问卷中,答卷人在回答“您是否知道‘数字乡村”的问题时,从未听说过和听说过但不了解的人数比例分别占29.55%和50%,18.18%的人表示了解一些,只有2.27%的人表示完全了解并且仅有21.59%的人了解过《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等文件。同时调查数据显示,只有22.73%的答卷者所在的乡村开展过有关“数字乡村”建设的宣传活动。村党组织是乡村振兴的领路人,但许多党员、共青团员对于“数字乡村”的了解程度仍然较低,大部分人对于“数字乡村”只是听说过,并不了解其具体的含义与内容,如图1显示。根据问卷中的数据反映,在答卷人中,50%的党员和79.17%的共青团员表示所在乡村并未进行过“数字乡村”的宣传。
2.2 西藏村民对于乡村治理现状的评价与村民的数字素养分析
在调查西藏村民对于所在乡村数字治理模式的现状的评价时,问卷从党建、政务服务、村务管理、法律服务和公共应急管理五个方面调查村民对所在乡村数字治理情况的实际感受。
2.2.1 西藏村民对于所在乡村的治理情况的评价
村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是乡村未来发展的重要建设者,也是乡村治理情况的切身感受者,村民的评价对于制定科学合理的數字乡村治理模式有着重要的意义。由调查数据得知,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西藏很多乡村没有完善的数字基础设施,只有18.18%的答卷人所在乡村的网络实现了全覆盖并且信号较强、网速较快;52.27%的答卷人所在乡村内的网络只覆盖了部分地区且信号一般;27.27%的答卷人所在村中网络覆盖了少部分区域且信号较差;仍然有2.27%的答卷人所在乡村存在没有网络覆盖、没有信号的情况。
从村民拥有数字设备的数量来看,在西藏乡村内大部分村民拥有智能手机,也有67.05%的答卷人的家中安装了无线WIFI网络。在党建方面,大部分乡村中共党员提建议的通道以电话、网络与信件为主。在政务服务方面,18岁及以下的人通过政务微信(33.33%)、网络咨询(33.33%)和亲自到政府部门(33.33%)办理相关政务居多;19~29岁的人通过电话咨询(44.87%)、政务微信(39.74%)和政务APP(34.62%)办理业务居多;39岁及以上的人则是通过亲自到相关政府部门办理业务居多。同时有22.73%的村民表示所在区域网络使用受限,存在无信号、网速差的情况,导致村民不能使用政务平台来办理业务。
在村务管理方面,大部分乡村通过微信、QQ等社交平台建立微信群辅助治理,问卷提及所在村庄以何种形式来通知消息时,65.91%的答卷人所在村庄是通过微信群来通知信息等;而以线下开会的方式通知信息的占比较少,为14.77%,具体数据如图2所示。许多村民并不了解所在乡村的发展情况,数据显示51.13%的村民不清楚村中各个组织以及干部的工作内容,60.23%的村民表示自己参与村务管理的机会较少,其中因为时间冲突导致无法参加乡村选举、决议等村务管理的村民占52.27%,因为地理位置限制导致无法参加乡村治理的村民占48.86%。从数据来看,村民不积极参与乡村治理的主要原因是村民在乡村内主体性地位较低,48.87%的村民认为自己的建议对于乡村治理并不能发挥作用,近一半的村民有“枪打出头鸟”的心理负担,认为积极地对治理提出建议会对自己不利。
在法律服务方面,大多数乡村会通过组织法律宣讲和分发法律手册等方式进行普法宣传,同时也有5.68%的答卷者所在的乡村没有进行过任何形式的普法工作。当村民之间产生矛盾时,51.14%的村民表示会通过村主任或村干部调解的方式来解决矛盾;私下自行解决的村民的比例为14.77%;走法律程序进行起诉的村民比例为10.23%;请邻居来协调的比例为7.95;村中有专门的线上申报程序并通过这种方式进行解决的村民的比例仅有2.27%。答卷者在被问到对于村中处理民众间矛盾的态度是否满意时,认为不满意的比重达到56.13%,同时不认为村中法律服务好,即村中法律人员专业能力强、相关机构常年开放、提供专业意见的效率高的答卷人比例占到55.68%。在公共服务以及应急管理方面,47.73%的答卷者认为在遇到危急情况时所在乡村不能及时通知到每一个人。
2.2.2 西藏村民对于乡村数字治理现状的评价
