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案例分析,让高中地理课堂更高效

2023-03-11郭艳芳

山西教育·教学 2023年1期
关键词:案例情境能力

郭艳芳

地理是高中阶段一门重要的学科,也是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念以及正确环境意识的重要平台。提升高中地理学科的效率可以为学生的高考打下良好的基础,促进学生道德水平的发展,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学生的成长提供内在动力。案例分析指的是教师向学生提供资料,提出问题,然后组织学生在问题的驱动下进行学习与决策的教学方法,它可以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建构完善的知识体系,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质量。

一、利用实物案例,促进学生的抽象理解

高中地理教材中有许多抽象的地理概念,其中包括一些不常见到的天文知识,这些内容通过简单讲述学生很难理解与记忆。面对这样的学情,教师运用实物案例进行展示,可以生动地展现自然地理运行的规律,促进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实现学生理解能力的提升,为学生理解教材中的抽象概念打下基础。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自制实物教具模拟抽象的自然规律,降低教学中的问题难度,促进学生的动手实践,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高中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

例如,教师在进行《地球的运动》一课的教学时,便注重运用实物案例,促进了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首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地球自转与公转的规律,教会学生区分恒星日与太阳日等基本的地理概念,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学生科学的宇宙观,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在这样教学目标的指导下,教师出示了模拟地球与太阳运行的实物案例,并组织学生观看实物模拟来理解太阳自转、地球自转与公转等抽象内容,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强化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记忆,教师还组织学生运用地球仪以及文具,模拟教师展示的内容,并让学生结合教材知识,更加系统地认识地球运动的相关概念,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进行。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运用实物展示的方式将抽象的宇宙运动用具象的实物案例进行了展示,之后又组织同桌之间复述,促进了学生对本课重难点的理解,快速地吸引了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了高中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利用情境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地理课堂中案例的呈现方式有许多种,教师既可以图片、文字的形式呈现案例,也可运用动态的情境呈现案例。情境案例的运用大多会借助多媒体,利用多媒体技术实现场景的还原、文字的再现,能促进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深入思考。相比文字案例,动态的情境案例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在情境下进行具体的问题分析,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教师在使用情境案例时,也要注意找好知识与现实中的融合点,防止学生注意力的分散,影响本节课内容的教学效果。

例如,教师在进行《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一课的教学时,便利用情境案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自然环境整体性的概念,通过现实案例体会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促进学生的地图运用能力,帮助学生树立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观念。在这一教学目标的指导下,教师在上课之初先以本市陆地环境为案例,创设了较为生活化的情境。在情境中,教师利用图片展示了本地常见的河流、岩石、土壤、气候现象等内容,并设置了问题,让学生通过生活化的问题感受了降雨与河流、土壤与农作物等之间的联系,提升了学生对自然环境整体性的理解,让学生体会到陆地上各环境要素之间是协调一致的,为学生接下来深入地了解自然环境的整体性打下了基础。

情境案例的营造最好选择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素材,如此才能更好地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感受性,调动学生的旧识,让学生展开深入的思考与探索。地理学科中的许多内容都可以在生活中感受到,所以教师要学会挖掘身边的教育资源,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利用文字案例,锻炼学生的解题能力

案例分析不仅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也是高考中文科考试的常见题型,其主要考察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在高考中案例分析题往往都是以文字材料的形式出现的,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利用文字的形式出示案例,可以锻炼学生的地理解题能力,培养学生的解题思维。当下的高中生普遍存在阅读困难的问题,面对大段的文字教材,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把握材料信息中的重难点,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帮助学生将材料中的内容与所学的知识建立联系,促进学生解题能力的进步。

例如,教师在进行《人口的合理容量》一课的教学时,便运用了文字案例,一方面是加深学生对自然地理现象的理解,另一方面也能促进学生解题能力的提升。首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等相关概念,并通过现实的案例认识到我国人口增长面临的问题,明确我国现阶段人口政策的合理性,培养学生良好的政治认同。在这一教学目标的指导下,在讲解我国现阶段人口状况这一问题时,教师出示了我国近期人口普查报告以及发达国家解决人口负增长问题的政策案例,并提出问题:“结合材料思考我国现阶段面临的人口问题有哪些?这些人口问题又该如何解决呢?”接着,教师组织学生回答问题,并对学生提出的策略进行鼓励,最后教师出示我国应对这些人口问题的具体政策。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阅读了发达国家解决人口问题的案例,并让学生在案例的启发下思考了应对我国人口问题的政策,提升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让学生认识到解决人口问题的必要性,促进学生人地协调观念的形成,增强了学生对我国基本国情的了解,实现了学生综合解题能力的提升。

