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中的自我教育
2023-03-10刘明宇张兴海
刘明宇 张兴海
(长春中医药大学,吉林 长春 130000)
大学生作为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主要对象,其自我教育意识至关重要。因此,探析大学生自我教育的理论依据和现实价值,对高校更优更好地实施“青马工程”具有重要意义。“青马学员”相比普通同学,思想上更为积极,信仰上更为坚定,行动上更为自律。高校“青马工程”能够准确把握培养对象所具备的强烈的主体意识,在培养过程中充分调动和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其主动学习、自我培养的积极性,从而达到先进带全体,典型带一般的群体效应。
一、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过程中加强自我教育的必要性
唯物辩证法认为,“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实现自我教育,这是教育的意义,更是自我教育所追求的真谛。根据教育理论的发展,国家和社会要求高校要更加重视自我教育的力量。青马学员作为高校“青马工程”的重点培养对象,具有向上求新、求变的特点,从心理层面、思想层面以及接受方式上分析青马学员自我教育的理论依据,可以为高校培养青马学员自我教育做好基础保障。
(一)青马学员有成长成才的强烈心理愿望
高校“青马工程”在实施过程中所强调的心理认同,是在整体认同过程中人们的内在心理感受和心理发展过程,一般来说包括个体心理认同和群体心理认同。青马学员对高校“青马工程”所产生的心理认同是以个体心理认同为基础,对比普通同学,这种来自心理层面的主观向好向上的情感更为强烈。当一定数量的青年学生实现个体心理认同时,群体心理认同出现。根据国内学者结合国内外研究趋势,将这种积极心理品质界定为个体在先天潜能和环境教育交互作用的基础上形成的相对稳定、积极的正向心理特质[1]。这个心理特征包括认知认同(知)、情感认同(情)、价值认同(意)、行为认同(行)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是彼此联系、相互影响、相互转化的。在此过程中,青马学员作为主要培养对象,能够将知—情—意外化为行动,把在“青马工程”的学思践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而实现主体的自我提升。青马学员由心而发地对“青马工程”的培养目标、内在价值、未来指向进行肯定,并将所受到的外在吸引转化为内在要求,将“青马工程”所提供的外部条件转化为自我提升的内在动因,从而产生自我归属感的过程,这种心理特征的形成具有极强的稳定性。
(二)青马学员在思想上追求真理的愿望更为强烈
追求真理,渴望用科学理论武装自己,是青马学员的突出特点。[2]因此,高校“青马工程”在培养过程中,有责任有义务对其加以正确引导和积极培养,使其坚定信仰,成为党的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3]作为党的事业的接班人,民族复兴大任的希望所在,他们具有追求真理并渴望掌握真理的能力。高校青马学员的自我教育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教育。青马学员能够更好地自学并践行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青年知识分子的这种思想追求特征与具有科学性、真理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成契合。高校“青马工程”要把握好青马学员追求真理的强烈愿望,给予更多的教育引导。“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4]当前,马克思主义在新的实践中不断创新发展,在同各种反马克思主义的斗争中不断提升其科学性。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青马学员在强烈追求真理的过程中,能逐渐认识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性,培养对马克思主义的情感,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看家本领”[5]。
(三)青马学员容易接受自我教育的方式
自我意识是自我教育的思维基础,自我教育是自我意识高度发展的结果[6]。调查显示:90.8%的被调查者认为有必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自我教育,6.4%的被调查者不确定是否需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自我教育,2.8%的被调查者认为没有必要进行思想政治自我教育。青马学员与普通大学生相比,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价值认同度更高、对自我教育的需求和动力更足、自我教育的能力更强、自我认识更充分且具备自我修缮能力。正确地认识自我是大学生自我教育的起点,青马学员在自我认识上要更准确、更客观。因此在面对种类繁多的教育方式时,青马学员首选的就是自我教育,他们会通过树立理想目标、明确自身不足、自我修缮打磨等一系列的方法来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为大学生设置的理想目标。在新时代背景下,青马学员要成为教学内容的主动建构者,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要用一系列方法去建构知识,主动搜集、分析资料,将当前的学习内容和已知事物联系起来,并加以思考。同时,教育者要帮助受教育者建构,发挥指导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力,通过一系列手段帮助受教育者有效建构知识内容体系,协作学习,使受教育者往更优、更利的方向发展。
二、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过程中自我教育的现实困境
长期以来,高校“青马工程”的开展受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对青马学员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普遍以外界输出的教育为主而忽视青马学员的主体性,采用单纯的理论灌输和强迫式教育模式,缺乏针对性、生动性和实效性[7]。当前,高校在培养青马学员自我教育上存在着教育能力有限、教育方法单一、教育环境局限的特点。
(一)推动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自我教育的教育者能力有限
