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模式
2023-03-11梁晓健
●梁晓健
当前,“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构建了一个以海量数据覆盖多个领域的新技术模式。在高等教育领域,大数据为思政教育工作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在各项工作中,教师要明确大数据对高校思政工作带来的积极影响。以大数据的特征与内涵,实现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和现代网络教学的有机结合。促使教师紧跟时代的发展角度,保持与时俱进的教学路径,引导学生强化思政教学的发展举措,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一、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发展特征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高校教育行业不断转变,网络信息技术与互联网平台已逐渐进入各个领域,成了学生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推动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其教育发展特征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传播的开放性。立足网络时代的发展特征,高校教育工作者需要通过多个方面,充分发挥大数据时代的积极影响,借助开放的网络平台,加速推动信息资源的积极传播。尤其是在网络平台的构建上,加速各类信息传播路径的推动,能够使思政教育的传播方式更为便捷。同时,在网络信息技术的推动下,有效地实现信息数据的分享和传播,从而确保高校思政教育的获取更为自由,所融合的信息资源也更加开放和多元。
2.社交平台的共享性。高校大学生处于一个信息加速融合的时代,思政教育的传播方式和延伸路径十分多样,在深入挖掘社交平台资源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多种方面上入手,拓宽学生的社交区域,并将思政教学巧妙融入其中,克服传统思政教育的障碍和距离,帮助高校学生汲取正能量,树立价值观。引导学生在良莠不齐的信息渠道上,具备明辨是非的能力,避免将不良的信息融入其中,为学生营造一个健康、开放、和谐、有趣的网络教学空间,加速社交平台多资源共享。
3.资源互通的融合性。全球信息化的发展使得现代通信技术迭代升级,高校学生在生活和工作中,需要更加积极的辅助工具,从而帮助学生在网络时代中开拓社交空间,促进学生的信息交流。使思政教育的传播更具实效性。创新网络资源中大量的思政信息创新教育模式,加速融合个性化、多元化的思政教育活动,在提升教学质量的同时,助推大学生学习思政教育的积极性,使学生的自主选择空间更为宽广。全面提升网络平台中学生思政价值的创建,在实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思政教育信息的广泛传播,全面推助思政教育的资源互动。
二、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实施意义
在信息加速传播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要想保持升级和活力,就必须要提升思政教育信息传播的实效性。教师要通过创新思政教育形式,整合网络教学资源,以富有个性化的教学活动,全面提高学生学习思政的积极性。在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实施上,教师需要充分发挥宣传教育的工作效果,进一步凸显高校思政教育的发展意义。
1.拓展学生的学习思维。在高校思政教育的优化过程中,教师要充分结合大数据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遵循海量信息化的发展观念,从多个方面影响学生的思维,达到对学生价值的积极引领。教师可以借助大数据教育模式,改变学生思想极端、行为过激等行为,全面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更为完善的教学目标。例如,围绕大数据的整体优势,积极获取网络信息,通过为学生制定成长档案和信息记录,分析学生的近况和实际需求,实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教学策略。
2.整合丰富的课程资源。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要想获得积极的成效,要借助网络资源,拓宽课程资源的覆盖范围。围绕学生的教学实际,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充分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通过混合式的教学模式,立足在线教育的发展资源,构建全新的教学模式。在推动高校思政教育改革的关键之中,以大数据技术推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思想动态。从而客观、具体、全面地掌握学生对思政课程的信息深度,感受到更加优质的教学服务。
3.强化思政教育传播。大数据为高校思政教育开辟了新的空间,在发挥学校现有的教育环境及文化传播上,要围绕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刻推动下,以高校思政教育健全网络思政教育传统渠道。整合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传播方式,将大数据技术和思政教育深入结合,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在推动学生学习情感和教学需求上,制定最佳的教育方式,全面提高思政教育的发展质量。
4.增进课堂教育实效。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思政教学能够以智能化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完成课堂教学活动。以积极的教学评估,立足实际发展状况,对思政教学进行优化和完善。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教师可以通过数字化信息技术,侧重于思政教育课程考核数据。将教育的真实效果反映出来。从而以正确的价值判断,精准分析教育发展实效。通过积极的数据整合,给予教师更多的关注。使学生能够明确对知识内容的掌握,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构建良好的思政教学目标,为高校思政教育的发展基础。
