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企业增值税纳税筹划策略分析
2023-03-10王峰
王峰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城市化建设的持续深入,社会已经进入了全新的发展进程中,这也为建筑企业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而站在建筑施工企业的角度来看,其中纳税筹划属于至关重要的,尤其是在进行税务改革之后,税负的弹性空间得到了较为显著的提升。企业方面通过税收筹划的方式,可以获得较为明显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提升。所以,企业必须加大对于纳税筹划的重视程度,进一步解决纳税筹划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在近年来的发展进程中,随着社会经济的稳步发展,建筑施工企业的经营环境也产生了较为显著的变化,而这种比较复杂的经营环境也产生了各种各样的问题。站在建筑企业角度来看,首先建筑施工行业对于增值税的重视程度正在不断提升,特别是在税制改革产生的影响下。其次对于建筑企业自身的风险防范能力以及税务筹划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建筑施工企业无法针对税收筹划方案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税负就会出现提高的现象,对企业后续的良性发展产生严重阻碍。因此,这就需要采用更加科学合理的税收筹划方式,在拓展企业盈利空间的基础上,大幅度降低企业的整体经营成本。
一、增值税背景下建筑施工企业纳税筹划的重要性
在税收政策的实施阶段中,建筑企业也产生了极大的改变,而在增值税所产生的影响下,更应当进行科学合理的纳税筹划,以此来降低整体税负,这对于建筑施工企业后续的稳定发展能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首先,在增值税的计算阶段中,价外税并不包括税额本身;其次,在建筑施工企业针对增值税进行缴纳的过程中,其中要求应当统一采用增值税的专属发票,确保发票能够更好地实现统一化管理,这种方式可以有效解决以往发票管理工作较为混乱的问题;最后,增值税无论是在缴纳还是征收的过程中,都具备着极高的透明程度,结合以往较为完善的纳税流程,能够在根本上提高税款缴纳的便捷程度。而在全面进行营改增过后,税收管理工作的透明化、规范化特征更加显著,不仅能够进一步防止内部产生偷税漏税等问题,也能够充分激发出企业对于税收筹划的积极性,站在实际情况的角度上来看,营改增属于我国税务管理工作的显著进步。而在增值税背景产生的影响下,企业的税收筹划空间也在不断拓展,税基也在逐步降低,在政策杠杆所起到的作用下,不仅能够进一步帮助企业来规避那些纳税误区,也可以大幅度降低企业自身的纳税负担,在增值税的实施过程中,建筑施工过程中也能够有效转变税款的缴纳类型,比如城建税等,由此可以看出,纳税成本的降低代表着企业自身经济效益的提高,建筑企业必须要充分意识到增值税筹划对于自身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在促进国家税务改革工作统一化与协调化改变的同时,促进后续税收筹划活动的合理开展,从而更好地激发出企业自身的活力。
二、建筑企业实施增值税纳税筹划产生的影响
(一)杜绝内部产生重复纳税的情况
建筑企业在实施增值税的实际过程中,能够有效促进企业整体管理水平与管理质量的提高,确保企业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开展各种生产活动。同时,企业在采用增值税纳税筹划工作的过程中,可以大幅度降低由于经营所产生的资金负担,在降低成本、开支以及预算的基础上,保证建筑企业可以实现稳定发展,而站在实际情况的角度上来看,在建筑企业以往的工作过程中,重复纳税问题的发生概率相对较高,大部分企业都会由于重复纳税而消耗较多的流动性资金,使得企业后续的发展动力受到较为严重的影响,也不利于企业的全面发展。在现阶段的发展进程中,通过增值税的纳税核算工作,可以有效提高财务管理以及税务管理的清晰程度,确保其可以有条不紊地开展,充分结合市场的动态发展情况以及企业的经济情况来明确具体的纳税内容与纳税方式,确保其能够符合我国现代化建筑企业的基本发展需求。
