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滨城市海洋研学旅游发展引擎及路径研究
2023-03-10许永明
许永明
海洋研学旅游作为一种新兴业态,正在成为滨海旅游消费的新热点,成为“滨海旅游+”的一种新模式、新景象。本文从我国海滨城市海洋研学旅游发展概况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出发,研究了当前海洋研学旅游的发展引擎,从而得出了海滨城市海洋研学旅游的发展路径。
滨海旅游业发展呈现生态化和多元化趋势,已经成为海洋经济发展的领头羊,海洋研学旅游作为一种新兴业态,正在成为滨海旅游消费的新热点,成为“滨海旅游+”的一种新模式、新景象。各滨海城市都比较重视海洋研学旅游产业的发展,陆续出台各种扶持政策和指导意见,2020年11月厦门发布《关于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支持开展海洋文化研学活动,不断扩大厦门海洋文化影响力,推动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海洋实验室、科技馆、样品馆和科考船等向社会开放,鼓励发展海洋工业旅游,打造海洋生态科普教育示范基地等。2021年5月青岛发布《关于推动青岛市海洋研学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指出将统筹推动全市海洋特色研学旅游资源开发,不断创新产品课程和线路体系,培育多业态、多元化、链条式研学旅游产业格局,打造海洋研学旅游目的地城市品牌。
一、我国海滨城市海洋研学旅游发展概况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有十几个地级以上海滨城市,主要包括大连、青岛、厦门、深圳、珠海、三亚等,共计1919.58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8万多公里,拥有面积大于500平方米的海岛7300多个,旅游资源非常丰富,近几年滨海旅游业呈现快速发展态势,2021年实现增加值15297亿元,比上年增长12.8%,占2021 年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的44.9%,是海洋产业增长的主引擎之一。
海洋蕴藏着丰富的经济资源和能源,也是研学旅游资源库的基础,海洋知识更是广阔无垠、包罗万象,目前海洋研学旅游的主题主要围绕在以下几方面:
1.海洋科普教育,主要包括各大洋洋流的分布和流动的方向等海洋地质地貌知识、蕴含生物多样性的海洋生物生态系统知识、海洋演化史等。
2.海洋运动体系,包括沙滩岸边运动、海上冲浪帆船运动、海底潜水观光运动、海岛生存探险活动以及其他趣味活动等。
3.海洋文化体系,与大海大洋有关的文学作品主题产品,例如诗歌散文、舞台剧、小说剧本、艺术作品、舞蹈演出等。
4.海洋经济产业,包含了现代海洋产业相关的海洋渔业、海洋油气业、海洋矿业、海洋盐业、海洋化工业、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电力业、海水利用业、海洋船舶工业、海洋工程建筑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等各类产业。
5.体验式海洋生活,包括出海垂钓、海岛生存、渔家生活、沉浸式海洋馆、赶海等。
当前海洋研学旅游行业正处于发展初期,即将迎来发展黄金期,需要政府统筹、行业整合、企业主导,三方协同发力,才能打造出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特色产业,形成引领经济增长的新引擎。目前,还存在各种亟待解决的问题和挑战,主要表现为:一是政府机构政策执行力效果不明显,各职能机构之间配合衔接容易出现断层,服务保障工作不到位;二是各研学旅游机构、研学教育基地有一定经验和研发能力,但质量参差不齐,大部分中小机构课程数量不丰富,缺乏专业化讲解人才,无法完成综合性海洋研学指导;三是家庭认知分歧较大,有些家长将研学旅游看作传统旅游,只玩不学,有些家长却期望孩子在研学旅游中能够获得大量考试知识,将侧重点完全放到应试教育上,忽视了研学旅游主要是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将学习内容灌输给孩子的本质;四是缺乏监督机制和事后评价体系,由于众多学校并不具备独立组织研学旅行的能力与条件,在实际操作中,都会直接委托给旅行社或其他第三方机构,但第三方机构在研学旅行过程缺乏监督保障机制,致使研学旅行实际效果与预期目标相差甚远,甚至出现负面影响,各学校也没有建立对学生参与此项活动的事后综合性评价体系,直接导致无法通过对学生参与研学旅行的表现来综合评估学生是否达到既定的教育目标,致使研学旅行的实际效果无法反馈。
