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俱道适往,悠悠天均

2023-03-10孙祥程

书画世界 2023年12期
关键词:古典美学书法

孙祥程

内容提要:随着20世纪80年代美学热的兴起,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古典美学具有了近现代美学特征。古典美学中的“自然”范畴,被广泛应用于书法等各艺术领域。书法美学在大讨论中建立,西方形式化构成的观点被广泛接受。本文试从古典美学角度,提出材质影响下艺术效果的自然表达、主观意识探索的自然表达和时代背景下书写风貌的自然表达等三种书法的自然表达,以期帮助我们对当代书法创作的现状进行反思。

关键词:书法;古典美学;自然表达;魏晋玄学;形式化

一、古典美学背景下的书法自然观

作为中国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书法艺术是在儒家思想、道家思想、禅宗思想和世俗文化等影响下发展而来的。书法在其滋养下,不可避免地受这些文化自然观念的影响。书法中的自然内涵与一般审美文化中的自然表达密切相关,所以,提到书法,就避不开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古典美学。古典美学有着古典艺术的性质,积极地吸收中国古代文化的养分。

“自然”是古典美学的基本范畴之一,或者说是原范畴,对中国古代审美文化影响深远。需要关注的是,自然观虽然是道家首先使用的,但它并不为道家所专有。不把握住自然表达,也就难以真正了解中国古代艺术,特别是书法艺术的意蕴。

自然观何以成为中国古典美学的一个重要内容?简言之,是因为它包含了人类的自由本质。黑格尔认为:“自由在本质上是具体的,它永远自己决定自己,因此同时又是必然的……内在必然性就是自由。”[1]自然实际上蕴含着自由的内涵,当然,西方的自由概念包含着个人主义因素。中国古代文献中所阐述的自然观大多取自《老子》《庄子》。从现有文献来看,“自然”一词出现并成为一个重要观念,老子功不可没。老子“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包含了对必然与自由关系的理解。老子意识到只有顺应自然界的规律才能达到自身目的,这种目的性和规律性的统一就是自由,也即自然表达。

“自然”的观念,最能体现道家哲学的核心价值。徐复观认为,道是通摄宇宙观和人生观的,道即老庄自然人生哲学的归结。王弼《老子指略》论《老子》云:“故其大归也,论太始之原以明自然之性,演幽冥之极以定惑罔之迷。”[2]郭象更是提出“自然即物之自尔耳”[3]等论断。现当代艺术研究者也极其看重自然观,并在跨文化的视域下阐释其多方面的意义和价值。从20世纪初开始,国内就陆续有学者从艺术和美学角度对“自然”进行研究,但鲜有成型的理论,真正对“自然”进行系统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冯友兰在《新原人》中对“自然”作出了解释,认为儒释道思想所追求的高境界都是以自然而然为表达形态。中国古典美学并不直接讨论美而是从生命本体层面讨论美,而有关美学问题便转换为生命本体层面的问题。

自南朝起,古典美学影响下的书法批评开始兴盛。中国古典书论以汉代崔瑗《草书势》等为开端,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以清末康有为《广艺舟双楫》等为尾声,其中大多以随想、手札形式出现,但其内在联系和脉络是明显、清晰的。在继承魏晋玄学的基础上,前人创建了更多的概念和范畴,对书法艺术的内涵有了新的认识。据文献的记载,“自然”这一审美属性被明确,应始于羊欣。羊欣之前,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书家及研究者重视“工巧”“精熟”,而“笔势”“妙有余姿”这种体现自然性的观点虽然已被提出,但尚未受到主流书家的集体认同。作为王献之的外甥,羊欣对张芝、王羲之、王献之三人的书法做过比较,认为王献之在“自然”方面超过其父。另外,王僧虔在书论中提到“天然”,羊欣的自然观为其先导。“天然”即自然而然,是符合自然规律的,它排斥人工雕饰,体现生命本真的自然美。在文学创作中,精妙的句子,高妙的文章,无一不是由自然的禀赋创造。人们之所以强调艺术的自然美,是出于对自然美的崇尚。

清末民初,随着中国社会的转型,西方美学被引入中国,由此中国古典美学开始具有近现代美学特征。但其中有很长一段时间,书法美学发展近乎走向停滞。这是由于当时汉字以实用性为主,其艺术性受到漠视。20世纪80年代起,书法美学处于东西文化碰撞的大潮流中,诸多西方美学被改造以适应中国特殊的历史境遇,在宗白华、朱光潜等美学家的推动下突破了古典书论的固有范式。

二、美学视域下书法的自然表达

近年来,笔者在山东省内考察过很多书法古迹,其中最引起笔者思考的,一言以蔽之,即是自然表达在书法研究中的必要性。实地观摩后,笔者对山东书法古迹之丰富有了感性认识,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李刚田指出:“职业化的书法创作只是在书法人这个小圈子里竞争,而书法人成了井底之娃,远离了社会,远离了文化,只是在技术层面上进行着斗法。 书法的品评也成了书法圈子里的事,社会公众对展览会中的书法感到茫然,对获奖作品感到莫名其妙。”[4]这警醒我们要去掉过度形式化,关注书法本身,进入传统文化,感悟“道”带给我们的自然之法。艺术讲究“无法之法,乃为至法”[5],实际上都在说明无论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在个体实践上,书法创作这种有着普遍客观规律的主观实践所达到的自然,是美的高境界。

