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赛教融合”模式在人才培养中的实践与应用
——以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为例

2023-03-11陈彦君原东林王晓华

科技风 2023年3期
关键词:赛教融合赛教竞赛

陈彦君 原东林 王晓华

焦作大学化工与环境工程学院 河南焦作 454000

2020年教育部在《关于举办2020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改革试点赛的通知》中提出“形成‘赛教融合’‘赛训融合’的大赛格局”[1]。近年来,通过参赛院校的不断实践,我国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大幅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和校企合作方面也得到了很大推进。

化工生产技术赛项是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一个传统赛项,至今已举办多届,竞赛内容由三部分组成:理论、仿真和实操。理论的内容包括职业道德、化学和化工基础知识、化工识图、分析检验、化工机械与设备、化工仪表与自动化、安全环保等方面知识,主要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仿真主要是对丙烯酸甲酯、甲醇、乙醛氧化制乙酸等三个生产工艺进行模拟,主要考查学生冷态开车、正常操作、异常事故处理、正常停车等的操作,是对学生随机应变能力的一种检验。实操主要是模拟实际生产,利用精馏塔对低浓度的乙醇水溶液进行分离,从而得到高浓度乙醇的过程,这个操作除了考查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外,还对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职业素养进行考核,此外,还把企业里衡量生产的指标物耗和能耗也引入考核体系,从而将学生的理论教学、实训操作与企业生产紧密的结合了起来。

“赛教融合”的主要目的是育人[2]。因而,近年来,随着竞赛的举办,不仅在推进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的建设方面,实现了专业与产业对接,促进了校企合作,而且激发了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培养了学生的坚定信念和创新精神,同时促使教师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将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进行整合,修订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将大赛的评价体系融入教学评价体系,实现了育人过程的“赛教融合”,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和“双师双能型”教学团队的建设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1 目前存在的问题

1.1 职业技能大赛内容和日常教学脱节,没有真正实现“赛教融合”

本着专业教学与技能竞赛深度融合这一目的,国家举办了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从而实现高职院校对技能型人才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竞赛通过直接对教师产生影响,从而间接带动教师教学观念的改变,进而影响到一门课程和多门课程的改变。依据竞赛内容,教师在充分分析学生学情的前提下,改变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进而影响到学生改变惯有的学习方法和思路,推进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团队建设和课程建设水平也明显提高。但是,在实际的技能大赛实施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实际教学和技能培训相脱节的情况。由于时间紧迫,参赛学生多数停课备赛,指导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多数利用课余时间或周末指导学生,有限的精力使教师无法在课堂上进行“赛教融合”的教学。这与技能大赛的“以赛促教”的初衷是相悖的,职业技能大赛内容和日常教学没有真正实现“赛教融合”。

1.2 职业技能大赛忽视了全员教育,学生惠及面有限,不能以赛促学

由于化工生产技术赛项是团体赛,2020年以前,河南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每个学校只能派出由3名队员组成的一支队伍参赛,国赛每个省也只能派2~3支代表队参加,由于指导教师人数和精力有限,即使在院赛和校赛阶段进行选拔,指导教师也无法做到对参选人员的普遍指导,只能是海选过后对有限的3~6人进行指导,这意味着能从大赛中获益的学生人数较少,无法使每名学生都能从中获益。而通过校赛选拔进入省赛集训的学生人数约占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学生总人数的10%,能从集训中受益提升个人能力的学生所占比例较低,即使从2021年省赛开始,每个学校的参赛队伍增加到了两支队伍6名队员,但是学生的惠及面仍非常有限。这种只重视“种子选手培养”,而忽视“全员教育”的方式,不能实现“以赛促学”,严重影响“赛教融合”教学质量的发挥[3]。

