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品种资源优势 助力乡村产业兴旺
——龙岩市地方畜禽品种保护与开发利用现状及对策
2023-03-12罗己荷福建省龙岩市畜牧站
文│罗己荷(福建省龙岩市畜牧站)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目标是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产业兴旺作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和关键一环,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需要立足本地条件,因地制宜,充分挖掘地方特色畜禽品种资源,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龙岩市位于福建省西部,畜禽养殖量约占全省四分之一,是名副其实的畜牧业生产大市,历来是生猪产业占主导地位。随着近年来环保压力的持续加大及非洲猪瘟疫情的影响,畜牧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龙岩市及时作出调整,积极推进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限制污染大的耗粮型生猪产业,大力发展地方特色畜禽产业。由于龙岩市山地丘陵占总面积的94.83%,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条件和早期交通闭塞等原因,许多具有地方特色的优良畜禽品种被很好保存了下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各级部门加大了对地方畜禽品种的保护和开发力度。龙岩市通过立足第一产业、发展第二产业、创新第三产业,全力推动地方特色畜禽全产业链融合发展。2020年,全市畜牧业产值313.73亿元,占农林牧渔总产值的一半以上,地方特色畜禽品种资源在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助力乡村产业兴旺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龙岩市地方畜禽品种资源现状
1.品种资源。龙岩市地方畜禽品种资源非常丰富,现有“两鸡两猪两鸭两兔”8个品种被列入《福建省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占福建省29个地方畜禽品种的27.6%。8个品种分别是河田鸡、象洞鸡、槐猪、官庄花猪、连城白鸭、龙岩山麻鸭、闽西南黑兔、福建白兔,其中河田鸡、槐猪和连城白鸭3个品种被列入《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
2.保种情况。在各级农业主管部门的大力关心和支持下,龙岩市7个地方畜禽品种现已建成8个保种场(因2018年以来非洲猪瘟疫情的影响,为确保槐猪种质资源安全,新建成1个高标准的现代化槐猪保种备份场),其中3个是国家级保种场。官庄花猪暂时还采用保种点保种的方式,但保种场项目已列入龙岩市“十四五”种业工程重点项目库,由上杭县农业农村局牵头筹建,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建成投入使用。
3.开发利用。目前,龙岩市市场开发较好的地方畜禽品种主要有河田鸡、象洞鸡和连城白鸭。相比其他5个品种,这3个品种无论在养殖规模、资本投入和市场受欢迎度等方面均有比较大的优势,且饲料、屠宰加工、销售、冷链物流等上下游产业相对完善,又有当地政府的大力扶持,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二、地方畜禽品种助力产业兴旺成效
1.河田鸡成就河田小镇。河田鸡因主产于长汀县河田镇而得名,独有“单冠直立后分叉”的三叉冠特征。其肉质营养丰富、风味鲜美,肌肉中富含多种氨基酸和较高的牛磺酸,先后获得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和福建省“名牌产品”“著名商标”“2019年度福建十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等称号。当地龙头企业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鼓励和引导农户成立专业合作社,建立标准化河田鸡养殖基地,共同发展壮大河田鸡产业。2018年,以河田鸡产业发展为重点的河田鸡美食特色小镇入选了福建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长汀县现有存栏2000羽以上的河田鸡养殖场190家,存栏5000羽以上的河田鸡养殖场88家,拥有河田鸡全产业链企业2家,全年出栏数在福建省各地方品种鸡中排名第一,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助推产业兴旺和贫困户脱贫致富。
2.象洞鸡富了一方百姓。武平县是全国林改第一县,森林覆盖率达到了79.7%,2017年成为福建省首个荣获“中国天然氧吧”称号的县。象洞鸡长期生长在这天然的森林氧吧中,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加上当地传统的天然放养方式,养出的象洞鸡品质高、口感好,被形象誉为“氧吧里的跑步鸡”。在2017年的厦门金砖会晤期间,象洞鸡更是作为宴会用鸡摆上了各国领导人的餐桌。象洞鸡产业通过“保种场+扩繁场+商品场”的发展模式,各养殖环节紧密合作,共同推动象洞鸡产业提质增效。2020年年底,武平县已建成象洞鸡保种场1家、扩繁场5家、商品场220家,象洞鸡存栏356万羽、出栏680万羽。
象洞鸡养殖规模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也促进产业持续整合完善,形成了以象洞鸡为中心,集种鸡、饲料、养殖、屠宰冷链、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全产业链雏形,为当地群众提供了广泛的就业岗位。老百姓的钱包鼓起来了,日子越过越好,一只象洞鸡富了一方百姓。
