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企业家的通透
2023-03-22吴晓波
记得有一次跟胡润闲聊,我问他,在每年公布的胡润富豪榜上,两千多个上榜者,哪个年龄段是最为集中的?他告诉我,大约一半的人生于两轮兔年之间,即1963 年到1975 年。
细细一想,这一年龄段的中国人,差不多是改革开放最大的既得利益群体了,也是幸运的一代人。在他们青少年时,赶上了市场改革和恢复高考,当他们走上社会的时候,正是遍地黄金的20 世纪90年代,只要肯干、脑筋不笨,再加上一点好运气,大多都成了某一行业的佼佼者。到如今,1975 年出生的人接近“知天命”,而1963年生人刚好步入六十整岁。在现今的年代,他们并不衰老,而恰恰正是枝繁叶茂的当打之年。
跟这群企业家在一起,听他们海阔天空地闲扯,我突然发现,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是“通透”。
通透,如今是这一代人追求的境界。为人要通透,做事要通透,看世间百态要通透,甚至喝上一口好酒,也要喊一声“通透”。
那么,什么是通透?他们七嘴八舌地告诉我。
通透是“与金钱和解,不会视之为粪土,也不再拜之为上帝”。
这代人出身草莽,一生性命投注于商海,除了赚钱做生意,别无所好,别无所能,金钱是温度计,金钱是衡量仪。就生活艺术的趣味而言,他们的耳朵是聋的,他们的眼睛是盲的,他们很早就被嘲笑“只买贵的,不买对的”。但现在,他们中的很多人显然正在改变,他们开始学习花钱,学习用“时间”购买比奢侈品更有价值的东西。当他们与金钱和解之时,也是与自己达成了和解。
通透是“知进退,知好歹,知取舍”。
这代人轻知识,重经验,赌性极大,相信“凡是我们用生命去赌的,一定是最精彩的”。他们做起事来凶猛无比,不给别人留后路,也不给自己留后路,以冒险为乐事,视禁区为无物。如今的他们开始“认怂”、怕死,不再无所畏惧,不再一往无前,不再相信明天一定比今天更好。也正因此,服输有本钱,承受有底线,无论是事业还是感情。
通透是“你说的都是对的”。
这代人曾经极其地自负,觉得自己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规矩都是拿来突破的,财务报表是最硬的道理,创新规模是最后的话语权。如今的他们开始躲避争吵,退让留白,低头、弯腰、跪下,身上的关节竟变得灵活起来了。尽管在内心,他们仍然有自己顽固的坚持,但是在表现上,则百转圆滑。
我是他们的同代人,看见他们如同看见自己。作为一个“介入的旁观者”,看着他们一个个地“通透”起来,我的心里竟然百味杂陈,平白地生出两声叹息,浅的那一声是赞叹,深的那一声是悲叹。
从野蛮到通透,既是生理和心理的必由之路,或许也是时代的倒逼与成就。这代人所谓的“通透”,不是安德鲁・卡内基式的,也不是稻盛和夫式的,而是非常的当代中国。
它不是躺平,不是油腻,当然更不是摆烂—— 我一直认为,他们中大多数人的归路是王永庆、包玉刚和何鸿燊式的,最后可能会倒在去办公室的路上。他们的通透,是在心理上放过了自己,“眼往高处看,人往低处走”,知进能退,不滞不隔,愿赌服输,概括承受。
中国的产业创新,仍然需要像他们一样“通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