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保险业对外开放背景下保险专业双语人才培养与思考

2023-03-11施柯沁杨新房

经济师 2023年1期
关键词:双语专业老师

●施柯沁 杨新房

一、研究背景

1.对外开放背景下保险专业双语人才培养的必要性。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博鳌亚洲论坛上表示中国将加快保险行业开放进程,我国保险业新一轮对外开放就此提速。2019年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保险公司管理条例》的决定,进一步降低中国保险市场的外资准入门槛,合资寿险公司的外资比例甚至可以达到100%。2021年3月,银保监会删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保险公司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中有关外资股比的限制性规定,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已经成为保险业在“十四五”发展期间新的标签。与此同时,我国境内公司在国际贸易中的参与度也不断提高,国际保险业务逐渐成为了保险业中一个新的热点。不论是前端的保险营销,中端的支撑材料收集和保单下发,以及后端的客户关系维护,都要求国际保险业务从业者具有较高的英文水平。此外,通过近年在上海举办的“进博会”可以发现,越来越多的第三方保险公司开始参与到国际货物运输和国际贸易结算中去。

因此,在保险行业快速发展过程中,国际交流合作不断深化,对高校培养保险专业复合型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十四五”规划提出要聚焦高水平对外开放、不断提升保险业跨境服务能力的大背景下,通过保险专业教育和保险双语课程教学的设置,培养熟悉国际保险市场规则、具备国际化视野的高素质复合型保险专业人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2.高校培养保险专业双语人才的可行性。我国对高校双语课程的研究始于21世纪初,根据教育部在2001年颁布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刘慧侠,袁靖分别基于其教学实践提出了保险专业开设双语课程的设想。此后,梁涛结合《海上保险》课程分析开展双语教学的必要性,提出了教师提高自身素质、加强与学生双向沟通、选择合适双语教材等建议。而随着改革开放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我国保险业发展迅速,吴祥佑和娄凌燕、范玲均认为各高校在大力推行保险双语教学过程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也存在保险双语人才培养滞后、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因此必须加强对培养保险双语人才的重视,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并不断建立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笔者具有3年高校双语课程教学经验,并在双语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完成了《国际保险》双语课程自编教辅材料。根据学生的反馈,虽然在学习双语课程前有一定的畏难心理,但结合老师提前下发的中文参考资料和保险业核心英文词汇,能够较好地掌握国际保险相关知识。双语课程的开设,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学生的专业英文词汇积累,能够帮助学生熟悉国际业务中英文保单和其他英文凭证的内容,并拓宽了学生在经济、政治等方面的知识面。因此,本文从保险专业已开设的双语课程教学实践出发,结合备课经历、课堂互动、学生反馈等展开分析,分析保险专业双语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尝试提出对应的措施和建议。

二、保险专业双语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结合《国际保险》双语课程建设实践经验、保险专业日常教学及人才培养方案的编写和调整,分析归纳目前保险专业双语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如下。

1.保险专业双语人才培养的意识不强。首先,各开设保险专业的高校中,能够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融入双语人才培养概念的学校较少。保险专业是一门应用型非常强的学科,具有较强的实务性,这个特征决定了它所培养出来的学生除了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外,同时还要求具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因此,开设保险专业的高校在编写人才培养方案时,都会考虑业界的前沿理论和需求,并征求或听取保险公司的意见。通过查阅相关人才培养方案及其论证报告,可以发现大部分开设保险专业的高校在其人才培养方案中都呈现了“互联网保险”“科技赋能”“校企合作”“应用型、复合型”等关键词,但明确出现“国际化”“双语人才”的较少。

其次,双语课程开课主动性较低。目前高校开设的双语课程主要还是集中于中外合作项目或为学生考取国际性证书服务,会计、金融和法律等专业由于其国际性和开放性的特征,国家明确要求实施双语教学。而保险学作为金融学类下设的一个专业,并未受到重视,这就导致保险双语人才的培养明显滞后于其他专业。以长三角地区为例,三省一市的各大高校中开设各类保险学专业的学校(含独立学院、高职院校)共26家,通过查询课表可以发现在保险专业设置双语课程的学校寥寥无几,各高校在进行双语课程建设时,并未把保险专业相关课程放在首位。

