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守正与创新:文化类节目《国家宝藏》的“破圈”之路

2023-03-10

西部广播电视 2023年2期
关键词:国家宝藏国宝宝藏

董 源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国家宝藏》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于2017年推出的文化类节目,自播出后,获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截至2022年12月时,《国家宝藏 第一季》在哔哩哔哩(bilibili,简称“B站”)上的播放量已经超过2700万。此外,该节目从开播起就广受好评,其四季节目的豆瓣评分依次为9.0、9.1、9.2、8.4,远超同类节目。

文化类节目重在传播知识、教育大众,但是其往往也因枯燥乏味的内容而难以获得广泛的关注。2004年中央电视台(简称“央视”)中文国际频道曾推出国宝类节目《国宝档案》,节目结合了档案介绍、专家采访、动画演绎等形式,每期介绍一个国宝及其背后的文化历史故事,搭配上主持人任志宏的磁性嗓音,一度获得较高的收视率,但随着观众兴趣减弱、市场萎缩,该节目于2019年停播。由此可以看出,同为国宝类文化节目的《国家宝藏》能连续四季获得口碑和市场的双重成功实属不易。自播出以来,该节目始终保持着一贯活泼庄重的风格,始终立足宣传中华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提高民族凝聚力的理念,并不断在节目环节、舞台技术上推陈出新,带给观众全新的视听体验。

1 守正:立足华夏国宝,提升文化自信

1.1 应文化发展需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1]。事实上从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领导人对文化事业的发展越发重视,曾在多个场合对文化自信的重要性和内涵作出解释。当前世界各国文化产业发展迅速,文化产品越来越丰富,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相互影响,加上当前受众的注意力已经成为一种稀缺资源,种种原因使得中华传统文化在传播上面临一定的阻力和困难。因此,深挖传统文化,创新文化传播形式,增强文化自信,凝聚民族合力就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这既是国家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广大人民最深切的需求。

文化自信中的文化主要有三个来源,分别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其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了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我国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与传统文化一脉相承,“精忠报国”的爱国情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以人为本”“民惟邦本”的治国理念,“载舟覆舟”“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这些文化传统、精神信念已经刻进了中国人的基因序列。如何将这些优秀传统文化发掘出来,并借助各种媒介实现有效传播则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国家宝藏》等一系列文化类节目应运而生,以文化综艺的形式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文物、博物馆、诗词、文字等文化载体带进大众视野,可以说文化类节目成功的根本在于顺应了国家文化发展的需要,满足了人民对传统文化产品的需求。

1.2 借文物凝聚记忆

对于遗产、博物馆而言,所保存的遗址或物件是一定族群和社区历史、精神、思维甚至邪恶的物质载体,所蕴含的是某个群体、某个社区的共同记忆[2]。这些文物和博物馆也正是通过其背后延续的历史文化建构着当代观众的共同记忆,进而增强其民族身份认同、民族凝聚力以及文化自信。

《国家宝藏》所选择的表现对象正是博物馆与其中的重要文物,为了使文物与博物馆所蕴藏的历史文化能覆盖最广阔的地域,引发广大受众的共鸣,节目创作者在博物馆与文物的选择上进行了精妙的构思。首先是在博物馆选择的空间跨度上,北至辽宁省博物馆,南至云南省博物馆、广东省博物馆,西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前两季共出现了17家不同的博物馆,第三季则选择了国内9处历史文化遗产,包括三星堆文化遗址、布达拉宫、孔林等,可以说节目在空间上覆盖了整个中国,不仅能让观众折服于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还能让观众对自身的家乡产生自豪感。其次是在文物的选择上,上至商朝妇好鸮尊、春秋越王勾践剑,下至乾隆瓷母瓶、清末万工轿,时间跨越中华古今;种类上则涵盖字画、陶瓷、兵器、乐器、铜器、刺绣,甚至轿子、马具等十几种,中华文化的厚重与丰富通过一件件文物生动地呈现出来。

四季节目,9处文化遗产,17家博物馆,81件中华瑰宝,节目通过这些跨越了中华5000年历史、散落在中国广阔大地上的珍贵文物,以及它们背后的一件件前世故事与当世实践,为观众构建了关于中华民族的共同记忆,构建了对于中华民族的想象。