(一)材质影响下艺术效果的自然表达

李泽厚从实践角度理解自由,他认为自由是人的本质,而自由的形式则是美的本质:“自由的形式就是美的形式。就内容而言,美是现实以自由形式对实践的肯定,就形式而言,美是现实肯定实践的自由形式。”[6]也就是说,当人们通过实践活动达到自然而然的自由状态的时候,才產生美。在新时期美学研究中,李泽厚突破并超越了他早期实践论美学的局限,而提出人类学本体论美学,这包含围绕人而产生的自然美,自然美即自然的人化。在泰山经石峪摩崖石刻中,书法收笔多未露锋而以回锋为之。笔者认为这应与石质有关,当时书写可能不允许大的波挑出现,石面经凿刻之后易出现断裂或残破等严重现象,所以只好先写出沉实的笔画然后去凿刻,这样便导致后人眼中所看到的刻字线条呈圆起圆收、粗细变化不明显的显著特点,由此带来迥异于时风的另一种书写面貌、另一种审美风尚。材质影响下艺术效果的自然表达也直接给我们当下的艺术创作带来本质性的思考。比如,我们在思考书法展览中的“形式美”问题时,是否会考虑到纸张的选材问题。不可否认,纸张也属于我们这里提到的材质问题,它对书写的艺术效果影响是显性而巨大的,甚至是推动性的。但是我们需要知道,形式美是有“度”的。如何把握好“度”,是当今创作的重难点。在现代化背景下,书法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异化。就跟前文李刚田提到的一样,目前展览形式化倾向严重,疏离了书法与人和文化的关系。当代书家虽然取法视角广、范围大,但模式化的书法形式语言渐趋严重。书法审美狭隘化,过度注重视觉冲击,不断加入设计元素,会大大削弱人们对技法、心理、文本内容等的关注,影响书法的自然表达。

(二)主观意识探索的自然表达

明代祝允明在《评书》中谈道:“有功无性,神采不生;有性无功,神采不实。”[7]这里所说的“性”即指对自然的表达。只有将扎实的功夫和自然发挥的天分相统一,书法的神采才能得以实现。当面对泰山经石峪榜书类刻石《经正》《高山流水》(图1)这种字径较大作品的时候,我们会不自主地退远观察,这时我们会对作品有一个预期,期待看到雄浑、壮阔、磅礴的大气象,而不是纤细或是羸弱的小家子气。明代以前,文人案头书法依然以小字为主流,在如何写好大字(如榜书之类)的问题上,书家一直在探索如何取舍才能呈现出最佳的观感。这里自然联想到明清书家。以徐渭《草书七律诗轴》(图2)为例,当然他的主要成就不在榜书,但其在由小字转大字方面做出的探索,无疑是值得肯定的。大字创作需要舍弃小字中轻挑的连带,而以沉实的“线”来取代上下字的衔接,使整幅作品的气势更强。经石峪榜书风格多苍劲古朴,骨力挺拔,线条粗细变化趋于平缓,笔画少波磔,具篆籀笔意。这些特点无一不属于主观意识探索的自然表达,推动书法学习、研究的不断发展。

(三)时代背景下书写风貌的自然表达

袁行霈在《陶渊明研究》中说:“陶渊明所谓‘自然,含有自由的意味。所谓‘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就应该这样理解。”[8]我们现在讨论书法艺术,当知笔墨当随时代,分析一幅作品,首先考虑的也会是作者所处时代、创作背景、创作环境及其心路历程,这些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到这幅作品。这就是时代背景下书写风貌的自然表达。

书法艺术可以是一个自然的世界,这需要将理性和感性完美融合,由此来净化心灵、提升思想境界。它不仅与同时期的其他艺术门类紧密联系,与同时代的精神也一脉相承。

结语

本文提出的三种自然表达都应在我们的书法学习和研究中引起注意。在当今“展览时代”的背景下,我们更应该保持初心,向中国古代文化思想中探源,时刻关注艺术中的自然表达,并进行融会贯通。当代书法创作应去过度形式化,与古为徒,把握好书法创作的“度”,从书法美学视角,体悟自然表达在书法研究中的必要性和在艺术实践中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黑格尔. 小逻辑[M]. 贺麟,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105.

[2]蔡科,张树胜,杨春友. 王弼集[M]. 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18:18.

[3]冯友兰. 中国哲学简史[M]. 北京:新星出版社,2018:261.

[4]李刚田. 当代书法创作的形式化与职业化[J]. 書法,2011(2):39.

[5]陈传席. 中国山水画史[M]. 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8:561.

[6]李泽厚. 美学论集[M].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164.

[7]乔志强. 中国古代书法理论解读:经典版[M]. 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6:144.

[8]袁行霈. 陶渊明研究[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6.

约稿、责编:史春霖、金前文

猜你喜欢

古典美学书法
仝仺美学馆
书法
书法欣赏
盘中的意式美学
书法
从不同侧面求解古典概型
出入于古典与现代之间
书法欣赏
怎样读古典诗词?
纯白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