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感悟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守铸魂育人阵地
——党的二十大精神进《读本》课堂的教学思考

2023-03-11海南省儋州市民族中学

新教育 2023年4期
关键词:读本二十大青少年

◎ 海南省儋州市民族中学 于 佳

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高中学生读本》(以下简称《读本》)的教学实践中,把新时代十年的伟大成就作为最鲜活的素材,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有机联系起来,教育学生知、行、信统一,坚定政治信仰,坚守理想信念,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一、党的二十大精神进《读本》课堂的意义

1.有利于培养青少年的政治观。在当代中国,只有树立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才能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树立离不开对先进理论的准确把握和对时代精神的认知。

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立足新时代的历史方位,统筹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建党百年的历史经验,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做出了科学判断和深刻思考,它是立足时代之基的科学理论,也是回答时代之问的科学的方法论。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运用贯穿其中的立场和方法,是新时代对青少年树立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要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总结了十九大以来五年的成绩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部署了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明确指出要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读本》课中融入党的二十大精神,能够更好地让青少年了解我们的国家从哪里来,未来又将去向何方?这条路需要我们怎么走?学好《读本》就是对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也能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更深刻的认知,将二者统一于党的指导方针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也统一于青少年政治观的形成中。

2.有利于树立青少年的大局观。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党的二十大把握了国内外发展大局,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作了综合而全面的部署,确立了奋斗目标和行动指南。习近平总书记的大局观是站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站在全世界的角度,思考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命运,展现了大历史视野和大空间的维度。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谋划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棋局。

学习和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整体性、系统性原则,引导青少年认识到自身肩负着为国家谋发展、为民族谋复兴、为人民谋幸福的重托,有助于他们在使命与责任的感召下,增强参与国家建设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将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重点内容融入《读本》课中,用科学的大局观指引青少年,才能真正使教育、科技、人才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3.有利于培养青少年的学习观。中国共产党人百年来坚守理论,自觉行动,一直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就是一部“与时俱进”的中国共产党人学习路上的“成绩单”。

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读本》课堂,一方面,有助于青少年明确为什么学?中国共产党始终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和使命,新时代十年是党不断立足国情,尊重把握客观规律,尝试理论创新、实践创新、自我革新的十年。青少年也应当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学习目标和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学习责任。另一方面,有助于青少年明确如何学?熟悉党和国家的各项战略部署,掌握未来国家发展需要的技术和能力;了解国家对人才的需求,是新时代青少年成才的要求,也是青少年应有的学习观。

新时代的征程需要青少年脚踏实地,努力学习,更需要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头脑,让这些理论成为他们成长道路上的灯塔。

二、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内涵融入《读本》课堂

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读本》课堂,要找准二者精神内涵的逻辑相通点,实现知识、思想与行为三者统一的教学目标。

1.将“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精神融入到《读本》课堂。“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是党对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实践观的坚持和应用,其精神实质就在于实践,是对理论与实践统一的最好应用。过去五年和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历史性胜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这些成就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过程中取得的。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更应胸怀伟大复兴的使命,坚定不移地听党话、跟党走,脚踏实地、敢作敢为,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责任扛起来,奔赴在国家和民族的伟大复兴道路上,踔厉奋发,笃行不怠。

2.将党的“人民观”融入《读本》课堂。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为人民奋斗的历史。党的“人民观”,就是坚持人民至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党的十八大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成为了新时代党的实践准则。党的二十大后,一句“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的承诺就是对党不忘初心的历史回应。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人民情怀值得每一位青少年镌刻在心中:它发生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中、推进民生建设中、精准扶贫的攻坚战中、抗击疫情的阻击战中、教育医疗的改革中、住房保障的落实中、社会治理的进程中……党的人民情怀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将党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人民情怀与青少年的生活联系起来,融入课堂,作为集体主义价值观内化为青少年的精神追求,也必将外化为他们的自觉行动。