三、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在信息传播的时代背景下,网络时代在拓展社交空间的同时,拓宽了大学生的思政教育路径。通过整合数据中独特的资源质量,提高大学生思政教育的积极性。在拓宽学生自主学习空间的同时,创新高校思政教育发展载体。但是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无论是从教育理念、教学方式上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1.思政教育的“智能化”不足。大数据作为一种智能化数据资源整合方式,它在思政教学中具备着意义的指导。然而,当前部分高校对于大学生思政工作仍然保持传统的理论教学方式,无论是从阶段测评、教学反馈、还是学习成果上,都欠缺“智能化”思想的融入。在教学的理念上,存在着严重的制约,导致思政教学的课程容量有效,教育效果较弱,拓展性存在不足。尤其是在思政教育的推进方法,缺少大学生的积极参与,高校思政教育的发展仍然较为滞后。
2.师资队伍的“专业化”有限。当前,部分高校负责大学生思政教育课程的教师并非专业任课教师,而是由辅导员或其他学科教师所担任。在整合大数据思想的过程中,这些教师的专业知识储备存在欠缺,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思想等知识的理解不够全面。尤其是在课堂上,难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专业的教学引导,导致高校思政教学的课程面临较大局限,教学效率的呈现不够突出,对于大学生日常学习和发展存在着诸多的不利之处。
3.教学方法“形式化”欠佳。虽然大数据推动网络多媒体技术加速延伸,但是在“互联网+”的实施背景下,大学生思政教育依然存在着理论化、灌输式的教育模式。单一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在知识接受中过于被动,对于思政知识的认知任然停留在书本,导致思政教学的形式固化、接受知识的层次不高,大学生思政教育质量有待提升。
四、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模式的强化策略
依托大数据先进技术,教师要从多个方面优化高校思政教学,创新教育模式、完善教学机制、强化思政导向。全面提升网络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实现对大学生思政工作的强化引领。
1.融合数字教学方法,丰富思政教育形式。首先,教师要积极发挥大数据的引领作用,构建开放的网络教学资源库。在推动思政教育的不断转化下,围绕网络思政教学资源,将其进行丰富的延伸。例如,围绕案例库、资源库、线上教学、在线测评、主题竞演、思政演讲等方式,使高校能够利用好大数据信息技术,净化并定位思政教育的良好口碑,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其次,借助于网络上先进的多媒体平台,汲取更多思政教育资源,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教学素材。充分利用微博、论坛、朋友圈等相关教育模式,通过智能化信息采集系统,合理运用大数据信息整合方式,对学生的思政教育渠道进行高效的监测。借助MOOC平台、VR以及虚拟仿真实践教学,综合推动思政教育的创新和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积极的价值观念,达到对思政教育的有效推动。
最后,教师应坚定大数据意识,了解高校学生所关注的热点话题和热点信息,通过分析新闻话题,深化学生的价值引导,使高校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2.加强思政教师队伍建设,筑造多元生态课堂。专业、优质的教师队伍是提升高校思政教学的重要基础。为此,学校管理者要转变对思政教师队伍的传统认知,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学习和培训机遇。要结合当前教育教学实践,深入分析课程思政中的发展脉络,围绕课程思政的教学内容和实施策略,多角度地推动思政教师的大数据素养。
例如,聘请知名互联网公司的专业人士,为教师开展“互联网+教育”教学研讨。通过角度分析思政课程教学的“大数据”教育经典案例,在课堂上扩大思政教育的格局和视野。特别是要结合培训内容,促进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不断丰富课程思政实现形式,推动思政育人与专业课有机结合。使得思政教师的职业素养得到更好的提升。
同时,在多元生态课堂的构建上,教师在转变教育认知的同时,也需要借助网络上热门信息的有效互动,一方面能够加深学生对于课程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也提高学生思想政治修养。例如,近期热门的小游戏“羊了个羊”获得了大热,教师可以借助这一话题,带领学生分析这款游戏爆火的意义是什么。分析这款现象级小游戏爆火背后的隐喻,从而为学生普及《羊了个羊》的运营策略,了解众多网络游戏利用人性,制造“病毒式”传播的内在原因。让学生能够明白当前互联网发展领域之下,病毒式娱乐所蕴含着的运营策略和商业模式,从而提高学生的价值认识,能够加强自我对时间的掌控,改变沉溺网络的不良想象,从而提高自身的发展认知。
3.强化思政教育创新,探索高效教育载体。针对当前互联网飞速发展的现实情况,高校教师要针对大学生的互联网主流群体现象,通过时下热门的短视频活动,开展多样化教学活动。特别是要在学生共享课堂资源和共享实践教学的内容渠道上,拓宽发展路径,全面提高思政教学的课堂质量。
首先,教师可以借助高校社团活动,从观念转变、内容优化、实践指导等方面入手,明确思政教育的思路和策略。深入分析思政课程的现实转化。例如通过社会公益活动,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公民意识。借助爱国主义宣传教育,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使学生具备宽广深远的发展思维。
其次,结合高校自身的教育特点和办学方式,将“大思政”理念融入思政教育体系建设之中,科学构建“院党委—党支部—师生”三级理论学习宣传体系,形成积极融洽的教学氛围。围绕校本教材的创设,打造“一线二红三实”立体教学模式。
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马克思主义学院为例,学院持续推进思政理论课改革,《辛亥革命虚拟仿真实验》《社会实践》入选湖北省一流课程;建成国内首家《国土安全》思政课虚拟仿真实验项目。遵循大数据时代思政教育的规律,抓住学生成长的需求。利用腾讯会议等平台举办“名家讲坛”,邀请复旦大学等高校的学者、教授开展不同主题的学术报告。推动马院之声微信公众号、“易班”建设,关注新时代青年的思想动态及需求,提供具有学院特色的网络文化产品,加强思想引领。将思政课堂融入社会实践,带领学生搭乘“数字快车”,助力脱贫攻坚,将“知行合一”落到实处,充分发挥实践育人的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呈现出了新的发展方向。结合学生的思想动态和思政教育,广大教育工作者要积极转变发展机制,不断改进和加强思政理论教学。着力探寻网络发展视域下的现代化教育手段,使大数据价值发挥到最大,将精准思政模式和机制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全面推动大数据思政教育的推广,促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