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视域下陕南地区民间民俗体育保护与传承研究

2023-03-11

经济师 2023年1期
关键词:陕南民俗民间

●杨 艳

目前陕南地区民间民俗体育面临着保护与传承的困境,许多传承多年的民间民俗体育文化正在走向没落。针对此,陕南地区应依托乡村振兴的政策,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民间民俗体育资源,挖掘乡村特色文化,打造新的文化产业,构建乡村文明,进而推动乡村的全面发展。

一、挖掘并利用陕南地区民间民俗体育资源,在保护与传承中推动乡村文化振兴

乡村振兴战略的真正实现,不仅仅体现在了定期增加农民自身的经济收入,还包括从根本上改善该地区农民的生活条件,无论是物质生活或者是精神文明生活均需要得到改善,让更多的农民能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将文化自信、文化自强融入到乡村振兴中。民间民俗体育是各地区体育文化发展的成果,是人们精神面貌的表现,同时也是新时期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资源。陕南地区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积累下了丰富的民间民俗体育资源,例如舞龙、舞狮、社火、端公跳神等等。

基于此,将这些独具陕南特色的民间民俗体育资源进行挖掘和整合,将保护与传承工作纳入到乡村经济、文化发展的具体事务中来,对于乡村的全面振兴具有重要意义。从实践层面来看,陕南地区应采取如下措施挖掘并利用民间民俗体育资源:

第一,应结合实际发展做好实地调查。针对陕南地区民间民俗体育文化走进该地区,实地调查并研究,根据我国国家文化在发展过程中的相关政策、人们对民间民俗体育文化的需求和认知,进而打造独具特色的民俗体育文化片区。前面已经提到,陕南地区有着丰富的民间民俗体育资源,这些资源在发展过程中缺乏良好的传承与保护机制,逐渐遗失,有些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面临着传承断绝的风险。针对此,当地文化部门应组织专业团队开展民间民俗体育文化挖掘整理工作,深入田间地头,与农民密切交流,将散落在民间、流传于口头的优秀民间民俗体育文化收集整理成册,并结合新时代发展挖掘其中新的价值内涵。例如陕南某地的文化部门对当地的民间民俗体育文化进行收集整理,并划分不同种类,其中包括节日习俗类(舞龙、舞狮、社火等)、民间舞蹈类(端公跳神、汉调桄桄等)、娱乐游戏类,并形成文字、音频、视频资料,保留体育文化的记忆;然后,将当地比较盛行的民间民俗体育进行整合,创编适合当地农民以及游客参与和观看的运动形式,进而将民间民俗体育融入到农民的日常生活,营造具有趣味性的、引发人们好奇心的体育文化氛围,并且有效地推动我国传统的体育文化,确保文化的传承和振兴得到保障。第二,挖掘民间民俗体育中蕴含的精神内涵,构建体育文化保护与传承体系。解读民间民俗体育文化的思想内核、挖掘其中的精神内涵,可以让当地农民重新认识到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念,形成正确的价值导向,营造文明的乡风;同时,也能够利用文化的力量激发游客的情感共鸣,吸引更多人了解、参与民间民俗体育运动,进而助推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促进乡村的振兴。例如陕南的舞龙这项习俗由来已久,代表了当地人对自然的敬畏和上苍的感激,而这种精神内涵与新时代强调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不谋而合。基于此,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陕南地区可以利用舞龙的习俗,将其中蕴含的精神文化内涵与农民的日常生产、生活融入到一起,并且进一步的引导农民主动、积极地参与到生态文明的建设中,打造美丽乡村。此外,在建立民间民俗体育文化保护与传承体系的过程中,学校的参与是不可或缺的。陕南地区可以将民间民俗体育运动引入到各级学校的体育课程之中,支持校本课程建设,进而利用教育的力量推动文化传承,同时也为乡村振兴中体育文化相关产业的发展培养优秀人才。第三,充分利用线上线下平台,组织民间民俗体育活动,促进传统体育文化的宣传,同时也增加乡村民俗体育文化的供给。所谓“酒香也怕巷子深”,陕南地区丰富的民间民俗体育文化要想实现有效的传承,要想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作用,就应该做好宣传与推广工作,让更多的人了解、认识。例如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各地区的乡村公共图书馆、流动图书馆、乡村文化站、科普基地等机构的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这些文化机构贴近农民,是农民了解民间民俗体育文化,接受文化熏陶的重要场所。因此,相关部门应加强相关材料的投放,为农民介绍民间民俗体育的发展历史以及实践方式,引导农民主动参与到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中来。此外,相关部门还可以利用农村的空地、广场等区域,利用相应的基础设施组织民间民俗体育活动,制作充满特色的体育文化节目,打造独具魅力的文创产品,并利用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渠道进行宣传,让更多的人能够通过线上线下渠道了解民间民俗体育所展现的魅力。