“数字乡村”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开展“数字乡村”建设必然要对现有的乡村治理模式进行调整,探索因地制宜且可以推动“数字乡村”发展的乡村治理模式是数字化时代对乡村治理提出的新要求。了解西藏村民对于乡村数字治理现状的评价,有助于制定与数字化相互协调、相互结合的乡村治理模式,推动西藏“数字乡村”的发展。
在“互联网+党建”方面,56.82%的答卷者认为党员年龄层次、上网能力参差不齐,在对“您认为乡村内对于通过网络开展党建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这一观点进行评价时,感到同意的人数占到44.32%,认为完全同意的人数占到13.64%,仅有9.09%的人认为所在乡村非常重视村内“互联网+党建”的发展。在“互联网+政务服务”方面,59.09%的答卷者不同意经常有机会参与政府互动活动,例如网上信访等。在“互联网+村务管理”方面,56.82%的答卷者表示没有经常参与网络评议、网络选举等活动的机会,54.54%的答卷者则表示对于数字乡村治理并不感兴趣。在“互联网+法律服务”方面,47.73%的答卷者表示自己更愿意在线下咨询法律问题,获得相关法律服务。在智慧公共管理以及应急管理方面,51.13%的答卷者表示自己所在的乡村中没有专业的数字设备来定时检测维护道路、桥梁等公共设施。
2.3 西藏村民对于数字乡村治理模式的认知
2.3.1 对西藏村民的数字素养的分析
数字乡村治理面向的主体是长期居住在乡村的村民,提升村民的数字素养对于发展“数字乡村”,提高乡村的数字化治理水平是至关重要的[2]。本文通过调查的数据对西藏乡村内村民的数字素养进行分析,帮助制定提升西藏村民数字化能力的方案。从收集到的数据来看,大多数村民对于数字设备的使用能力处于初级阶段。在被问及对数字设备的掌握程度时,31.82%的答卷者表示自己对数字设备的使用能力仅限于通信,即仅会使用电话、微信等交流软件;60.23%的答卷者表示自己可以自主查找信息,即可以查阅自己所需的政策文件或者相关报道等;5.68%的答卷者表示自己可以运用相关设备进行编程等;但也有2.27%的答卷者表示自己没有相关的数字设备来供自己使用。而西藏乡村内对于村民数字能力的培养也没有非常重视,调查数据显示,82.95%的被调查者的村内没有对村民进行过关于数字化设备使用方法的培训。答卷者在回答不使用网络政务平台办理业务的原因时,25%的人表示自己不使用政务平台的原因是不会使用网络设备进行联网;29.55%的人表示自己不了解政务平台的操作程序而不使用其来办理业务。
2.3.2 西藏村民对于数字化治理的认知
了解村民对于数字化治理的认知水平可以更好地了解西藏“数字乡村”的建设情况,问卷通过李科特量表来测量村民对于数字化治理的认知水平。在测量村民对于数字政府的认知程度时,23.86%的答卷者认为网络政府是值得信赖的;表示一般的答卷者占到42.05%;34.09%的答卷者认为网络政府是不真实的,是不值得信赖的。在测量村民对于电子政务平台的认知程度时,55.69%的答卷者认为使用电子政务平台办理业务会更加节省时间,44.31%的答卷者则持相反态度;54.55%的答卷者认为使用电子政务平台办理业务仍然避免不了需要找关系才能及时办理的問题,但也有45.45%的村民认为使用网上政务平台会使办理程序和服务流程变得更加公开和透明。
3. 建议
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发现目前西藏在“数字乡村”的建设过程中存在数字基础设施不完善、村民对于“数字乡村”的认知水平较低、在乡村治理中村民的主体性低、乡村数字服务的质量较差等问题,本文将针对这几个方面对西藏乡村数字治理模式建设提出建议。
3.1 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村民的数字素养
目前西藏乡村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程度较低,没有实现网络全覆盖,部分地区存在网络信号差、网速一般甚至没有网络的情况。而拥有良好的数字设施是建设“数字乡村”的基础,也是实现数字乡村治理模式的关键性所在。因此,西藏各乡村应首先对村内的网络状况进行摸底调查,维护升级已有的基础设施,在没有网络或是建设情况较差的区域搭建信号塔、5G基站等数字设施,扩大网络的覆盖范围,提升网络运行速度。与城市相比,西藏自治区内一些乡村的地理位置较偏僻,信息来源的渠道较少,沟通交流的渠道并不畅通,存在较大的“数字鸿沟”,导致乡村村民的数字素养较低。因此在村民的数字素养的培养方面,各个乡村应对村民的数字能力有基本的了解,并开展使用数字化设备的教学工作,同时制作关于数字平台简单易懂的使用手册或绘制清晰明了的使用步骤来供村民学习[3]。
