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糖尿病患者更需警惕冠心病

2023-03-11张哲

健康之家 2023年23期
关键词:微血管患病率硬化

张哲

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常见病,临床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其病因和发病机制极为复杂,至今未完全阐明。《中国健康城市建设研究报告(2022)》中指出,糖尿病已成为日趋严重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我国是糖尿病患病率提升最快的国家之一,城市患病率高于农村。

高血糖的危害

仅仅血糖升高一般不会出现明显症状,但一旦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而放任不管,会累及全身多个脏器和组织,引发各种严重的并发症。

微血管损伤

微血管障碍、微血管瘤形成和微血管基底膜增厚是糖尿病典型的微血管病变,常伴有微循环异常,可导致多脏器病变,如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等。其中,糖尿病肾病常见于病史超过10年的患者,可导致肾功能下降,严重时发展为尿毒症;2型糖尿病患者中,大约20%~40%存在视网膜病变,是导致失明的主要原因。

大血管损伤

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患病率很高,发病年龄较轻、病情进展较快,可引起冠心病、脑血管病、肢体动脉硬化等。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脑卒中的危险比一般人高5倍。

神经病变

流行病学调查表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病率在5%~10%。病情进展缓慢,先期出现肢端感觉异常,如麻木、针刺、灼热或踏棉垫感,后期感觉丧失。自主神经病变主要影响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瞳孔和汗腺等功能,临床表现多样。

糖尿病患者更易患冠心病

临床资料证实,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是普通人的2~4倍,超七成患者最终死于大血管并发症。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是2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糖代謝障碍、血压升高、血脂紊乱、内皮功能损伤、纤溶系统功能异常等相互作用和影响,共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冠心病是糖尿病的主要大血管并发症,是造成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研究发现,约50%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诊断时已患有冠心病。而冠心病患者糖代谢异常患病比例(包括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约为80%。值得一提的是,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疾病时,由于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心肌缺血时常表现不明显、不典型,有时仅出现疲乏、恶心、心律不齐等症状,容易被忽视。

糖尿病患者合并冠心病的特点是冠状动脉病变广泛,常多支受累,斑块常有溃疡、钙化等,以前壁、大面积梗死多见,休克、心力衰竭、心脏骤停等并发症。发病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且预后较差,容易再次复发心血管疾病。

糖尿病性冠心病的防治

大多数患者治疗时,往往只关注血糖水平,对冠心病的其他危险因素很少进行干预,结果就是血糖控制得好,但冠心病等并发症仍“如期而至”。因此,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比单纯降糖更重要。

确诊后,至少每年评估心血管病变的危险性,内容包括。(1)当前或以前心血管病病史;(2)年龄;(3)腹型肥胖;(4)常规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吸烟、血脂异常和家族史);(5)血脂谱和肾脏损害(低HDL-C、高TG和尿白蛋白排泄率增高)。对存在罹患大血管疾病可能的患者,应进行运动试验评估心脏情况。

冠心病的实质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致使管腔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坏死。主要的治疗原则是改善冠脉血供,减轻心肌氧耗。

日常生活管理

(1)合理膳食:以平衡膳食为原则,少油少盐,避免饱食,每天保证绿色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量。(2)健康的生活方式:控制体重,若病情允许,每周进行有氧运动;戒烟限酒;注意心理调整,保持心情愉悦;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

药物治疗

(1)抗血小板治疗: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格瑞洛等药物,可起到稀释血液、防止血栓形成的效果,但应用时要注意监测出血情况。(2)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以“普利”和“沙坦”结尾的药品名。属降压类药物,可抑制和延缓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保护血管内皮细胞,使血管致栓及致炎作用减轻,从而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3)β—受体阻滞剂:可以通过减慢心率、减弱心肌收缩力和降低血压来降低心肌耗氧量。应用时应注意监测心率情况,且这类药物有掩盖低血糖症状的风险,需提高警惕。(4)强化控制血糖:努力使血糖达标,日常监测空腹及餐后2 h血糖情况,定期复查糖化血红蛋白,避免低血糖的发生。因为低血糖会诱导心绞痛、心律失常,甚至猝死的发生。(5)强化降脂治疗,纠正血脂代谢紊乱:改善生活方式,包括限制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适当运动等措施;药物治疗首选他汀类降脂药;根据冠心病的严重程度、合并症情况,血脂的控制目标是不一样的。(6)强化降压治疗,使血压达到治疗目标值:高血压是冠心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可促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血压的目标和患者的年龄、合并症有关,维持合适的血压也有利于冠状动脉的血液灌注。

介入和外科手术治疗

在规范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冠脉介入治疗可以更好地改善心肌供血。介入治疗一般指的是经皮球囊冠状动脉成形术或冠状动脉支架植入。目前常规采用的入路是桡动脉,穿刺置管后,通过导丝将导管送至冠状动脉开口,再应用球囊、支架等器械进行治疗。近些年,药物球囊、可降解支架的出现为部分患者开辟了新的治疗之路。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俗称“搭桥”手术,是取患者自身的血管(动脉或者静脉)作为移植的材料,连接在主动脉和有病变的冠状动脉远端,架起一座桥梁,称为桥血管。外科手术创伤较大,但随着手术技能及器械等方面的改进,手术成功率已大大提高,对于部分多支血管病变的患者,外科手术可作为首选。

猜你喜欢

微血管患病率硬化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2020年安图县学生龋齿患病率分析
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相关性
昆明市3~5岁儿童乳牙列错畸形患病率及相关因素
Apelin-13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磨削硬化残余应力分析与预测
428例门诊早泄就诊者中抑郁焦虑的患病率及危险因素分析
额颞叶痴呆伴肌萎缩侧索硬化1例
老年高血压患者抑郁的患病率及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
IMP3在不同宫颈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