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发现林风眠
2023-03-10朱浩云编辑樊玮卢娜
文朱浩云 编辑樊玮、卢娜
众所周知,二〇二二年在宏观经济下滑和新冠的双重冲击和影响下,中国艺术品市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疲软态势,不少名家包括一线画家的作品流标的情况比比皆是,有的价格下滑猛烈,有的甚至在前期成交价的基础上拦腰一刀,行情可谓极其惨烈。尽管如此,林风眠作品却在市场疲弱的态势下有了不俗且亮眼的表现,这让人们开始重新发现林风眠。
林风眠 ︽敦煌乐伎︾ 镜框,2022年佳士得,1845万港元成交,张宗宪旧藏
林风眠《秋林》,2022 年佳士得,1125 万港元成交
林风眠(1900 ~1991)
2022 年香港佳士得秋季拍卖会上,佳士得共推出13 件林风眠的作品,成交10 件,其中有三件作品价格突破了千万港元,它们是:林风眠《敦煌乐伎》镜心1845 万港元成交;林风眠《秋林》镜框1125 万港元成交;林风眠《京剧人物——过五关》镜框1101 万港元成交。
这位大师的作品因何逆势引发市场关注?笔者认为原因有五。
林风眠,《京剧人物——过五关》,1101 万港元成交
耐人寻味的艺术经历
林风眠卓越非凡、波澜起伏的一生,有辉煌、有争议、有冷落、有苦难,并留给后人很多思考,中国台湾地区的著名报人黄天才晚年曾发出感叹——搞政治是一件非常无聊事,唯有艺术是永恒的——这或许是黄一生与众多政要和艺术家打交道后得出的感悟。
黄的感悟令笔者时常想起广东梅州的林风眠,1919 年12 月25 日,作为第十二批留法勤工俭学的学生,他和林文铮一起登上了开往法国的邮轮“盎特莱蓬号”。同船一行的还有蔡和森、蔡畅、向警予、葛健豪(蔡和森、蔡畅的母亲)、陈延年、陈乔年、熊雄等早期中国共产党人,也是日后共产党的政要。当时,从事革命是一种时尚、潮流。在法国期间,旅欧支部负责人周恩来、林的同乡熊君锐曾动员林参加共产党,但被林婉拒,他选择了最能净化和软化人心的绘画艺术作为事业。后来,1977 年林带着无限惆怅离开内地,去巴西探亲后定居香港,从此,他再也没有回到内地,他一生经历留给人们太多的耐人寻味。
1923 年梅州艺术三杰,林风眠(中)与林文铮(右)和李金发在柏林合影
1926 年夏,林风眠(前排左五)与萧友梅、冼星海等人合影
林风眠(前排正中)离任前在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合影
1929 年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的艺术运动社部分成员在超山合影前排右三为林风眠,他身后戴眼镜者为潘天寿,左四为李超士、二排左一为林文铮
20 世纪30 年代初,林风眠(中右一)、林文铮(中右三),潘天寿(后排左一)、李超士(中右二)、蔡威廉(林文铮前面)、李苦禅(前排右一)等国立杭州艺专师生合影
艺术教育遗产令人瞩目
1926 年林风眠回国后受到蔡元培的赏识和器重,先后执掌民国时期南北两所最高艺术学府——国立北平艺专和国立杭州艺专,其中1926 年北平艺专选校长是投票的,林获114 票,蔡元培84 票,萧俊贤48 票。据史料记载,投票时林还在国外,他能高票当选,笔者以为原因有四:一是林的留洋成就和影响已很大;二是伯乐蔡元培推荐;三是画友王代之的介绍;四是当时人们对推行现代绘画艺术革新的期待。
1930 年抵达东京站的林风眠一行与横山大观夫妇合影左起为横山大观夫妇、斋藤佳三、林风眠、林文铮、王子云
在前后执掌两所最高学府期间,他秉承蔡元培“美育代宗教”和“兼容并包、学术自由”的教育思想,不拘一格广纳人才,培养出赵无极、朱德群、吴冠中、董希文、王朝闻、艾青、李可染、赵春翔、刘开渠、苏天赐、席德进、周昌谷等等。有些已经成为世界级大师,有的是国内一流的画家、一流的美术评论家、一流的雕塑家。如此阵容,可见林风眠是多么的成功、多么的伟大。时任教育部长蒋南翔说过,“给我足够的条件,我可以培养出50 个杰出的科学家,但我不敢保证培养出1 个杰出的艺术家”,而林风眠却培养出那么多享誉国际和国内的大艺术家。所以,从这一角度讲,林的这种伟大恐怕没有之一,只有唯一。从教育层面来说,笔者认为未来几百年不一定能再出一个林风眠。
1938 年国立艺专部分师生惜别林风眠校长
1938 年,林风眠38 岁的时候,北平艺专、杭州艺专两校合并,他被委任主任委员,因学校改组,他被迫解职,临别前为学生题词“为艺术战”
艺术主张影响深远
林风眠19 岁去欧洲留洋,大开眼界,他是站在世界和艺术家的角度、高度来审视中国绘画,并想把中国绘画推向世界。他回国后即倡导“中西融合”,在刚创办国立艺术院时,他还明确地提出了“介绍西洋艺术,整理中国艺术,调合中西艺术,创造时代艺术”的艺术主张,可谓高瞻远瞩,顺应时代的潮流,得到无数人的响应。吴冠中生前曾说过,如果不是杭州艺专这种艺术氛围和艺术创造,他不可能学艺术,在今天看来,林的四句话仍然在发酵,可见林的主张影响之深远。
林风眠约1950 ~1960 年代作,《渔村》,油画镜框,2016 年佳士得,3974 万港元成交
艺术格调独树一帜
林风眠是中西融合的倡导者、探索者、成功者,他一路走来十分不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绘画主流是徐悲鸿现实主义和齐白石大写意格调的绘画,其他的风格不是被冷落就是被边缘化,林风眠也不例外。
