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育:源于生活 归于生活
——基于思想品德教育生活化策略研究窥探

2023-03-11张坤旺

山西教育·教学 2023年1期
关键词:思想品德生活化作业

张坤旺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资源,联系学生实际生活,主动搭建平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本文结合实际,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浅析思想品德教育生活化研究策略,助力提升课堂教学实效。

一、导入生活化,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而言,如果满足于按部就班、循规蹈矩,其课堂必然空洞无趣,而学生虽能掌握知识,但更多是被动接受,缺少内驱动力。而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最好的办法,就是在课堂导入阶段,精心设计问题、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而课堂导入又是教学中重要环节之一,教师可以利用学生较为熟悉的生活场景进行导入,不仅可以唤醒学生生活体验,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主动投入学习。

例如,《我知我师我爱我师》一课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在导入环节,教师没有直接导入,而是通过模仿秀的方式,分别请学生上讲台模仿自己身边的教师,然后请台下学生猜一猜模仿的是谁?接着,通过多媒体播放学生身边的教师,请学生回忆关于教师的事情。在学生情绪被充分激发后,请学生谈谈自己的理想。相对而言,这种导入形式较为丰富,不仅有模仿,还有观看和交流,等等,能够让学生全方面了解教师,为其以后更好地学习奠定基础。而这种方式,不仅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兴趣,而且还能渲染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

同样,针对《维护消费者权益》这一内容的导入,教师也没有照本宣科,而是结合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生活实际体验,主动创设商场购物情境,鼓励学生分别扮演导购员、收银员与顾客,展开对话。在充分激发学生参与欲望后,直接抛出问题问学生:“你在购物的过程中,可以享受到哪些权利?如果直接的权利受到侵害,应该怎样维护?”在此过程中,学生深入了解消费者的权益与具体维权渠道,有效强化了学生的维权意识。这种生活化导入模式,不仅较好地渗透了“课堂小社会”“社会大课堂”理念,将相关抽象的文字内容转化为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具体画面,缩短了课堂与生活的距离,还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欲望,为其进一步学习,推促课堂精彩生成奠定了基础。

二、情境生活化,丰富学生体验

当前学生对思想品德教育为何如此反感,其中一个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其教育脱离学生的生活认知,与学生已有的体验严重脱节。若想让思想品德教育真正根植于学生的思想言行之中,最好的办法,就是让教学情境生活化。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整合教材资源,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创设学生较为熟悉的生活情境,以便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继而引导学生跨越时空,主动结合情境进行思考,在进行思辨的过程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这种生活化情境,既来源于教材,同时又高于教材,便于学生主动参与融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在教学《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一课时,教师首先播放了一段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的视频。这件事情当时引起各方高度关注,也引发社会深思,同样也引起学生兴趣,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中。接着,教师直接发问:“你们讨论一下,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悲剧?”经过讨论,学生纷纷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有的说:“妇女心胸狭隘,私自抢方向盘,导致悲剧的发生。”也有学生说:“司机没有把握好自己的情绪,没有把持住方向盘。”随后,教师组织学生模拟妇女、司机,还有其他乘客,展开对话。通过这个经典案例,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冲动是魔鬼,只有懂得退让,懂得互相宽容,才能利己利人。

又如,在教学《文化习俗多姿多彩》一课时,教师没有急于讲解内容,而是从学生熟悉的家乡风俗入手,通过播放相关视频,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鼓励学生以主人身份,尝试向同学解说自己家乡的风土人情,包括风景名胜、历史名人等,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让学生了解到自己家乡的风俗特点,而且还从中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之情。在此基础上,从家乡风俗到全国风俗,从学生生活到教材内容,层层推进,步步深入,不仅能够较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主动参与学习,而且还能让课堂洋溢着浓浓的生活气息。

三、作业生活化,提升学生素养

相对而言,其他课程作业,能够用书面方式进行巩固,而对于思想品德教育来说,作业如果还停留在书面上,必然导致其巩固停留在形式上。英国学者美克菲尔曾经说过:“任何道德教育课程如果局限于教室里,不指向社会现实,实质上不是道德教育,而是非道德教育。”因此,从作业功能和作用角度进行分析,其设计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理论,更要关注学生的思想言行内化。所以在作业设计过程中,要尽可能地实现作业生活化,通过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遵循体验引导,在实现生活化的同时,有效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例如,在教学《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一课时,其目的是让学生懂得宽以待人,但是要真正实现学生思想内化,还需要主动构建生活化作业。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实际,布置“快乐人生”作业。如,每天上学放学,主动与父母与教师打招呼,每天与班级同学都要打一次招呼,一个星期主动做一件好事,每天对你最好的朋友说一句赞美的话,等等。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而且还能将其作用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推促学生进行思想内化,帮助其形成阳光心态。如此富有生活味道的作业,把知识和生活紧紧相连,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明理践行。不过这里需要注意的是,针对言行习惯,需要长期坚持,才能真正得以内化。

例如,在教学《享受健康的网络交往》一课时,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基本上都会上网和用手机,但大多仅限于玩游戏。如果教师靠强制执行,只会让学生反感。其实堵不如疏,若有可能,可以让学生感受网络的便捷。如指导学生用手机扫共享单车,用网络查找相关资料,用网络技术为班级建网络博客,或者尝试创办自己个人微信公众号,等等,针对随机弹跳的网页,要加强学生辨别能力指导,及时关闭,做到绝不浏览。通过这种方式,既能让学生感受到网络的便利,享受健康的网络生活,做一个文明网络人,又能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为其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形成做好储备。

陶行知曾经说过,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而不是两个东西。对于思想品德教育来说,更是如此。教师要主动跳出教材,积极融入学生生活,倡导课堂小生活、生活大德育,努力整合教材与生活资源,以便真正让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在提高学生理论水平,帮助学生完善知识建构的同时,也能有效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

猜你喜欢

思想品德生活化作业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融入法制教育的实践探索
初中思想品德翻转课堂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作业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解题技巧
我想要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