二、海洋研学旅游发展引擎分析
(一)“双减”政策助推研学旅游热潮
2021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政策),这是国家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双减的本质是打破原有的“挤海绵式”教育模式,让教育回归本质,培养国家未来真正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专、精、特、新”创新型人才,以中小学生为主体对象,以集体旅行生活为载体,以提升学生素质为教学目的,依托滨海旅游资源,进行体验式教育和研究性学习的研学旅游活动——海洋研学旅游热潮再度兴起。
海洋研学旅游正是海洋文旅与教育需求的深度融合产物,研发出各具风格的科创研学体系,为学生们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学生们在研学旅游中体验到乐趣、发掘潜力、探索热爱、增强好奇心。创造的快乐塑造体验,科技的光芒照亮理想,让孩子在热爱中探索,对海洋的无限探索能够培养学生们对海洋领域的兴趣,为培养更多的“专、精、特、新”海洋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二)政策加持推动海洋研学旅游提质升级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包括加强教育培训,培养海洋高精尖人才,提高海洋旅游的开发能力等。中央发布的《海南省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实施方案》明确指出,拓展旅游消费发展空间,构建丰富多彩的旅游消费新业态,其中加快发展全域旅游的路径之一即鼓励在海南开展主题丰富、形式多样的研学旅游。2021年提出《关于推动青岛市海洋研学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意见》,重点推动海洋旅游高质量发展,聚焦海洋研学旅游提质升级,助力打造成为国际滨海旅游目的地。
(三)现代海洋产业与旅游业的全面融合为研学旅游拓展新空间
现代海洋产业广义上包含海洋渔业、海洋油气业、海洋矿业、海洋盐业、海洋化工业、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电力业、海水利用业、海洋船舶工业、海洋工程建筑業、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等各类产业,海洋研学旅游作为现代海洋产业的一部分又可以与其他各产业融合,形成新的“现代海洋产业+研学旅游”的新模式,现代海洋产业具有庞大的产业基础,任何一条生产线、一项新技术、一个新业态都可以发展成为研学旅游的产品,实现一、二、三产业的新融合,既能健全研学旅游产品体系、丰富孩子们的视野,又能为企业做宣传、提升品牌影响力、增加经济效益。
(四)资本大量涌入助力海洋研学旅游行业迈上新台阶
据统计,目前旅游服务类上市公司的毛利率变动较为稳定,平均毛利率在10%以上,“旅游+教育”的研学旅游模式正吸引大量资本涌入,促使行业创造更高的盈利空间。近几年将是行业震荡期和调整期,教培机构和旅游服务机构巨头、资金、企业、人员都会大量涌入海洋研学旅游赛道,在经过三至五年的大浪淘沙沉淀后,才会形成一批具有中流砥柱作用的海洋研学旅游服务机构。资本的涌入也会助力于建设更多的海洋研学旅游基地、创新出更加丰富多样的副产品,创造更多附加值,引领海洋研学旅游行业不断发展壮大。
三、海滨城市发展海洋研学旅游主要路径研究
(一)出台地方性政策举措,全面保障海洋研学旅游发展领域
正所谓,引领创新,政策先行;欲破坚冰,政策先行;业务未动,政策先行。各海滨城市应抓住重要发展机遇,针对各自城市的资源禀赋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举措,为产业发展夯基石而不围墙,为各方面主体提供后勤保障,使其充分发挥潜能向更深更广更新的方向发展,以市场活力弥补政策局限。
(二)地方政府成立职能中心,定点服务海洋研学旅游事宜
行政职能中心不仅能够推动政策执行落地,还能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逐渐形成一整套规范的服务流程。行政职能中心可以整合力量从深度挖掘研学旅游资源和海洋文化产品出发,引导旅游基地、科研机构、海洋工业企业等结合实际制定一系列寓教于乐的海洋主题研学课程,利用大数据、信息化手段将各单位的课程进行分类整合,打造线上线下全面发展的海洋研学旅游服务平台。依靠平台优势,举办不同规模的海洋研学旅游研讨会,打造独具风格的海洋特色研学旅游品牌,形成海洋研学特色城市IP形象,积极争取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三)各涉海产业紧抓研学旅游热潮,开发研学旅游产品,引领消费回流,提高企业效益。