2 创新:综艺、舞台与镜头语言的创新性结合

2.1 戏剧性的环节设置

《国家宝藏》能取得成功,得益于其创新性的节目设置,每一集以一个博物馆为主角,推出3件国宝,主要内容由推介国宝、请出国宝、前世传奇、专家解读、今生故事、国宝守护人宣誓几部分构成,其中前世传奇和今生故事是重点展示与高潮助推环节。节目融合了综艺、舞台戏剧和纪录片等艺术手法,创造了一种全新的综艺表达方式[3]。

前世传奇根据所选文物的历史背景进行戏剧化的创作,形成了综艺的“剧式表达”。所谓“剧式表达”,即文化类综艺节目在有限的演播室空间内,以经典文化资源为叙事动机,搭建历史剧场,再现历史场景和氛围,通过真人现场戏剧演绎的方式,实现历史与当下对话,引发观众情感共鸣和情绪共振的叙事方式[4]。而要将一出舞台剧通过镜头语言呈现给观众,则需要采取与传统综艺不同的叙事技巧,创作者需要通过景别与角度的切换呈现人物之间、人物与环境之间的位置关系、运动变化,以及故事情节的发展和人物感情的波动。以《国家宝藏 第三季》第一期为例,在讲述郑和和杨慎的两个故事时,运用了“远全中近特”各种景别的镜头,而且拍摄角度也经过精心设计,如郑和的一个侧面的近景镜头既呈现了郑和的神态表情,也展示了其斜后方隐藏的杀手。

特写镜头是从极近处拍摄主体,在以人物为主体的拍摄中,主要表现人肩部以上的部分。在特写镜头中,环境空间被彻底虚化,被摄主体的局部展现在画面中,将观众平时注意不到的细部加以放大呈现,通过突出和强调被摄主体的细微之处来揭示人物的内心情感和事物的内部特征,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理冲击[5]52。《国家宝藏》中一些特写镜头的运用恰到好处地揭示了剧中人物的感情,也成功引发了观众的共鸣。以杨慎被发配之前与妻子告别这场戏为例,夫妻二人临别之际泪如雨下,这时两个面部的特写镜头刚好捕捉到眼泪滑落的画面,夫妻情谊,溢于言表。

2.2 科技感的舞台技术

华丽唯美的舞台设计是《国家宝藏》最突出的特点之一,其对于节目故事空间视觉效果的营造作用被发挥得淋漓尽致。《国家宝藏》综合应用灯光、全息影像技术、LED开合车台、纱盒投影、冰屏柱矩阵、音乐音响等,在确保能够根据每件文物的前世传奇故事更替转换的前提下,为剧情的呈现打造出一个具有强烈纵深感的叙事空间,并推动情节发展,充分展现出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编创团队的匠心独运。

全息投影、LED开合台车、冰屏柱矩阵等技术在第一季中就已经登场,而2020年末播出的第三季,其舞台设计又有创新。前两季舞台中间的九根冰屏柱在这一季升级为前后两排共18扇LED开合台车,再加上左右各两个LED屏幕,22个屏幕在舞台中央围成了一个360度全封闭的屏幕矩阵(见图1),而且这个矩阵是可以变化的,每个LED屏幕都可以完成旋转、左右移动等动作,这就使得屏幕矩阵既可以封闭起来,也可以打开呈现给观众。通过这些可运动的LED屏幕,主创人员可以在舞台上的不同空间设计不同场景,以完成剧目演出过程中的场景转换,带给观众流畅的观感,同时演员的出场也变得更加自然、更有仪式感。

图1 《国家宝藏》舞台LED屏幕矩阵

要想将如此精美的舞台呈现给屏幕前的观众,则需要对镜头语言进行设计。全景镜头既可以清晰、具体地展现被摄主体的全貌,又可以较好地介绍主体所处的环境,常被用来交代人与人、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叙事信息比较丰富的景别镜头。全景有较为明确的内容中心和结构主体,通过展示一定空间中主体的形态、动作及活动过程,可以很好地介绍和记录被摄主体的完整形象和形态全貌,使观众对表现主体的全貌和主体与环境间的关系有完整的认识[5]50。因此,《国家宝藏》大量使用远景、全景来呈现LED屏幕的外部结构和整体画面,再通过远景将主持人、演员和屏幕背景进行整体展示,通过仰拍使LED屏幕画面成为主要的背景,从而使电视手机屏幕前的观众较为全面地感受到演播室的舞台效果。

