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卒中风险评估:让一切尽在掌握中

2023-03-10刘祖春

家庭医学 2023年3期
关键词:短暂性脑缺血筛查

刘祖春

脑卒中又称中风,发生时大多没有先兆,突如其来,且病情较重,常伴有肢体活动障碍。即使应用目前最先进、完善的治疗手段,仍有70%以上的卒中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给社会和家庭增加了许多负担。由于脑中风危害大,相信每个人都很迫切地想知道自己发生脑卒中的可能性究竟有多大,这就是脑卒中风险评估。评估后可以清楚地知道自身目前有哪些容易导致脑卒中的因素,哪些是可以改善和预防的;自己处于脑卒中风险的哪个层次,如何进行有效预防,让这一切尽在掌握中,做到有的放矢,从而达到有效降低脑血管病发生率的目的。

脑卒中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病,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两种,后者(即百姓俗称的脑血栓)占全部脑卒中的85%。脑卒中发病急、病情进展迅速、后果严重,即便治疗及时,部分脑卒中幸存者仍可能出现肢体残疾、语言障碍、吞咽困难、认知障碍、精神抑郁、社会关系缺失等,给家庭和社会造成巨大负担。

2016年,“中风120”三步识别法在《柳叶刀神经病学》上发表,其中包含:“l”看l张脸,不对称,口角歪斜;“2”查2只胳膊,平行举起,单侧无力;“0”(聆)听语言,言语不清,表达困难。如果有以上任何突发症状,要第一时间怀疑是脑卒中,应立刻拨打120求救,就近送往具备脑卒中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接受规范救治。

及时发现脑卒中的早期症状极其重要。越早发现,越早治疗,效果越好。患者在发病4.5小时之内被送达有救治能力的卒中中心,得到规范的血管开通治疗,多数症状可以明显改善,良好的生活质量也将得到挽救。

国家卫健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推荐的简单易行的脑卒中“8+2”危险评分,由8大危险因素加脑卒中病史组成,适用于40岁以上人群的脑卒中危险因素筛查和干预工作。8大危险因素是指: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吸烟、心房颤动、超重或肥胖、缺乏运动、脑卒中家族史。2个脑卒中病史是指:发生过脑卒中或有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

脑卒中“8+2”危险评分,将40岁以上的成年人,分为脑卒中的低危、中危、高危人群。

高危:具有3项及以上危险因素;或者发生过脑卒中;或者有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

中危:具有少于3项危险因素,且患有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心房颤动)之一。

低危:具有少于3项危险因素,且无慢性病。

TIA是由血管原因引起的一过性或短暂性、局灶性神经功能(脑、视网膜或脊髓)障碍,主要表现为一过性黑蒙、雾视、视野中有黑点、阴影摇晃,一侧面部或肢体的无力或麻木、失语、认知改变,或突然发作的眩晕、头晕等。一般持续10~15分钟,多在1小时内,最长不超过一天,恢复后不遗留神经功能缺损体征。

TIA是严重的、需紧急干预的“卒中预警”事件,TIA患者7天内的卒中风险为4%~10%,90天卒中风险为11%。研究表明,对TIA紧急评估和治疗会减少80%卒中风险。目前常用的TIA早期卒中风险分层工具为ABCD评分系统。其中ABCD2评分能很好地预测TIA短期卒中的风险,应用最为广泛,详见下表。

上述脑卒中初发的风险评估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卒中的風险评估内容,对卒中风险预测及后续治疗都很重要。如果被评估为中高危,最好到医院咨询医生做进一步检查,主要包括同型半胱氨酸检测、颈动脉超声和脑血管超声检查等。如果颈动脉超声和脑血管超声发现有问题,可再做一个核磁的血管成像。同时在医生指导下积极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尽早启动抗栓、稳定斑块和血压管理等综合干预措施,最大限度降低脑卒中风险。

脑卒中的预防要以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酒、心理平衡的“健康四大基石”为主要内容。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进行脑卒中危险因素筛查,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

日常生活行为要注意以下几点:清淡饮食;适度增强体育锻炼;克服不良习惯,如戒烟酒、避免久坐等;防止过度劳累;注意气候变化;保持情绪平稳;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发现问题早防早治。

有相关疾病的患者应重点注意以下几点:高血压患者应注意控制血压,坚持服用降压药物;高脂血症患者应注意控制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坚持服用降血脂药物;糖尿病患者和高危人群应积极控制血糖;房颤或有其他心脏疾病者,应控制心脏病相关危险因素;提升以预防为主的健康意识,积极参与、配合当地医疗卫生机构开展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干预等活动。同时,关注所在城市的卒中急救地图和生活区域的卒中中心。

猜你喜欢

短暂性脑缺血筛查
点赞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体检
预防宫颈癌,筛查怎么做
NRS2002和MNA-SF在COPD合并营养不良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比较
智力筛查,靠不靠谱?
尤瑞克林治疗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观察
阿托伐他汀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48例临床效果观察
原花青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肠道功能的保护作用
血必净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细胞外组蛋白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关系的初探
尤瑞克林联合法舒地尔治疗高危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近期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