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小学数学“做中学”教学课堂构建浅析

2023-03-11季丽娟

山西教育·教学 2023年1期
关键词:做中学长方体中学

季丽娟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要积极构建自主、合作与探究的课堂,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全过程参与,重视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动口。从当前教学现状来看,不少教师虽意识到学生动手实践的重要性,但由于数学学科的特殊性与抽象性,加上课堂时间有限,因而在其教学中仍多采用灌输式教学,导致学生处于“一听就会,一做就错”的浅层次理解状态。要推进学生真正进入深层次学习状态,最好的方法,就是主动积极推进课堂“做中学”实践模式。“做中学”不仅较好地践行了课程标准要求,而且还能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动眼、动口、动脑等方式,调动多种感官参与课堂学习,以此引导他们进行深度学习、理解探究。

“做中学”不是传统教学中“教师说、学生做”那种初级学习模式,而是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启迪思维,帮助他们重新建构知识体系的一个过程。这种“做中学”更多的是陶行知所倡导的“教学做合一”,指向的是课堂实践,培养的是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与思维。

一、借助生本问题,开启“做中学”

问题是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主要渠道。借助问题,不仅可以推促课堂持续深入,而且还有助于教师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传统教学中,不少教师虽重视问题,但其问题不够精练,而且还穿插较多口头禅,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至于“做中学”,不少小学数学课堂虽有实践,但大多属于零碎的,未能形成自己的体系。其实,早在20世纪6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就已经倡导“做中学”,其目的是通过学生动手实践,经历数学学习探究、重新建构知识的过程。在实践探究过程中,问题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通过问题,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而且还可以把握学生的探究方向,以便能够在有限的课堂学习时间内实现学习目标。

相比传统实践模式,“做中学”更多依赖于学生内心主动参与,而不是被动接受。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内心诉求,尽可能让他们主动参与“做中学”,而“做中学”的动力更多来源于问题。好的问题,不仅可以串起整个课堂教学,而且能激发学生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启迪学生思维。换句话说,好的问题,可以直接开启“做中学”。作为教师,更要关注学生的兴趣点,关注他们学习的最近发展区,尽可能通过问题在其未知与已知之间搭建一座桥梁。教师所设问题,固然能够推进“做中学”,但相对而言,经过学生事先预习,通过小组讨论提出问题,更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具体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采用生本问题,在满足他们成就与展示欲望的同时,也能推进课堂持续深入。

例如,针对《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这一内容,具体教学中,教师没有直接出示问题,而是给了学生一堆长短不一的小棒,让他们通过小组合作模式,用任意三根小棒拼三角形。然后教师鼓励学生自己提问,学生在实践中想到最多的问题是:任意三根小棒是否都能拼成三角形?接着,教师提示学生用不同规格的小棒尝试拼接,通过他们自己动手实践,不仅可以改变他们的学习方式和思维习惯,而且能帮助他们加深内容理解。学生经过多次尝试实践,对小棒进行深度操作,也逐步发现了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继而自主建构相关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假如教师直接呈现问题,让学生动手实践,固然有效,但学生的印象肯定不深,体会不多。而通过小组合作自己提问,然后经过教师筛选修改后再次呈现问题,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展示欲望,而且能帮助他们尽快融入课堂学习之中。如果说“做中学”是推进课堂深入的机器,那么生本问题就是“做中学”的引擎。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实践中所思考的问题,学生在成为教师课堂教学助手的同时,也为“做中学”的开启提供了动力。

二、借助任务模块,推进“做中学”

传统教学中,虽有实践,但更多依附于教师所设计的活动,学生只是被动接受。而“做中学”却不同,首先,教师虽然有讲解,但更多是发挥引导组织作用。其次,针对“做中学”,学生的实践有明确的目的,而不是天马行空的。换句话说,学生是通过做任务来推进“做中学”的。这里的“任务”是“做中学”的关键,也是重要载体。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借助问题,设置任务,以此推动“做中学”深度开展。通过“任务”,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集中时间,明确目标,避免时间无效消耗,另一方面可以搭建课本与知识、学生“学”与教师“教”之间的桥梁。毕竟对于学生来说,数学学习不仅体现在其数学能力上,还体现在他们的数学思维学习上,而“做中学”恰恰给他们提供了一个相对生动活泼、富有兴趣的思维锻炼过程。

而针对任务设置,也不是简单的事情,不仅需要结合教材内容,学习目标以及课堂活动,给学生提供恰当任务素材和资源等,让他们能够依托这些资源推动“做中学”的开展,而且还需要考虑学生主观因素,尽可能创造良好氛围、宽松环境,调动学生兴趣,激发他们内在动力,引导他们主动投入到活动中去。因而要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落实“做中学”,教师一定要围绕“做”字,紧扣“学”字,鼓励学生在动手中体验乐趣,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在总结中巩固理解。只有将“做”与“学”紧密相连,才能提高课堂质效,引导探究持续深入,继而帮助学生从中更好地获取新知。不过这里需要注意的是,针对任务驱动,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操作性,要尽可能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唤醒他们的生活体验,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在“做”的过程中主动学习数学相关知识,促进综合素养的提升。