(二)逐步提高建筑企业的税收筹划空间
在建筑施工企业全面实施增值税的纳税筹划工作过后,其对于建筑施工企业的上游以及下游都能够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一般情況下,建筑企业大多都会与各大企业之间进行配合,比如上游的业主以及下游的材料供应商与设备租赁方等。针对不同的行业以及纳税主体,其中适用的税收筹划政策也并不相同,在充分结合法律法规以及行业要求过后,税务工作的开展应当具备更高的统一性,确保建筑施工企业能够具备更高的税收筹划空间,在后续也需要结合不同行业的基本需求对其进行整合以及分类,尤其是对于纳税人自身身份的选择以及建筑企业的结构方面,也可以展开科学合理的谋划,结合建筑企业经营方式的基本需求,制定出能够符合建筑施工企业实际发展情况的税务处理模式,保证企业可以获取到更大的利润空间。
三、建筑企业增值税纳税筹划中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合理选择供应商
在建筑企业的实际经营发展阶段,具备着较为显著的流动性特征,可以更好地实现跨地区经营。所以,为了进一步达到降低整体施工成本的主要目的,大多数企业更加倾向于选择那些价位比较低的材料供应商或是规模较小的供应商,在供货条件较差的情况下,还会直接在当地居民当中采购所需的材料。站在实际情况的角度上来看,材料供应商大多都会就地采集材料,通常内部并不具备开具对应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专业能力,企业也很难在其中获取到专用发票,后续的抵扣工作也无法顺利开展,在潜移默化之间提高整体税务压力,建筑企业所获取到的利润也会逐步降低。除此之外,由于这部分供应商在管理规范性方面比较差,导致后续的供货时间以及材料质量很难在根本上得到保证,在这种情况下也会对工作的顺利开展带来严重影响,并且建筑施工企业当中所获取到的材料成本,大约可以达到总成本的百分之五十,这也使得能否高效应用税额抵扣,成为企业是否能够做到节税的关键所在。
(二)加大了税收筹划风险
在建筑行业的发展进程中,以往的资质共享并没有得到规范处理,这样也会在潜移默化之间加大企业自身的税收筹划风险,主要就体现在工程项目的招投标环节以及业务招揽环节中。通常情况下,那些资质较高的企业通常都会以自身的名义来为那些资质比较差的企业提供必要的业务招揽服务,确保两者之间可以更好地实现资质共享,利用这种方式来帮助那些低资质企业有效达到投标中标的主要目的。然而,虽然采取这种方式会进一步提高工程项目的中标率,但在后续合同的签订阶段中,双方很容易就会出现主体不同的情况,这样就会对后续的合同履约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特别是在营改增政策全面实施过后,建筑企业需要在相关的注册地进行报税,还要做好增值税预缴工作,以此来获取到对应的增值税发票,这样就可以更好地起到抵扣税金的主要效果。但站在实际情况的角度上来看,如果合同的双方主体没有得到统一,增值税发票很难进行抵扣,这也不利于后续各类工作的顺利开展,除此之外,在建筑企业当中如果采用了总分包模式,由于无法开具发票也会使得总包方很难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抵扣链条,这样也会对增值税抵扣产生不良影响。
四、建筑企业增值税纳税筹划的具体应对措施
(一)科学合理地选择供应商渠道
站在建筑企业内部管理工作的角度上来看,材料采购属于其中至关重要的工作环节,这就需要对各类供应商渠道进行更加科学合理的选择,以此来大幅度降低整体税负。而其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在于,建筑企业在材料的采购阶段中也要更加谨慎地选择对应的供应商,尽量选择那些小规模纳税人以及一般纳税人,针对供货商材料的具体价格、质量以及税务情况等多种因素展开综合评价,而后遵循择优选择的基本原则,帮助企业获取到更多的现金流以及经济效益。但在实际材料的采购阶段中,那些具备一般纳税人资质的供应商,其所提供出的价格通常都比较高,但这部分供应商都可以出具对应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相对来说,如果选择的供应商为小规模纳税人,整体价格水平则比较低,但只能通过税务部门来代开发票,这种方式通常情况下整体抵扣率相对较低,仅仅只有3%左右,并且不能开具专用发票,其也会对建筑企业带来极大的损失。