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常用手术麻醉方法及用药

2023-03-11李耀松

健康之家 2023年23期
关键词:麻醉药氟烷椎管

李耀松

麻醉是一种重要的临床医疗技术,在手术和疼痛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介绍常用的麻醉方法及用药,帮助大家更好地认识麻醉。

全身麻醉

全身麻醉是指麻醉药物通过呼吸道、静脉、肌肉或直肠进入血液循环,以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为主,表现为神志丧失、痛觉消失、反射消失、骨骼肌松弛。全身麻醉主要包括全凭静脉麻醉、吸入麻醉和静吸复合麻醉等方式。

全凭静脉麻醉

全凭静脉麻醉是通过静脉注射方式将一种麻醉药或者多种麻醉药输入患者体内,并随血液循环最终作用到中枢神经系统,达到全身麻醉的效果。常用的静脉麻醉药物包括丙泊酚、依托咪酯、氯胺酮等。该麻醉方式的优点是起效快、能给药精准、对环境不构成污染、患者术后苏醒快等优势。

吸入麻醉

吸入麻醉是通过专用吸入麻醉药装置将麻醉药经呼吸系统运送到血液内,再经血液循环达到大脑,抑制中枢神经系统,达到全身麻醉的效果。常用的吸入麻醉药有地氟烷、异氟烷、氧化亚氮、七氟烷、恩氟烷、氟烷等。这些药物在体内分解少、代谢少,大多数会以原形被患者肺部排出体外,所以具有安全性高、可控性高、有效性高等优势。但缺点是起效慢、对手术室的环境有一定的污染。

静吸复合麻醉

静吸复合麻醉即静脉麻醉联合吸入麻醉,发挥两者各自的优点,同时减少单一种麻醉药物的使用量,减少副作用,更加有利患者的术后康复。该方法是目前临床应用比较广泛的全身麻醉方式。

局部麻醉

局部麻醉是指将麻醉药物注射到神经丛、神经干、神经末梢周围,以抑制神经传导为主,使局部痛觉消失,属于可逆性抑制,不会损害组织,优点是简便易行、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局部麻醉可分为表面麻醉、周围神经阻滞、局部浸润麻醉等。

表面麻醉

表面麻醉指用强穿透力的局麻药作用于皮肤黏膜表面,抑制黏膜下神经末梢,起到局麻效果,适合于小的浅表手术。

周围神经阻滞

周围神经阻滞是在机体特定部位的神经丛、神经干、神经节旁注射适量局麻药,对神经传导功能达到暂时阻滞的作用,进而起到局麻效果。但方式需要患者的积极配合,因为穿刺部位分布着丰富的血管神经,易对血管神经造成损伤而引起多种并发症。

局部浸润麻醉

局部浸润麻醉是在手术位置的周围组织内注入适量麻醉药,对组织内神经末梢达到阻滞麻醉效果,较适合体表短小手术,是一種易行、简单的麻醉方式。

椎管内麻醉

椎管内麻醉是指将局麻药注射到蛛网膜下腔或硬膜外腔,以抑制神经支配区域的感觉功能为主。椎管内麻醉分为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硬膜外麻醉、腰硬联合麻醉。

椎管内麻醉适用于下腹部、下肢及会阴肛门的手术和疼痛治疗等,常用的麻醉药物有利多卡因、布比卡因、罗哌卡因等。优点是患者神志清醒,镇痛效果确切,肌松效果良好对心肺功能影响小,费用比全身麻醉低廉。椎管内麻醉也需要进行严密的监测和护理,术后神经功能恢复需要一定时间。

猜你喜欢

麻醉药氟烷椎管
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发展现状
地氟烷与七氟烷用于儿科麻醉的术后恢复效果分析
地氟烷麻醉期间致Q-T间期延长一例
麻醉药和麻醉药品是一回事吗
椎管内阻滞用于分娩镇痛的研究进展
氟烷红外光谱的研究
常见麻醉药在兽医临床上的应用
腘窝坐骨神经阻滞与椎管内麻醉在足部手术中的应用
咪达唑仑抗焦虑治疗对择期腰椎手术患者术中麻醉药用量及术后恢复的影响
椎管内原发Rosai-Dorfman病的MRI表现(附4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