二、帮助陕南地区产业化发展民间民俗体育经济,利用保护和传承等方式推动乡村经济振兴

通过对陕南地区民间民俗体育文化的调查研究来看,由于种种原因这些世代传承的体育活动正在遭受冷遇,许多体育运动项目的发展前景不容乐观。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走产业化发展道路是实现民间民俗体育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必然选择;同时从乡村振兴的角度来讲,民间民俗体育产业化发展也为乡村经济找到新的增长点,让有能力的农民能够摆脱对土地的严重依赖,让更多的人能走到服务业中,增强全体人民的经济收入。陕南地区民间民俗体育的产业化发展可采取如下措施:

第一,因地制宜。任何一种产业发展都需要结合该地区的实际情况,为了提高陕南地区的经济效益,落实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结合该区的实际情况将民间民俗体育产业落实到实处。通过对地区发展的实际状况进行分析,能发现在陕南地区拥有大量的民间民俗体育资源,具有极强的地域特点,显著的时令特征。为此,作为相关部门应充分结合该地区的实际情况,高效利用当前的优势资源,打造特色产业,培育乡村经济新的增长点。积极打造综合工程,将民间民俗体育发展融入到乡村各项事业中来。例如陕南某区在精准扶贫工作中,打造“体育+扶贫”的综合工程,组织专业团队表演舞火龙、端公跳神、笑和尚耍狮子等节目,并引导农民共同参与,为当地农民带来丰盛的文化大餐。在“体育+扶贫”的综合工程的推动下,当地农民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凝聚了人心、增进了感情,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生产生活方式在欣赏民间民俗体育活动,以及精准扶贫工作中也得到了很大改善。加强对土地资源的整合,利用土地资源建设文化展示区,将民俗体育文化融入到其中,也可以根据当地的生活习惯建立独特的康养小镇,在小镇内可以设置表演场馆以此吸引大量的游客,而这种有强大经济效益的项目在当前也能吸引大量的农民参股,引导农民参与经营,从而让农民手中的土地资源变为股本股金,同时也转变农民的身份,让农民参与到体育文化产业体系中来,拓宽农民收入渠道,推动乡村特色体育文化产业的持续发展。第二,应结合民间民俗发展打造独特的体育产业链,并且需要对产业链进行丰富,融入更多内涵。陕南地区依托丰富的民间民俗体育资源进行产业化经营并且打造独特的产业化发展方式,充分利用已有的产业内涵,结合时代发展明确其产业发展的形式,进一步提升民间民俗体育资源的附加值,为该地区的农民提供更多的岗位,提高经济效益,也可以推动产业的集群发展,并打造乡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例如相关部门在乡村民间民俗体育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中,可以围绕体育赛事的开展构建产业链条,即通过体育赛事的举办推动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带动体育终端消费,促进旅游、交通、住宿、零售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形成体育赛事的产业链,其目的是帮助我国乡村在开展经济建设过程中,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加快乡村发展速度。再如围绕民间民俗体育的教育培训设计产业链条,可以推动相关培训基地的建设,组织当地的文化传承者带领学员或者爱好者进行训练,同时利用教育基地将运动比赛、节目表演与乡村文化旅游深度结合,组织群众性活动,调动群众参与,并以此带动餐饮、住宿、零售等消费,形成产业链条。此外,相关部门还可以依托乡村旅游,将体育文化的展示与创意产品生产加工相结合,打造民间民俗体育特色产业集群,从而推动产业内部的协调配合,持续发展。第三,采取多种措施,为民间民俗体育产业发展注入动力,提升其市场竞争优势。毋庸讳言,相较于现代体育运动,民间民俗体育运动在市场中的竞争优势并不明显,甚至有些体育项目面临着失传的风险。针对此,在民间民俗体育产业化发展中,相关部门应采取多种措施给予充分的关注和支持,让民间民俗体育逐渐形成一个独具地域特色的文化综合体,并以此支撑产业发展,形成市场竞争能力。例如陕南地区民间民俗体育产业化发展过程中,相关部门应重视传承人的培养,尤其是对于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的培养,组织教育、培训工作,让体育项目后继有人;借助新媒体平台做好宣传推广,例如文化部门可以挖掘陕南的民间民俗体育资源,收集相关资料,制作影视剧、纪录片,并利用电视、视频网站等媒体进行推广宣传,引发人们的关注和讨论;应加大对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视,并且将已有的属于民间民俗的体育商标进行规划,结合该地区的独特地理标志、专利等开展统筹规划,有效地利用好IP资源。