前不久,上海中国画院展出了一批史料,在推荐上海中国画院第一批画师时,居然没有人推荐林风眠,也许人们还是把他归类为西画了。实际上他的创作已跨越了传统的程式,融合中西,调和中西、不中不西,亦中亦西。如绘画形式和技法——方正构图阵势、无标题的说明、墨色交融的表现等很多都带有革命性和创造性,并形成了林风眠样式。特别是后来彩墨画中西嫁接非常成功,作品不仅有一种悲、静、美的格调,诗情画意,给人无限想象空间,艺术境界极高;而且也可看到他试图努力打破中西艺术界限,造就共通艺术语言的努力。
林风眠《大理花》 镜框,2013 年苏富比,424 万港元成交
林风眠 ,约1940 ~1950 年代作, 《山村》油彩画布2005 年佳士得728.8 万港元成交
笔者曾在总结20 世纪中国画坛时提出过有三类代表人物:第一类是以张大千、吴湖帆、溥心畬领衔宋元传统派画家;第二类以齐白石为代表的民间派画家;第三类以林风眠、徐悲鸿为代表的海归派。这三类画家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在中国画坛上交相辉映、争奇斗艳。1947 年民国唯一《中国美术年鉴》是这样介绍林的,“林致力于中国绘画革新三十年……谓其保唐宋时代之精神,而兼具有欧洲马蒂斯等诸艺术家之格调,实为融合东西绘画之先导云。”尤让人敬佩的是,林风眠十分谦虚,晚年在香港撰写了自述《我还在探索》,这种锲而不舍,勇于探索,艺无止境的精神,让人肃然起敬。
林风眠《五美图》镜心,2013 年苏富比,1446.8 万元成交,2010 年佳士得,402 万港元成交
林风眠《荷花飞雁》镜片 ,2018 年纽约苏富比39.4 万美元成交
市场价值凸显
林风眠的作品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著名的香港打工皇帝、林风眠作品收藏大户张永林先生最初就是听了专家点拨后开始大量收藏林风眠作品。早在20 世纪90 年代,赵无极、朱德群、吴冠中已成为享誉海内外的艺术大师,也是拍卖行台柱子,专家就建议他瞄准林风眠,因为林风眠是大师中的大师,后来经市场验证,张永林的林风眠收藏的确非常成功。
实际上,早在20 世纪20 年代末,也就是1929年,全国第一次美展上林的作品售价最高,据有关资料显示,第一届美展作品都是可标价出售的。林风眠参展的5 幅油画作品标价傲视群雄,其中《静物》高达5000 银元,其他4 幅中2 幅各1000 银元,1 幅600 银元,1 幅500 银元。潘天寿油画最高标价300银元,刘海粟油画最高标价 800 银元,陈登波油画最高标价600 银元,当时能过千元的是凤毛麟角。
林风眠《群鹭》 镜心,2018 年保利368 万元成交
可惜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林却被边缘化了。内地真正对林的艺术重视是在他去世后,国家文物局颁布他的作品一律不准出境,当时只有傅抱石、黄宾虹、高剑父、董希文等几人,即便到现在也只有10 人,这至少反映政府权威文博机构对林风眠作品价值的认可。之后,央视又拍了《百年巨匠林风眠》。当然,在海内外艺术市场上,林目前的作品价格还不能与他的学生“留法三剑客”赵无极、朱德群、吴冠中分庭抗礼,但是市场潜力不容置疑。
林风眠《秋山深居》 镜框 ,2011 年佳士得2306 万港元成交
总之,20 世纪画坛上,林是“中西融合”最早的倡导者、开拓者和最为主要的代表人物,也是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主要奠基者之一。他以自己毕生的艺术实践致力于中西艺术的嫁接与沟通,其彩墨艺术更以全新的艺术视野与绘画样式成就了近现代中国绘画的一座高峰,书写了中国美术史最为辉煌的篇章。所以,林风眠的艺术贡献不可替代,艺术影响不可估量,艺术巨匠地位不可撼动。
林风眠 《梨花小鸟》 镜框,2011 年苏富比242 万港元成交
2020 年,为缅怀一代宗师林风眠,弘扬林风眠的艺术和精神,林风眠的故乡梅州在当地建造了“林风眠纪念馆”。据梅州著名文史学者林勇军先生介绍,该纪念馆是目前全国唯一一座全方位展示林风眠先生生平、艺术成就与贡献的专题纪念馆。整个纪念馆由中国美术学院牵头设计与施工,地址位于梅江区西阳镇阁公岭村,用地2200 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900平方米,内有水池等景观约900 平方米。纪念馆分上下两层,首层通过陈列画作、图片、传记等方式,全方位展现林风眠先生在各个时期的事迹、艺术成就,系统性地呈现林风眠先生传奇的一生。二层为开展学术研讨、眺望田园村景的外挑观光茶室。中国文联副主席、浙江省文联主席、中国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许江为纪念馆题写了馆名。
如今,越来越多的藏家已认识到:拥有林风眠的作品尤其精品是一种品位的象征。这不仅是因为林风眠在中西融合的探索上有独特的贡献及在中国美术史上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更主要是他的存世作品尤其是油画存量有限,故后市林风眠的作品仍会成为脍炙可热的收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