最后,缺乏针对高校保险专业双语人才培养系统性的理论和实践研究。由于各开设保险专业的高校对双语人才培养的重视不够,大部分学校保险专业的双语人才培养尚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一方面缺乏系统性的理论指导,另一方面也无法通过双语课程的实践积累经验,因此即使开设了双语课程,也较难收到理想的效果。

2.保险专业双语人才培养的基础薄弱。首先,双语课程建设研究成果不足。在知网数据库中搜索“双语教学”这一词条,相关研究成果多达32416条,若进一步以专业进行细分,“会计双语教学”相关的文章有407条,以“金融双语教学”为主题的研究达171条,而“保险双语教学”的文章只有22条。可见相较于其他专业,有关保险双语教学和双语人才培养的研究非常少,理论研究无法反哺课堂,因此对教学也无法产生有效的指导。

其次,保险专业双语教材较少。开设双语课程的教师在选择所使用的教材时,往往有两种方式可以选择,即英文原版教材和自编教材。原版教材内容详实,理论体系完善,且语言表达更为地道,往往是双语教学的首选。但对老师和学生的水平要求较高,也可能存在着版本老旧、脱离实践、与国内实际情况脱节等缺点,影响教学效果。而自编教材虽然更符合国情,也更易被学生接受,但自编难度大、要求高,容易出现表述不准确、数据案例信息更新不及时等问题。因此,选择一本合适的教材在双语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而在相关电商平台搜索保险专业有关双语教材时,发现保险专业的双语教材无论是原版还是编译版都非常匮乏,教师的选择非常有限。在图书储存方面,无论数量或是种类,各高校图书馆保险专业双语教材的储存量也明显不足。

最后,尚未建立起高水平、能够以双语授课的师资队伍。双语人才培养对老师的知识能力及专业素养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一方面,开设双语课程的老师应当具备一定的外语水平,并能够对专业知识进行流利的讲解。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是课堂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老师的外语水平不够,无法清楚明白地对知识点进行解释,那么学生的注意力就无法集中,课堂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另一方面,老师除需具备较高的外语水平之外,还应当有着扎实的专业功底。双语课程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双语人才,外语只是授课和讲解的辅助手段,归根到底还是要求学生掌握专业知识。保险专业大部分的课程,如人身保险学、财产保险学、保险精算等,实用性非常强,如何将外语与保险实务相结合,并保证学生能够听懂、理解、掌握,都对老师的个人素养及保险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带来了新的挑战。

3.保险专业学生学习双语课程的主动性较差。学生是课堂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其参与度和互动活跃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一堂课的效果。双语课堂要求学生同时具备较高的外语水平和一定的专业基础,如果学生的外语听力较差、词汇量不足,那么在课上就无法跟上老师的节奏,容易分心去做与学习无关的事,从而形成恶性循环,越听不懂就越不想听,越不听就越听不懂,甚至导致学生放弃这门课;而如果学生的专业知识不够扎实,在学习双语课程时就会有一定的畏难心理,无法及时吸收和消化新的知识点,同样会影响双语教学的效果。因此,如何在课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积累一定的专业词汇和专业知识,在课上鼓励学生积极互动,及时反馈学习进度,在课后引导学生完成相关作业和测验,巩固学习成果,都对双语课程的建设者及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三、进一步推动保险专业双语人才培养的对策

1.开展保险专业双语人才培养理论与实践研究,增强开课主动性。首先,各开设保险专业的高校应加强对双语人才培养和双语课程建设的重视。随着我国保险行业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对于人才的需求已经从单一要求专业知识转为既要有扎实的金融保险专业基础,又要具备一定外语水平、能够为国内外投保人服务的复合型人才。保险专业在编写和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时,应当根据就业市场的需求,融入双语人才培养元素,并建设一支能够进行双语教学的师资力量,鼓励和引导其开设双语课程。