另外,节目通过拍摄角度、景别的变化以及运动镜头的使用来突出舞台的科技感和未来感,而使用的运动镜头则主要包括运动方式和速度的变化。以第三季第一期节目的内容为例,短短17秒的节目时长里,有多达18个镜头,俯仰正侧各种拍摄角度样样俱全,推拉摇移各种运动镜头也应有尽有,而且运动镜头的速度变化很大,配合演播室变幻莫测的灯光和抑扬顿挫的音乐,给观众带来了极具冲击力的观感。

2.3 丰富多变的镜头语言

如果说节目内容和舞美特效给现场观众带来了震撼的视听体验,那么视听语言则是带给大小屏幕前的观众媲美甚至超越现场观感的关键。视觉语言是视听艺术的核心构成要素。从视觉语言的基本意义单位,包括景别、焦距和拍摄角度的镜头语言,到画面构图中的基本构成元素以及承载着抽象审美功能的线条与形状,从开创了辉煌视觉体验的光线和色彩,到形成了无穷变化效果的镜头等,镜头语言的构成十分丰富。《国家宝藏》的主创人员正是通过使用不同景别、角度的镜头和丰富的运动镜头,将节目不同环节的内容和现场唯美华丽的舞美转变为观众屏幕里的视觉盛宴。

《国家宝藏》作为一档文化类节目,融合了纪录片的纪实性与综艺的娱乐性,兼具传播知识与娱乐大众的功能,因此其内容基调既庄重又活泼,相应的镜头语言也较为丰富多变。此外,每期节目的内容会由演播厅录制画面、文物所属博物馆以及外景采访画面组成,针对不同的场景和内容,画面的风格也是不尽相同的。在演播室内,为突出舞台科技感,会应用远景、全景以及快节奏的运动镜头;为突出舞台剧中人物的神态与感情,会使用中近景与特写镜头;而在外景拍摄时,为了突出节目庄重宏大的气质,常会利用全景俯拍、仰拍等镜头拍摄大型文化地标。以故宫博物院的介绍为例,在拍摄时多采用俯拍、仰拍等角度,以及远景、全景等景别,意在突出故宫的宏伟气派,同时配合特写镜头突出细节,意在表现真实性。

近景又被称为肖像景别,主要刻画人物表情和神态,使用近景景别可以增强画面内人物和观众之间的交流感和亲近感,可以取得类似人际交流的效果。在室内环境中,节目对主持人张国立的表现上多采用中景和近景,再加上张国立本身就是演员,其表情丰富、神态和善,二者相得益彰,增强了节目的亲切感。除此之外,《国家宝藏》还特别注重不同景别、不同角度的镜头切换,虽然每个镜头停留的时间很短,但都能不断地给观众以视觉上的刺激。而且,该节目还使用了“两极镜头”,在一个远景后面立刻接一个近景,给观众造成视觉上的跳跃感。再加上对观众、演员真实生动的表情进行特写,最终突出节目的亲切和活泼感。

3 结语

随着中国的迅速发展,中华民族与世界其他国家、民族的交流不可避免,其中既有经济政治上的角力,也有文化观念上的碰撞,这就意味着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越发重要,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掘与传播对于文化自信的提升更是重中之重。《国家宝藏》从文物国宝出发,立足中华传统文化,发掘历史文化底蕴,并通过综艺形式、舞台科技等手段加以传播,吸引了大批观众尤其是青年群体观看,其在选题、技术上的经验值得总结和学习。除此之外,该节目在营销推广上也有优点,如邀请知名演员、歌手等成为“国宝守护人”,借助其对粉丝群体的影响力等,扩大传播范围,获得了较高的关注度。

猜你喜欢

国家宝藏国宝宝藏
“国宝”竞拍会
真正的宝藏
什么?海底宝藏
宝藏
漫话国宝
《国家宝藏》:讲述大国重器的前世今生
央视《国家宝藏》定档12·3 讲述“大国重器”前世今生
解析《国家宝藏》中的美国文化意蕴
宝藏