3.连城白鸭美名远扬。连城白鸭又称白鹜鸭,是我国著名的蛋用鸭地方品种,养殖区域主要以连城县为主。连城白鸭因肉质中富含17种氨基酸和10种微量元素,具有滋阴健脾等功能,被中国家禽业协会认定为鸭类中的国粹,是全国惟一具有药用功能的鸭种。连城白鸭产业走的是“多产蛋养老鸭”的开发路线,养殖户通过卖鸭蛋来分摊养殖成本,而主要以卖老鸭来获得最大的饲养经济效益。因为当地群众认为饲养年龄愈长的连城白鸭母鸭,其滋阴保健价值就越高,所以连城白鸭的老鸭上市是按只计价销售,在所有淘汰的蛋鸭中价格最高。连城县现已建成连城白鸭标准化养殖基地14家,年出栏5000羽以上的养殖户42个,出栏1000羽以上的养殖户165个,有专业从事白鸭产业的公司或养殖专业合作社38家,相关从事人员5000余人。经过多年发展,白鸭产业已成为连城县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一项支柱产业。
4.龙岩山麻鸭产蛋性能全国领先。龙岩山麻鸭原名山麻鸭,是一种高产蛋鸭地方品种,为充分体现地方特色,于2015年更名为龙岩山麻鸭。在各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多年的持续探索和培育,龙岩山麻鸭的保护与改良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保种群72周龄产蛋数保持在260~290个;选育出的龙岩山麻鸭高产系72周龄产蛋数达323.3个;培育出龙岩山麻鸭、莆田黑鸭麻羽系、闽农白羽蛋鸭等专门化品系,杂交出的配套系72周龄产蛋达到343.5个,产蛋性能等各项指标均处于全国领先水平。2017—2020年,龙岩市山麻鸭原种场共示范推广龙岩山麻鸭高产系32.5万羽、配套系商品代955万羽,进一步提高了龙岩山麻鸭及配套系在蛋鸭行业中的市场占有率。
5.闽西南黑兔成了农村妇女的致富兔。闽西南黑兔分闽西类群和闽南类群,其中闽西类群主产区位于龙岩市上杭县通贤镇。闽西南黑兔产业发展主要依托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龙岩市通贤兔业发展有限公司,以提供“优良种兔+技术+成本价饲料+保底价回收肉兔”的生产服务模式,通过国家级示范合作社—上杭鑫源乌兔专业合作社组织当地及周边的富余劳动力参与闽西南黑兔养殖。因闽西南黑兔具有“繁殖快、周期短、投资少、污染小、耐粗饲、肉质好”等特点,当地群众又喜食闽西南黑兔,基本不愁销路,养殖效益较好,所以当地及周边乡镇很多农村妇女都积极加入合作社。利用农村到处可见的农副资源养殖闽西南黑兔,既不耽误农活,又能增加收入,因此闽西南黑兔成了农村妇女的致富兔。
6.槐猪让人回忆起浓浓的猪肉味。槐猪在上杭县已有上千年的饲养历史。其肉质具有氨基酸含量高、含钙高、胶质含量丰富、胆固醇含量低、香甜鲜美等优点。因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大量引进外来瘦肉型种猪,严重压缩了地方猪种的生存空间,槐猪数量呈逐年下降趋势。为更好保护和开发这一优良地方猪种,当地政府积极引进上杭傲农槐猪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专业从事槐猪综合开发及产业化经营。该公司现有能繁母猪200多头,存栏槐猪近2000头。在国家级保种场—上杭绿琦槐猪保种场和省级槐猪保种备份场—上杭傲农槐猪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共同努力下,槐猪种质资源保护能力不断提高,为槐猪产业化开发打下坚实的基础。槐猪种群数量的扩大,加上省内多个城市开设了槐猪肉专卖店,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又可以吃上皮薄而肉质甜美的槐猪肉,记忆中那股浓浓的猪肉香味又重新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三、地方畜禽品种发展措施
1.重视产业发展规划。任何一个产业要发展就必须遵循科学指导,进行合理规划和总体布局。龙岩市各级政府和部门都非常重视地方特色畜禽品种的产业化发展,“十三五”期间,除官庄花猪以外的7个地方畜禽品种均编制了产业发展规划或出台了发展实施意见,对中短期内需要达成的任务目标进行分解细化,循序渐进,分年度实施。
2.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据统计,“十三五”期间,龙岩市各级农业主管部门积极向上争取畜禽种业方面的资金超过1300万元,有效缓解了地方畜禽品种的基础保种资金压力。保种场可以将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到品种改良与开发上,培育出性能更加优良又符合市场需求的新品种。例如龙岩市山麻鸭原种场,在上级项目资金的持续支持下,培育出了产蛋性能全国领先的配套系。
3.适时出台扶持政策。各级政府和部门审时度势,适时出台各种扶持政策,鼓励农户积极发展地方特色畜禽养殖产业。在产业扶贫、养殖保险、生猪转产以及新改扩建等方面对从事地方特色畜禽品种养殖的场户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特别是在脱贫攻坚战役中,各地把养殖地方畜禽品种列入产业扶贫的政策中并积极加以推广,使其成为贫困户脱贫的重要方式。
4.坚持典型示范带动。在各级农业主管部门开展“标准化示范场、美丽牧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等评选活动时,适度向地方特色畜禽品种养殖企业倾斜,积极引导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到地方畜禽品种养殖企业去观摩和现场教学,充分发挥企业的典型示范带动作用,以点带面推动地方特色畜禽产业高质量发展。
四、存在的问题