1.3 职业技能大赛备赛内容与企业需求不对称,校企合作深度不够

本着为企业培养所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这一目的,职业技能竞赛所考查的知识点和技能点也是以企业实际岗位需求为基础而设计的[4]。因此,如果有企业技术人员结合企业竞赛要求和生产实际对备赛学生进行赛前指导,对提高学生的竞赛水平和成绩就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实际上首先高职院校在技能竞赛备赛过程中,指导教师多数以校内教师为主,甚少涉及企业导师指导[5]。其次,企业生产所涉及的新技术、新设备、新规范更新换代比较快,而技能大赛侧重于考核参赛选手的基本职业技能,故竞赛项目考核的技术与市场需求之间脱节现象比较明显。如果职业院校能加强与企业的合作,结合企业用人需求,并将企业岗位用人需求标准融入技能大赛备赛训练中去,将有利于毕业后学生及时融入就业岗位,提高企业用人评价,起到持续育人的效果。

2 实现的路径和方法

2.1 校企双方双主体育人,共建实训基地联合体

校企双方双主体育人就需要结合学院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与地区行业企业发展需要,突出专业特色,对接产业,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坚持资源融通,辐射共享,校企共建实训基地联合体,根据专业实训教学和职业培训的不同特点,研究开发实训教学资源,科学制定教学要求和考核标准,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和职业培训方式等。因此,学院积极与多氟多新材料有限公司开展校企合作创建“多氟多学院”,基于先进行业企业的生产环境和生产设备,根据技能比赛内容,将与分析测试、设备安全、传热及蒸发、精馏及吸收等有关的新理念、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新标准融入课程体系,建设与实际职业情境对接的实训环境,增强实训教学与行业企业岗位实际的吻合度。

2.2 赛教融合,制订人才培养方案

职业技能大赛赛项设置和竞赛内容的选择在专业与岗位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对接等方面实现了有效融合。因此,要结合职业技能大赛开展探索和研究,建立创新协同育人机制,促进职业技能大赛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和地位[6],形成“技能大赛促进教学创新,教学创新引领人才培养”的良好态势,并以此确定适合于我院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编制适合于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教学特色的教材、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以及考核评价标准,从而使学院的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改革更上一层楼。

2.2.1 竞赛标准和课程标准相融合

竞赛引领职校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将竞赛标准、评分细则等融入课程标准,根据竞赛标准将教学标准具体化、项目化,根据技能大赛的开赛时间合理设置专业课程的开设时间,根据竞赛标准调整课时及内容。同时,着眼于学生的就业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制定有针对性、导向性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与综合实践水平的提升。

2.2.2 企业需求与教学竞赛同步融合

在常规教学目标和竞赛训练目标中同步纳入企业岗位需求,实现岗位目标与企业用人需求之间的无缝对接。学院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的精准服务产业行业规划在对接企业最新的用人标准和需求的前提下,通过“产教融合”共同打造校企实训基地联合体,在常规教学和竞赛训练过程中注重将新业态、新岗位、新技术、新规范等同步导入,同时将科学的企业管理理念与学生的职业素养融入日常教学与竞赛训练过程中,实现教学资源与竞赛备赛资源的校企共建共享[7]。

2.2.3 课程设置与竞赛实践能力相融合

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时,把竞赛内容细分成若干项目,设置相应的课程与之对应,并将竞赛中对实践能力的要求融入具体的教学之中。为达成这一目标,学院通过改造,把专业实验实训室变成“教、学、做、赛”的一体化场所,通过技能大赛任务驱动,实现做中学、学中做。以兴趣为引导,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竞赛与教学相结合的育人实效,将课程设置与竞赛实践能力融合在一起,提高人才的培养水平。

2.2.4 工匠精神与竞赛技能培养相融合

“工匠精神”的实质是务实严谨与精益求精的理念[8]。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和备赛训练中将专业知识点、技能操作要点与思政元素巧妙融合,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将专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养教育有机融合,从而提高育人实效。化工生产技术赛项的三个项目的评分均强调安全、规范、严谨及节能,这与目前国家强调的绿色、清洁、碳达峰、碳中和的理念不谋而合。在备赛训练的过程中,选手只有通过不断的训练,精益求精,对每一个环节和步骤的操作都烂熟于胸,才能取得好成绩。如果在常规的实训生产过程中,团队间缺少合作,不能通力配合,出现问题不能及时沟通解决,选手随意操作,就会影响到精馏塔的稳定性,进而影响到塔顶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学生经过反复训练,在技术上会形成一丝不苟、务实严谨、精益求精的态度,在精神上会形成团队至上的理念,从而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2.3 以技能竞赛优化评价体系,促进竞赛与教学评价相融合