三、探索陕南地区民间民俗体育的融合发展,在保护与传承中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乡村振兴战略在实施时首先要理解其战略政策,并不是为了在某一个方面提高经济建设的质量,而是需要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分析实现全方面的振兴,其中包括了多个不同的方面,例如经济、政治、生态以及文化等等。利用融合发展战略,实现在多个区域的共同发展,要求在发展的过程中结合客观的发展规律,提高发展质量,满足建设需求。基于此,陕南地区在保护与传承民间民俗体育的过程中,应采取融合发展策略。具体来讲,在乡村振兴中,陕南地区应立足民间民俗体育文化资源实现以下方面的融合发展:

第一,目前应将民间民俗与体育文化相互融合。立足于已有的资源对其进行应用,实现产业融合,推动多行业共同发展。在乡村产业发展中,提升产业的竞争力和凝聚力。例如陕南地区的乡村可以将端公跳神、汉调桄桄等民俗文化的展演与旅游产业相融合,打造文化节,形成文化旅游项目,推动民俗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的协同发展;将舞龙、舞狮等活动与竞赛相结合,形成具有品牌影响力的赛事活动,以推动不同产业的融合发展。第二,推动区域公共事业发展,利用民间民俗体育文化产业推动事业融合。例如陕南地区可以建设民俗体育康养村、康养小镇,并在其中融入更多与康养相关的特色化产品,定期开展相应的服务,提高民众对康养村的了解以及喜爱程度。在该地区还需要打造民俗文化体验、休闲娱乐设施、开展健康教育的讲座,其目的是打造养生养老一体化的综合活动中心,进而丰富民间民俗体育产业文化内涵、形式,将民俗体育产业融入全民健身、传统文化的发展之中。第三,加强区域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推动不同区域民间民俗体育文化产业的融合。陕南民间民俗体育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这种特征是推动当地体育文化产业走差异化、品牌化发展道路的关键。基于此,在乡村振兴发展中,陕南地区应根据区域差异,将独特的文化内容、文化符号注入体育文化产业发展之中,形成“一村一品”的格局,同时利用乡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集群效应,共同推动区域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例如将舞火龙的表演产业,协同端公跳神、汉调桄桄的民俗文化,同时融合娱乐类的节目,形成具有陕南特色的节庆民间民俗体育展演产业。

结束语

总之,陕南地区丰富多元的民间民俗体育文化面临着保护与传承的需要,同时这种独特的体育文化也是乡村振兴过程中的优势资源。基于此,陕南地区将民间民俗体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融入到乡村振兴的工作之中,并整合、配置体育文化资源、打造乡村产业,推动产业与区域的融合发展,进而从文化、经济等多方面拉动乡村的发展,促进乡村的全面振兴。

猜你喜欢

陕南民俗民间
冬季民俗节
民俗中的“牛”
民俗节
党建地图·陕南
庆六一 同成长民俗欢乐行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陕南柑橘老果园改造关键技术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