1.保种设施设备老旧。现有的保种场大多是早期建设的,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养殖技术及设备不断更新升级,以前的选址布局、规划设计及栏舍容量等都已跟不上新发展趋势,而且保种场使用年限较长,设施设备老化严重,无法满足保种育种工作的新要求,保种场要求扩建、改建和更新设备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2.提纯复壮较为缓慢。由于缺少人员、技术和资金支持,部分地方畜禽品种提纯复壮工作开展较为缓慢,品种存在杂化和生产性能退化等问题。同时,部分地方畜禽品种种群规模较小,无法满足规模化、产业化生产要求。
3.产业发展不够均衡。因畜禽品种之间的特性不同,而各地方政府的重视程度也不同,使得8个地方特色畜禽品种产业发展不够均衡。河田鸡、象洞鸡、连城白鸭、槐猪等品种有政府大力扶持或集团公司雄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产业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而官庄花猪已处于高度濒危状态,如不及时采取积极措施,很有可能在这一代人中灭绝。
4.品牌杂乱相互竞争。目前,市场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地方畜禽产品品牌,特别是河田鸡、象洞鸡和连城白鸭3个品种,每个品种都注册了很多品牌,而每个品牌又都是单打独斗、各自为战,市场份额小,相互之间是竞争的关系。若是企业品牌为了提高竞争力而打起价格战,压低产品价格,品质就难以得到保证。一旦品质和品牌口碑崩坏,对于地方特色畜禽产业长远健康发展是灾难性的打击。
五、发展对策
1.提高种业认识,加强保护宣传。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做好畜禽种业振兴,畜禽遗传资源是基础。地方畜禽品种是经过长时间的驯养和培育形成的,具有适应性强、耐粗饲和肉质鲜美等特点,是祖辈留下的宝贵财富,一旦灭绝,将很难恢复。各地应充分提高认识,将地方畜禽品种保护工作提到新的高度,对发展壮大地方畜禽产业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特别是一些濒危品种,更要在人员、资金和技术上给予重点支持,确保品种不丢失。同时,要通过网络、电视、广播等方式加强对地方畜禽品种保护宣传力度,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地方畜禽品种保护工作,营造群众广泛参与的良好氛围。
2.做好资源普查,摸清摸实家底。当前,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开展,各地要充分利用好这次机会,对各个地方畜禽品种的群体数量、区域分布、特征特性及开发利用情况进行一次仔细全面的普查。只有真正摸清摸实各自地方畜禽品种资源家底,才能为地方政府部门制定科学的产业发展规划和出台符合实际需要的产业扶持政策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
3.推广“五新”技术,提高养殖效益。随着疫病防控和土地使用成本不断提高,传统的养殖方式、设备和技术已无法适应新形势需要。各级畜牧部门应积极开展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等“五新”技术的培训和推广,特别是与发展地方特色畜禽品种养殖关系密切的蛋鸭节水旱养、肉鸡网上平养、楼房养猪等新型实用技术的推广,通过应用新技术不断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
4.推动品牌统一,打造“头部效应”。政府部门应当充分发挥牵头组织作用,加强品牌整合和行业监管,杜绝行业内部的无序杂乱竞争。要积极扶持和发展行业中的最具价值、最具优势的品牌,推动各相关企业向品牌统一化方向发展,充分发挥品牌中的“头部效应”。行业品牌整合统一后,可以把较为有限的资源集中起来使用,发挥出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统一的广告宣传和包装设计,既能节约成本,又方便公众识别,可以快速提高品牌影响力。
5.开展线上业务,扩大销售区域。地方品种有着消费地域的局限性,但随着5G网络、互联网技术和冷链物流等快速发展,线上业务成为地方特色畜禽产业发展新的风口。各级地方政府和部门应积极搭建集中统一的线上销售平台,也可以借助成熟的网络电商平台,适时出台相配套的地方特色畜禽产品线上销售扶持政策,鼓励和引导企业积极开展线上业务,拓宽销路,提高销量。
6.引进龙头企业,发展壮大产业。充分参考和借鉴福建正大食品有限公司白羽肉鸡养殖合作模式的成熟经验,积极引进大型龙头企业,利用龙头企业强大的资金、技术、研发能力以及先进的管理方式,开展集饲料、养殖、屠宰加工、销售和服务等环节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布局,深入探索总结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新发展模式,迅速发展壮大地方特色畜禽产业。
7.遵循绿色发展,推进粪污利用。制约地方特色畜禽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是养殖污染,而随着环保压力持续加大,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迫在眉睫。畜禽粪污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如果处理得当,既能“变废为宝”,又能改良土壤,提升农产品品质。所以,各地方特色畜禽养殖场应根据自身实际条件,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市、整县推进项目,选择最适合养殖场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粪污资源化利用模式进行改造,并尽快投入使用,确保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