深入研究技能大赛与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之间的联系,将我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和世界技能大赛的标准规范作为“赛教融合”评价的依据和标准,全面融入专业技能教学中,以技能竞赛优化专业和课程评价体系,促进竞赛与教学评价相融合,从而实现对专业所有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全面评价和促进。在评价体系中,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随机应变处理突发事情的能力、安全意识、环保意识、团队协作能力等综合表现贯穿于日常课程教学评价考核的全过程,充分发挥评价体系对专业所有学生的激励和引领作用。

2.4 以赛促教,促进“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

与其他类型教育相比,高等职业教育更侧重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教师在原来“双师”的基础上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具备很强的实践指导能力,此为“双师双能”。其中教师的实践指导能力来自企业的锻炼,但很多职校的教师多数从“校门”到“校门”,没有企业工作经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无法很好地将企业生产实际与课堂教学有机地联系起来,技能大赛则为教师提高实践指导能力提供了机遇。比赛的过程就是观摩学习和交流的好时机,通过与其他院校教师和大赛设备厂家相互交流,互鉴互学,能够使指导教师用客观的眼光来审视自己的教学过程,查漏补缺,从而实现自我提升。因此,大力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组建“双师双能型”教学团队,促进了学院技术管理水平的提升以及“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真正实现教师由“双证书型”向“双能力型”的跨越[9]。

2.5 赛教融合,促进教学改革

“赛教融合”教学模式在“三教”改革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在职业教育中倡导使用新型活页式教材。这不单纯是教材形式上的变化,更是关乎教材理念、内容和形式的深刻变革,关乎如何结合新时代职业教育的新特点、新要求,更好地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服务,更好地为培育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服务。可以在契合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的前提下,通过校企合作开发教材,把企业的真实项目、典型任务、代表案例放到教材中去,以活页形式不断融入思政元素、技术革新、学习方法、技能大赛、职业发展路径等内容。对于教材中的每一个知识点、每一个活页,经过从企业到课堂、从课堂到企业的反复锤炼沉淀,做到简、实、精、新,使学生看得懂、学得会、做得到,学到即用到。另外,随着政策变化、技术迭代和产业的不断升级,可以以活页形式及时将新理念、新政策、新技术、新标准、新规范补充到教材中去,实现教材的动态更新,保证教学内容与时代同步,更好地满足教与学的需要。

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的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对接,按照企业生产实际需要,对分析化学内容进行选择融合,创新编排了《分析化学活页教材》,并用于实际生产。下一步,计划在团队教师对企业进行员工培训的基础上,双方合作编制《化工原理工作手册》,并与企业初步达成技术服务合作意向,为深化校企合作,促进教学改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结语

“赛教融合”是职业技能竞赛与专业教学同向而行、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正确选择。依据化工生产技术赛项规程,进行“赛教融合”,除了可以加强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岗位操作技能,并且在制订应用化工生产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时校企合作,将竞赛标准、课程标准、企业用人标准和职业标准充分融合,在多个领域开展合作,对专业师资队伍进行打造,形成“双师双能型”师资团队,优化专业评价体系,最终将技能大赛对教学改革的引领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落到实处,实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学赛结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综合型技能人才培养目标。

猜你喜欢

赛教融合赛教竞赛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以赛促教 赛教融合”模式下高职英语教学方法的策略探析
技能大赛背景下高职高专赛教衔接相关问题探索
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赛教融合”实践教学探索
“互联网+”多媒体赛教融合对提高大学生创业与就业能力的影响
我看竞赛
基于职业院校技能竞赛的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研究
大赛“效应”放大到课堂教学中的思考与研究
学前教育“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创新思维竞赛(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