发展海洋研学旅游,必须坚持企业的主导地位,政府起服务保障作用,持续培育海洋研学旅游热点,吸引消费回流,提高企业效益。一是海洋文化特色旅游景点依托现有景区资源,推出科普、体验式研学旅游项目,开发适合学生团体的特色海洋文化遗产资源研学产品和课程,带动景点周边及区域消费能力提升;二是海上游玩、海洋牧场、远洋渔业类机构培育壮大海上旅游研学产品,依托丰富的海岸线资源、海岛资源、邮轮资源等,整合开发海洋运动研学产品体系、海岛游主题探索类课程、深远海垂钓及海洋生物科普系列训练营等;三是海洋科研院所、海洋特色产业集群基地、重点海洋生物医药企业等机构建立参观通道,有条件开放海洋科考、海洋观监测、海洋生物研发实验和蓝色食品药品生产线等项目,打造一批中小学生海洋实践基地。
(四)教培机构转型升级,与旅游服务业深度融合,形成研学旅游全链条式服务模式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教培机构业务量骤减,大量企业亟待转型,同时,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全国旅游业遭受了巨大损失,一大批中小旅行社倒闭破产,行业举步维艰,部分旅行服务机构转型升级势在必行,教培机构与旅游服务业的融合体——“海洋研学旅游服务机构”应运而生,针对非学科培训、素质教育等开发出一整套独具特色的研学旅游全链条式服务模式,必将脱颖而出。
海洋研学旅游服务机构可以抓住研学旅游热潮,聚焦寒暑假和节假日两大时期,分别研究针对中小学生和以家庭亲子为主体的两类全链条研学旅游服务模式,紧扣海洋研学旅游内核,策划科普讲解活动、研学讨论场景、户外体验教育、海洋产品消费等服务套餐,与政府海洋研学旅游服务平台形成互通互助机制,提供学期内研学、周末假期游学、春游秋游、冬夏令营等多线路菜单式定制服务。
(五)各大高等院校逐渐设立“海洋研学旅游”相关专业,加大行业人才培养力度
研学旅游是国家鼓励和支持的素质教育方向之一,是一个朝阳行业。“双减”后,会有一些其他领域的企业涌入研学旅游行业,既会形成良性竞争又会协同合作,实现不同领域的跨界合作,诞生一些新的商业形态,衍生出一些新兴化职业,比如“泛营地教育”、研学旅游指导师等。但是,对于滨海城市来说,海洋研学旅游方面的专业人才尤为短缺,专业型人才既要懂海洋产业情况,又要精通旅游行业、教育行业特点,服务好广大海洋研学旅游消费群体是一项复杂而又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必然需要各大高等院校逐渐设立“海洋研学旅游”相关专业,加大行业人才培养力度。
(六)加强宣传营销,形成海洋研学旅游的家庭教育热潮
少年强则国强,推动“海洋强国”战略应从青少年抓起,而海洋研学旅游是孩子们关心海洋、認知海洋的重要途径。各滨海城市政府机关、行业协会、科研院所、中小学学校、各涉海企业都应加强海洋研学旅游教育宣传,让更多的家庭认识海洋研学旅游的意义,只有从源头上认可了海洋研学旅游,形成一股海洋研学旅游的家庭教育热潮,才能真正实现产业式发展模式,真正提升公众海洋意识,助力海洋强国战略。
结语:
对于各海滨城市来说,海洋资源是一种独特的天然优势,必须要依托丰富的海洋旅游资源,突出海洋研学旅游特色,形成不可复制的独特体系,以点带面,带动各旅游景点、各科研院所及高校、旅游服务机构、文化产业推广机构、各海洋产业主体深入参与到海洋研学旅游中来,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技术和数字化手段,开发特色海洋文化旅游资源研学产品和课程,鼓励社会资本融入新产业、新业态的繁荣发展中来,推动海洋研学旅游体系成为一个覆盖面广、内容丰富的整体,实现每一项研学活动都能使孩子们全面发展的目标,形成全市布局合理、共同发力的海洋研学旅游发展格局。当然,这个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还是政府机关的统筹协同,各海滨城市需要成立海洋研学旅游服务行政职能中心,建立文旅、海洋、交通、教育、体育、科协等部门的沟通协调机制,推动海洋研学旅游资源进校园,将海洋研学旅游纳入中小学研学内容,强化动态管控和监督评价,保障海洋研学旅游健康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山东省中鲁远洋渔业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