因此,在材料的实际采购阶段中,建筑企业就应当尽量与那些小规模的纳税人供应商进行积极主动的协商,并在价格方面提供更大的优惠,通过价格折扣等多种方式来有效弥补建筑企业无法获取可抵扣专用发票所产生的严重损失,企业方面也要稳定控制好折让幅度,并与临界点之间进行更好的比较,如果没有对两类供应商的材料质量展开综合考虑,在折让临界点与折让幅度相同的情况下,两种方式所获取到的净收益相对较高,而在折让幅度低于临界点的情况下,这两种方式所获的净收益基本一致。举例说明,建筑企业在承包了某一个工程项目过后,再排除其他影响因素,只针对材料采购等内容展开深入分析,就可以选择一般纳税人、小规模纳税人,建筑企业方面应当在进一步明确供应商基本情况过后,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与现金流量来做好必要的纳税筹划工作。而在含税报价基本一致的情况下,就应当优先对那些增值率较高的一般纳税人加以考虑,并在其中获取到能够折扣的专用发票,逐步降低企业自身的税负压力。
(二)做好必要的资质共享工作
站在实际情况的角度上来看,建筑施工企业内部存在着较为显著的资质共享问题,为了实现对于各类税收筹划风险的合理防范,就应当在工程招标阶段中积极主动地与发包方之间进行交流沟通,在明确企业基本施工水平后,及时与发包方以及施工企业根据施工协议进行高效交流,并在意见达成一致后签订对应的施工合同,保证合同主体基本一致,从而起到抵扣增值税的主要作用。而针对建筑施工企业当中所承包的各类大型施工项目来说,就要优先针对企业的施工资质等多种内容展开分析与评估,在进一步明确施工方资质水平差异的基础上,采取总分包方式,简单来说就是中标企业与实际施工企业之间应当签订分包协议,通过施工企业来为中标企业开具发票,这样就可以构建更加完善的增值税抵扣链条,而其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在于,采取总分包方式来签订分包协议的实际过程中,不能违反《建筑法》的基本內容,为了在根本上解决内部出现的资质共享问题,建筑企业应当重点关注以下几方面内容:首先,应当进一步降低内部资质共享,积极鼓励各大企业在投标阶段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参与到竞标活动当中,同时,还要有效限制内部资质与其他企业共享的情况,充分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参与到竞标活动当中;其次,二级企业也要针对目前的子公司做好评估工作以及资质分析工作,从而制定出培育计划,从而更好地开展对于三级企业的资质培育工作,比如通过更加丰富的资质类型,在提高资质等级的同时提高市场竞争优势,并大幅度降低共享二级企业资质的整体项目比例,这样就可以更好地解决建筑企业当中存在的资质共享问题。
(三)完善内部的分包管理制度
为了针对各类税务风险进行防范,建筑企业就必须要加大对于分包管理的重视程度,在充分结合企业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分包管理制度,从而有效实现对于进项税的有效抵扣。一方面,在制度当中更应当进一步明确分包管理的标准内容,确保分包管理流程可以得到细化处理,防止出现将工程项目分包给那些施工资质较差的企业;另一方面,在制度内容当中也要明确劳务分包的结算细节,在签订合同的过程中将人工费用的筹划作为重点内容,在明确结算内容的基础上,保证企业方面可以及时获取到分包方的可抵扣发票,从而达到降低销售税款的主要目的。
结语:
建筑施工企业通过对于增值税的纳税筹划工作,可以大幅度降低企业自身的税负压力,确保企业能够充分结合自身的发展需求来实现对于内部各类资金的高效配置,为企业后续的经营发展提供出更大的资金空间。因此,建筑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人员不仅需要进一步明确财务核算管理的工作内容,也要全面掌握企业的具体纳税情况,通过科学合理的增值税纳税筹划措施来促进建筑企业的稳定发展。
(作者单位:天元建设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