3.2 大力普及“数字乡村”的概念,提高村干部及村民的认知水平
“数字乡村”作为“十四五”时期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规划,在建设前,应进行全面的普及与宣传工作,让村干部学习先进的建设经验并带领群众开展建设工作,让民众对“数字乡村”有全面科学的了解,明白这项战略措施是惠民利民的,调动民众对于“数字乡村”建设的积极性[4]。
3.3 加快促进乡村治理与数字化相结合,提升村民在乡村治理中的主体性地位
首先需要畅通村民提出建议与进行监督的渠道,鼓励村民对于乡村发展提出自己的想法与建议;其次加快建设乡村线上治理的平台,打破时间与地理位置的限制,让更多村民可以加入乡村治理的队伍中。村民是“数字乡村”的重要建设者,也是乡村振兴的主体。在已逐渐形成多元协同参与乡村治理模式的今天,更加需要提高村民在乡村治理中的主体地位和参与治理的积极性,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乡村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发展。
3.4 增加线上政务服务的类型,提高服务质量
目前西藏自治区内大部分乡村没有建立村务公众号或者治理网站,各个乡村在加快线上治理平台建设的同时,要清楚村民对于政务服务的需求,对乡村数字治理平台建设服务功能进行充分开发[5],例如在治理平台中,可以增加政策信息的板块,帮助村民及时了解与自身相关的政策内容,并提供医疗、教育、户政、交通、务工、农业、文娱、电商等方面的服务[6],便利村民的生活,满足村民生活工作的需要。在村务管理方面,应该拓宽建议与决策通道,让村民没有顾虑地参加乡村治理,同时增加村务信息模块,让村民对于乡村的财务状况与各部门的工作内容有更全面的了解。在公共服务以及应急管理方面,乡村内应该有专业的数字分析设备对道路、桥梁、住房等及时修护与建设。
结语
本文通过调查西藏村民对于“数字乡村”的认知态度以及评价,从调查数据得知目前西藏在推进“数字乡村”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即西藏乡村数字化治理程度还处于初级阶段,乡村治理与数字化在大部分乡村并没有实现很好地结合,同时因为地理环境的限制及政府不重视培养村民数字能力的原因,导致村民的数字素养较低。基于以上调查结果,本文对西藏数字乡村治理模式的制定与发展提出政策建议,即需要大力发展西藏乡村尤其是偏远农牧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对“数字乡村”进行全面普及、加快数字治理平台的建设并完善相关服务板块,以此来帮助建设西藏“数字乡村”,制定科学的乡村治理模式,提高乡村的治理水平。
参考文献:
[1]人民咨询.定了!西藏“数字乡村”建设系列行动7月27日启动[EB/OL].(2021-7-24)[2021-7-24].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6156665938767851&wfr=spider&for=pc.
[2]曹萌.数字乡村背景下农村居民数字素养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测评研究[D].河南财经政法大学,2022.
[3]周梦冉.乡村数字治理中农民主体性问题研究[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22,(4):97-104.
[4]谭新喜.西部乡村数字治理的困境与破解[J].农村·农业·农民(A版),2022,(9):32-34.
[5]苏岚岚.以数字治理助力乡村治理现代化[J].中国乡村发现, 2022,(2):146-150.
[6]闫建,郑迦元.“互联网+”背景下的地方政府治理现状:问卷调查与统计分析[J].重庆行政,2020,21(3):49-51.
作者简介:闫佩欣,本科在读,研究方向:行政管理。
基金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西藏数字乡村与乡村治理模式研究(编号:202210694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