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冬奥会背景下冰雪体育产业发展的困境与路径研究

2023-03-11高辉王向东通讯作者

中国商论 2023年3期
关键词:体育产业冰雪人才

高辉 王向东(通讯作者)

(山东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山东济南 250358)

1 冰雪产业面临的困境

1.1 冰雪运动参与程度不深,普及速度缓慢

在2025年我国将要实现“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冰雪运动事业发展目标,保证超过5000万人民积极参与到冰雪体育运动中来。北京冬奥会的成功申办和举办、圆满完成预计目标,在短时间内掀起了一股全民参与和热爱冰雪运动的浪潮,但冰雪运动往往受到季节和地域环境的影响与局限,全国人民总体参与度不足,并且常年积极参与冰雪运动、支持冰雪事业的群众规模仍然很小,大多数参与者抱着尝试新鲜感的态度进行冰雪运动,未养成冰雪运动习惯,冰雪运动和冰雪事业的发展因此受限。我国2016年和2017年滑雪总人数均突破千万人次,但是一次性体验人群依然较高。反观瑞典等发达国家,每年约有人均5次参与冰雪运动,总数高达5000万,人们养成了冰雪体育锻炼的意识。我国全民参与冰雪运动的程度亟待提高,南部省份部分群众不具备足够的冰雪体育文化认同感,无法感受冰雪体育带来的魅力,更不会主动体验滑雪滑冰运动,做不到传播冰雪运动项目,这也与我国冰雪体育产业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有关。

1.2 冰雪体育产业缺乏创新和品牌影响力不足

北京冬奥会成功申办并举办以来,冰雪运动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人们在冰雪运动政策优势背景下得到全面进步,为了推动冰雪体育事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还应提高自身创造性,打造凸显中国元素的冰雪运动品牌,解决冰雪体育产业创新性和品牌影响力棘手的问题。由于许多体育运动形式单一,产业创新性和品牌影响力不足,导致我国冰雪体育产业发展处于滞后状态。尽管国内体育产业加快了发展速度,在技术上依旧处于低端层次,冰雪产业的核心技术大多被国外掌握和把控,冬奥会虽然涌现出谷爱凌、武大靖等国内“东奥之星”,引发了无数冰雪爱好者以积极的情绪踊跃参与到冰雪运动中,但国内自主品牌缺乏,致使我国无法与冰雪运动项目方面的发达国家立即缩小差距,形成行业竞争力。因此,在冬奥运动契机的大背景和高度科技创新的“互联网+”发展模式的推动下,根据数字化产业转型政策的指引,运用互联网数字化模式,融合互联网模式下的冰雪体育产业运作、管理与营销,并创造出独有的体育产业品牌,使其成为促进我国冰雪体育事业高质量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1.3 冰雪体育产业运营模式落后,产业结构有待优化

在全球冰雪运动产业日益发展的今天,我国以2022年北京成功举办冬奥会为发展契机,在全球范围内冰雪体育产业普遍蓬勃向上发展的时期,已成为全世界范围内主要的冰雪产业上升力量。与此同时,我国冰雪体育产业逐渐成为全球冰雪产业的重要一环,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传统自然资源指向型运营模式依旧在冰雪体育产业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加上设施配备不足和产品营销水平低,导致消费者在选择心仪场所时踌躇莫展。现阶段,我国冰雪体育产业仍然有巨大的潜力和无限的提升空间,但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我国冰雪体育产业依然在结构设置上不完善、不合理,各个产业没有形成板块联动,冰雪体育产业结构有待优化。我国冰雪装备业和冰雪竞技产业的发展较为落后,在场馆运营和冰雪培训方面发展还不错,但是这些都是造成我国冰雪体育产业整体发展缓慢的重要因素。另外,整体上我国体育产业存在发展不协调、缺乏科学的统筹管理、资源利用率不足的问题,导致冰雪体育产业的发展受到掣肘,如不及时探索路径,就很难在全球范围内发挥重要作用。