其次,积极开展保险专业双语人才培养理论与实践研究。一方面,保险专业可以利用教研活动整理国内关于保险专业双语课程建设与发展的相关文献并进行研究分析,了解双语课程的基本教学方法、重难点等,为双语课程实践教学打下理论基础。另一方面,开设双语课程的老师应结合其双语教学实践对教案、课件、大纲等教学材料进行编写和完善,丰富双语教学资源。

最后,出台相应激励政策,鼓励保险专业的老师和学生积极参与双语课堂。对于教师来说,准备一门双语课程的要求高、难度大,在备课环节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学校应在工作量、课时系数认定和评奖评优上给予相应的奖励和支持。对于学生来说,应当设定一定的奖惩机制,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预习和复习习惯,增强课堂互动,保证双语课程的教学效果。

2.打造高水平、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推进双语课程建设。一方面,开设保险专业的高校在选择双语教学的老师时,应当对教师的外语水平和专业能力进行评估,优先考虑有海外留学背景同时有着扎实金融保险专业知识基础的老师。此外,还可以通过邀请专家学者来校讲座、外派老师参加双语课程建设相关培训、至其他高校交流或国外访学等形式,提升自有师资的素质和能力,力争培养一支外语水平高、专业能力强的双语师资队伍。

另一方面,保险专业可以安排进行双语教学的老师学习掌握双语课程慕课资源,并定期进行试讲、说课等交流活动,用教研反哺课堂。通过双语教学实践,开设双语课程的老师可以形成完整的教学材料,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案例和经典题型的积累,基于学生的反馈建立课程案例集和试题库,编写双语教材,为保险专业双语人才培养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

3.完善保险专业双语课程质量监督体系,保证教学效果。良好的课程质量监督体系有利于保障课堂质量和教学效果,开设保险专业的高校也应在双语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课程质量监管和教学效果评估。

首先,在学期初开课之前,可以组织开设双语课程的老师进行试讲和说课,并邀请教务处和质量办的领导、院领导、校外专家等列席,对老师们的备课情况和现场表现进行点评,提高其备课效率并查缺补漏,能够做到以充分的准备开展双语课程的授课。学院的其他老师们也可到现场观摩,增强开设双语课程和培养双语人才的意识,成为双语师资队伍的后备军。

其次,在学期中,应当安排督导对双语课程进行听课,并定期检查教学材料。有些教师在讲课过程中虽然采用了英文的教材和课件,但依然使用中文进行授课,只做到了双语授课的表面却没有涉及核心,就需要及时发现这些问题并解决问题。对于在课堂上出于畏难心理无法跟上老师节奏就直接放弃这门课的学生,也应当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如引导其使用手机APP趣味背单词积累词汇量、在课前做好自主学习形成一定的知识储备、在课后按时完成作业或测验并及时反馈等,最大程度上保证其学习效果。

最后,对于双语课程的成绩评定,一方面,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过程性考核并给出合理的平时成绩。平时成绩应当包括上课情况,包括到课、缺课、迟到、早退等出勤情况,听课认真程度,记笔记、回答问题情况,在课堂上表现,玩手机情况等;作业情况,既包括需按时完成、提交,老师批改并登记成绩的作业,也包括布置了要求自己完成,老师随时抽查、随即提问的作业;课外学习情况,包括小组研讨、跟听双语慕课资源、阅读外文文献等,以抽查笔记、课前展示、研讨交流、平时询问等方式进行考核;同学主动学习、互帮互学情况,主动问问题及在课堂上积极互动的学生会有相应加分。另一方面,也要保证期末试卷母卷的质量,双语课程的期末试卷应当以全英文的形式出具,题型可以包括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专业核心词汇翻译、计算题、简答题、论述题等,题量设置合理,并鼓励学生也以全英文的方式答题。

猜你喜欢

双语专业老师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六·一放假么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双语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