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财务信息化的高校预算管理研究
2023-03-11张斌
●张 斌
为了进一步提升我国高校的预算管理质量水平,需要综合各种影响因素帮助高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随着网络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成熟,传统的预算管理模式已经不能够完全适用于目前高校的预算管理工作。所以,通过探析现今高校预算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其优化预算管理的措施以提高高校预算管理的规范性、合理性、科学性,最终促进我国高校的财务管理实现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高校基于信息化实施预算管理的重要意义
预算管理是保证高校顺利开展财务工作的基础性管理工作。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计划的实施,高校的预算工作内容随之增加,给高校预算的管理增添了难度,使高校不能简单依靠人工对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处理以及汇总分析,由此,对高校财务人员的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校需要基于财务信息化背景下,开发出立足于高校财务实际状况的全方位的预算管理系统,简化财务数据的处理和分析的冗余环节,提高财务数据的准确率,提高高校预算管理的高效性,从而推动高校预算管理制度的改革和其管理模式的创新。
高校借助信息化技术,将资金的预算管理和财务数据挖掘进行融入,提高高校的预算管理的能效。财务信息化将预算管理嵌入整个财务系统之中,通过计算机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将资金预算的各项数据形成汇总表格,使用户根据需求筛选数据,方便高校对预算进行管理,提高管理效率。财务信息化还可以加强预算在执行环节中的监控,对于额外的资金可以加强审批机制,对未做预算的情况进行不予支出的处理,或经各方审批后支出,并将操作记录痕迹保留,形成痕迹记录日志,增强高校预算管理过程的监控力度。
二、目前高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在2013年,虽然著名学者乔春华就针对高校的预算管理提出了相关建议,在其著作《高校预算管理研究》一书中就高校预算精细化管理中的存在问题难点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不过,随着情况的变化,目前需要对高校预算管理的预算思想观念、使用效率以及信息传递与传播等方面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
(一)预算管理系统使用意识淡薄
目前,部分高校预算意识仍就淡薄,还没有对预算管理形成正确的认识,并且缺少对预算管理作用的深入了解。还有部分高校对预算管理工作不重视,预算管理知识没有在高校预算管理人员中普及,预算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的财务培训,不能正确使用预算管理系统。
虽然有部分高校加大了对预算管理系统的研究,支持预算管理工作的开展。但由于学校本身的局限性,建立的预算管理系统不能完全满足工作的需要,在执行、控制、评价等子模块还未全部实现信息化,无法为高校各管理部门的计划实施提供更为有效的数据基础,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校的长远发展,造成资金的严重浪费。
(二)预算管理缺乏实效性
预算管理可以帮助高校分析和安排下一年度的资金使用,为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参照价值。所以,高校的预算管理要立足于高校的发展情况,与财务管理目标相适应,凝聚预算管理和高校发展合力,使高校的预算管理为高校规划未来发展前景提供数据支撑。
目前,有些高校的预算管理缺乏实效性,其主要体现在各个部门在提供预算数据时,缺少对信息的检查审批过程,未经严格核实的财务信息使得预算编制所需的基础数据不完整、不准确,对高校的预算编制工作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因高校预算管理大多只关注制度层面,没有考虑预算管理的实操性,从而导致预算编制工作的质量水平参差不齐。许多高校仅是依据相关管理部门的要求下发关于预算管理的大体框架性文件,没有对高校预算管理工作的细节进行安排,使得高校在预算管理工作中职责难以划分,难以将管理工作落实到位。
(三)预算管理信息缺少共享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高校的预算管理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手段,各大高校也逐渐提高了财务信息化管理水平。目前,许多高校已经实现了会计电算化,使财务数据的计算摆脱了人工记录的方式,减少了预算管理人员的工作压力。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预算管理信息系统还没有形成完整、成熟的信息共享途径。资产管理、预算管理等系统模块之间相互独立,彼此之间不能完全共享财务数据信息,这种情况给高校的财务信息化建设带来了消极作用,并且严重阻碍了高校的发展。