1.4 冰雪场地设施不够,冰雪装备市场消费诱导不足

冰雪场地和设施的完备可以在冰雪运动发展中提供足够多的前提保障,然而在这方面我国短板突出,与挪威、加拿大冰雪运动开展较发达的国家相比,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相差甚多。据2016年的相关数据统计,在全世界5500多个主要滑雪度假地中,加拿大占288个,所占比例为5.2%。2016年加拿大滑雪场数据统计为323个,在魁北克省与安大略省的滑雪中心数量增长到177个。2022年初,在滑雪产业统计数据中显示,过去三年间,我国滑雪场数量从703座增加到800余座,单纯从数据变化上看,效果还较为明显,但是从侧面来讲,人均保有量仍未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因而加强场地和设施建设迫在眉睫。随着冬奥会在京成功举办,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冰雪市场和冰雪参与的增长,滑雪参与度和滑雪场数量极度攀升,但由于国内冰雪运动发展起步较晚,冰雪运动装备在市场中处于滞后状态,各类运动装备如冰刀、滑雪板等都需要进口,缺乏国际市场竞争力。荷兰的冰刀、意大利的缆车、美国的整冰机等冰雪市场基本被这三个国家垄断。在我国,冰雪运动被人们称作季节性体育运动,体育器材生产厂家认为投资回报期长,不太甘愿投资在此项目上,进而难以产生动力创造出有价值的品牌吸引消费者消费。

1.5 人才总量严重不足,人才培养模式有待优化

我国人才培养方面存在两大短板:一是冰雪体育人才总量缺乏;二是市场化管理理念不正确、服务不规范。冰雪体育人才是我国冰雪体育健康发展的人才储备与发展根基,在北京冬奥会举办期间,我国冰雪体育人才缺口达到10万人,冰雪体育人才种类繁多,包括冰雪体育指导教练、索道设备维护、冰雪机械操作、冰雪救护、冰雪产业服务等专业人才。在一些相对大型的滑雪场中,教学经验较少、没有执业证书的半路出家的指导教练不多见,往往是一些退役运动员来兼职或全职。反观总体趋势,我国为了弥补这一较大的人才缺口,提高人才总数,积极培养一批懂得冰雪专业的体育后备人才,建立体育专业人才库,才能化解北京冬奥会背景下人民日益增长的冰雪运动的需要和人才储备不足的矛盾。

2 冰雪体育产业发展的实现路径

2.1 以政策引导为动力,有效发挥政府职能

目前我国冰雪体育产业暴露出基础薄弱且区域发展不均衡的现象,最为直接的措施就是保障强有力的政策引导,发挥政策动力。国家体育总局陆续出台了《2022年北京冬奥会参赛实施纲要》《2022年北京冬奥会参赛服务保障工作计划》《“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实施纲要(2018—2022年)》等一系列政策,为北京冬奥会的胜利举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方面,在政府职能上,管理者应借鉴和发挥主导作用,政府和市场分工明确,对界限模糊的领域应及时沟通,政府在基础建设、市场监管、冰雪体育人才的培育及冰雪资源的合理配置等方面需加强正确性指导,发挥自身独特的属性。另一方面,除了坚持政府主导地位外,市场作用的重要性也不容忽视,在冰雪体育产业的投资、产品的创新、冰雪运动项目的研发、服务质量的提高等方面要充分发挥市场作用,一旦形成“政府—市场”管理监督运营的格局,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将越来越近。

2.2 扩大冰雪体育赛事规模,提高冰雪赛事质量

有关报告显示,我国体育产业总产值近十年一直保持稳定增长的趋势,2015年较2012年增长幅度高达75%,总金额达到5494亿元。体育产业种类繁多,包含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业、体育服务业、休闲健身产业、体育培训教育和体育竞赛表演产业。其中,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总额超10000亿元,占国家体育产业总金额比重的65.7%,体育竞赛表演活动的总收入不到总比重的10%,这一数据显然与冰雪发展较发达的国家有极大的差距,我国要抓住体育赛事为着力点,突出问题重点把握,需从以下两点入手:第一,设立专门的冰雪体育主管部门,主要工作是参与冰雪赛事的申办、举办和全国或省级冰雪体育赛事的计划与策划。比如,全国冰壶锦标赛、全国高山滑雪锦标赛、全国速度滑冰锦标赛、全国冰球锦标赛等。第二,我国应积累并总结冰雪赛事举办经验,保持更加开放“引进来”“走出去”的心态,及时弥补不足,找出组织和管理等方面的差距,总结国际冰雪赛事举办的成功经验,同时举办群众性体育赛事,增加冰雪体育赛事规模和质量。

