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三部曲:新妈妈要知晓的哺乳知识
2023-03-10陶诗秀
陶诗秀
婴儿出生后,拥有爱婴医院资格认证的医院护士会把婴儿置放在母亲的胸口上,为他们盖上被子,让母子肌肤紧贴接触一个小时或以上。
一开始,婴儿的表现是平静、清醒的,他会东张西望,然后慢慢开始移动身体,寻找母亲的乳头并接触乳头。大约45分钟后,婴儿会开始吸吮,直到睡去。婴儿睡醒后,护士将为他洗澡和注射预防针,过后才把母子移送到病房。
也就是说,黄金第一小时是在产房进行的。接下来进入“频密喂”。一天内要哺喂8至12次,每2至3小时一次。夜晚建议时间是8时和10时各一次,凌晨12时、2至3时以及5至6时各一次。
由于婴儿的胃部很小,一次不能喂太多奶,所以需要频密哺喂。其中凌晨2:00~3:00的母乳是最多、最营养的!妈妈可以选择坐姿或侧躺哺喂,通常侧躺较适合夜晚或妈妈需要休息时采用,这样可以一边喂一边睡。
在哺喂时,必须两边乳房交替喂。一侧乳房大概喂了30分钟后,下一次可以换另一侧乳房,以此类推轮换。妈妈可以在喂了一侧乳房后,试看换喂另一侧乳房,看孩子还要不要吃。有的孩子需要吸两边才足够,有的只要吸一边就够了。
最后是“正确喂”,这一部分关键在于婴儿的吸吮方式。妈妈必须留意孩子的嘴唇和下巴,确保他大口吸吮(涵盖乳晕和乳头)并注意聆听吞咽的声音。如果孩子的嘴巴开得不够大,就会咬到乳头疼痛。
母乳是6个月内婴儿最理想的天然食品,是任何代乳品都无法媲美的。在产后3天内的母乳称为“初乳”。初乳是一种既浓稠又偏黄色的乳汁,含有丰富的免疫活细胞、抗体及其他保护蛋白,也被视为婴儿的第一剂预防针。富含维生素A的初乳可以预防婴儿期的多种感染,同时能够增进婴儿自体免疫系统发育。
虽然初乳的分泌量少,但足够并适合婴儿的需要。初乳可刺激婴儿肠蠕动,有助于胎便由肠道排出,也能协助造成黄疸的物质排出,减少黄疸的严重性。过了初乳期后,母乳会变为乳白色且较稀。
母乳一般含有的营养成分包括蛋白质、乳糖、维生素(A、E、C)、无机盐(钙、磷)和微量元素(铁、锌、铜)。
在产后的30~40个小时后,妈妈会感觉乳房饱满,这表示乳汁产量开始增加。如果感觉乳房肿胀造成疼痛感,建议可用冷毛巾湿敷,重复动作约10分钟,便可舒缓肿痛感。频密哺喂也有同样效果哦!那要怎么知道孩子够饱呢?基本上,哺喂后的一小时是满足的。接着,母亲可以透过观察孩子的小便和粪便推测饱足感。
开始哺乳的第一天,婴儿会小便一次,第二天2次,第三天3次,第四天以后每天4至5次。粪便的颜色,出生后头几天的胎便是黑色、深绿色、绿褐色,第5至6天起是黄色的,一天排便4~8次。此外,从出世后的10天算起,婴儿会每天增重20克。如果达不到上述情况,说明喂哺的乳量不足。
为了给生命最好的开始,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和世界各地的卫生学会建议妈妈在孩子前6个月纯母乳哺育,之后持续哺喂母乳并同时给予其他食物及饮料至两岁以上或更大。哺育时间长短取决于妈妈与孩子的需求。
在提供副食品时,妈妈应该注意食物具高营养素、适当的黏稠度和正确地喂食。当婴儿从副食品当中获得饱足感后,对母乳的需求将逐渐减少。不鼓励母亲强制中断哺乳,最好是让孩子自然断奶。妈妈不要觉得哺乳很麻烦,其实人工喂养更麻烦。
同时,哺乳可以省却准备奶瓶喂食,例如取水、煮沸及清洁的时间。
不要过早挤奶 妈妈不要哺乳了两三天就开始挤奶,以免对催产素造成刺激而分泌更多乳汁。当乳汁分泌过多,排不顺、挤不出来时,表示乳腺阻塞发炎,乳房会硬成块、胀满疼痛,也就是俗称的“石头奶”。建议妈妈至少在头一个月哺乳时不要挤奶。
不要过早瓶喂 有些妈妈在生产后的一两个星期就会开始挤奶瓶喂孩子。当孩子吸惯奶瓶,就不会再吸妈妈的乳头了。建议至少6个星期后才使用奶瓶,一个星期瓶喂一次。
不要返回职场后放弃哺乳 哺乳不能半途而废!返回职场的一个月前就要开始储存母乳。每天早上7时和晚上8时挤奶一次,一个月可储存30包母乳。工作时,每天早上7时、9时、下午1时、5时、晚上8时和11时挤奶,存作隔天使用。妈妈每次下班回家后也应该继续哺乳。母乳存放在冰箱冷藏库可保存5天,若存放在冷冻库结冰可存放3个月。
对孩子 ①增强抵抗力,预防疾病过敏,如发烧、腹泻、咳嗽、肺炎、脑膜炎、尿道炎、鼻窦炎等,亦能降低未来患癌的风险。②提高智商,母乳富含DHA,有助于脑部发展。③身体发展良好。④情绪稳定。⑤培养母子感情。⑥预防肥胖。
对妈妈 ①催产素刺激子宫收缩,有助于产后胎盘娩出及减少产后出血。②降低乳癌风险。③快速减重。④培养母子感情。⑤睡眠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