预算管理信息不能共享,造成“信息孤岛”,使预算管理模块与高校的教务、后勤等部门的管理平台不能进行信息的交流与沟通,导致信息对接困难,使高校不能整合预算管理工作的数据信息,无法实现预算管理的预警功能,无法将内部控制执行到位,从而增加了高校的财务风险。
(四)预算项目的设置不合理
高校开展各类建设性活动时要从长远发展的角度考虑,结合当年预算资金使用的整体情况,建设适用于高校发展实际的项目库。但目前,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着项目库与学校发展规划分离、脱节的现象,预算管理在其建设中并没有起到深层次的作用。由于缺少对项目库建设的规范性管理,使得学校的项目库分别由多个管理部门同时进行管理,缺乏统一意识,最终影响设置的项目与学校的工作计划不相符,无法为预算管理提供项目库支撑。同时,在预算执行的环节中,由于片面执行零基预算编制方法,导致各年度预算项目支出安排思路缺乏中长期连贯性,出现预算资金安排所体现的工作思路与学校工作规划不一致的现象,对高校的预算管理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三、高校预算科学化管理的优化措施
以高校实施预算管理的重要意义入手,通过分析各大高校目前预算管理工作中所存在思想观念滞后、缺乏规范性和科学性以及缺少信息共享等问题,并就观念转变、完善制度规范、合理化预算项目等方面提出相关措施。
(一)与时俱进,转变预算管理观念
在财务信息化的背景下,高校通过规范财务制度、加强内部控制等多种方式方法强化预算管理,以降低自身的财务风险。但还有部分高校对预算管理系统的使用意识较为淡薄,因此,高校应该做好预算管理的宣传教育,转变财务工作人员的传统预算管理观念,使其能够充分认识到预算管理对高校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网络云平台和专业知识讲座等方法,帮助高校财务工作人员学习预算管理的相关理论知识,明白预算管理的内涵。同时,财务工作人员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加大自主学习预算知识和系统使用的力度,积极主动强化预算管理意识,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同时,不断推陈出新,与时俱进,提高自身的信息化技术应用水平,进一步提高学校预算管理系统的使用水平。
(二)规范预算管理流程
提高高校预算管理的质量需要完善、细化预算管理制度,利用制度来更加有效的规范高校的预算管理。高校在现有的预算管理制度的框架上,通过细化各项管理制度,为高校的管理部门执行预算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经验和参考,帮助财务工作人员落实预算管理工作,避免形式化。同时,高校还应该加强对预算的编制流程和方式方法进行明确的规定,使高校个管理部门严格按照预算管理流程执行工作,使得预算管理与财务信息化建设两者和谐统一,增加预算工作执行的系统性,降低人为干预的可能,减少预算管理工作的人为风险,更好地保证预算管理工作的质量。
此外,高校要规范、明确预算管理工作流程,引导各个管理部门开展财务预算工作。通过完善预算管理系统的功能,及时、有效地上传财务相关数据,以此避免各个环节的预算管理工作脱节,提高预算管理的工作进度。
(三)增强预算信息的共享性
预算管理信息要避免形成“信息孤岛”,增强预算信息的共享性,从而改善预算管理的信息沟通不畅的状态,使财务相关信息得到有效对接,增强高校管理部门对预算工作的执行进行监督和管理。高校通过完善预算管理系统,将预算管理系统中预算项目制定、预算审核、预算调整等模块进行综合性考虑,设计出合理、科学的财务预算信息化系统,帮助高校及时了解自身预算的整体情况。
另外,高校还可以构建预算数据共享平台,支撑预算系统与其他财务信息系统之间进行数据的交换,促进数据资源的共享,减少数据在传输过程会发生的数据遗失问题,促进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
(四)建立和完善预算管理制度
2020年10月开始实施《预算法实施条例》,高等院校需依据此条例制定预算管理方法和措施。所以,有必要根据现实情况对高校进行预算管理的研究。
高校通过建立一套完整的、合理的、科学的,包含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过程监控以及预算回馈评价等机制的预算制度体系,梳理高校预算类业务的流程,确保预算工作的有效性和规范性,提高对高校预算管理的水平,利于高校财务信息化的发展,进一步助推高校教育体制创新发展。
四、结语
本文通过浅析在信息化背景下的高校预算管理中较为突出的信息系统使用意识淡薄、预算管理缺乏实效性、预算管理信息缺少共享、预算项目的设置不合理的问题,并根据一些高校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对应的转变预算管理观念、规范预算管理流程、增强预算信息的共享性等方法完善高校预算管理制度。高校预算管理管理方面还存在着巨大的拓展空间,形成系统化、专业化以及适用性广泛的高校预算管理体系还有待进一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