3.将党的“斗争精神”融入《读本》课堂。“斗争精神”体现了事物矛盾运动的规律,是辩证唯物主义和主观能动性相统一的思维体现,是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敢于担当作为、不怕困难挑战的中国精神。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在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面对香港局势动荡变化,面对“台独”势力分裂活动和外部势力干涉台湾事务的严重挑衅,面对国际局势急剧变化时,党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发扬“斗争精神”,在斗争中维护国家尊严和人民利益。青少年是“赶考”路上的重要力量,要将党百年来敢于斗争的实践品质熔铸在学习与生活的经历中,敢打敢拼、善作善成,知难而进、迎难而上,通过自己的努力练就过硬的本领和顽强的品质。

4.将党的“科学精神”融入《读本》课堂。“科学精神”的实质是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科学精神”也是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中国共产党无论在理论层面还是在实践层面,无论是在经济发展中还是在自我革命中,都主张用科学的认知来推动进步。

将党的“科学精神”融入《读本》课堂,将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党找到的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至关紧要的规律性认识”等一系列与时代、与实践相结合摸索出的中国化的科学认识和理论贯穿在课堂教学中,能够让学生从理论的内涵特征、本质要求中感悟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让学生体会到只有认清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才能找到发展道路上的自我革命的答案,教会他们秉持严谨的态度和务实的精神。

让学生对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我国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创新成就去探究:我国取得一系列科技成就的原因是什么?创新与学生的生活与国家的未来有什么关系?这些思考都将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发展,培养探索精神,锻造创新能力。

三、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读本》教学中的实践思考

1.从文本的关联中找到课堂切入点。将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文本与《读本》教材作关联分析(表1见下文),并据此形成课堂内容的整合。

表1 党的二十大报告与《读本》内容关联点

2.在素材的应用中落实核心素养。

(1)摘选新语录,达成政治认同。将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新语录与中国古代传统观点进行对比分析,加深学生对理论问题的深度认同。在探索理论形成原因的环节,可设置相同角度对比分析,让学生体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如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性认识,可将《左传》中“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的思想与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作共性分析,理解现代安全思想是对传统安全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通过融入党的二十大报告语录,增强文化自信、制度自信,坚定学生的政治认同。

(2)融入新观点,培养科学精神。将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新观点贯穿于情景迁移中,让学生体会党和国家是如何将科学理论应用于实践之中。如将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坚持动态清零不动摇,开展抗击疫情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取得重大积极成果”的素材穿插在教学中,设置思考问题: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坚持困难面前“动态清零”,而美国却解除了“口罩令”,主张“躺平”模式。如何看待这两种观点?

理论的特征与本质在对比中最容易显露出来,特别是正反相互对立观点的比较,能得到鲜明的呈现,具有较强的论证力量。引导学生通过要素对比、数据对比、舆论对比分析,发现疫情背景下的美国“躺平”模式,实质是蔑视最高的人权——生存权,而且是健康的生存权。选择最能够凸显中国共产党以坚定的意志品质维护人民利益,将截然不同的认识与国内外的实践相比较,能够锻炼学生用理性思维分析实际问题,即实事求是,遵循社会发展规律,运用辩证法全面分析问题,理解国家治理的复杂性、全面性、严峻性和迫切性,自觉远离偏激、错误的思想,用科学的精神积极主动参与社会实践。

(3)拓展新内容,提升公共参与能力。要上好《读本》课,若只是将“十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当作知识点来传输,就无法找到回答时代之问、国家之问、人民之问的答案,也达不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借助党的二十大召开的契机,将党的二十大报告的内容拓展到学生的学习活动,延伸到实际行动中,才是真正传递了时代的力量,领悟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如可设计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校园”的活动,让学生以实际行动向党的二十大献礼。学生在设计策划案、写宣讲稿、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查阅资料,分析学理,更深入地领悟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真理性特征,同时也提升了他们的公共参与能力。

青少年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积极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中学课堂、进学生头脑,找准《读本》课的育人角度、提升《读本》课的育人能力,在青少年中掀起一场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热潮,激励学生立强国志、践报国行。用党的二十大精神铸魂育人,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青少年,思政课教师责无旁贷,应该一直在路上。

猜你喜欢

读本二十大青少年
二十大颂
喜迎党的二十大
喜迎二十大
喜迎二十大
青少年发明家
散文诗小型张读本
新时代机关党建简明读本
《中华家教》亲子读本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