高校教师作为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自我教育的主要教育者,担负着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青马学员往往会通过每一个小目标的实现去完成大目标的跃进,因此,教育者掌握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并适时予以引导至关重要。当前,教育者在培养青马学员自我教育方面存在两点问题:一是教育观念陈旧。能够引导青马学员进行自我教育的高校教师一类是思政课教师,另一类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两者之间的共性就是教育观念都停留在课本上、课堂上,对于青马学员日常的学习生活沟通引导监督得不够。二是教育能力有限。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特殊的活动,是一项教育人、培养人的活动。这就要求教育者具备敏锐的政治辨别能力、细心的洞悉观察能力、组织创新能力和人际协调能力。据调查显示,当前高校教师对学生的思想动态往往把握不够,在出现舆情问题等方面处理得不好,对学生成长成才尤其是对青马学员的自我教育能力显得尤为局限。
(二)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自我教育方法单一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青马学员的自我教育不是闭门造车,是在交往过程中通过各种实践来完成自我教育。当前,高校在培养青马学员自我教育方式方法上存在两点问题:一是缺乏丰富的实践活动。青马学员通过“知情意行”在个体自我教育和集体自我教育中实现最终的自我教育。“人们在交往中把自己的情感、意愿、目的等信息传达给对方,使双方能相互沟通,相互了解,相互谅解,消除矛盾,达成共识,使交往双方协调合作。[8]”高校在开展集体活动时,往往会选择讲座和参观等形式,没能够很好地实现交互性。二是教育方法较为单一。高校当前采取的教育方法普遍为思政课“填鸭式”的灌输法,随着时代的发展,青马学员更愿意接受形式新颖多样的教学,例如情景剧展演、创新产品设计等。
(三)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自我教育环境局限
人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环境。青马学员自我教育的能力受高校环境氛围的影响。当前局限青马学员进行自我教育的环境因素有二:一是不良媒体的外在渲染。青马学员作为大学生中的一部分,也具备当代大学生思想极易受煽动影响的特点,尤其处在网络信息大爆发、互联网信息良莠不齐的情况下,一切错误的政治观点和思想观念都会干扰青马学员进行自我教育。二是低沉的课堂氛围。据调查显示,当前高校在开展思政课时,往往是思政课教师一言堂、“填鸭式”,学生普遍表现较为死板、沉闷,没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回响,高校没有为培养青马学员自我教育能力提供一个可以各抒己见、自由热烈的教育环境。
三、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过程中自我教育的策略探究
(一)提升教育者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自我教育的能力
教育者作为青马学员自我教育的引路人,只有创新教育理念,才能提升教育能力。高校教师提升教育能力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创新教育观念。高校教师要时刻关注青马学员的生活学习需要,多为学生办实事、办好事,参与指导青马学员做好升学、就业等规划。二是提高教育能力。高校教师要不断丰富学科知识与原理,了解学生成长成才规律,把握学生自我教育心理,从而更好地引导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进行自我教育。
(二)丰富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自我教育方法
让青马学员系统地学习和掌握自我教育的方法,丰富自我教育途径,对青马学员进行自我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主要方法有三:一是加强青马学员的主体性培养。提升青马学员的思维意识与思维能力,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高校可以开展思辨课,引导青马学员对个人发展需要的思考和对个人能力评估的启发。二是磨炼青马学员的自我教育意识。高校要给青马学员提供干事创业的平台,例如大学生自主创业、定期举办志愿活动等,通过实践活动磨炼意志品质,引起青马学员的本领恐慌,从而达到自我教育、自我提升的目的。三是激发青马学员自我教育需要。高校可以通过树立榜样典型,例如志愿先锋、就业先锋、创业先锋等典型的树立,激发青马学员向内探寻自我的内在动力,拓宽就业创业视野,提升自我教育能力。
(三)优化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自我教育氛围
良好的自我教育氛围有效地提升青马学员自我教育的意愿。优化自我教育氛围的主要方法有二:一是引导青马学员正确看待网络舆情。在错误言论和激进主义思潮等网络舆情下,高校要具备及时纠偏纠错的能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青马学员能够有一个良好的网络学习氛围。二是创造思政综合教育平台。高校从思政课、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多点发力,创造思政综合教育平台,通过设计引导,让青马学员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都能够保持一个持续兴奋的状态,进而达到自我提升的目的。
教育的最终目的和最高境界是自我教育。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中的自我教育就是以高校教育为平台,通过“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有针对性地培训大学生骨干、入党积极分子以及信仰坚定的青年党员,使他们在出于自我需要的前提下,能够对自身进行正确认识、主动接纳和向上求索,以满足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作为在思想上、行动上均优中选优的大学生,更应该具备自我教育能力。教育的终极目的是要教会学生拥有终身学习的技能,而这个技能就是自我教育。高校引导青马学员自我教育,一方面肯定了受教育者的受动性,另一方面肯定了受教育者的能动性。二者内在统一,在尊重青马学员主体地位,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各方面的资源,如优化校园环境,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引导青马学院进行自我教育,是他人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结合的教育理念在德育领域的应用,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结果。对高校开展青马工程,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能力,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自我教育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