四、利用报告案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报告案例,指的是以可靠的调查数据或具有现实依据的内容作为材料的案例类型。利用案例报告向学生说明问题,往往可以增强学生对地理现状的直观感受,让教师的表述更具说服力,增强学生对我国以及世界基本环境的了解,使地理课堂教学更加生动形象。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的教育素材也变得丰富起来。教师在选择报告案例时要注重信息的来源,考察信息的真实性,并在运用讲解的过程中教会学生辨别信息的真伪,提升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培养学生适应当前社会生活的实用能力,实现地理学科的育人目标。

例如,教师在进行《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一课的教学中,便运用报告类案例,增强了学生的主观感受。首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荒漠化的过程,知道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以及人为原因,了解治理荒漠化的基本措施,树立保护环境、防治荒漠化的意识,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环境观念。在这样的教学目标指导下,教师先带领学生了解了荒漠化的基本概念,接着出示了《黄土高原治理报告》,运用大量的数据与对比图片向学生展示了我国治理黄土高原的成果与方法,通过具体的措施加深了学生对荒漠化相关知识点的记忆,帮助学生建立起系统的知识体系,也让学生认识到环境治理的难度,促进了学生环保意识的形成。

案例分析的核心便是案例与问题,教师在选择案例时要注重案例与教材知识之间的关联性,并要找准角度设置梯度问题,促进学生的全面参与,帮助学生学会在纷杂的信息中收集到有效的信息与知识点。此外,教师在运用案例分析时还要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性,让学生可以尽情地展现自己的观点,促进学生发散思维的形成。

五、利用地图案例,强化学生的读图能力

读图能力是高中地理学习过程中必须掌握的能力,也是完成地理解题的基础。在日常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地图阅读能力,教会学生从地理地图中提炼有效的信息。教师在地理课堂上采用地图案例带领学生了解、掌握本课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增强学生对区域地理的认识,提升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运用能力,促进学生的高效学习。此外,教师还需要带领学生总结地理地图阅读的方法,寻找不同类型地图的规律,让学生在案例解决的过程中不断地积累经验,获得综合读图能力的提升。

例如,教师在进行《山地的形成》一课的教学时,便利用地图案例,强化了学生的读图能力。首先,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褶皱山、断块山形成的条件,难点是让学生在地图上可以清楚地认识到褶皱山、断块山示意图,能恰当地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在这一教学目标的指导下,教师在学生基本掌握这两种山的概念及形成条件后出示了地形图,并提问:“在地图上甲、乙、丙、丁四个地方哪个地方可以建造大型的水利工程?并说明原因。”学生完成表述后,教师鼓励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进行相关猜想的补充,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促进学生全面地思考问题。同时,学生在初次接触某类地图时,容易忽视图例中的细节,教师要强调图例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图习惯。

地理学习是离不开地图的,有针对性地进行案例训练,可以提升学生不同类型的地图阅读能力,帮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实现知识的内化,为高效课堂的形成打下基础。此外,地图案例往往可以更加生动地反映自然地理情况,教师适当地穿插地图案例能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便于学生进行形象记忆。

六、利用生活案例,维持学生的课堂注意

高中阶段的学生自制能力较强,能主动维持自己的课堂注意,但高中阶段的知识点也更多、更难,容易让学生产生懈怠情绪。面对高难度的学习任务,教师可以适当穿插一些生活类的案例,让学生在阅读生活案例的同时了解自然现象或人文现象在生活中的表现,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给学生带来新的刺激点,让学生在熟悉的内容下更好地维持课堂注意。教师在选择生活案例时,要注重挖掘身边的素材,尽量运用学生生活中可以接触到的材料,增强地理教学的趣味性、生活性与实用性。

例如,教师在进行《自然界的水循环》一课的教学时,便运用生活案例,维持了学生的课堂注意。首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水循环的概念,帮助学生掌握水循环的基本类型,提升学生节约用水的意识,让学生理解掌握海陆间水循环的示意图,引导学生学会综合运用各种地理要素分析地理问题。在这一教学目标的指导下,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水循环的基本概念与逻辑后出示了鄱阳湖的水位变化折线图,并道:“我们身边的河流、湖泊往往在夏季是丰水期,在冬季是枯水期,那夏季的水是从何而来?冬季的水又去了哪里呢?请同学们以鄱阳湖为案例,结合生活经验与所学内容分析以上问题。”教师布置任务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本案例结合实际,内容较为简单,主要的难点在于学生是否能全面地思考问题。教师采用小组合作分析案例的形式,更有助于学生答案的完善。

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生活案例相结合,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自然界中的水循环,提升了学生对生活中地理现象的感知程度,吸引了学生的课堂注意。高中阶段的学生思想较为成熟,更渴望得到同伴的认同,教师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组织学生分析案例,更易激发学生课堂参与的热情,维持学生的课堂注意。

总之,高中阶段的地理教师要擅长挖掘身边的教学素材,注重案例分析法的运用,并通过案例分析的形式积极锻炼学生的解题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在高中地理课堂上获得更多的进步,打造高中地理高效课堂。

猜你喜欢

案例情境能力
不同情境中的水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护患情境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