2.3 积极发展冰雪装备产业,推动技术创新,提高自身竞争力

冰雪装备产业作为冰雪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每年进口冰雪器材装备数不胜数,且呈现增长趋势,反映出我国冰雪装备产业缺乏自主创新力和品牌竞争力。为了弥补薄弱环节:第一,注重冰雪装备产业结构的优化。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冰雪装备的市场综合竞争力,在装备的具体制造方面,生产厂商应在冰刀的锋利度上和雪橇产品的大小型号方面下功夫,任何生产环节都要体现科技感,员工生产线上保证精益求精,打造适合不同需求的滑雪爱好者或专业运动队。第二,推动技术创新,开发自主冰雪装备品牌。虽然北京冬奥会背景下我国体育品牌得到了跨越式发展,但是产业品牌影响力和创新性低的问题仍然明显。就目前冰雪装备的国际形势来看,国际上对国外很多高精尖冰雪装备的制造认可度较高,其中荷兰的冰刀、意大利的缆车独树一帜。因此,我国应借助“东奥之风”,研发出自主运动装备品牌,让自主品牌走向国际市场。

2.4 建立“互联网+”数字化发展模式,促进产业创新融合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互联网带来的便利,互联网成为日常必备工具,因此充分抓住数字化发展契机,建立“互联网+冰雪产业”“数字冰雪产业”模式,设立专门的管理部门进行运作和管理,促进多方面、多角度、多维度产业融合。在创新融合方面,应重视并增强冰雪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政策指引,发挥政策动力,将市场运作管理、市场营销有机结合起来,将冰雪体育产业与冰雪旅游业、冰雪文化、冰雪节日等融合,建立冰雕展、冰雪拉力赛及冰雪龙舟节等冰雪产业活动形式,不断创新和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体育产品,形成创新性融合业态。

2.5 加大建设冰雪体育专业人才库,有效填补人才空缺,加快对口人才培养

为了开拓冰雪体育新市场,尽快实现“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一方面,应明确冰雪体育人才的结构组成。根据冰雪体育产业的六个大类别将人才细分为8类,分别为竞技人才、赛事运营开发人才、场馆运营与管理人才、场馆设计建设人才、冰雪体育传播人才等,每个人才类别下都有很多分类。总而言之,冰雪体育人才是我国冰雪体育健康发展的人才储备与发展根基。为了弥补人才缺口,我国在未来发展中应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制订多元培养规划。冰雪运动技能类人才应在全国各个体育院校中培养,冰雪体育教练员和体育管理、研发及创新性人才应分别在冰雪体育社团组织和全国各体育行政部门产生。另一方面,我国要改善人才培育理念,加大创新复合型人才培养力度。国内体育院校应运用“体教结合”积极构建学、赛、练、科研和服务“五位一

体”的复合型人才培育模式,开设冰雪教育校本课程,传播给学生或运动员先进的冰雪理念。与此同时,还应建立人才评价机制,进一步完善人才技能、文化、职业等综合素养评价体系,建立冰雪体育专业人才库,在此基础上加大复合型人才培养力度。

3 结语

北京2022冬奥会的成功申办开启了我国全民参与冰雪体育的新时代,同时使我国冰雪体育产业掀开了新的篇章。政策方面,我国做到以政策为引导,有效发挥政府职能;在装备上,积极发展冰雪装备产业,推动技术创新,提高自身竞争力;在品牌创新上,运用数字化发展模式,促进产业创新融合;人才培养方面,建立“五位一体”的复合型人才培育模式,弥补人才短缺,满足人才需求,摆脱我国非可持续发展人才短缺的困境。目前,冰雪体育已被贴上了“绿色体育”“热门体育”的标签,发展冰雪体育运动的价值和意义更加重大,通过多措并举,我国冰雪体育产业必将迎来高速高质量发展的“双高格局”。

猜你喜欢

体育产业冰雪人才
人才云
逐梦的“冰雪一代”
拥抱冰雪向未来
点燃“冰雪”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取经美国体育产业发展
2017年全球体育产业人物风向标
关于《国家体育产业统计分类》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