例如,教学《圆柱的侧面积》这一内容时,如果教师直接讲解,学生或者能够记住公式,并且能运用公式进行计算应用,但他们大多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对其中所涉及的原理以及数学思维方式,往往理解不透。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做中学”模式,根据学生已学过的“长方体的侧面积”内容,设置“做中学”任务,即引导学生展开圆柱侧面图,说说圆柱侧面积展开图形与圆柱图侧面之间的定量关系,小组讨论圆柱侧面积计算公式。通过任务驱动,学生经过小组合作,结合“长方体的侧面积”已知展开方式,设计圆柱侧面积展开图,并且通过计算长方形面积方式,推导圆柱体侧面积计算方式。在这过程中,“做中学”正因为有了目标任务,才有方向;而课堂正因为有了任务驱动,才让学生在学中玩,并与创新融为一体。

三、借助多元互动,深化“做中学”

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教师要引导学生与学习内容、学生之间进行多元交流。对于“做中学”来说,虽然“做”是关键,但如果只有“做”,没有互动、没有交流,那“做”也是低效的,乃至是无效的。这里教师需要明白,“做中学”不仅仅是指学生个体单独的“做”,还指学生小团体,即同桌、小组之间的多元互动,相互交流的“做”。这样的“做”才会更有实效。因而在具体教学中,学生在“做中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通过问题引导,在行间参与小组活动,而且还要引导学生通过交流合作、探究总结等方式,鼓励他们推进学习深度开展,继而有效提高课堂质效。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实践活动,还能通过多元交流,培养他们的交际能力,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提升探究创新能力,最终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与综合素养。

传统小学数学教学中,一般都是教师讲、学生听,这种单向交流模式,学生之间交流不多,即便有,也大多是蜻蜓点水,形式主义。而“做中学”却不同,其学习更多依赖于学生之间的互动,依赖于他们自己动手实践,侧重于探究实践。因而通过“做中学”的学习,学生不仅从中获取了数学技能与相应的数学概念、知识等,还有更为重要的数学思维方式、数学习惯以及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等各种策略。另外,他们在多元互动过程中,其表达能力、分析能力以及合作意识,等等,都能达到有效培养。通过多元交流,能够较好地发展学生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相应的知识结构。不过这里需要注意的是,针对交流互动,教师应给予学生明确的目标、互动方式以及需要的结果,并且还要通过行间巡视、问题反馈等方式及时掌握互动情况,便于及时调整。

例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先使用小棒搭建长方体和正方体,在搭建过程中,引导他们结合书本知识,认识长方体棱和顶点的特征,包括相应数量以及形状。当学生有所了解后,教师应及时组织学生交流,让他们说说长方体有几个面、几个棱、几个顶点,它们之间分别有什么特征,等等。这种带着问题的交流,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学生交流内容也相对集中。接着,教师再次组织学生进行自由交流,分享其他方面的发现。通过这样的交流,教师再次引导学生比较长方体与正方体之间的关系,让他们发现“正方体是长方体,但长方体不是正方体”这一特征。

四、借助总结反馈,提炼“做中学”

总结,是课堂教学中的最后一环。通过总结,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教学内容,而且还能画龙点睛,升华课堂精彩。对于“做中学”而言,也需要及时总结。毕竟“做中学”相比其他实践活动,耗时相对较长,学生在参与中所涉及的知识、产生的想法也很多。从学生角度分析,如果不加以总结提炼,不仅无法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重新建构知识体系,还可能抵消课堂探究质量。从教师角度分析,在“做中学”的过程中,虽然教师也曾参与学生活动,但是没有总结,往往就无法更好地了解学生所学情况,检验活动效果。

另外,通过“做中学”总结,教师还可以通过学生反馈,及时调整下一阶段学习方向。具体教学中,教师应针对学生“做中学”及时通过总结提炼方式,了解实践活动。具体来说,形式很多,可以通过测试、表格或者你问我答等方式,快速了解。但是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毕竟这是“做中学”总结,不是课堂总结,因而时间要紧凑,内容要精简,尽可能指向实践本质,指向知识重点。与此同时,教师还要通过学生反馈及时调整学习情况,是否开展讨论、是否持续探究,以保证“做中学”活动取得实效。

例如,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一内容时,具体教学中就可以通过快速对话的方式,在检测学生对新知学习情况的同时,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这种快速对话总结,能够较好地让学生的做题效果得以充分体现。相比传统总结方式,这种总结,不仅可以营造一种紧张、竞争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活动中始终保持高效。相对而言,这种总结,应穿插在活动之中,毕竟针对“做中学”,时间稍长,学生注意力就会分散,而通过快速对话方式总结,能够较好地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课堂教学质效。

总之,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做中学”是一种生本课堂的体现,其核心理念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在课堂中自主地探究、合作、展示,并从中理解知识,训练技能,习得思维,培养习惯。但是针对小学数学课堂,积极构建“做中学”模式,还需要结合学生认知规律,结合学习目标,有针对性地开展,不能为了“做中学”,而一味地搞实践,结果只剩下“热闹”。只有带着问题,借助任务模块,通过多元互动,及时总结反馈,才能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引导他们在“做中学”中深入思考探究。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深入学习,推促课堂精彩生成,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数学学习能力,发展数学思维,提升数学素养。

猜你喜欢

做中学长方体中学
拆拼长方体
拆拼长方体
探究组合长方体的最小表面积
在多解中学创新
抓不变量巧解题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做中学”教育思想的核心理念分析
关于幼师立体几何教学与幼儿园教育衔接的教学案例
遵循“做中学”理念,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